今日處暑丨最美人間處暑秋

2021-01-21 墨香人生1201

七月中,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今日處暑:08月22日 23:44:48

8月22日,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第十四個節氣:處暑。處暑,是秋天的第二個節氣。交節時間點在公曆8月22-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50°。

處暑·由來

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含有躲藏、終止意思,處暑,即為「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處暑的到來,標誌著炎熱天氣到了尾聲,暑氣漸漸消退,由炎熱向涼爽過渡。由於受短期回熱天氣(俗稱「秋老虎」)影響,處暑過後仍有持續高溫,真正涼爽一般要到白露之後。

處暑·氣候

氣溫下降8月底到9月初的處暑節氣,單單用氣溫開始走低來描述是不夠的。氣溫走低僅是其中的一個現象。產生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首先應是太陽的直射點繼續南移,太陽輻射減弱;二是副熱帶高壓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壓開始躍躍欲試,出拳出腳,小露鋒芒。

處暑後秋季氣候開始影響我國的冷高壓,在它的控制下,形成下沉、乾燥的冷空氣,先是宣告了中國東北、華北、西北雨季的結束,率先開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氣秋高氣爽。處暑期間,真正進入秋季的只是東北和西北地區。但每當冷空氣影響我國時,若空氣乾燥,往往帶來颳風天氣,若大氣中有暖溼氣流輸送,會形成一場像樣的秋雨。每每風雨過後,會有較明顯的降溫。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區,還有可能出現較大的降水過程。氣溫下降明顯,晝夜溫差加大。

南方「秋老虎」夏季稱雄的副熱帶高壓,雖說大步南撤,但仍不肯輕易讓出主導權、輕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區,感受一絲秋涼的人們,往往在處暑尾聲,再次感受高溫天氣,這就是名副其實的"秋老虎"。對於走出三伏,並且遭遇嚴重伏旱的地區,如果繼續受副熱帶高壓的控制,往往容易形成夏秋連旱。特別是長江中下遊地區往往在「秋老虎」天氣結束後,才會迎來秋高氣爽的小陽春,不過要到10月以後了。

處暑·農事

處暑前後,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都處在收割中稻的農忙時節。此外,一些夏秋作物也即將成熟。所以農諺裡有:「處暑滿地黃,家家修廩倉」之說。水稻收割之後還要曬的,所以對天氣的要求很高,搶收搶曬的時候,如果有個晴好的天氣,那是再好不過的了。此外,在一些地區,處暑前後正是採摘頭茬棉花的時候,所以也有「處暑好晴天,家家摘新棉」的說法。

處暑是水稻成熟的時候。《易》云:「歲雲秋矣,我落其實,而取其材」,忙活了一季甚至一年,可不就是為了秋天的收穫嗎?

在我國北方,由於處暑以後,降雨開始明顯減少,所以這個時候蓄水保墒就顯得特別重要了。而由於降水的減少,有些地方可能會形成夏秋連旱,所以農田的防火工作也要重視起來。

處暑·農諺

處暑天還暑,好似秋老虎。

處暑天不暑,炎熱在中午。

處暑雨,粒粒皆是米(稻)。

處暑早的雨,穀倉裡的米。

處暑若還天不雨,縱然結子難保米。

處暑滿地黃,家家修廩倉。

處暑好晴天,家家摘新棉。

處暑·三候

鷹乃祭鳥,鷹,義禽也。鷹自此日起感知秋之肅氣,開始大量捕獵鳥類,並且先陳列如祭而後食,古人稱之「義舉」。

天地始肅秋者,陰之始,故曰天地始肅。此時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充滿了肅殺之氣。古時有「秋決」的說法,即是為了順應天地的肅殺之氣而行刑。《呂氏春秋》上說:「天地始肅不可以贏。」即是告誡人們秋天是不驕盈要收斂的季節。

禾乃登。「禾」指的是黍、稷、稻、粱類農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的意思,意思就是開始秋收。

處暑·民俗

祭祖迎秋

處暑節氣前後的民俗多與祭祖及迎秋有關。處暑前後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舊時民間從七月初一起直到月底,都會舉行普渡布施活動。時至今日,已成為祭祖的重大活動時段。

出遊迎秋

此外,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遊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處暑過,暑氣止,就連天上的那些雲彩也顯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時濃雲成塊。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雲」之說,其間就有「出遊迎秋」之意。

放河燈

有些地區會在處暑這一天放河燈。河燈也叫「荷花燈」,通常都是呈蓮花狀,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點燃之後放到河畔之中,讓它隨著水波向遠處飄去。現在人們認為這是一種祈福的方式。

開漁節

處暑的時候人們還要舉行開漁儀式,早時候人們特別注重處暑這一天的開漁儀式,這是很多漁農們為自己祈福的一種方式。現在開漁節對於沿海漁民來說,是收穫的時節,每年處暑期間,在浙江省沿海都要舉行的隆重的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

處暑·詩詞

離離暑雲散,嫋嫋涼風起。

池上秋又來,荷花半成子。

朱顏易銷歇,白日無窮已。

人壽不如山,年光急於水。

青蕪與紅蓼,歲歲秋相似。

去歲此悲秋,今秋復來此。

——唐·白居易《早秋曲江感懷》

處暑無三日,新涼直萬金。

白頭更世事,青草印禪心。

放鶴婆娑舞,聽蛩斷續吟。

極知仁者壽,未必海之深。

——宋·蘇泂《長江二首》

大旱彌千裡,群心迫望霓。

簷聲聞夜溜,山氣見朝隮。

處暑餘三日,高原滿一犁。

我來何所喜,焦槁免無泥。

——宋·王之道《秋日喜雨題周材老壁》

疾風驅急雨,殘暑掃除空。

因識炎涼態,都來頃刻中。

紙窗嫌有隙,紈扇笑無功。

兒讀秋聲賦,令人憶醉翁。

——宋·仇遠《處暑後風雨》

塵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

露蟬聲漸咽,秋日景初微。

四海猶多壘,餘生久息機。

漂流空老大,萬事與心違。

——宋·張嵲

《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處暑》

最美人間處暑秋

如果說一年四季

都有令人陶醉的美景

那麼最為舒爽的一定是初秋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秋天的雨帶著清涼而至

衝走了暑熱

染紅了秋葉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秋天的水澄澈透明

水天一色的動人畫面

勾起我們對遠方親人的思念

一葉知秋

金黃的落葉翩翩然飄落腳邊

秋天真的來了

「處暑」之後

新秋之時

仰望高遠的天

欣賞恬淡的雲

聆聽清新的雨

凝視動情的水

一切都變得開闊了

來源:江蘇師幹訓

策劃:鄭春林 編輯:劉詩娜

相關焦點

  • 「秋」的讀音和最早的寫法都與蟋蟀有關,漲知識了!處暑古詩詞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秋的讀音和最早的寫法,都與一種小蟲相關。秋天的「秋」字在甲骨文當中,像是一個蟋蟀的樣子。而且,「秋」字的讀音也是因為蛐蛐的叫聲。後來,因為秋天是禾苗豐收的季節。所以,秋天的「秋」,加了「禾」字部首,慢慢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 二十四節氣|處暑至,處暑雨,到底是米,還是使萬人愁的禍害?
    ——【宋代】仇遠《處暑後風雨》處暑簡介處暑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十四個節氣,也是秋天的第二個節氣。每年08月22日-08月24日時太陽到達黃經150°時交節。它與大寒、小寒、及小暑、大暑一樣,都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氣。
  • 今日處暑
    圖/鄭偉洋 秋處暑,猛如虎 1 處暑,即為「出暑」,暑氣至此為止,這是一個向寒冷過渡的節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
  • 今日迎來處暑節氣:離離暑雲散,嫋嫋涼風起
    處暑節氣開始了。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4個節氣。「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意思就是從處暑開始,炎熱的夏天就要過去。  離離暑雲散,嫋嫋涼風起。  此時,在我國北方地區,難熬的伏天終於結束,空氣明顯乾燥不少,連陽光也跟著變得明晃晃的,提醒著人們:哦,秋天就要來了。
  • 時事地理 | 8.22,今日處暑
    今日處暑
  • 描寫關於處暑節氣的經典古詩詞句子大全 含有處暑的詩鑑賞
    8月23日是2019年的處暑節氣,溫度也變得漸漸舒適了。今天為大家收集了一些描寫處暑節氣的古詩詞句子,大家一起來分析鑑賞吧。  海都記者 包華 圖  描寫關於處暑節氣的經典古詩詞句子大全(1-5)  1.早秋曲江感懷  〔唐〕白居易  離離暑雲散,嫋嫋涼風起
  • 處暑是什麼意思意味著什麼含義 2019處暑幾點幾分具體時間
    2019處暑是哪天幾月幾日?  新華社天津8月20日電(記者 周潤健)「四時俱可喜,最好新秋時。」《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8月23日18時2分迎來「處暑」節氣,標誌炎熱暑天即將結束,逐漸進入到氣象意義上的秋天,我國大部分地區的炎熱情況將出現轉折,氣溫開始逐漸下降。
  • 處暑|嫋嫋涼風起 最好初秋時
    二十四節氣之處暑2020年8月22日,23時44分48秒,處暑至。處暑,是秋天的第二個節氣。「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將於這一天結束,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處暑期間的氣候特點是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降水少,空氣溼度低。早秋的清晨,風微涼,朝陽噴薄欲出,天空碧藍如洗。清冽的空氣,悠遠的花香,沁脾的清涼,讓人在不知不覺中,輕盈了腳步,卸下了偽裝。
  • 處暑節氣的含義是什麼 它的到來標誌著炎熱天氣離去
    處暑節氣是24節氣中的第14個節氣,這個節氣到來的時候,天氣會慢慢轉涼了,這個時候大家也要注意自己身體,因為夏秋交接之際,氣溫變化對身體總歸有些影響。   「處」含有躲藏、終止意思,「處暑」表示炎熱暑天結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
  • 最美校園行丨冬天的「珊瑚」是什麼顏色?
    1111111「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秋去冬來,天漸涼,葉漸黃陽光繾綣,溫柔了南岸的校園細細碎碎的初冬光影裡定格了校園令人心動的瞬間記錄著青春純真可愛的笑顏不經意間的收穫是這個初冬最美的禮物寫生課上奇思妙想的你像一棵松,身披著最美的綠教室外嬉戲打鬧的你像一隻小鳥,歡唱著最美的童年如果你要問冬天的「珊瑚」是什麼顏色?
  • 日課處暑|離離暑雲散,嫋嫋涼風起
    「土俗以處暑後,天氣猶暄,約再歷十八日而始涼。」意思是處暑後,天氣仍炎熱,還要經歷大約十八天的流汗日。雖說已入秋,但燥熱的「秋老虎」威風依舊。所以處暑後,養生還應以「潤燥」為主。 調整作息 緩解秋乏 處暑期間,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洩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所以,人們在入秋處暑後常常會伴有懶洋洋的疲勞感,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秋乏」。調整夏天以來晚睡的作息習慣和方式,做到早睡早起、適當午休、多伸懶腰,有助於緩解秋乏。
  • 農諺:處暑不露頭,拔禾餵老牛。究竟是啥意思?
    在農村,有許多農諺,其中,關於「處暑節氣」的農諺就有許多,比如,處暑滿地黃,家家修禾倉;處暑谷漸黃,大風要提防;處暑雨,粒粒皆是米等等。最近與一位老農聊天,聽說了這麼一句俗語:處暑不露頭,拔禾餵老牛。我甚是不解。於是,向老農討教,通過老農的解釋,我才知道這句農諺還是蠻有意義的。我們都知道秋莊稼的生產既需要足夠的水分和養分,同時,也需要有一定的溫度。
  • 處暑| 露蟬聲漸咽,秋日景初微
    處暑節氣,我們揮手告別夏日的炎熱,迎來秋天的涼爽。處暑過後,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遊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就連天上的那些雲彩也顯得疏散而自如,不似夏天大暑之時,濃雲成塊。暑過秋至葉始落,葉落方知秋。秋為葉生,葉因秋落。 一葉一蘇,平分秋色。落葉飄向冥冥世界,這是一種流逝,一段自然的過程。
  • 處暑是什麼意思 教你處暑養生之道
    不知不覺,處暑節氣已經來臨,天氣將逐漸變涼。對於節氣,大部分人都知道節氣的名稱,但不知道其含義。那麼,處暑是什麼意思呢?處暑要怎麼養生呢?處暑飲食應該怎樣?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處暑是什麼意思處暑,就是指「出暑」,這是炎熱離開的意思,它是農曆二十四節氣當中第十四個節氣,時間點是在公曆8月23日前後。這時太陽到達黃經150°。
  • 十首處暑詩詞,露荷散香,風竹含韻:氣收禾黍熟,風靜草蟲吟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意味著秋意漸濃,暑氣終止。十首處暑詩詞,一起感受秋風吹過,涼意陣陣。《處暑》:平時遇處暑,庭戶有餘涼。乙紀走南國,炎天非故鄉。寥寥秋尚遠,杳杳夜光長。尚可留連否?年豐粳稻香。身處南方而思念故鄉。處暑時節,家鄉的庭院已是涼風習習。
  • 末伏和處暑是什麼意思 今年末伏包含著處暑
    現在正是2018年三伏天的末伏期間,而且今年的末伏中還包含了處暑節氣,這一點大家是要清楚的,另外,大家在這段時間不要忘記養生。   2018年處暑是8月23日,而今年末伏最後一天是8月25日,所以是處暑在末伏時期。   處暑,即為「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
  • 炎炎暑退,秋草禪心
    仿佛剎那間,「處暑」就悄然而至。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四個節氣,在8月23日前後(22日~24日)。古籍《孝經緯》載:「立秋後十五日,鬥指申,為處暑,言瀆暑將退,伏而潛處也。」這裡,「處」為終止、停止的意思,「處暑」是指炎熱離開。
  • 8月23日處暑,處暑的「處」是啥意思,處暑到了意味著什麼?
    摘要:8月23日處暑,處暑的「處」是啥意思,處暑到了意味著什麼?文/農夫也瘋狂從7月12日入伏到8月20日出伏,今年漫長的40天「三伏天」終於結束了。在出伏後不久,就要迎來處暑節氣了。處暑是秋季的第二個節氣,在每年公曆8月22日-24日之間,當太陽到達了黃經150°時就迎來了處暑節氣。而今年的處暑節氣是在8月23日,農曆七月二十三日,也就是這周的星期五。馬上就要處暑了,處暑的「處」是啥意思,處暑到了意味著什麼呢?處暑的「處」有躲藏、終止的意思。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有記載:「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
  • 每日科技名詞|處暑
    處暑End of Heat定義:二十四節氣之第十四節氣,表示炎熱暑期即將過去。學科:大氣科學_應用氣象學相關名詞:二十四節氣 夏至 秋分 處暑 立秋來源: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延伸閱讀】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四個節氣,秋季的第二個節氣。「處」是「止」的意思。處暑,標誌著炎熱到了尾聲,暑氣漸漸消退,天氣由炎熱向涼爽過渡。
  • 最美秋天|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留秋、留秋,留一口給家雀斑鳩
    、所謂「漏兒」,就是莊戶人家收穫之後的田野上,總會遺落一些秋莊稼秋果實。「撿漏兒」就是撿拾這些漏掉的秋實,也叫做「拾秋」。比如撿拾花生、地瓜,要用鐵爪子、扒箕子等工具,在地裡翻翻撿撿、尋尋覓覓。母親笑了笑,「你說的也對也不對,老話說得好,『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留秋、留秋,留一口給家雀、斑鳩』,那些嘰嘰喳喳的家雀呀斑鳩呀老鴰子花喜鵲,也要活命不是?你撿拾得地光場淨,趕明兒它們怎麼過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