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處暑至,處暑雨,到底是米,還是使萬人愁的禍害?

2020-11-25 岐黃問答

疾風驅急雨,殘暑掃除空。因識炎涼態,都來頃刻中。紙窗嫌有隙,紈扇笑無功。兒讀秋聲賦,令人憶醉翁。——【宋代】仇遠《處暑後風雨》

處暑簡介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十四個節氣,也是秋天的第二個節氣。每年08月22日-08月24日時太陽到達黃經150°時交節。它與大寒、小寒、及小暑、大暑一樣,都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氣。

處暑的「處」,有離開遠離的意思。因此,處暑有「夏季的落幕,秋季的開始之意」。古籍《歲序總考全集》也云:「處暑七月中。處,止也,息也,謂暑氣於此時止息也...」可見,古人很早就已經發現,處暑節氣的開始,標誌著酷暑的即將終結。但即將終結,並不意味著已經終結。

處暑時間

處暑是在公曆每年08月22日-08月24日之間,即太陽位於黃經150°。

2020年處暑時間:08月22日 23:44:48,農曆庚子鼠年七月(小)初四,黃帝紀元4717年07月04日。

處暑氣候

從廣義上來看,處暑過後,暑氣漸消,晝夜溫差逐步加大,呈現出晝熱夜涼的氣象特點。但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各地處暑的氣候存在明顯的差異。當長江沿岸低海拔地的人,還在感嘆「秋老虎」餘威的時候,西北地區卻已經秋意濃濃,高海拔地區更是一片牧草漸枯,朔風日凜的初冬景象。

中國農民靠天吃飯。勤勞智慧的他們在長期實踐的過程中,發現「處暑」的雨,不僅決定了今年收成的多寡,還關乎每家每戶的「菜籃子」。他們將之總結成易於傳頌的農諺,「處暑雨,粒粒皆是米。」意思是如果處暑這天下雨的話,那麼今年的收成便會很不錯。當然,這句話也不是萬能的,君不見還有那麼一句諺語叫「立秋下雨人歡喜,處暑下雨萬人愁「嗎?那麼到底孰對孰錯呢?在我看來,這兩句諺語可能都是正確的,只不過是總結之人所處的地域不同罷了。

處暑三候

處暑三候:鷹乃祭鳥,天地始肅,禾乃登。意思是說:處暑節氣後,物產豐茂,老鷹捕食各種各樣的獵物,並把它們陳放在地上,古人看到此情此景,以為它們是在祭祀萬物;五日後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充滿肅殺之氣;十五日後,黍、稷、稻、粱等五穀,也開始進入收穫期。

處暑習俗

(1)夜放河燈:

舊時民間從七月初一起,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鬼門止。這段時間內,民間有放河燈的習俗。肖紅《呼蘭河傳》中的這段描寫,便是對這種習俗的最好註解:「七月十五是個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託生,纏綿在地獄裡非常苦,想託生,又找不著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託著一盞河燈,就得託生。」

(2)貼秋膘:

處暑節氣之後,秋意漸濃,此時天高雲淡,惠風和暢,正是賞秋的好時節。 約上三五好友,奔赴郊野,靜看花開花落,坐看雲捲雲舒,想想也是極好的。民間也有「七月八月看巧雲」的說法,其中就包含了「出遊迎秋」、「登高望遠」之意。

處暑食材

處暑時節雖然名曰屬於秋季,但依舊悶熱似夏季。因此,這段時間的飲食需結合兩季的特點,以清補健脾、祛暑化溼為原則,忌吃辛辣肥膩的食物,而多食一些養陰清熱、潤燥止渴的食品。

而鴨肉也是一種很適合處暑時節食用的食物。傳統醫學認為鴨肉性寒,味甘、鹹,具有大補虛勞,補血行水,養胃生津,清熱健脾的作用。現代研究也表明,鴨肉中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和低碳飽和脂肪酸,其化學成分近似橄欖油,是一種天然健康的食材,經常食用對身體大有裨益。

處暑食譜

(1)五味鴨(來自網友菜菜美食日記):

【材料】番鴨 半隻、嫩薑 10g

【調料】客家娘酒 5大勺、米醋 3大勺、生抽 4大勺、冰片糖 30g、柱候醬 1大勺。

【做法】

① 碗中加入娘酒、米醋、生抽、柱候醬調勻。

② 鍋中下入多些油,將鴨子皮朝底下入鍋中,煎至表皮金黃後盛出, 可將鴨翅卸下稍後放。

③ 鍋中留底油,加入薑片爆香。

④ 鴨肉回鍋,倒入調好的醬料,加入冰片糖,倒入沒過鴨子一半的開水。

⑤ 大火煮開後,轉小火,蓋上鍋蓋燜40-50分鐘。

⑥ 期間需要翻面3-4次,讓鴨子均勻上色,最後大火收汁即可出鍋。

⑦ 鴨子斬件裝盤,澆上醬汁即可食用。

(2) 苦瓜炒蛋(來自網友私廚文君):

【材料】苦瓜 1根、雞蛋 2個、小蔥適量。

【調料】鹽適量、油適量。

【做法】

① 苦瓜洗淨,去籽和白瓤,斜切薄片。

② 放鹽拌勻,15分鐘左右苦瓜出水變軟後,擠幹水分。

③ 炒鍋熱油,入小蔥炸香。

④ 放入苦瓜稍炒。

⑤ 倒入已調入鹽的雞蛋液,翻炒均勻,待雞蛋熟了即可出鍋。

處暑常識

處暑節氣正是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雖然中午悶熱依舊,但早晚晝夜溫差加大。因此,不宜身體一有涼意,便馬上增添厚的衣物。而且這種涼,並不是那種難捱的寒,而是冷,是可以忍耐的。此時,採取「秋凍」對於適應與抗禦後來冬天的嚴寒很有幫助。

當然,我的意思,並不是一刀切地不建議增添衣物,還是得看對象的。小孩與抵抗力較弱的老人,外出時,身邊就得備件輕薄外套,防止早晚涼風襲來而傷風感冒。

本文系岐黃問答獨家稿件,禁止一切形式的轉載、盜用以及洗稿,未經同意擅自盜用,將追究到底。

今日互動:你們家鄉過處暑時節有什麼別的特別講究嗎?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8月23日處暑,處暑的「處」是啥意思,處暑到了意味著什麼?
    處暑是秋季的第二個節氣,在每年公曆8月22日-24日之間,當太陽到達了黃經150°時就迎來了處暑節氣。而今年的處暑節氣是在8月23日,農曆七月二十三日,也就是這周的星期五。馬上就要處暑了,處暑的「處」是啥意思,處暑到了意味著什麼呢?處暑的「處」有躲藏、終止的意思。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有記載:「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
  • 今日處暑丨最美人間處暑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今日處暑:08月22日 23:44:488月22日,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第十四個節氣:處暑。處暑,是秋天的第二個節氣。交節時間點在公曆8月22-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50°。處暑·由來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
  • 描寫關於處暑節氣的經典古詩詞句子大全 含有處暑的詩鑑賞
    8月23日是2019年的處暑節氣,溫度也變得漸漸舒適了。今天為大家收集了一些描寫處暑節氣的古詩詞句子,大家一起來分析鑑賞吧。  海都記者 包華 圖  描寫關於處暑節氣的經典古詩詞句子大全(1-5)  1.早秋曲江感懷  〔唐〕白居易  離離暑雲散,嫋嫋涼風起
  • 每日科技名詞|處暑
    處暑End of Heat定義:二十四節氣之第十四節氣,表示炎熱暑期即將過去。學科:大氣科學_應用氣象學相關名詞:二十四節氣 夏至 秋分 處暑 立秋來源: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延伸閱讀】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四個節氣,秋季的第二個節氣。「處」是「止」的意思。處暑,標誌著炎熱到了尾聲,暑氣漸漸消退,天氣由炎熱向涼爽過渡。
  • 今日迎來處暑節氣:離離暑雲散,嫋嫋涼風起
    處暑節氣開始了。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4個節氣。「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意思就是從處暑開始,炎熱的夏天就要過去。  離離暑雲散,嫋嫋涼風起。  此時,在我國北方地區,難熬的伏天終於結束,空氣明顯乾燥不少,連陽光也跟著變得明晃晃的,提醒著人們:哦,秋天就要來了。
  • 末伏和處暑是什麼意思 今年末伏包含著處暑
    現在正是2018年三伏天的末伏期間,而且今年的末伏中還包含了處暑節氣,這一點大家是要清楚的,另外,大家在這段時間不要忘記養生。   2018年處暑是8月23日,而今年末伏最後一天是8月25日,所以是處暑在末伏時期。   處暑,即為「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
  • 處暑是什麼意思 教你處暑養生之道
    不知不覺,處暑節氣已經來臨,天氣將逐漸變涼。對於節氣,大部分人都知道節氣的名稱,但不知道其含義。那麼,處暑是什麼意思呢?處暑要怎麼養生呢?處暑飲食應該怎樣?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處暑是什麼意思處暑,就是指「出暑」,這是炎熱離開的意思,它是農曆二十四節氣當中第十四個節氣,時間點是在公曆8月23日前後。這時太陽到達黃經150°。
  • 二十四節氣表 24節氣表圖大全
    那時候有二十四個節氣,每6個節氣是一個季節,因此大家的農事活動都是根據節氣而來的。那麼,二十四節氣表去哪找呢?以下是萬年曆小編帶來的24節氣表圖大全,一起去看看吧。24節氣節氣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二十四節氣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
  • 處暑是什麼意思意味著什麼含義 2019處暑幾點幾分具體時間
    2019處暑是哪天幾月幾日?  新華社天津8月20日電(記者 周潤健)「四時俱可喜,最好新秋時。」《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8月23日18時2分迎來「處暑」節氣,標誌炎熱暑天即將結束,逐漸進入到氣象意義上的秋天,我國大部分地區的炎熱情況將出現轉折,氣溫開始逐漸下降。
  • 農曆二十四節氣之夏至:日至長而影至短,夏至有雨三伏熱
    二十四節氣之夏至農曆是根據月相的變化周期,每一次月相朔望變化為一月,參考太陽回歸年為一年的長度,並且通過設置二十四節氣以及閏月以使平均歷年與回歸年相適應。二十四節氣表二十四節氣分別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 處暑|嫋嫋涼風起 最好初秋時
    二十四節氣之處暑2020年8月22日,23時44分48秒,處暑至。處暑,是秋天的第二個節氣。「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將於這一天結束,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處暑期間的氣候特點是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降水少,空氣溼度低。早秋的清晨,風微涼,朝陽噴薄欲出,天空碧藍如洗。清冽的空氣,悠遠的花香,沁脾的清涼,讓人在不知不覺中,輕盈了腳步,卸下了偽裝。
  • 時事地理 | 8.22,今日處暑
    它起源於我國的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戰國時代,中國就已經能用土圭(在平面上豎一根杆子)來測量正午太陽影子的長短,並且通過長短來確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個節氣。春秋時期的著作《尚書》中就對節氣有所記述。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西漢劉安著的《淮南子》一書裡就有完整的二十四節氣記載了。
  • 二十四節氣的命名的講究 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解釋
    在我國民間,流傳著不少與二十四節氣有關的歌謠,有一首說:「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正好將二十四節氣的名稱一一概括。那麼,二十四節氣的命名有什麼講究呢?讓我們來了解吧。
  • 今年處暑是什麼時間幾點幾分 這個節氣別忘記吃鴨
    在三伏天的最後幾天我們迎來了處暑,這也意味著從這個節氣開始天氣要開始轉涼了,二十四節氣都是具體到某個時刻的,那麼今年處暑的具體時間是幾點呢?   2018處暑節氣時間是:2018年8月23日 12:08:30 白天中午。
  • 處暑節氣的含義是什麼 它的到來標誌著炎熱天氣離去
    處暑節氣是24節氣中的第14個節氣,這個節氣到來的時候,天氣會慢慢轉涼了,這個時候大家也要注意自己身體,因為夏秋交接之際,氣溫變化對身體總歸有些影響。   「處」含有躲藏、終止意思,「處暑」表示炎熱暑天結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
  • 夏至詩句古詩大全 是二十四節氣之一
    夏至詩句古詩大全 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2020-06-20 21:25   來源:閩南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夏至詩句古詩大全 是二十四節氣之一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夏至這天,白天最長,夜間最短,代表的寓意是炎熱將至,開始有暴雨、梅雨、高溫桑拿天氣。
  • 中國二十四節氣解讀
    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個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中氣」,即: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個節氣。「節氣」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現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即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對地球產生的影響,屬陽曆範疇。
  • 二十四節氣|陳國權:清平樂·小寒
    |陳國權:清平樂·冬至 2020-12-21 二十四節氣|陳國權:清平樂·大雪 2020-12-07 二十四節氣|陳國權:清平樂·小雪 2020-11-22 二十四節氣|陳國權:清平樂·
  • 2020二十四節氣表時間表 今年二十四節氣時間表
    導語:我國是農業大國,因此曆法很多時候是為了服務農業生產而建立的,我們現在熟悉的二十四節氣就是這樣的曆法,它記錄四季輪迴,也反應氣候物候的變化,同時也揭示了農業生產的時間規律。今天我們就走進二十四節氣,看看今年二十四節氣時間表。下面就有一份2020二十四節氣表時間表請查收。
  • 農諺:處暑不露頭,拔禾餵老牛。究竟是啥意思?
    在農村,有許多農諺,其中,關於「處暑節氣」的農諺就有許多,比如,處暑滿地黃,家家修禾倉;處暑谷漸黃,大風要提防;處暑雨,粒粒皆是米等等。最近與一位老農聊天,聽說了這麼一句俗語:處暑不露頭,拔禾餵老牛。我甚是不解。於是,向老農討教,通過老農的解釋,我才知道這句農諺還是蠻有意義的。我們都知道秋莊稼的生產既需要足夠的水分和養分,同時,也需要有一定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