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的讀音和最早的寫法都與蟋蟀有關,漲知識了!處暑古詩詞

2020-12-05 天天一首古詩詞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秋的讀音和最早的寫法,都與一種小蟲相關。

秋天的「秋」字在甲骨文當中,像是一個蟋蟀的樣子。

《詩經·豳風·七月》當中說「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意思是說:七月份的時候,蟋蟀在野外,八月的時候在庭院中,九月的時候在家裡,十月的時候,蟋蟀就鑽到我的床下啦!

可見,在商朝,人們就發現了蟋蟀這個在初秋唱歌的小動物,在秋天的活動變化。

所以用這個象形字來記錄這個季節。

而且,「秋」字的讀音也是因為蛐蛐的叫聲。

後來,因為秋天是禾苗豐收的季節。

所以,秋天的「秋」,加了「禾」字部首,慢慢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處暑,是秋天的第二個節氣了。「處」不是正處於的意思,而是「出」的意思。

天氣開始漸漸轉涼,樹葉也漸漸轉黃了。

詠廿四氣詩 處暑七月中唐代:元稹 向來鷹祭鳥,漸覺白藏深。葉下空驚吹,天高不見心。氣收禾黍熟,風靜草蟲吟。緩酌樽中酒,容調膝上琴。

唐代詩人元稹的這首詩,將處暑的「三候」飽含其中。

老鷹開始大量的捕食空中的鳥類,並且會把捕到的獵物放在地上,像是在祭祀一樣。

漸漸地感覺到秋意越老越濃了。(白藏:秋天)

此時,秋風瑟瑟,天高雲淡。

農作物開始成熟,不颳風的時候,能聽到蟋蟀在草裡輕輕的鳴叫。

這樣的天氣中,還是先別著急喝酒了。

讓我先把琴調試一下,彈奏一曲吧。

《廣陵雜詠.其四》宋代:吳山 悵望遙天羨鳥歸,落雲深處暑光微。荒階漸有蟲聲出,秋欲來時細雨飛。

宋代的吳山在詩中也描寫到了在初秋之時,

雲高風清,他望著天邊的歸鳥,心生羨慕。

夕陽西下,太陽已經沒有夏天那般炙熱了。

在人跡罕至的臺階下面,蟋蟀肆意地唱著歌。

秋天快要到了,細雨紛紛揚揚的灑落下來。

《處暑後風雨》元代:仇遠 疾風驅急雨,殘暑掃除空。因識炎涼態,都來頃刻中。紙窗嫌有隙,紈扇笑無功。兒讀秋聲賦,令人憶醉翁。

都說一場秋雨一層涼。秋天的一場急雨將夏天的炎熱一掃而空。

所以我發現,其實,炎熱和清涼的變換,只是片刻的工夫就轉變了。

如今,我已經嫌窗紙有縫隙會鑽涼風。拿著扇子,已經沒什麼用了。

兒子在讀《秋聲賦》讓人想起歐陽修啊!

編者:《秋聲賦》是歐陽修的名篇,從秋天聽到的聲音入手,漸漸地看到了山川景物的變化。

其實,秋天,是否悲涼,關鍵要看自己的心境。

《長江二首》 宋代: 蘇泂 處暑無三日,新涼直萬金。白頭更世事,青草印禪心。放鶴婆娑舞,聽蛩斷續吟。極知仁者壽,未必海之深。

宋代的詩人蘇泂在這首詩當中,也提到了境由心造。

剛剛過了處暑,還沒三天呢,沁人心脾的涼意已經來了。

這樣的天氣,萬金不換啊。

年紀大了就更知道世事變幻是正常的事。

那棵棵青草當中,都有著無限的禪心。

仙鶴在婆娑起舞,蟋蟀在斷斷續續的吟唱。

心懷仁心的人是肯定能夠長壽的,那樣的心胸,就連深邃的大海也比不上啊。

今天和大家分享了4首處暑的古詩詞。

裡面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那只在初秋鳴叫的小蟲:蟋蟀。

有多久沒有聽過蟋蟀叫了呢?

那蟋蟀的叫聲,正是秋天的奏鳴曲。

伴隨著「秋」「秋」的叫聲,秋天越來越近了。#處暑#

感謝品讀,你的留言和點讚對我很重要。

相關焦點

  • 很多人都愛用這個漢字,但讀音和寫法都搞錯了
    這個字,不能說全部人吧,大概八成以上的人,腦子裡響起的讀音都是三聲「duǐ」,少部分人會讀成四聲「duì」。「懟」究竟是讀三聲還是四聲,或者是個多音字,很容易就能搞清楚。《現代漢語詞典》中「懟」的讀音只有一個,是四聲:duì。
  • 今日處暑丨最美人間處暑秋
    處暑後秋季氣候開始影響我國的冷高壓,在它的控制下,形成下沉、乾燥的冷空氣,先是宣告了中國東北、華北、西北雨季的結束,率先開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氣秋高氣爽。處暑期間,真正進入秋季的只是東北和西北地區。但每當冷空氣影響我國時,若空氣乾燥,往往帶來颳風天氣,若大氣中有暖溼氣流輸送,會形成一場像樣的秋雨。每每風雨過後,會有較明顯的降溫。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區,還有可能出現較大的降水過程。
  • 描寫關於處暑節氣的經典古詩詞句子大全 含有處暑的詩鑑賞
    8月23日是2019年的處暑節氣,溫度也變得漸漸舒適了。今天為大家收集了一些描寫處暑節氣的古詩詞句子,大家一起來分析鑑賞吧。  海都記者 包華 圖  描寫關於處暑節氣的經典古詩詞句子大全(1-5)  1.早秋曲江感懷  〔唐〕白居易  離離暑雲散,嫋嫋涼風起
  • 「茴」有四樣寫法,「和」有六種讀音
    孔乙己指點鹹亨酒店的小夥計,「茴」有四種寫法。字典注音,「和」有六種讀音。如今,「茴」字的四種寫法早已規範為一種即茴,而「和」的讀音仍是六種:hé,相處得融洽,溫順、溫暖,平息爭端,打成平手,介詞,連詞;hè,跟著唱或說;hú,打麻將取勝;huó,粉狀物加水攪拌、揉弄,使黏結成團;huò,加水攪拌,使均勻;huo,後綴,如:暖和、軟和、摻和。很繁瑣,不易掌握。
  • 很多人都愛用這個字,卻可能連讀音和寫法都錯了
    可以組詞為怨懟、慍懟、懟怒,這些詞表達的意思都差不多,一聽就挺文言的,是很書面化的表達。除了一些文學作品中可以看到,現在幾乎很少有人使用。  而且從《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中可以看到,它的古今義是一致的,一直都是表示怨恨,並沒有延伸出別的用法來。  這顯然跟大家平常使用的習慣不一樣。  大家平常說的「duǐ」,正確的寫法應該是:㨃。
  • 尊重韻味還是尊重標準——古詩詞讀音究竟怎麼定
    北京大學教授蘇培成認為,按唐宋人的讀音來讀古詩詞,實際上既無必要、也無可能。「語言學家經過各種研究,對古音語音系統有個大略的認識,但只能推測大致的讀音。今天我們能否按照這些讀音來和古人對話?實際上做不到,古音是個語音系統,而擬音在具體讀音上與古音還有差別。」語音發展的變化也有規律可循。有些音今天讀起來絲毫不影響對古典詩詞的理解。
  • 如何用古詩詞判斷漢字的讀音
    我們判斷一個字的讀音除了查字典以外,其實還有一個辦法,就是用古詩詞的押韻來作為旁證。下面先說一下「還「這個字應該讀什麼?一、說下」還「作為動詞首先,」還「這個字在《平水韻》的【上平十五刪】【下平一先】裡,是沒有hai這個發音的,記得評書裡和京劇得念白裡常有一句話:還則罷了,還讀作huan。古詩詞包括賦裡的「還」有不少例證,最早的有著名的荊軻《易水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 嶽雲鵬春晚說一漢字讀音,本以為是瞎說,沒想到還真是對!漲知識
    上春晚是很多娛樂圈裡讓人感到很榮幸的一件事,而且能夠上春晚的人都是經過仔細篩選的。每一個上春晚表演的人,可以說都是具備一定的優秀能力的人。今年的春晚也是由這樣的一群人組合而成,今年的春晚給我漲了一下知識,讓我對漢字的讀音又有了不一樣的認識。
  • 處暑節氣的含義是什麼 它的到來標誌著炎熱天氣離去
    處暑節氣是24節氣中的第14個節氣,這個節氣到來的時候,天氣會慢慢轉涼了,這個時候大家也要注意自己身體,因為夏秋交接之際,氣溫變化對身體總歸有些影響。   「處」含有躲藏、終止意思,「處暑」表示炎熱暑天結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
  • 秋季來臨藍田景色迷人 「秋」字究竟是啥意思呢?
    「秋」的含義 你知道嗎?  我們常說秋天秋季春夏秋冬,秋是一年的第三個季節,這個時候莊稼成熟開始有收穫,夏天的燥熱逐漸散去,換來較為涼爽的時候。所以,秋究竟是代表莊稼成熟還是天氣變涼呢?其實,通過探查「秋」字的字形演變,就能知道答案。  《說文》中說,「秋,禾穀熟也」意思是,秋,就是莊稼成熟的意思。
  • 處暑是什麼意思意味著什麼含義 2019處暑幾點幾分具體時間
    處暑是什麼意思?處暑節氣意味著什麼含義?  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說,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四個節氣,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處」的意思是「去也」,表示炎熱漸消,暑氣至此而止。  「21日『出伏』,23日處暑,都是氣溫明顯下降的開始。
  • 今日迎來處暑節氣:離離暑雲散,嫋嫋涼風起
    處暑節氣開始了。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4個節氣。「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意思就是從處暑開始,炎熱的夏天就要過去。  離離暑雲散,嫋嫋涼風起。  此時,在我國北方地區,難熬的伏天終於結束,空氣明顯乾燥不少,連陽光也跟著變得明晃晃的,提醒著人們:哦,秋天就要來了。
  • 鐵騎(qí)、斜斜(xié)……這些字的拼音改變了,讀古詩詞的時候...
    另外,在有稿主持的時候,主持人們都是進行了精心準備的,因此讀音的改變不會造成主持人太大的困擾,可能在出外景的過程中,外景主持有可能會有一個適應的過程。」海光這樣說道。除了主持人的身份,海光也是一名經典誦讀的推廣者,因此他認為有些讀音的改變有一點遺憾,迎合大眾是在「媚俗」:「大家都念錯了就把它算做正確讀音,我個人認為這就是一種媚俗。它損失的是這個讀音的歷史淵源,文化元素。
  • 描寫關於秋分的古詩詞語句大全 有關秋分節氣的說說簡短句子
    描寫關於秋分的古詩詞語句大全 有關秋分節氣的說說簡短句子時間:2018-09-22 21:5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描寫關於秋分的古詩詞語句大全 有關秋分節氣的說說簡短句子 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2018年9月23日,也就是明天將迎來秋分節氣,秋分之後
  • 二十四節氣|處暑至,處暑雨,到底是米,還是使萬人愁的禍害?
    因識炎涼態,都來頃刻中。紙窗嫌有隙,紈扇笑無功。兒讀秋聲賦,令人憶醉翁。——【宋代】仇遠《處暑後風雨》處暑簡介處暑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十四個節氣,也是秋天的第二個節氣。每年08月22日-08月24日時太陽到達黃經150°時交節。
  • 處暑|嫋嫋涼風起 最好初秋時
    二十四節氣之處暑2020年8月22日,23時44分48秒,處暑至。處暑,是秋天的第二個節氣。「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將於這一天結束,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處暑期間的氣候特點是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降水少,空氣溼度低。早秋的清晨,風微涼,朝陽噴薄欲出,天空碧藍如洗。清冽的空氣,悠遠的花香,沁脾的清涼,讓人在不知不覺中,輕盈了腳步,卸下了偽裝。
  • 古詩詞裡常用字的不同發音,原來不是高大上的文學知識?
    在學習古詩詞時,有的老師會糾正一些常用字在古詩文中的發音,如「青鳥殷勤為探看」的「看」往往讀成kān第一聲;「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讀成「xiá」,這是為什麼?因此,了解這種讀音的源來,有助於提高自己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其實,這並不是什麼高大上的文學知識,只是為了好聽而不是追尋正統。所以,只要樂意,這些發音按照平時發音也是可以的,甚至一定程度上於傾向普通漢語發音更合適。
  • ...申城提前進入「聽秋」時節-申城 上海 油葫蘆 蟲子 蟋蟀 殷海生...
    東方網8月18日消息:據《i時代報》報導,「唧唧……啾啾……」隨著天氣轉涼,藏在草叢下的昆蟲音樂家也開始賣力「演奏」,蟋蟀、油葫蘆成演出主角。中科院上海昆蟲博物館館長殷海生介紹,今年申城提前進入「聽秋」時節,35種蟲蟲音樂家開始年度「演出大戲」,市民可無門檻免門票聽「演出」。「早上醒來,就聽到蟲子在唱,太好聽了!」
  • 希臘字母的讀法與寫法
    點擊關注↑↑↑↑即可免費訂閱本公眾號物理學習中大多數物理量的表達幾乎都離不開希臘字母,熟悉其規範讀音和規範寫法,是基本的學習常識
  • 日課處暑|離離暑雲散,嫋嫋涼風起
    調整作息 緩解秋乏 處暑期間,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洩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所以,人們在入秋處暑後常常會伴有懶洋洋的疲勞感,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秋乏」。調整夏天以來晚睡的作息習慣和方式,做到早睡早起、適當午休、多伸懶腰,有助於緩解秋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