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指點鹹亨酒店的小夥計,「茴」有四種寫法。字典注音,「和」有六種讀音。如今,「茴」字的四種寫法早已規範為一種即茴,而「和」的讀音仍是六種:
hé,相處得融洽,溫順、溫暖,平息爭端,打成平手,介詞,連詞;
hè,跟著唱或說;
hú,打麻將取勝;
huó,粉狀物加水攪拌、揉弄,使黏結成團;
huò,加水攪拌,使均勻;
huo,後綴,如:暖和、軟和、摻和。
很繁瑣,不易掌握。
文字恆定,語音多變。「和」是形聲字,口為形,禾(huó)為聲,本義聲音相應,合唱中的伴唱或伴奏,引申到詩歌的唱和,後又引申出其它義項,讀音隨之發生變異、分化。但在南方一些方言中,「和」至今只有huó 這一個音,也並不影響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不少漢字都有這個情況。
國家公布的8105個規範漢字中,多音字大約有六七百個,多存在於地名、人名、成語、古籍中,這大大增加了漢語的學習難度。近年來多音字有逐步減少的趨勢,如「呆」取消了aí 音,「波」取消了pō音,葉shè 公好龍的葉現注音yè。標識zhì讀成標shí、說shuì服讀成shuō服,也不算錯了。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加快清理多音字的步伐,讓我們的後代能減輕一點學習負擔,也有利於漢語真正成為國際通用語言。
我認為,現存六七百個多音字半數以上可以成為獨音字。多音字清理工作的原則是「三從」:從今、從眾、從俗,如:如江西的鉛(yán)山,讀成qīan山,伍員(yún)讀成伍yuán,又如卡,有kǎ、qiǎ兩個讀音,kǎ是古音,qiǎ是後起音,可以統一成kǎ,作為通用音。其它讀音視為方音,可以繼續使用。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要開設音韻學課程,讓學生(每屆數萬人)了解漢字讀音的流變,並一代代傳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