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中讀音最多的漢字,一個字竟有100多種讀音!

2020-12-07 夏槿日語教室

學日語的小夥伴在背單詞時,很多人會為漢字的讀音而頭痛。日語裡的漢字讀音非常複雜,不僅有音讀和訓讀之分,而且同一個字的音讀和訓讀也有可能有好幾種,真是讓人傷腦筋。一般的漢字讀音也就2-3種,背起來還算輕鬆。個別的常用漢字就可怕了,據說日語中讀音最多的漢字是「生」,它竟然有100多種讀音,聽起來就讓人絕望啊!

字典上「生」的主要讀音

不過小編查了一下,所謂的100多種讀音大多是漢字詞約定俗成的讀音,大多數詞也是比較生僻的。如:

芝生(しばふ) 草坪早生(わせ) 早稻晩生(おくて) 晚稻麻生(あそう) 麻生(姓氏)彌生(やよい) 陰曆三月桐生(きりゅう) 桐生(姓氏)

對於這些不常用的單詞的讀音,我們只要死記硬背下來就可以了。而「生」字常用的讀音有十幾種,小編今天就為大家來介紹一下。

音讀:せい、しょう、じょう

所謂音讀,就是模仿漢字的發音,「生」字最常見的音讀就是「せい」了,比如:

先生(せんせい) 老師學生(がくせい) 學生生活(せいかつ) 生活

都是我們常見的詞。

另外,「生」還有一種音讀是「しょう」,比如:

一生(いっしょう) 一生生薑(しょうが) 生薑

還有一種不常見的音讀是「じょう」,比如:

往生(おうじょう) 往生(佛教中指去世)

這個讀音大多與佛教有關,比較少見。

訓讀:う、い、なま、き、お、は

所謂的訓讀,就是在漢字傳入前,日語本來固有的讀法。一般來說,漢語詞用音讀,而和語詞用訓讀。

「生」的訓讀主要有六種,每種讀法代表不同的意思。有的表示「出生」,有的表示「生存」,還有的表示「生的」。我們先來看看動詞,「生」做動詞主要有以下三種意思:

生(う)む 生(孩子)生(い)きる 生存,活著生(は)える (草等)發芽,生長;生(蟲子,鏽等)

生孩子的生,生存的生,和生長的生讀法都不同。具體讀哪個音,是哪個意思,還要看「生」後面的假名是什麼。我們來看例句吧:

二十歳で子供を生みました。 二十歲生了孩子。生きているうちに、世界旅行しないです。 趁活著,想去週遊世界。赤ん坊に歯が生えた。 嬰兒長出了牙齒。

另外,「生」做形容詞讀作「なま」,意思是「生的」。日本有個著名的繞口令:

生麥生米生卵(なまむぎなまごめなまたまご)  生麥生米生雞蛋

此外,「生」還可以讀作「き」,表示未經加工的、純粹的、精製的。它一般不會單獨使用,而是做接頭詞,用在單詞裡。如:

生糸(きいと) 生絲生地(きじ) 質地,素質

「生」還有兩個不太常見的音「お」、「な/なり」,一般也不會單獨使用,而是用在單詞中。比如:

生(お)い立ち (人的)成長,發育生業(なりわい)  生計;職業

如此看來,日語中漢字的讀音還真是大有學問呢!

相關焦點

  • 多音字:漢語中讀音最多的兩個漢字,最多的1個字有6個讀音
    我們今天廣泛運用的語言當中,多音字有很多。什麼叫多音字?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字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讀音。這種現象只有在漢語當中存在,在其他的任何語言當中可能都找不到。在我們很多人的印象當中,多音字一般都只有兩個讀音。比如說長,一般有很長(cháng)、長(zhǎng)大兩個讀音。
  • 讀音最多的漢字是哪一個?「和」字有7個讀音,竟然只能排第二
    漢字的博大精深,不僅體現在象形上,也體現在讀音上,比如多音字。所謂多音字,顧名思義就是指一個字有兩個或兩個以上讀音,用以區分同一個字在不同語境下的不同詞性、不同詞意或者不同用法。(常見多音字)情況一:不同讀音,詞性或詞意不同。這種情況又被稱為「破音異讀」,是多音字的主流用法,佔比在80%以上。
  • 日語裡五個常見漢字的生僻讀音
    各位同學好,今天老師想談一談日語裡常見漢字的讀音問題。大家都知道,日語裡的漢字讀音分為音讀和訓讀兩種,但不管是哪種,讀音都不是唯一的,有些訓讀的單詞,漢字後的送假名不同,意思和讀音也不同。比如最常見的「生」,就有:生(なま)、生(い)きる、生(う)む、生(は)える等許多種讀音,前面這四個詞分別表示「生的」,「活著」,「生(孩子、蛋等)」,「生(蟲子、鏽等)」。下面老師想介紹五個特別常見的漢字的生僻讀音,據說這些詞99%的人都會讀錯,看看你認不認得吧!
  • 為何日語有些漢字讀音會和江浙方言很像?吳音是怎麼傳到日本的?
    在日語中,漢字是分為兩種讀法的:音讀和訓讀,所謂音讀,指的是保留該等漢字當初傳入日本時的漢語發音;而訓讀呢,則是使用該等漢字之日本固有同義語彙的讀音。而在音讀當中,有這麼一種發音方式:吳音。吳,這似乎是中國的一個地名,對的,日語中所謂的吳音就是從中國的吳地傳過去的讀音,不過傳過去的時間很早,那還是西元五至六世紀,日本大和時代(中國南朝)時期的事情,當時南朝政治中心建康(南京)周圍吳語區的漢字讀音傳到了日本,所以這種漢字音就被稱為吳音。
  • 讀音如此相似,日語真的來自麗水古越語?
    很多學日語的人發現,雖然日本使用漢字,但是日語的發音跟漢語普通話中的發音相去甚遠。如果沒有學過日語,根本就聽不懂他們說話,即使漢字的讀音也是如此。不過日語中的漢字分為訓讀和音讀。音讀是模仿中國古代不同時代或不同地方的讀音。
  • 「丨」字筆順不同讀音不一樣 網友嘆漢字博大
    「丨」字筆順不同讀音不一樣 網友嘆漢字博大 2012年05月16日08:46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我國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間都是一個讀音,你的讀法可能也錯了
    引言中國的漢字,從創造至今也經歷了許多的改變和變革,源遠流長,歷史悠久。不過其實文字的誕生也是一個逐步形成的過程,《荀子·解蔽》有言:「故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一也」,所說的其實就是倉頡造字的傳說。但傳說也都是虛無縹緲的,故而文字的創造也還有多種說法,倉頡造字只是其中一種。
  • 沒有拼音的時代,漢字讀音如何傳承?
    漢字是方塊字,是音意行的結合體。但是也有可能簡化到今天,音,意,形完全不具備聯想性,也就是說我們看到一個生字,既不了解他的意思,也不了解他的發音。不像英文,你看到一個不認識的單詞,卻能夠勉強拼出他的讀音,因為英文字母組成有一定的音律規範性,掌握音標就可以在不懂意思的情況下讀出來。
  • 讀音調整體現時代變遷
    作者:逯海濤  這幾天,一則《注意了:這些字新華字典裡讀音都改了!》的舊聞又躥紅了。在2001年4月印刷的《現代漢語詞典》上,「說客」就已經由「shuì kè」改成了「shuō kè」了,還有不少讀音的變化,在2016年國家語委發布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稿)》中已經作了調整。為什麼現在又被翻出來熱議呢?最直接的原因是馬上又到了開學季,借這個機會再提醒一下廣大師生,也算是開學前的一道「前菜」。  不過,除了涉及考試之外,讀音的最大功能還是在人們的日常交流中體現。
  • 中國漢字形狀有道理,讀音有內涵&我們為什麼要識字?
    大自然中所有的動物都四條腿,都是爬行,只有人是用兩條腿直立行走,且能站立的,所以畫出這個樣子來,這絕對不會成為別的動物,這是人的特點, 把它畫出來就行了。同樣一個「人」字,明理者除了字形外,也 知道了人和動物的區別。在自然科學的人類進化 中,人除了直立行走以外同樣重要的是製造工具。
  • 瞿秋白主張廢除漢字,趙元任寫96字奇文反對,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隨著世界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前往中國遊玩或是定居,很多的外國人都在學習中文的過程中被打敗。很多外國人都認為漢字就像是在畫符,非常難以辨認;音調不同字義也不一樣,有的詞語讀音一樣但是意思卻完全不同,例如意義、譯意與異議,有些字還有多個讀音;他們更加無法理解我國的古詩和古文中的優美語句。
  • 中國有一個神奇的漢字,所有方言讀音都一樣,大多數人都讀錯了
    普通話作為我國的標準語言,在全國各地使用的方言也非常多,我國共有56個民族,但是我國的地方語言卻有八十多種,所以不可否認在我國的歷史長河中所出現的漢字和地方語言是多種多樣的。中國漢字博大精深正是因為有如此之多的文字和語言,所以我國的中華文化才能綿延不絕以及古代封建王朝的發展,而每個封建王朝都有其特立的語言和文字。後來隨著封建王朝的不斷更替,中華各地的語言也是逐漸形成。
  • 日語裡面的漢字是怎麼來的?發音有什麼區別?
    這些經書的漢字當初是模仿中國僧侶的發音來讀的,不過一套稱為「漢文」的書寫系統開始得以發展。漢文主要是中文文章插入日語獨有的助詞,讓日語使用者可以依從日語的語法去閱讀漢字寫成的文章。中日兩國使用的漢字,本來都是漢字的繁體字。但後來兩都進行了文字改革,有的字我國簡化了,日本沒有簡化;有的字日本簡化了,我國沒有簡化。有的字兩國雖都簡化了,但簡化的卻不相同。所以要注意它們的區別。
  • 網友曬怪異讀音漢字 小夥伴驚呼讀完舌頭打結了
    事實上,很多漢字你不僅不會寫,恐怕就連讀都讀不出來。近日,微博上出現的二十多個漢字以及它們的奇葩讀音「秒殺」眾人。有網友高呼:「你怎麼了舌頭?怎麼打結解不開了!」  來看看  這些字你會讀嗎?  繞口令能讓人舌頭打結並不稀奇,可是你有沒有體驗過單獨一個漢字的發音都能讓你的舌頭「十八彎」的感覺?微博「當時我就震驚了」發布的一條微博確實讓不少網友震驚了一把。在博大精深的漢字面前,眾多網友惶恐地發現自己「失語」了。  作為中國人,還能被漢字給難倒?那讓我們先從一個構造簡單的漢字開始見識一下吧。「怾」這個字怎麼讀?看清楚,這可不是白熾燈的「熾」。
  • 你知道嗎,這幾個日語單詞竟有三種讀音!
    在日語中,同一個漢字詞有不同讀音的現象並不少見。比如「今日」既可以讀「きょう」又可以讀「こんにち」,都是今天的意思,後者是書面語。再比如「骨」既可以讀「ほね」又可以讀「こつ」,前者是「骨頭」,後者是「訣竅,竅門」的意思。
  • 中國一個奇特的字,3000年來讀音都一樣,你的讀法估計也錯了
    中國一個奇特的字,3000年來讀音都一樣,你的讀法估計也錯了讀音相同的奇特漢字中國文字的演變與讀音,在使用同一文字的前提下,讀音與含義區別不是特別大,讀音相同的字也不在少數。今天所要提及的文字,不是最生僻的,也不是最有趣的,卻是最日常的,基本天天都會看見或聽見,這個字便是「街」,其含義指城市的道路,通常指有商場或者能閒逛的地方。這個字早在古代,便有文人注釋講解,如《康熙字典》中的「允街,地名」,含義一直沒多大變化,但讀音隨著時間推移慢慢發生變化。其字主要有兩種讀音,一種稱為「gai」,一種稱為「jie」。
  • 學習了這麼久日語,你真正了解日語嗎
    日語中的敬語及其發達。敬語的使用使得公眾場合下的日語十分典雅。但過於繁複的語法使得學習敬語異常困難。即使土生土長的日本人也不能完全熟練掌握。同樣敬語發達的語種還有朝鮮語、蒙古語等。日語的發音:日語的發音很簡單、只有五個元音和為數不多的輔音。加上不常用的各種發音總共只有不超過100個。和日語發音類似的有西班牙語和義大利語。
  • 此人改變了一個漢字的讀音和寫法,引女性唾罵,現在卻依然在使用
    比如說漢字中的他、它,最初的時候他代表的泛指單個的人,而它則代表某一種事物或者動物。直到一個人又發明了另一個「她」,這個字出現後才有漢字上ta的男女之分,現在她這個詞泛指單個的女性。 漢字中的「她」是民國時期一個人發明的,這個人叫做劉半農。劉半農原名壽彭,初字半儂,後改名為半農。光緒十七年,他出生於一個知識分子家庭,他自小飽讀詩書,做對聯能力更是當第一家。
  • 中國最神奇的一個字:3000年只有一個讀音,可能你也讀錯了
    而在人類的發展過程當中,語言也有了越來越多的劃分,不同地方的人講著同樣的或是相似的語言,同時每個國家也有了一個確定下來的規範性語言。從方言到普通話對於中國而言,那個規範性的語言就是普通話,而我們所寫的文字都是漢字。有了一個確定的規範性語言之後,對於不同的字也標註了拼音,通過這個讀音,人們才能夠認識越來越多的漢字。
  • 鴻鵠之志中鵠字讀音是從哪裡來的?
    令我感到意外的是,北京大學中文系一位教授也公開發表意見說:「鴻鵠之志的『鵠』字古讀hao是可以的,不能算太錯。」看來,有必要好好掰扯一下「鴻鵠之志」中「鵠」字的讀音問題。字(詞)典中字的讀音是從哪裡來的?為了更好地了解「鴻鵠」中「鵠」字的讀音,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字音的來歷,即字音是從哪裡來的,或者說怎麼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