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的語系:日語,全稱日本語,是日本國的官方用語。日語的語言系屬有爭議,有人認為應該歸入阿爾泰語系,也有日本學者認為日語是孤立語種(有些日本學者後來提出日韓-琉球語族的概念、並認為日語從屬之)或日本語系。它是一種黏著語,而書寫體系中大量使用漢字。
櫻花之國—— 日本
使用日語的國家或地區:日語主要使用於日本。在日本統治臺灣、朝鮮半島、東南亞、大洋洲和中國部分地區的時候、當地人被強迫學習說日語、並且被強迫起日語名字,所以現在仍有人可以同時講日語和本地語或更熟練地使用日語。在很多定居於美國加州和巴西的日本移民中、有一些也會說日語。他們的後裔雖然有日語名、但是卻很少能熟練地使用日語。
日語的詞彙:日語的詞彙十分豐富、數量龐大,並大量吸收了外來語。一般詞彙(不包括人名和地名)有3萬多個(1956年)。
日語的語法:日語屬於黏著語,通過在詞語上粘貼語法成分來構成句子,稱為活用。日語極富變化、不單有口語和書面語的區別、還有簡體和敬體、普通和鄭重、男與女、老與少的區別。不同行業和職務的人說話也不同。這個方面體現出日本社會森嚴的等級和團隊思維。日語中的敬語及其發達。敬語的使用使得公眾場合下的日語十分典雅。但過於繁複的語法使得學習敬語異常困難。即使土生土長的日本人也不能完全熟練掌握。同樣敬語發達的語種還有朝鮮語、蒙古語等。
日語的發音:日語的發音很簡單、只有五個元音和為數不多的輔音。加上不常用的各種發音總共只有不超過100個。和日語發音類似的有西班牙語和義大利語。一般來說、這三種語言的發音中輔音和母音的比例接近1:1,可以稱為發音優美的語言。
日語的文字:日語有兩套表音字母:平假名(平仮名)和片假名(片仮名)、同時也可以用羅馬字(ローマ字)書寫成拉丁字母。日語書寫多使用平假名、片假名和漢字,羅馬字多被用於招牌或廣告,日語漢字的注音一般不用羅馬字而用平假名。和日語相近的有琉球語。
《萬葉集》
一般認為,當代日本的文字體系包括起源於中國的漢字、平假名和片假名三部分。其中,相對於表音文字的假名,表意文字的漢字曾被稱作「真名」。雖然中國人對漢字並不陌生,但遇到諸如:「峠」、「畑」、「辻」等漢字時,還是會感到困惑。這些字是日本人創造的漢字。也許很多人不知道現在中文中所使用的「腺」字,也是由江戶時代的日本人創造的。
當然日語漢字的發音同中文不同,但是可以用假名來表示,而且一個漢字通常都有多個讀音,如「木」有「き、もく、ぼく」等多個讀音。這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漢字傳到日本後,這個漢字本身的漢語讀音也隨之傳入,這種讀音稱為「音讀」,如上例中的「もく、ぼく」;而日語中固有詞語假借漢字表示該意義時的讀音,成為「訓讀」。如上例中的「き」。
儘管日本人和中國人所講的語言完全不同,但日語的書寫系統卻是來自於漢語。漢語書寫在五、六世紀某個時候被介紹到日本去時,日本用從漢字改變而來的平假名和片假名這兩個語音書寫體對漢語書寫體進行了補充。
日語的起源:日語的詞彙和阿爾泰語系、南島語系都有密切的關係,受漢語影響很大、吸收了本來作為漢藏語系特點的聲調和量詞,因此使日語的語言學歸屬變得十分複雜。語言學家對於日語的起源存在不同的意見。
從語言學上來說,日本近乎是一個單一的民族,99%以上的人口使用同一種語言。這就是意味著日語是世界第六大語言。然而,日語在日本以外的地區很少有人使用。
關於日本語的起源有多種理論。許多學者認為,從句法上說,日語接近諸如土耳其語和蒙古語之類的阿爾泰語言。日語在句法上與朝鮮語相似是得到廣泛認可的。也有證據表明,日語詞法和詞彙在史前受到南面的馬來-波利西亞語言的影響。
日本方言:日本現仍有許多當地方言。在諸如廣播、報紙、電視等大眾媒體的影響下,以東京話為基礎的標準日本語已逐漸推廣到整個國家,但特別的是,京都和大阪人所講的方言繼續保持繁榮,並保留著其威望。另外很多日劇、日本電影為了反映日本的地方特色、激發地方人熱愛自己家鄉的情感,也會適當地使用方言。
NHK晨間劇《阿淺來了》的臺詞中大量使用京都、大阪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