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組剖析發現硬骨魚體型龐大的奧秘

2020-12-05 環球網

央廣網深圳9月10日消息(記者鄭柱子 通訊員劉旭林)來自深圳國家基因庫和新加坡A*STAR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Sydney Brenner在內組成的研究團隊首次破譯了世界上最大的硬骨魚--翻車魚(Mola mola, 又稱海洋太陽魚)的基因組,並在開放期刊GigaScience上公布了其研究成果。

翻車魚基因組研究發現了許多特異性的基因變化,這些變化也許可以解釋其快速的生長速率、巨大的體形和不同尋常的骨骼形態。

翻車魚廣泛分布於地中海和大西洋這樣的熱帶和溫帶海域,可長成2.7米長,2.3噸重的巨型體形。儘管翻車魚的主要食物來源是營養貧瘠的水母,它卻可以以大約每天1公斤的驚人速率生長。而其他的魚類每天只生長0.02到0.5公斤。除了驚人的生長速率,雌性翻車魚可以產生比其他任何已知脊椎動物更多的卵(一次可達3億個)。此外缺少尾鰭的翻車魚,外觀奇特,看起來像是被截斷了。

項目發起人和共同負責人、來自新加坡A*STAR 研究所的Byrappa Venkatesh說:「我們在2002年對河豚(Takifugu rubripes)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在當時是第二個測了全基因組的脊椎動物。河豚和翻車魚屬於同一目但在形態上有明顯的不同。所以為了找出翻車魚所發生的遺傳變化,我們針對翻車魚進行全基因組測序並和河豚的基因組進行比較,這可以為我們研究翻車魚及其特異的表型提供線索。」

Hox基因簇控制生物體頭尾軸的發育體制,調控胚胎的不同截斷髮育成為特定的身體部位,比如頭、胸部、腹部。研究人員推測,翻車魚不同尋常的體形可能是由於Hox基因的丟失。然而他們驚訝地發現,事實並非如此,翻車魚擁有和河豚類似的Hox基因簇,但不能排除這可能是Hox基因簇在翻車魚裡有不同的調控方式。

通過重點研究翻車魚快速的生長速率和獨特體形的遺傳背景,該項目的負責人潘海林指出:「相比其他的硬骨魚,一些和生長激素信號通路相關的基因在翻車魚裡面發生快速進化,這也許可以解釋翻車魚如此巨大的體形和快速的生長速率。」

不像其他的硬骨魚,翻車魚的骨架主要是由軟骨而不是硬骨構成。為了研究這個問題,研究人員分析了與骨頭形成相關的基因。深圳國家基因庫副主任、該項目的共同負責人張國捷表示:「我們發現軟骨形成編碼基因在翻車魚裡面發生了特異性的改變。這些變異更有利於軟骨的發育,使得體形巨大的翻車魚的骨架主要由軟骨構成。」

該項目的研究人員表明,利用翻車魚的基因組來研究其不同尋常的體形、大小和骨骼背後的遺傳變化會加速將來對翻車魚的深入研究,同時促進翻車魚特異表型背後的遺傳機制的研究。

研究人員還表示,找出翻車魚更多的特有遺傳變化的方法之一是對更多近緣物種進行全基因組測序,比如刺魨、箱魨、鱗魨和三刺魨。

相關焦點

  • 動物:揭開硬骨魚進化成功的神秘面紗
    特別是,一些研究人員認為,在硬骨魚進化的早期就發生了基因組複製事件,而全骨魚是使它們多樣化的關鍵特徵。人們認為,基因組複製可能會加速該群體修改現有特徵並進化出新特徵的速度,使他們能夠接觸到新的環境或生活方式。換句話說,硬骨魚身上有一種內在的特殊之處,使它們擁有了驚人的多樣化能力。
  • 人類首次破譯世界最大硬骨魚基因組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聞坤)日前,深圳國家基因庫和新加坡A*STAR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首次破譯了世界最大的硬骨魚——翻車魚的基因組,並在開放期刊Giga Science上公布了研究成果。研究人員發現了許多特異性的基因變化,這或許可解釋其極快的生長速率、巨大的體形和不同尋常的骨骼形態。
  • 科學家或發現軟骨魚硬骨魚共同祖先
    科學家可能發現了軟骨魚和硬骨魚的共同祖先。   討論中的化石材料是在西伯利亞發現的具有一個頭骨和鱗片的早泥盆世魚類,距今約4.15億年。   早在1992年,一篇較短的科學論文便提到了這具化石,並基於鱗片和頭骨與來自新西伯利亞群島的硬骨魚Dialipina的相似性,將其劃歸為Dialipina屬的一種硬骨魚。
  • 鯉魚全基因組序列精細圖譜繪製完成
    原標題:鯉魚全基因組序列精細圖譜繪製完成   本報記者 馬愛平   日前,鯉魚全基因組序列精細圖譜已繪製完成,該基因組覆蓋約為16.9億鹼基,包含52610個功能基因,功能基因數目是大多數硬骨魚類基因數目的兩倍。
  • 《體型龐大的大象》沒面目-協助拍攝
    體型龐大的大象圖片一組體型龐大的大象【第1幅圖】此作品由大連攝影愛好者陶先生在著名的遼寧地區拍攝體型龐大的大象【第2幅圖】此作品由蘭州攝影愛好者危先生在著名的南京地區拍攝體型龐大的大象【第3幅圖】此作品由棗莊攝影愛好者董先生在著名的遂寧地區拍攝
  • 《體型龐大的棕熊》小尉遲-協助拍攝
    指毛色以棕褐為主的熊類;特指歐洲的一種普通熊,棕熊的爪子雖長,卻並不擅長爬樹,和碩大的頭顱比起來,它們的耳朵顯得頗小,當它們換上厚厚的長毛冬裝,那對小耳朵只能若隱若現體型龐大的棕熊體型龐大的棕熊【第4幅圖】此作品由馬鞍山攝影愛好者庾先生在著名的南昌地區拍攝
  • 發現最古老完整硬骨魚類化石
    他們的研究為探索有頜類的早期分化以及硬骨魚類的起源提供了迄今為止最好、最完整的化石資料。新發現的古魚將有頜脊椎動物幾大類群的特徵匯於一身,大大填充了它們之間的形態學鴻溝,第一次近乎完整地呈現了有頜脊椎動物祖先可能具有的特徵組合。
  • 舌尖上的硬骨魚
    花斑連鰭䲗  Synchiropus splendidus魚類是最古老的脊椎動物,按骨質的軟硬程度分為軟骨魚和硬骨魚兩類。全球163種石斑魚當中,多達42種有存活威脅,當中20種更面臨絕種危機,若不加以保護,石斑魚或會於未來5年至10年面臨絕種。
  • 我國科學家發現最「老」完整硬骨魚(圖)
    本報北京3月25日電(記者趙永新)我國科學家發現的一條「夢幻鬼魚」引起了國際同仁的關注:這是迄今為止全球最古老的保存完整的硬骨魚乃至有頜脊椎動物化石,為人們勾勒出一幅更加詳細的硬骨魚類起源與早期演化圖譜,進一步填充了硬骨魚類和其他有頜類之間的形態學鴻溝。
  • 鯨魚體型龐大,為什麼卻容易被人類捕捉?
    鯨魚體型龐大,但從古至今世界各地都有捕食鯨魚的記載,主要是因為鯨魚是哺乳動物,每隔十幾二十多分鐘必須浮出水面呼吸,還常在人類眼皮底下出沒,利於人類捕捉。自從人類有了冷兵器之後,還沒有哪種大型動物扛得過人類的捕食。
  • 科學家發現硬骨魚類新的祖先類型 - SOHU新聞
    新華網北京3月1日電(記者李斌)繼1999年發現迄今已知最早的硬骨魚類化石之後,我國科學家最近又取得新突破:不僅發現了硬骨魚類新的祖先類型——無孔魚,而且提出了中國南方是肉鰭魚類起源中心的假說。
  • 鱂魚是硬骨魚綱中,輔鰭亞綱下的銀漢魚總目中,一個龐大的家族
    我們俗稱的鱂魚並不是魚類分類學上的一個名稱,而是硬骨魚綱中輔鰭亞綱下的銀漢魚總目(Atherinomorpha)中一個龐大的家族,廣義上說包括卵生鱂魚和卵胎生鱂魚。
  • 硬骨魚——真正的水域徵服者
    原始的硬骨魚類的鱗較厚重,通常成菱形,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以早期肉鰭魚類為代表的齒鱗,另一種是以早期輻鰭魚類為代表的硬鱗。隨著硬骨魚類的進化發展,鱗片的厚度逐漸減薄,最後,進步的硬骨魚類僅有一薄層的骨質鱗片。  原始的硬骨魚類具有機能性的肺,但大多數後來的硬骨魚類的肺轉化成了有助於控制浮力的鰾。
  • 海洋中那些體型龐大的生物,非洲象與之相比也顯得渺小
    單單只是了解到的那些海洋秘密,也足以讓我們感到萬分驚奇,我們都知道在陸地上最大的動物應該就是大象了,而大象中又屬非洲象為最大,非洲象最大的甚至能夠達到五噸,這樣體型龐大的大象也是讓人覺得非常驚訝。但是大家知道嗎?在海洋中也有著非常大型的海洋生物存在。陸地上最大的非洲象,在他們面前簡直就像是小螞蟻一樣。
  • 它是世界上最長的魚,也是海洋中的硬骨魚,你知道是什麼魚嗎?
    有一種魚它可以說是神出鬼沒,而且他也是比較龐大,這個魚就是皇帶魚。每當他出現時都會預示著發生一些不好的事情,就比如說地震,所以在我們民間有關於皇帶魚的恐怖傳說,由於皇帶魚的體型非常長,以前也有很多人認為它是海怪,十分的恐怖嚇人。皇帶魚屬於肉食性魚類,它們的性情非常兇猛,能夠不是海洋中的一切生物而且也有同類自相殘殺的行為。
  • 世界現有最大的硬骨魚, 即使別魚類啃食也不會反抗,這是為什麼呢?
    說到海洋中最大的生物,想必很多人會想到鯨鯊,一種看似不好惹的生物,其實卻是一種很溫順的生物,別看它們的體型巨大,但是它們主要是以浮遊生物為食,因此人們也願意親近鯨鯊。
  • 這種蝙蝠與眾不同,擁有最龐大的體型,卻不以吸血為生
    這種蝙蝠不僅長相像狐狸,而且體型還是所有蝙蝠種類中最龐大的,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種蝙蝠。如果你在網絡上看到狐蝠的真實照片,就會發現這種蝙蝠長著大大的眼睛,和其他蝙蝠很不一樣。除此之外,它們的體型也要比其他種類的蝙蝠大得多,據了解成年的狐蝠張開雙翼可達到1.5米長,這翼展可以和一個十五歲的少年相比了。
  • 深海生物為何體型龐大?是因為活了太久嗎?
    深海生物為何體型龐大?是因為活了太久嗎?在我們人類的一般觀念裡,事物的兩個極端最會吸引我們。比如說,最大最小。但是一般極好的是更能吸引人的,因為人類在巨大的事物面前都有一顆驚奇和敬畏的心。相信很多朋友都喜歡看海洋中的一些大型物種,這些生物和我們人類的體型相差巨大,長相也特別的吸引人。所以在很多的影視作品,為了營造磅礴或者恐怖的氣氛,都有很多這樣的海洋生物出現,當然有一些是誇張過的。那麼為什麼這些海洋生物會這麼大個呢?而且比陸地上的要大得多了。海洋為何體型巨大?是因為活了太久嗎?我們知道,在陸地上的動物,再大我們人類也能駕馭。
  • 有史以來最巨大的硬骨魚-利茲魚
    疑難利茲魚 又稱利茲魚,是一種已經滅絕巨大的厚莖魚目魚類,生活在1億6500萬至1億5500萬年前的侏羅紀中期,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巨大的硬骨魚類
  • 基因組測序揭秘鯊魚視覺和嗅覺
    科技日報北京10月9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生態與演化》雜誌在線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稱,日本科學家通過基因組測序,發現鯨鯊和虎紋貓鯊的視覺系統對藍光敏感,而與嗅覺相關的基因較少。研究人員同時還鑑定出了鯊魚和哺乳動物之間共同的調節基因和生殖基因。  包括鯊魚在內的軟骨魚,是由軟骨而不是硬骨構成骨骼的魚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