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首次破譯世界最大硬骨魚基因組

2020-12-05 SZNEWS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聞坤)日前,深圳國家基因庫和新加坡A*STAR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首次破譯了世界最大的硬骨魚——翻車魚的基因組,並在開放期刊Giga Science上公布了研究成果。研究人員發現了許多特異性的基因變化,這或許可解釋其極快的生長速率、巨大的體形和不同尋常的骨骼形態。

翻車魚(Mola mola, 又稱海洋太陽魚)廣泛分布於地中海、大西洋等熱帶和溫帶海域,可長成2.7米長、2.3噸重的巨型體形。儘管其主要食物來源是營養貧瘠的水母,卻可以約每天1公斤的驚人速率生長。

這個基因研究團隊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Sydney Brenner等人。

研究人員發現,翻車魚擁有與河豚類似的Hox基因簇,但不能排除這可能是Hox基因簇在翻車魚裡有不同的調控方式。通過重點研究翻車魚快速的生長速率和獨特體形的遺傳背景,該項目的負責人潘海林指出:「相比其它硬骨魚,一些與生長激素信號通路相關的基因在翻車魚裡面發生快速進化,這也許可以解釋翻車魚如此巨大的體形和快速的生長速率。」

相關焦點

  • 基因組剖析發現硬骨魚體型龐大的奧秘
    央廣網深圳9月10日消息(記者鄭柱子 通訊員劉旭林)來自深圳國家基因庫和新加坡A*STAR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Sydney Brenner在內組成的研究團隊首次破譯了世界上最大的硬骨魚--翻車魚(Mola mola, 又稱海洋太陽魚)的基因組,並在開放期刊GigaScience上公布了其研究成果。
  • 世界首次!福建特色蛙類品種棘胸蛙基因組破譯
    組裝得到的棘胸蛙基因組大小為2.847Gb,ScaffoldN50達到458.756Mb,達到了染色體級別。  據介紹,該成果在世界上首次破譯了棘胸蛙基因組,在國際的蛙類基因組研究上填補了棘胸蛙屬基因組的空白,使得棘胸蛙這個福建省特色的蛙類品種在世界基因研究領域亮相。
  • 世界首次!福建省特色的蛙類品種棘胸蛙基因組破譯
    組裝得到的棘胸蛙基因組大小為2.847Gb,Scaffold N50達到458.756Mb,達到了染色體級別。據介紹,該成果在世界上首次破譯了棘胸蛙基因組,在國際的蛙類基因組研究上填補了棘胸蛙屬基因組的空白,使得棘胸蛙這個福建省特色的蛙類品種在世界基因研究領域亮相,對棘胸蛙的科學研究有重要的意義。
  • 我國科學家首次破譯南極衣藻的基因組
    據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消息,7月2日,該所研究團隊聯合南京師範大學研究團隊在《Current Biology》上在線發表了題為「Adaptation to Extreme Antarctic Environments Revealed by the Genome of a Sea Ice Green Alga」的研究成果,首次對南極海冰生態系統特有的南極衣藻進行了基因組適應性進化研究
  • 德州驢基因組被破譯
    12月9日,國際著名權威學術刊物《自然》的子刊《自然通訊》發表了學術文章《成功破譯中國特色的德州驢的基因組》。文章表示,東阿阿膠與合作單位歷時六年,利用目前最先進的測序技術,獲得國際首個組裝到染色體水平的家驢基因組參考圖譜。這不僅代表著道地中藥材東阿阿膠的驢皮原料多了一把「質量安全鎖」,更意味著中國在全球率先掌握驢基因資源,成為科學界繼牛、雞、豬、馬基因組測序之後,畜禽生命科學的又一裡程碑。
  • 福建農林大學率先破譯菠蘿基因組
    本報福州11月3日電(林智仁記者陳強)記者今天從福建農林大學獲悉,該校明瑞光教授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菠蘿基因組與景天酸代謝光合作用的演化」11月2日在國際學術權威刊物英國《自然·遺傳學》在線發表。這是世界範圍內首次破譯菠蘿基因組,標誌著福建農林大學在菠蘿基因組和景天酸代謝光合作用研究方面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 中國科學家破譯世界首例古小麥全基因組
    中國科學家破譯世界首例古小麥全基因組 2019-06-25 2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李泊靜   中新網長春6月25日電 (記者 郭佳)歷經十餘載研究,中國科學家測定並分析出了世界首例古小麥全基因組序列
  • 人類染色體全部破譯
    在人體全部22對常染色體中,1號染色體包含基因數量最多,塊頭最大。其基因數目多達3141個,是平均水平的兩倍,共有超過2.23億個鹼基對,破譯難度也最大。  一個由150名英國和美國科學家組成的團隊歷時10年,才完成了1號染色體的測序工作。  先前,科學家不止一次宣布該計劃完工,但推出的均不是全本,而是人類基因組草圖。
  • 首個現代蛙類基因組被成功破譯
    原標題:首個現代蛙類基因組被成功破譯  南方日報訊 (記者/馬芳 通訊員/劉旭林)3日,來自中科院昆明動物所和深圳華大基因國家基因庫的研究人員成功破譯了高山倭蛙基因組,這是迄今為止破譯的首個現代蛙類基因組,也是目前破譯的第二個兩棲動物的基因組,為兩棲動物進化研究提供了新線索。相關研究成果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雜誌在線發表。
  • 科學網—科學家破譯小菜蛾基因組
    科學家破譯小菜蛾基因組為農業害蟲的有效防治提供科學依據  本報訊(記者楊釗良 通訊員楊純財、曹佳奕)
  • 福建農林大學:明瑞光團隊首次破譯菠蘿基因組
    11月3日,福建農林大學宣布,該校在全世界範圍內首次破譯菠蘿基因組,這標誌著學校在菠蘿基因組和景天酸代謝光合作用研究方面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11月2日,福建農大明瑞光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菠蘿基因組與景天酸代謝光合作用的演化」在國際學術權威刊物英國《自然·遺傳學》在線發表。
  • 德州驢基因組被破譯了
    12月9日,國際著名權威學術刊物《Nature》的子刊《NatureCommunications》(影響因子12)發表了學術文章《成功破譯中國特色的德州驢的基因組》。文章表示,東阿阿膠與合作單位歷時六年,利用目前最先進的測序技術,獲得國際首個組裝到染色體水平的家驢基因組參考圖譜。
  • 福建農林大學全球首次破譯四倍體栽培種花生的全基因組
    央廣網福州5月5日消息(記者萬存靈)記者從福建農林大學獲悉,該校日前在全世界內首次破譯了四倍體栽培種花生的全基因組,標誌著我國在栽培種花生基因組、花生染色體起源、花生及豆科主要類群核型演化、花生基因組結構變異、花生物種起源與分子育種研究方面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 中國啟動世界最大規模人類基因組計劃,將繪製國人精細基因組圖譜
    28日,我國啟動「中國十萬人基因組計劃」是我國在人類基因組研究領域實施的首個重大國家計劃,也是目前世界最大規模的人類基因組計劃。基因是DNA上有遺傳效應的片斷,人類的生、老、病、死等都與基因有關。而基因組和基因是整體與部分的關係,人類基因約有25000個,基因組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把人體內這25000個基因的密碼解開,從而破譯人類的遺傳信息。此次基因組計劃,就是要繪製我們民族的基因圖譜。相關公司方面,據選股寶主題庫(xuangubao.cn)基因測序板塊顯示,艾德生物 主營腫瘤精準醫療分子診斷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並提供相關的檢測服務。
  • 福建特色蛙類品種棘胸蛙基因組破譯
    組裝得到的棘胸蛙基因組大小為2.847Gb,Scaffold N50達到458.756Mb,達到了染色體級別。據介紹,該成果在世界上首次破譯了棘胸蛙基因組,在國際的蛙類基因組研究上填補了棘胸蛙屬基因組的空白,使得棘胸蛙這個福建省特色的蛙類品種在世界基因研究領域亮相。
  • 福建農林大學科研團隊成功破譯小菜蛾基因組
    福建農大科研團隊破譯小菜蛾基因組   世界首個鱗翅目昆蟲原始類型基因組繪製完成   福建農林大學近日宣布,該校副校長、博士生導師尤民生主持的科研團隊成功破譯了小菜蛾基因組,其研究成果「小菜蛾雜合基因組揭示昆蟲的植食性和解毒能力」在國際權威學術刊物
  • 染色體證實與黑猩猩同源 人類基因序列破譯完成
    袁婷 據法制晚報報導,近日,美國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所宣布,對人類第2號、第4號染色體的詳細破譯工作完成。「這不僅標誌著人類基因組項目的分析、測序工作已全部完成,也是人類基因研究的重大突破。」日前,中國科學院北京華大基因研究中心董偉博士對記者說。
  • 竹藤基因組學學術成果首次發布
    我國在竹藤基因組學方面取得突破,在世界上首次破譯黃藤和單葉省藤兩種棕櫚藤的全基因組信息,持續完善提高毛竹基因組到高精度的染色體水平。我國竹藤品種、資源儲量、產業發展和科研水平均居國際領先地位,是世界竹藤產業的主要技術研發國。本次成果為基於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等的竹藤植物的生命科學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為挖掘調控竹藤植物速生、材性等重要性狀相關功能基因研究、分子育種開闢了新途徑。相信,隨著「全球竹藤基因組計劃」的全面實施及其產生的研究成果,將推動竹藤植物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及全球竹藤產業可持續發展。
  •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完成首張西瓜基因組序列圖譜與破譯
    近日,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宣布完成了世界首張西瓜基因組序列圖譜繪製與破譯,該研究成果於2012年11月25日在國際學術刊物《自然·遺傳學》(影響因子為35.53)上在線發表。
  • 福建農林大學專家破譯小菜蛾基因組
    日前從福建農林大學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由該校尤民生教授主持,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共同完成,英國劍橋大學等多家單位參與的小菜蛾基因組研究成果「小菜蛾雜合基因組揭示昆蟲的植食性和解毒能力」於2013年1月13日在國際權威學術刊物《自然遺傳學》上在線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