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驢基因組被破譯

2020-12-10 光明網

本報東阿12月9日訊 國內畜禽生命科學迎來重大突破。12月9日,國際著名權威學術刊物《自然》的子刊《自然通訊》發表了學術文章《成功破譯中國特色的德州驢的基因組》。文章表示,東阿阿膠與合作單位歷時六年,利用目前最先進的測序技術,獲得國際首個組裝到染色體水平的家驢基因組參考圖譜。這不僅代表著道地中藥材東阿阿膠的驢皮原料多了一把「質量安全鎖」,更意味著中國在全球率先掌握驢基因資源,成為科學界繼牛、雞、豬、馬基因組測序之後,畜禽生命科學的又一裡程碑。

由東阿阿膠主導的首例驢基因組項目研究於2014年11月啟動,是世界上首次開展的驢比較基因組測序工作。該項目經過六年研究,利用二代測序、三代測序和染色體構象捕獲技術取得了重要科技突破,為德州驢的「永存永生」提供了保障,為驢遺傳資源保護、利用及家驢基因組育種和遺傳改良提供了重要理論支撐,並首次在世界上明確了影響驢毛色、皮、肉、奶、生長速度、繁殖力、抗病性等性狀的DNA標記,為建立具有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驢全基因組選擇育種技術和國際標準,從分子水平上解碼物種的遺傳、進化規律及保護驢資源、培育優良的「東阿黑毛驢新品系」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此外,該項目還對世界9個國家近1/6的地方品種共133頭驢進行了比較基因組分析,開發出鑑別真假驢皮及阿膠的分子診斷試劑盒,對解碼東阿阿膠特殊藥效的分子成因、功效研究與新產品開發意義深遠。

來源: 大眾日報

相關焦點

  • 德州驢基因組被破譯了
    12月9日,國際著名權威學術刊物《Nature》的子刊《NatureCommunications》(影響因子12)發表了學術文章《成功破譯中國特色的德州驢的基因組》。文章表示,東阿阿膠與合作單位歷時六年,利用目前最先進的測序技術,獲得國際首個組裝到染色體水平的家驢基因組參考圖譜。
  • 首個現代蛙類基因組被成功破譯
    原標題:首個現代蛙類基因組被成功破譯  南方日報訊 (記者/馬芳 通訊員/劉旭林)3日,來自中科院昆明動物所和深圳華大基因國家基因庫的研究人員成功破譯了高山倭蛙基因組,這是迄今為止破譯的首個現代蛙類基因組,也是目前破譯的第二個兩棲動物的基因組,為兩棲動物進化研究提供了新線索。相關研究成果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雜誌在線發表。
  • 科學網—科學家破譯小菜蛾基因組
    科學家破譯小菜蛾基因組為農業害蟲的有效防治提供科學依據  本報訊(記者楊釗良 通訊員楊純財、曹佳奕)
  • 福建農林大學率先破譯菠蘿基因組
    本報福州11月3日電(林智仁記者陳強)記者今天從福建農林大學獲悉,該校明瑞光教授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菠蘿基因組與景天酸代謝光合作用的演化」11月2日在國際學術權威刊物英國《自然·遺傳學》在線發表。這是世界範圍內首次破譯菠蘿基因組,標誌著福建農林大學在菠蘿基因組和景天酸代謝光合作用研究方面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 福建農林大學科研團隊成功破譯小菜蛾基因組
    福建農大科研團隊破譯小菜蛾基因組   世界首個鱗翅目昆蟲原始類型基因組繪製完成   福建農林大學近日宣布,該校副校長、博士生導師尤民生主持的科研團隊成功破譯了小菜蛾基因組,其研究成果「小菜蛾雜合基因組揭示昆蟲的植食性和解毒能力」在國際權威學術刊物
  • 福建特色蛙類品種棘胸蛙基因組破譯
    組裝得到的棘胸蛙基因組大小為2.847Gb,Scaffold N50達到458.756Mb,達到了染色體級別。據介紹,該成果在世界上首次破譯了棘胸蛙基因組,在國際的蛙類基因組研究上填補了棘胸蛙屬基因組的空白,使得棘胸蛙這個福建省特色的蛙類品種在世界基因研究領域亮相。
  • 小鬚鯨全基因組圖譜獲破譯
    11月25日,韓國海洋科學技術研究所、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等宣布成功破譯了小鬚鯨全基因組圖譜,並對鯨類獨特生理習性的遺傳學機制進行了分析。
  • 幾內亞山藥基因組被破譯
    Genome sequencing of the staple food crop white Guinea yam enables the development of a molecular marker for sex determinatio中,日本研究巖手生物技術研究中心 (Iwate Bio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IBRC) Ryohei Terauchi領導的團隊破譯了幾內亞山藥的基因組
  • 科學家成功破譯草莓箭毒蛙基因組
    新華社昆明2月6日電(記者 嶽冉冉)中、美、丹科學家成功破譯了草莓箭毒蛙的基因組,並揭示其基因組演化特徵。該成果於近日發表在了國際期刊《分子生物學與進化》上。中國、美國、丹麥科學家組成的聯合研究團隊,對草莓箭毒蛙進行了基因組測序和組裝分析,發現草莓箭毒蛙的基因組大小為67.6億-90億鹼基對,比四足動物要大很多;其基因組大部分區域也是由高度重複的序列組成。
  • 科學網— 破譯同源四倍體紫花苜蓿基因組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等
  • 我國科學家首次破譯南極衣藻的基因組
    據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消息,7月2日,該所研究團隊聯合南京師範大學研究團隊在《Current Biology》上在線發表了題為「Adaptation to Extreme Antarctic Environments Revealed by the Genome of a Sea Ice Green Alga」的研究成果,首次對南極海冰生態系統特有的南極衣藻進行了基因組適應性進化研究
  • 福建農林大學專家破譯小菜蛾基因組
    日前從福建農林大學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由該校尤民生教授主持,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共同完成,英國劍橋大學等多家單位參與的小菜蛾基因組研究成果「小菜蛾雜合基因組揭示昆蟲的植食性和解毒能力」於2013年1月13日在國際權威學術刊物《自然遺傳學》上在線發布。
  • 福建特色蛙類品種棘胸蛙基因組破譯
    組裝得到的棘胸蛙基因組大小為2.847Gb,ScaffoldN50達到458.756Mb,達到了染色體級別。  據介紹,該成果在世界上首次破譯了棘胸蛙基因組,在國際的蛙類基因組研究上填補了棘胸蛙屬基因組的空白,使得棘胸蛙這個福建省特色的蛙類品種在世界基因研究領域亮相。
  • 中國科學家破譯世界首例古小麥全基因組
    中國科學家破譯世界首例古小麥全基因組 2019-06-25 22: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李泊靜   中新網長春6月25日電 (記者 郭佳)歷經十餘載研究,中國科學家測定並分析出了世界首例古小麥全基因組序列
  •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完成首張西瓜基因組序列圖譜與破譯
    近日,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宣布完成了世界首張西瓜基因組序列圖譜繪製與破譯,該研究成果於2012年11月25日在國際學術刊物《自然·遺傳學》(影響因子為35.53)上在線發表。
  • 福建省特色的蛙類品種棘胸蛙基因組破譯
    組裝得到的棘胸蛙基因組大小為2.847Gb,Scaffold N50達到458.756Mb,達到了染色體級別。據介紹,該成果在世界上首次破譯了棘胸蛙基因組,在國際的蛙類基因組研究上填補了棘胸蛙屬基因組的空白,使得棘胸蛙這個福建省特色的蛙類品種在世界基因研究領域亮相,對棘胸蛙的科學研究有重要的意義。
  • 科學網—中外團隊破譯四倍體栽培種花生全基因組
    本報訊(記者溫才妃) 日前,福建農林大學教授莊偉建聯合印度國際半乾旱熱帶作物研究所、華北理工大學等23個研究機構,在全世界範圍內首次破譯了四倍體栽培種花生的全基因組
  • 人類首次破譯世界最大硬骨魚基因組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聞坤)日前,深圳國家基因庫和新加坡A*STAR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首次破譯了世界最大的硬骨魚——翻車魚的基因組,並在開放期刊Giga Science上公布了研究成果。研究人員發現了許多特異性的基因變化,這或許可解釋其極快的生長速率、巨大的體形和不同尋常的骨骼形態。
  • 福建農林大學:明瑞光團隊首次破譯菠蘿基因組
    11月3日,福建農林大學宣布,該校在全世界範圍內首次破譯菠蘿基因組,這標誌著學校在菠蘿基因組和景天酸代謝光合作用研究方面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11月2日,福建農大明瑞光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菠蘿基因組與景天酸代謝光合作用的演化」在國際學術權威刊物英國《自然·遺傳學》在線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