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成功破譯草莓箭毒蛙基因組

2020-12-05 新華社

新華社昆明2月6日電(記者 嶽冉冉)中、美、丹科學家成功破譯了草莓箭毒蛙的基因組,並揭示其基因組演化特徵。該成果於近日發表在了國際期刊《分子生物學與進化》上。

論文通訊作者、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張國捷介紹,箭毒蛙是生活在中美洲及南美洲加勒比海沿岸低地森林中的一種小型陸地蛙,它擁有強烈的毒性、絢麗斑斕的色彩及獨特的生活習性。當地部族將它們分泌的毒素塗在箭上,故得此名。有些箭毒蛙身上攜帶的毒素強度甚至是嗎啡的200倍。

箭毒蛙是如何獲得毒素,又是如何演化出抗毒能力呢?這是學界始終關心的問題。

中國、美國、丹麥科學家組成的聯合研究團隊,對草莓箭毒蛙進行了基因組測序和組裝分析,發現草莓箭毒蛙的基因組大小為67.6億-90億鹼基對,比四足動物要大很多;其基因組大部分區域也是由高度重複的序列組成。

論文第一作者、華大基因研究院生信工程師周龍說:「基於前人的研究,我們還發現草莓箭毒蛙SCNA基因家族中的一些胺基酸發生了變化,這些變化在一定水平上可能與草莓箭毒蛙耐受自身毒性有關。」

該成果將為研究毒蛙的演化提供新思路。(完)

相關焦點

  • 草莓箭毒蛙基因組成功解析
    原標題:草莓箭毒蛙基因組成功解析   記者從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近日聯合美國北卡萊羅納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和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成功「破譯」草莓箭毒蛙基因組,揭示了其基因組演化特徵,為研究毒蛙的演化提供新思路。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著名雜誌《分子生物學與進化》。
  • 【科技日報】草莓箭毒蛙基因組成功解析
    【科技日報】草莓箭毒蛙基因組成功解析 2019-01-25 科技日報 趙漢斌 趙若蘋 【字體「破譯」草莓箭毒蛙基因組,揭示了其基因組演化特徵,為研究毒蛙的演化提供新思路。
  • 草莓啊草莓,沒想到你是這樣的箭毒蛙!
    說到「草莓」你會想到什麼?水果?講真,我的話第一反應是草莓箭毒蛙。
  • 研究發現草莓箭毒蛙將獨有武器傳給後代 力量驚人
    科學家發現草莓箭毒蛙將化學防禦武器傳給後代  北京時間11月27日消息,生活在哥斯大黎加的草莓箭毒蛙  成年的草莓箭毒蛙會從食物——包括螞蟻、蜘蛛等——中獲取生物鹼。「(這些化合物)使箭毒蛙對許多掠食者來說很難下口,」 來自美國俄亥俄州約翰卡羅爾大學的拉爾夫·薩珀裡託(Ralph Saporito)說,「在這項研究之前,我們對這些青蛙體內生物鹼的了解主要來自成年個體。因此,我們決定對草莓箭毒蛙所有成長階段的生物鹼含量進行觀察,以填補研究的空白。」
  • 草莓箭毒蛙你了解嗎?看看這些再說話
    草莓箭毒蛙,拉丁學名是Oophaga pumilio,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兩棲綱、滑體亞綱、新蛙亞目、箭毒蛙科的一種動物。該物種體長18~24mm的日行性蛙類。草莓箭毒蛙是巴拿馬雨林中最富色彩變化的生物。這種蛙成年體長僅有2釐米,但其背部所分泌的毒液,只需0.002毫克就足以致人於死地。因為劇毒無比,美洲土著人經常把它塗在箭頭和標槍上,用來捕獵。鮮豔如草莓般的草莓箭毒蛙 ,雖然以有毒著稱,但對子代照顧真是無微不至。
  • 首個現代蛙類基因組被成功破譯
    原標題:首個現代蛙類基因組被成功破譯  南方日報訊 (記者/馬芳 通訊員/劉旭林)3日,來自中科院昆明動物所和深圳華大基因國家基因庫的研究人員成功破譯了高山倭蛙基因組,這是迄今為止破譯的首個現代蛙類基因組,也是目前破譯的第二個兩棲動物的基因組,為兩棲動物進化研究提供了新線索。相關研究成果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雜誌在線發表。
  • 科學網—科學家破譯小菜蛾基因組
    科學家破譯小菜蛾基因組為農業害蟲的有效防治提供科學依據  本報訊(記者楊釗良 通訊員楊純財、曹佳奕)
  • 福建農林大學科研團隊成功破譯小菜蛾基因組
    福建農大科研團隊破譯小菜蛾基因組   世界首個鱗翅目昆蟲原始類型基因組繪製完成   福建農林大學近日宣布,該校副校長、博士生導師尤民生主持的科研團隊成功破譯了小菜蛾基因組,其研究成果「小菜蛾雜合基因組揭示昆蟲的植食性和解毒能力」在國際權威學術刊物
  • 草莓和可可樹基因組圖譜出爐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12月26日報導,在26日出版的《自然·遺傳學》雜誌上,兩組科學家表示,他們分別解開了野生草莓和克裡奧洛可可樹的基因密碼,新發現有助於育種專家培育出品質更高的草莓和可可樹品種。  英國生物工藝學和生物學研究委員會(BBSRC)和其他4個國家的70名研究人員繪製出了野生草莓完整的基因組圖譜,研究發現,野生草莓共有約3.5萬個基因,是人類基因數量的1.5倍,野生草莓的大部分基因也出現在人工培育的草莓品種中。研究人員首先將野生草莓的基因組分割成數百萬個短小的片段,然後給每個片段排序,接著將所有片段組合起來,從而繪製出了野生草莓完整的基因組圖譜。
  • 法國科學家破譯草履蟲基因組
    新華社電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日前宣布,法國科學家成功破譯了草履蟲的基因組,這一成果對研究生物進化將會有所幫助。 法國科學家的研究顯示,草履蟲基因組含有約4萬個基因,遠遠多於人類基因組的25萬個基因。科學家分析說,草履蟲基因組之所以擁有如此眾多的基因,原因在於整個基因組經過了至少3次複製。
  • 德州驢基因組被破譯
    12月9日,國際著名權威學術刊物《自然》的子刊《自然通訊》發表了學術文章《成功破譯中國特色的德州驢的基因組》。文章表示,東阿阿膠與合作單位歷時六年,利用目前最先進的測序技術,獲得國際首個組裝到染色體水平的家驢基因組參考圖譜。這不僅代表著道地中藥材東阿阿膠的驢皮原料多了一把「質量安全鎖」,更意味著中國在全球率先掌握驢基因資源,成為科學界繼牛、雞、豬、馬基因組測序之後,畜禽生命科學的又一裡程碑。
  • 我國科學家首次破譯南極衣藻的基因組
    據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消息,7月2日,該所研究團隊聯合南京師範大學研究團隊在《Current Biology》上在線發表了題為「Adaptation to Extreme Antarctic Environments Revealed by the Genome of a Sea Ice Green Alga」的研究成果,首次對南極海冰生態系統特有的南極衣藻進行了基因組適應性進化研究
  • 德州驢基因組被破譯了
    12月9日,國際著名權威學術刊物《Nature》的子刊《NatureCommunications》(影響因子12)發表了學術文章《成功破譯中國特色的德州驢的基因組》。文章表示,東阿阿膠與合作單位歷時六年,利用目前最先進的測序技術,獲得國際首個組裝到染色體水平的家驢基因組參考圖譜。
  • 科學家首次破譯同源四倍體紫花苜蓿基因組
    染色體水平的紫花苜蓿基因組組裝。西北工業大學供圖「牧草之王」紫花苜蓿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牧草作物。但由於紫花苜蓿是同源四倍體,異花授粉。這極大阻礙了其基因密碼的破譯和新品種培育。近日,《自然—通訊》在線發表我國地方特有品種新疆大葉紫花苜蓿的四倍體基因組,並成功將四倍體基因組組裝到了32條染色體上。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博士生陳海濤為論文第一作者,西北工業大學教授邱強和王文,以及中科院西雙版納植物園研究員陳江華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
  • 科學家破譯最後一個染色體 人體生命被完全解密
    最後一個染色體成功破譯  人類完全解密「生命之書」   美國和英國科學家18日在英國《自然》雜誌網絡版上發表了人類最後一個染色體———1號染色體的基因測序,解讀人體基因密碼的「生命之書」宣告完成。科學家們認為,成功破譯1號染色體將為研究和治療癌症、帕金森氏症和老年痴呆症等350餘種疾病提供指引。  一個染色體測序十年功  在人體全部22對常染色體中,1號染色體包含基因數量最多,塊頭最大。其基因數目多達3141個,是平均水平的兩倍,共有超過2.23億個鹼基對,破譯難度也最大。
  • 昆明動物所等成功破譯樹鼩基因組
    2月5日,由中科院昆明動物所動物模型與人類疾病機理重點實驗室、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等單位合作完成的破譯樹鼩基因組研究工作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在線發表。之後與多個物種基因組進行了比較分析,從全基因組基因序列比較角度重構了樹鼩與其他物種的系統發育關係,證實了樹鼩與靈長類親緣關係最為接近。這一研究結果從基因組水平上解決了樹鼩分類學方面的爭論,為其在很多方面代替非人靈長類動物作為實驗動物模型提供了重要依據。經過進一步分析樹鼩與靈長類之間的遺傳學關係,研究人員共鑑定出28個樹鼩與靈長類共有的功能性基因。之前的研究認為這些基因屬靈長類特有。
  • 小鬚鯨全基因組圖譜獲破譯
    11月25日,韓國海洋科學技術研究所、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等宣布成功破譯了小鬚鯨全基因組圖譜,並對鯨類獨特生理習性的遺傳學機制進行了分析。
  • 福建農林大學率先破譯菠蘿基因組
    本報福州11月3日電(林智仁記者陳強)記者今天從福建農林大學獲悉,該校明瑞光教授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菠蘿基因組與景天酸代謝光合作用的演化」11月2日在國際學術權威刊物英國《自然·遺傳學》在線發表。這是世界範圍內首次破譯菠蘿基因組,標誌著福建農林大學在菠蘿基因組和景天酸代謝光合作用研究方面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 科學網— 破譯同源四倍體紫花苜蓿基因組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等
  • 箭毒蛙大師Simon,華人之光
    這些就是果蠅的繁殖杯↓對照顧箭毒蛙,Simon有自己的一套。對於新報到的小蛙要先泡完澡才能進蛙房,主要針對長途運輸碰撞所造成的細微傷口↓草莓箭毒蛙↓A級草莓↓半熟的草莓,竟然有種豹紋的感覺↓染色箭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