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幾年開始就一直被遊戲迷們不斷說道的《刺客信條》電影版前些日子終於在中國大陸上映了,雖然上映時間比美國晚了兩個月……但好歹有得看不是嘛!
於是,在經過了數天的QQ空間、微信朋友圈轟炸後,無數刺客紛紛套著自己的兜帽、戴著自己的袖劍、毫不低調地聚在電影院碰頭;同時,不少聖殿騎士也組團趕往電影院進行觀影,兩方興致勃勃地入場、一臉懵逼地出場,奇異地達成了微妙的和諧——並共同給了這部電影一個極低的評價。
2016年上映電影《刺客信條》,截至北京時間2017年3月1日零點,IMDb評分6.2/10,爛番茄新鮮度17%,豆瓣評分5.6/10,以「最差影片」「最差女主角」「最差男配角」「最差導演」「最差劇本」五項成功提名第37屆金酸莓獎。
遊戲改編電影血崩的事情這也不是第一次了……其他人也把該拿出來扯的扯得差不多了。為了深入了解一下這部信仰滿滿的電影,我入手了一本《刺客信條電影幕後:深入Animus》——即電影官方設定集,看看能不能將之與電影進行一些聯繫、更充分地解答電影中一些讓人想不通的事情。
就事實而言,能從設定集中提取的劇情相關線索還是較少的,更多的筆墨被用在了拍攝過程及準備工作上。但在隻言片語中慢慢鑽研,信息量其實還是不小的。本文會就電影和設定集公布的相關內容對電影進行一些劇情和線索的整理,對部分疑點進行極不靠譜、最好別信的主觀解答——嗯,以及提出更多的新問題……
有一點值得一提:就在本文發出的近期,《刺客信條:官方電影小說》也會正式發售。也許小說中會有更多劇情上的解釋和線索,但那可能就要靠各位玩家、觀眾、讀者自己去發掘了。
註:以下內容包含劇透,請未觀賞電影的讀者選擇性觀看。沒有耐心閱讀全文的讀者可以直接跳到文末的Q&A部分。
■ 關於主角,卡勒姆
但凡有所了解的玩家都知道:嚴格來說,《刺客信條》系列從來都不只會有一位主角,因為要追溯潛藏在基因記憶中的歷史真相,必須要有一位歷史人物後代與Animus進行同步。在電影中,這一角色便是死囚:卡勒姆·林奇(Callum Lynch)。
1988年,美國新墨西哥州,12歲的卡勒姆目睹了一場兇殺案:兇手是自己的父親,受害人是自己的母親。這場兇殺案影響了他的一生,也在卡勒姆的血液中根植了——或者說喚醒了他——「暴力」的種子。
在這一段中,我們可以看到:12歲的卡勒姆已經初步擁有了在簷壁間飛躍的技巧,這既符合了《刺客信條》系列一貫的跑酷特徵,又暗示了卡勒姆身具刺客血統、亦或是早已經受過相關訓練,之後發生的情節也因此變得不那麼突兀。
2008年(電影原字幕為30 years later),美國德克薩斯州,32歲的卡勒姆已經被關押在亨茨維爾監獄,終日以繪出內心的黑暗為消遣。
2016年10月21日18時整,卡勒姆因犯謀殺罪,被判處死刑。
——以上數據均出自電影及設定集。也就是說,電影中進入Animus和祖先進行同步的卡勒姆,其實已經五十歲了……?
……咱們先不要管這些小細節。
從官方給出的設定來看,這並不是卡勒姆第一次入獄,「卡勒姆一生中的大部分時光都在監獄中度過」,這很大程度上是由其童年陰影導致的。在目睹了那起兇殺之後,卡勒姆從此變得極度敏感、不安和易怒。「他無法忍受任何不義之舉」,也不願意相信任何人。這在某種意義上暗合了刺客的理念,也為卡勒姆在電影中讓很多觀眾看不明白的「突然覺醒」埋下伏筆。
在最初,卡勒姆並沒有刺客的信仰——這也是他無法做出「信仰之躍」的原因。但隨著對其祖先阿奎拉經歷的體驗,藉由刺客們為了人類自由做出的無數努力和犧牲,他逐漸明白了信條的意義,心態也從一開始的偏激、抗拒轉而為接納。種種積澱和刺激下,在阿奎拉將「蘋果」遞到哥倫布手中那一刻,卡勒姆終於領悟了信條的真諦,進化為一名真正的刺客。
在觀影之後進行整理,其實一切都順理成章:論犧牲,有卡勒姆父親和母親的犧牲、有阿奎拉導師和同伴的犧牲,論恪守信條,有同被關押著但始終堅定信念的其他刺客、有付出無數代價最終將蘋果交至哥倫布手中的阿奎拉;但就觀影體驗而言,電影在這方面的表現上真的算不上好,完全沒有表現出卡勒姆的轉變與這些事件的具體因果。不過這不是本文要討論的,在此略過。
■ 關於主角,阿奎拉
震驚!卡勒姆的祖先居然跟他長得一毛一樣!
不過這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反正阿泰爾和艾齊奧也和戴斯蒙長得一毛一樣……
麥可·法斯賓德在電影中同時飾演這兩名角色。其實電影製作組對這一點著實費了些腦筋,因為「既要由同一演員扮演,又能夠讓人區分出兩個角色」,於是……阿奎拉升級為「長了鬍子、畫了油彩版卡勒姆」。
阿奎拉的名字的來源西班牙語aguila,意思是「鷹」。在卡勒姆的第一次同步中,阿奎拉正在「一個作為刺客藏身處的摩爾人城堡」進行入會儀式。在這個入會儀式中,他切除了自己的左手無名指。
從阿奎拉的形象中,我們可以看到他的右手是完好無損的,並沒有缺少一根手指。不少玩家被《刺客信條2》的錯誤翻譯誤導,誤以為袖劍工藝在達文西進行改良後才無需切除無名指;但實際上,改良袖劍的是《刺客信條1》中的主角阿泰爾。因此,十五世紀的西班牙刺客自然沒有必要為了使用袖劍而切除無名指——他們切除無名指是源於「傳統」和「儀式」。
為此,電影的道具師為這一幕製作了一個特殊的「砧板」,用於進行刺客的入會儀式。這塊砧板被長期使用,上面沾滿之前入會的諸位刺客的血液,使整個儀式更具儀式感。
但!是!在電影中,阿奎拉完好無損的是左手!
這是個巨大的BUG,也許是在向育碧官方致敬(日常黑育碧1/3)。
在人物的設定上,阿奎拉是緘默寡語的,他更傾向於埋頭幹事。這和卡勒姆的設定是完全相反的:卡勒姆是一個幽默健談的人——雖然在電影裡表現得並不那麼明顯。同時,相對的,卡勒姆已然沒有了方向,阿奎拉則始終有著明確的目標和信仰。製作組試圖以這樣明顯的人物設定差異,來凸顯卡勒姆的成長和轉變。
有一點值得一提:在逃脫聖殿騎士追捕的過程中,阿奎拉進行了一次「信仰之躍」。這個信仰之躍可是實打實的,由替身演員從一百二十英尺(約三十七米)的高度跳下,和遊戲中的信仰之躍相比也絲毫不差——但不得不再提一次,電影在這方面的表現著實有點不讓人滿意。
關於電影的古代劇情線,此處和遊戲有所交叉的是《刺客信條2》與《刺客信條2:探索》。故事發生在《刺客信條2》的第十二章與第十三章間,即1488年到1497年。這近十年間,主角艾齊奧·奧迪託雷正好也去了一趟西班牙。
關於這方面的解析,在百度貼吧上已經有一位大神進行了可靠的說明,連結在這個位置,各位可以傳過去看一看。
■ 關於阿布斯泰戈和Animus
電影中阿布斯泰戈公司的形象和遊戲中可謂相去甚遠。雖然這並不奇怪、完全可以解釋得通,但電影展示的和設定所說明的卻產生了衝突,令人困惑。阿布斯泰戈公司作為聖殿騎士最大的掩護,即便在明面上也是一個勢力龐大的公司。在電影中,藉由現代劇情中的主要角色索菲婭之口,觀眾得知此處是西班牙馬德裡的一處「康復中心」。但在設定集中,現代劇情的發生地點卻是「阿布斯泰戈總部」。這也是一個巨大的BUG,極有可能是育碧的官方彩蛋(日常黑育碧2/3)。
另外一點與遊戲大相逕庭的是Animus。說實話,在瞅到電影版Animus的一瞬間,我想到的不是《刺客信條》,而是《傳送門》系列……
根據書中透露,製作組的早期劇本是打算把卡勒姆泡在水裡進行同步。如果真的按照那樣進行拍攝,也許電影中的展示也會有極大的不同。但巨型機械臂的設想提出後,製作組便決定採用這個方案。
「……Animus設備需要給人以威懾力。它應當能夠——不僅僅從心理上,更從肉體上——將卡勒姆訓練成一名刺客。」導演庫澤爾這樣說。
這很Animus——這一設定也暗合了育碧的阿布斯泰戈設定中的「Animi訓練計劃」(即將員工置入Animus中、將他們訓練成擁有致命技巧的戰士),而育碧官方也表示對電影中Animus的設定很感興趣、有可能會應用在未來的遊戲中。因此,這個Animus的形象也算是正式加入了《刺客信條》的世界觀中。
非常棒,未來將是一個拼血統的時代,雙方的博弈將是無數大師的對決,沒血統的都洗洗睡吧。
另外,電影中現代劇情的女主角名為索菲婭,而阿布斯泰戈的已知計劃中正有一個「索菲婭計劃」,其內容為「從基因中獲取信息、最終為醫學進行服務」,結合電影中的索菲婭形象來看,有可能這個女子就是該項計劃的發起者。
電影中,索菲婭的父親名叫艾倫·裡金。根據目前遊戲中的已知劇情,這名艾倫·裡金是阿布斯泰戈的執行長。從他在電影中的處境來看,也許阿布斯泰戈的處境並不像大多數人想像得那麼好,聖殿騎士的內部也並非鐵板一塊。
艾倫·裡金的辦公室可能是整部電影信息量最大的地方,因為製作組將大部分的彩蛋都擺放在了這裡——包括幾代遊戲主角的武器、阿泰爾所著的《刺客法典》、舊版Animus乃至伊甸碎片。依據設定,這都是聖殿騎士的「戰利品」,也許刺客們的形勢的確已然不容樂觀。
電影的劇情是算在刺客信條宇宙的正史中的。阿布斯泰戈執行長被刺殺,這是一個驚天的大事件,未來的《刺客信條》遊戲中必然會或多或少受到它的影響,現代劇情也許會因此更加撲朔迷離。但具體會如何發展,還得看育碧接下來發行的BUG要如何進行了(日常黑育碧3/3。)
至此,對電影大致的劇情整理和劃重點已經完畢,雖然沒有詳細地列成表格,但在了解了這些信息後,徹底看懂這部電影、並將其與遊戲劇情進行聯繫已經不成問題了。
■ Q&A
Q:為什麼刺客們要切手指?
A:在早期,刺客剁掉無名指是受袖劍工藝限制,不得已而為之;在阿泰爾改良袖劍工藝後,佩戴袖劍已經可以不剁無名指了,但電影中的西班牙刺客保留了剁無名指的傳統。
Q:為什麼電影中的Animus和我見過的不一樣?
A:電影為了視覺效果,改變了Animus的形態;從劇情上解釋,電影中的Animus是更便於研究人員觀察的另一版本。在遊戲和相關作品中,Animus有多種形態已經不是件稀罕事;事實上,育碧也從電影中受到啟發,打算在以後的遊戲中也應用一下這個設定。
Q:為什麼電影中的阿布斯泰戈和我見過的不一樣?
A:由於設定集與電影說法不一,可以進行以下解釋:1.阿布斯泰戈公司在全世界都有分布,電影中出現的是西班牙馬德裡分部,「阿布斯泰戈康復中心」。2.電影中出現的的確是阿布斯泰戈工業公司的總部,但該總部並未在以往的任何一部遊戲中出現過。
Q:阿奎拉與遊戲中的刺客們有什麼聯繫?
A:這個暫時還不清楚……能夠確認的是1492年,阿奎拉和《刺客信條2》中的主角艾齊奧同在西班牙,劇情有所交叉;以及在電影後段、卡勒姆由於出血效應見到諸位祖先幻影時,這些幻影都疑似歷代遊戲主角。
Q:為什麼阿布斯泰戈的保安不配備槍?
A:「比起自動武器,阿布斯泰戈守衛更擅長使用傳統的十字弓和長劍」。
Q:這就是他們被幾個刺客屠乾淨的理由?
A:嗯……
Q:電影中幾名被關押的刺客都是什麼來頭?
A:白人小哥埃米爾為《刺客信條:啟示錄》中約瑟夫·塔齊姆的後代,
黑人大叔穆薩為《刺客信條:解放》中巫毒刺客巴蒂斯特的後代,
白人大叔內森為《刺客信條4:黑旗》中鄧肯·沃波爾的後代,
亞裔妹子林為《刺客信條編年史:中國》中邵君的後代。
如果你沒個印象,我給你配個圖……
Q:為什麼刺客可以將袖劍帶入聖殿騎士的會議中?
A:並非帶入一整個完整的袖劍,而是由刺客們分別帶入袖劍的不同零件、並最終遞交到一人手中進行組裝使用。
Q:為什麼卡勒姆·林奇突然間就覺醒了?
A:他在三次同步中,經歷了祖先阿奎拉的「入會」、導師的「處刑」、搭檔的「犧牲」以及最終阿奎拉將蘋果交到哥倫布手中的「託付」;同時在現實中經歷了母親的死亡、刺客們的注視、阿布斯泰戈的冷漠和保安的刺激(神助攻)。電影其實做了很多鋪墊,就是沒表現出它們之間的因果聯繫……
Q:為什麼殺死卡勒姆的母親後,他的父親不自殺而是任由自己被聖殿騎士抓走?
A:實際上,只有卡勒姆的母親是阿奎拉的後代,卡勒姆的父親則不是;這是聖殿騎士在多次將他丟進Animus試圖獲取阿奎拉的記憶失敗後才意識到的。
Q:電影還會出續集嗎?
A:製作組在拍攝前就曾表示過,如果反響好就會拍攝續集。至於現在反響好不好,那就不是我說了算了。
Q:戴斯蒙呢?!
A:早就切片了……
* 本文系作者投稿,不代表觸樂網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