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喜歡本作者的朋友們,希望能夠看完隨手點個讚。如果有條件的,可以點擊「讚賞」按鈕,幫助作者繼續創作。你們的閱讀,你們的讚賞,都是本人繼續做下去的動力。希望以後能夠和你們一起探討這個世界的一切有趣真相。
開門見山,直接將七個難題拋出。
如今的物理學家都清楚地認識到一點:普通物質、原子、恆星和星系僅僅佔據了宇宙空間的4%,那麼其餘的96%是由什麼物質填充的呢?
有人會提出暗物質這個概念。的確,每個星系都包含有暗物質,並且這個物質在宇宙間充當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正是這些我們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使得我們的銀河系甚至是宇宙免於瓦解。
而當暗物質積累到一定數量的時候,它們就難免會產生碰撞湮滅,進而產生電子、質子、正電子和反質子。
目前的觀測數據正在向我們說明:銀河系中的暗物質粒子之間正在以能夠被我們觀測到的速度湮滅。所以暗物質的真相,或許會在不久的未來被我們所揭開。
然而,暗物質自身的特性是什麼,為何它是如此之小,卻能夠讓星系和恆星乃至生命出現在這個宇宙?或許揭開它,就是等同於揭開物質由什麼組成這個問題。
之前寫過了弦理論的文章。如果還不了解弦理論的觀眾請點擊這裡。
弦理論認為:我們觀測到的基本粒子並不是「點」狀的,而是微小的「弦」。
然而,無論是歐洲的大型強子對撞機,還是「普朗克」衛星這些走在科學最最最前線,旨在揭示新物理學的實驗設備,它們都沒辦法對弦理論下任何決定性的結論。
一些弦理論語言稱:自然界存在著一種極其微弱的力。對於不同組成的物質,它會使得引力發生微小的變化,這一觀點巧妙地解釋了為何不同的物質在相同的引力下,會以不同的速度進行下落運動,並且這個差別是遠遠之小,小到人類不可測量。
不過即便是如此,弦理論中的方法還是可以用於一些更加實際,更加現實的問題上,比如夸克行為以及特殊金屬。即使弦理論仍然處在理論階段,但是它依舊發揮著一定的作用。
在不斷追尋自然界基本規律的過程中,物理學家一直在嘗試著搞清楚一個長期困擾著他們,卻又沒有得到解決的難題:為什麼宇宙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個樣子。
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細分出許許多多的問題,這些問題基本上都是物理學上經常看到的現象。例如:我們知道,我們的世界從數學的角度上看是3維的空間。那麼,為什麼我們所居住的空間是3維的,而不是2維,1維或者是10000維呢?
還有一些學者問:為何光速是如此之快,而音速卻遠遠不及光速呢?
另外,更讓物理學家感到疑惑的是:為何原子是如此的渺小,而宇宙間的恆星,卻又是如此的碩大呢?
甚至還有人提出一個問題:是否存在著其他的、我們接觸不到的物理定律?如果它們存在,那麼是否就意味著在那遙遠的地方存在著不同於我們存在的宇宙?
針對這一切的問題的一切,美國物理學家:肖恩-卡羅爾認為:對於我們現在所處的宇宙來說,我們最終或許會得到一個真相,而我們終將得知我們的宇宙沒有其他的可能,只能是我們現在所看到、所認知的樣子。
而我們可以很簡單地想像到一個事實,那就是如果真的證明了存在著其他的物理定律,並且存在著其他的宇宙,那麼這個問題的矛盾點就會轉移到:為何我們這個宇宙中是這樣的物理定律,而不是那個宇宙的物理定律。
科學家普遍認為:宇宙始於一場大爆炸,他們將其歸結為「大爆炸理論」。大爆炸理論認為:在大爆炸開始之前,宇宙處於溫度和密度都無限大的點:奇點上。所有我們人類已知的物理定律在那個時候都會失效。
物理定律失效,也就是說我們目前沒辦法去描述奇點。但是矛盾點卻又浮現出來了:包含解釋一切真相的物理定律,又為什麼沒辦法去解釋奇點?於是,為了躲避掉這一矛盾,許多的新理論便產生了。
「火劫」理論認為:我們所處的世界至少是10維宇宙中的一張低緯膜,每隔1萬億年,每個宇宙都會陷入膨脹所造成的的黑暗,而相近的兩個膜都會發生碰撞進而釋放一個火球,每個火球的出現會使得每個宇宙重生。這個理論,巧妙地避開了「奇點」的出現。
從金融市場上面的不可預測性,以及生命的出現,天氣的變化,我們意識驅動的大腦運轉,複雜性無疑出現在自然界中,存在於人類社會甚至是宇宙的每一個角落中。
作為美國物理學家以及應用數學家的列奧-卡德納諾夫始終持有一個觀點:如果宇宙學家和粒子物理學家僅僅關注最大和最小尺度的事物,那麼他們將會錯過非常重要的真相。所以研究我們熟悉的事物依舊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破解了簡單的成分和簡單的相互作用所產生的複雜現象後,生命、萬物的複雜性是如何產生的,這個問題才能夠被真正解決。
曾經有個科學家,他說:如果把每一條物理法則都當成一個琴鍵,那麼這個包含了宇宙間所有法則的「鋼琴」或許能夠延續到宇宙的邊緣。
牛頓、愛因斯坦、狄拉克、海森堡、居裡夫人等等等等偉大科學家的出現仿佛在告訴我們:物理學的發展將會在不久的將來飛速前進,且永無止境。
然而隨後,物理理論的發展卻走向了史無前例的瓶頸期。很多人懷疑我們已經達到了實證科學的極限,人類看到的這架「鋼琴」,甚至連地球的直徑都沒辦法達到。
當然,樂觀人士還是有的,他們認為這些並不是科學的終點,而是激動人心的開端。
而如果目前的科學要向前邁進一大步,個人認為:人類的團結,或許是必須要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