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九龍城寨,大清一直「活」到了1993年

2021-01-13 騰訊網

「大清早就亡了」,這句話流行於網絡,本意是要提醒那些不肯與時俱進,固守錯誤思維和行為的人。但如果回看歷史,從皇太極改國號為清算起,清朝共歷時276年,在1912年,袁世凱迫使溥儀寫下退位詔書,整個大清朝代才就此落下帷幕。

清朝雖亡,但大清並沒有隨之消亡,隨著時代的陰錯陽差,「大清」在一個原本不能出現的地方,整整延續了81年,直到1993年才真正地退出歷史舞臺。

所謂的「大清」,在唯物層面,是大清的最後一支部隊;而在精神層面,則是因清朝昏庸無能而衍生出的混亂和動蕩。

香港的九龍城寨,被英國以及民國時代遺忘的地方,「大清」就像隨風飄落的蒲公英,在九龍城寨落地生根,與當時的英屬地香港「毗鄰而居」。

九龍城寨

藏汙納垢的九龍城寨,本是一場無力的掙扎

在康熙年間,還沒有這座城寨,僅有一座軍事炮臺並有清兵駐守而已,到了道光年間,城寨才開始興建,歷時5年修建完成。

1842年,《南京條約》的籤署讓香港島成為英屬殖民地,清政府為了監視英軍的軍事動向,城寨得到了進一步擴建,此時的城寨並不能居住,依舊承擔著軍事基地的作用。

隨著《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的籤訂,新界被英國強租,當時雙方約定,清政府官員可在城寨內駐紮辦公,可到了1899年,英國在接管新界之後,英軍便對清政府的官兵進行了武裝驅散,城寨就這樣被一度荒廢。

九龍城寨內部

二戰爆發之後,自顧不暇的英軍漸漸放棄了對城寨的監管,民國政府面對成群的豺狼腹背受敵,加上因為戰亂造成大批的難民四處為家。九龍城寨就這樣被難民、逃犯等無家可歸的人佔據,城寨漸漸成為三不管地界,而當時城寨的清朝駐軍則成為這一方天地的執政者。

城寨向來有一定數量的清軍駐紮,再加上清朝覆滅後一部分投靠城寨的清軍,實際的武裝力量便很難估計了。既然滿城的「大清子民」,那麼遵行的就是《大清律》,即便是到了民國時代,新政府宣布廢除《大清律》,城寨這個三不管的「結界」,仍然按照大清的律法和準則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

城寨,原本是那些國破家亡的可憐人的棲身之所,但因為「三不管」的獨特屬性,成為藏汙納垢的沃土,清兵和三合會等黑幫組織相互勾結,成為九龍城寨名副其實的土皇帝。

三合會

在城寨,想活著很難,想活著走出去更難

洪門分支、三合會、逃犯和難民,在二戰期間不斷湧入城寨,黑社會勢力憑藉拳頭成為主流。而城寨的人口,從1930年的不到500人,逐漸增長為1987年的33000人。

這3萬多人生活在2.6萬平方公裡的城寨之內,人類歷史上罕見的居住密度,讓城內樓宇並肩,街道如縫隙般狹窄,髒水、淤泥、垃圾隨處可見。隨著人口數量越來越多,公寓就一層又一層的累建,牆體承重、居住採光、建築安全這些,對於活著都很困難的城寨人來說,更不知為何物,只求片瓦遮頭而已。

有人對城寨做過這樣的形容,這裡暗無天日,即便是驕陽當空的正午,也見不到幾縷陽光,至於採光就只能靠24小時都亮著的電燈了。

即便是賴以生活的用電,也是靠非法連接城外的公共電路得來,不給城寨供電的港英政府,自然也不會對電路做鋪設和養護,每戶人家的電線就這樣隨便裸露在外相互差繞,老化線路也時常引發火災,城寨之中此類慘劇不斷。

電路可以私連,可供水卻不行,城內僅有的8條水管,所有居民想要用水只能花錢購買,黑社會控制著供水,毫無反抗之力的上萬居民,只能接受被人挾制著命脈的生活。

黑社會

居住在危房裡,每天見不到陽光,用水被黑社會肆意敲詐,城寨內的骯髒和窘迫還遠不止於此。全城只有2個廁所,其中一個還是旱廁,需要人工清理將糞便挑出城外。汙穢橫流、垃圾遍地,讓城寨不僅僅是流民的聚集地,更成為老鼠、蟑螂等蛇蟲鼠蟻的天堂,壯如大貓的老鼠隨處可見,城寨裡的人們也早就習以為常。

人們在城寨棲身,猶如躲避在下水道的老鼠,毫無尊嚴可言。同在香港一牆之隔,「大清」在城寨的四角天地之間殘喘著,不僅僅是那一隊大清的官兵,還有飽受欺凌後的認命順從,只要能活命,至於怎麼活、是不是像個人,很多人都不會去想,反正在哪裡他們的命都不值錢。

城寨不過是大清死而不僵的怨念,清朝破敗的社會形態也只不過是換了個地方重新開始。在城寨裡,居民和黑幫一個在城西,一個在城東,在位置上涇渭分明,這算是城寨唯一的規劃了。

便宜的租金、骯髒的環境、複雜的品流,讓賭場、妓院、黑市和無證診所,那些所有見不得光的東西到了城寨都可以「正大光明」。

九龍城寨

根據50年代的一項報告,城寨裡有150多個毒品窩點,泛濫於香港的毒品有90%都出自城寨,城內的廁所和陰溝旁,也會看到因吸毒倒地而亡的癮君子;11家妓院,催生了香港的「觀舞團」,只為觀賞每天2場的脫衣舞表演;7處賭場,還有隨時都會出現在巷尾的臨時賭桌;為了爭地盤、搶生意幫派勢力輪番纏鬥,城內鬥毆殺戮案件頻發。

城內發生再大的事,也不會有警察敢跨入城寨一步,而很多在香港犯了極刑的人,卻都會逃進這裡,城寨儼然成了罪犯的天堂。

70年代,為了消滅城寨黑惡勢力對香港的侵襲,港英政府派出3000名警員剿滅黃賭毒等不法行業,收效甚微不說,還折損了大量的警力,這更加印證了「沒有人能活著走出城寨」的傳說。

劇照|香港警察

有人不願走出清朝,亦如不願離開千瘡百孔的九龍城寨

港英政府的損兵折將讓九龍城寨打響了「罪惡之城」的名號,到了80年代,不光是香港的罪犯,就連臺灣、澳門、東南亞等地,都會有逃犯逃竄到城寨躲避。

此時的城寨,居住人口已達5萬人之多,「三不管」的天然屬性,讓罪犯們嗅到了生機,哪怕是光天化日之下犯罪,只要躲到城寨裡,自然沒有警察敢越界抓捕,避過風頭之後,所犯罪行也就不了了之。

在港英政府眼中,九龍城寨是欲除之而後快的毒瘤,而對於城寨的居民來說,卻是「大清子民」在面對英軍的唯一選擇,有的人追隨著時代的車輪前進,有的人被裹挾,而城寨之內,則是被時代遺忘和碾壓的「棄兒」了。

1984年,整治九龍城寨成為中英雙方在香港回歸協商中,不可迴避的一環。

1993年,5000名港英政府警力抵達城寨,這場集抓捕、清除、拆遷、改遷為一體的、史無前例的「出警」,歷時1年,扣押了近萬人、花費了27億港幣,才將在這座80多年的「黑暗之城」夷為平地,城寨內1.5萬居民受經濟條件所限,只能被安置在公屋或臨時住房。

香港警察

至於其他人,好一點的買房子自住,還有很多只能自尋出路。拆除城寨,對於很多居民來說,意味著要適應未知的時代,而這份未知中是否有一線生機卻不得而知。當年和難民一起到城寨生活的人中,有不少牙醫,因為所學的醫科學歷不被港英政府承認,得不到行醫執照,只能在城寨做個黑市牙醫。

遷出城寨後,自己的醫館不復存在,行醫資格依舊不被認可,在城寨還能混口飯吃的他們,到了外面卻沒有容身之地。有些已經年邁的老人,自小便被賣到城寨吃盡苦頭,他們幾乎是城寨的第一代孩童,對外面的時代一無所知,更加不再有任何生存能力,面對拆除城寨的鐵錘,老人們抵抗、靜坐著不願離開,更有甚者選擇死在城寨裡。

原本無人敢靠近的九龍城寨,在拆除的最後階段,好奇的人們都前來探秘,其中還包括對城寨傳說嚮往已久的日本遊客,更有細心的遊客測量了房屋的尺寸,還繪製了城寨的圖紙。

拆遷中的九龍城寨

大清的遊兵散將,在政權更替的推動下,將城寨圈地自治。這個「三不管」地界從開始的不足500人,到最後拆除的5萬餘人,無家可歸的「大清子民」在這裡求生繁衍。

不得不承認,城寨的邊界之內,滋生了無政府、黑社會、泯滅人權的種種,但同時以殖民為目的的英軍,又何嘗為手無寸鐵的難民做過任何保障?

九龍城寨,或許是最壞的選擇,但已是當時唯一的選擇。而「大清」也在英軍的殖民之下,一直延續到1993年,和港英政府的腐敗、混亂一起,消散在時代的進程之下。

相關焦點

  • 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飛地—香港「九龍城寨」,一直存在到1993年
    九龍城寨衙門香港島自1842年成為英國殖民地後,清朝政府於1847年擴建九龍寨城。九龍寨城與對岸的維多利亞城遙望對峙。寨城成為位處英國殖民地的清朝外飛地。寨城是清朝官員辦公的地方。九龍寨城1947年12月2日,民國政府外交部駐香港特派員郭德華與香港總督葛量洪會談,重申中國管治九龍寨城主權,「寶安縣九龍城居民福利會」成功抵抗香港政府入城整頓,此事更引起廣州市民發起反英示威,焚毀沙面的英國駐廣州總領事館。
  • 九龍城寨:香港唯一沒被英國控制的土地,真的有清軍一直駐守嗎
    九龍城寨原來是香港的一個城寨,北宋時就已存在,於1993年開始拆除,1995年改造成為九龍寨城公園。九龍城寨也是香港境內唯一從未被英國控制的土地,主權一直在中國手中,因此網上傳言該地一直有清軍駐守,直到1993年城寨拆除。那麼事實真如傳言中所說的那樣嗎,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九龍城寨建立
  • 香港九龍城寨:犯罪者的天堂,寨內居民自治
    這地方內地人可能不清楚,但是香港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那就是香港的九龍城寨。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說起九龍城寨,幾乎就是香港罪惡的代名詞。在很多外人的眼裡,九龍城寨就是一座魔窟,充斥了暴力、犯罪,但是對於生活在九龍城寨的人們而言,他們只是在社會的最底層掙扎的活著。  魔窟的歷史九龍城寨位於香港九龍城的東北部地區。
  • 香港九龍城寨最後一部電影,原定男主角是李連杰,成龍接手拿影帝
    《重案組》【《重案組》:原定男主角是李連杰,成龍接手拿影帝,拍完九龍城寨就拆了】 世界級動作巨星成龍,他的電影票房,除了在香港輸給過周潤發周星馳之外,在東南亞和其他海外市場,都是橫掃天下。這主要得益於,成龍的電影風格是功夫喜劇,可以突破語言的限制,風行世界。當然,成龍也一直在嘗試轉型,他的電影中也有很多非功夫喜劇的經典,比如1993年的《重案組》。
  • 人間魔窟九龍城寨,歷史上的三不管地帶
    而到了清代,康熙在此設立九龍汛。嘉慶時期則安置了炮臺,加強防務。 1840年中國在鴉片戰爭中失敗,九龍半島毗鄰的香港島淪為英國殖民地,此地因而成為大清帝國的前線。清政府於1847年初擴建九龍汛為九龍寨,並於是年5月31日建成。這座城防佔地2.7公頃,形成了九龍城寨的規模。
  • 再現人間魔窟「九龍城寨」:真正的罪惡之城,警察不敢進入
    九龍城寨這個名字,或許一些愛看香港老電影的人都是並不陌生,傳言中這座城市是滋生罪惡的溫床,素有「人間魔窟」的惡名,甚至於當時的警察都不敢孤身前往九龍城寨這片不法之地。  一直到1993年,香港政府才下定決心拆除了這座「城中之城」,那以後,有關於九龍城寨的故事卻依然還是揮之不去的夢魘,一度有形成都市傳說的趨勢。
  • 為何清朝滅亡以後,仍然有清軍駐紮在香港九龍城寨內?
    ,就是九龍城並未「租借」給英國,在法理上一直是中國行使治權的領土。在九龍城仍由清朝保留治權的詞句之下,緊接跟了一句「惟不得與香港的防備有所妨礙」。  英國殖民主義者表示香港界址所以要「展拓」,並非有什麼「土地」野心,不過是為了香港防衛上的需要。因此九龍城的治權可以仍由清朝保留,但是當港英政府認為對於香港的防務有所妨礙時,便要將它取消了。
  • 人間魔窟「九龍城寨」:曾為「三不管」地帶,真正的罪惡之城
    城寨歷史,逐步淪落香港九龍城寨,位於香港九龍的東北部,靠近啟德機場,雖然現在已經不復存在了,但當時的混亂,仍舊能讓途經這個地方的人脊背發涼。這樣混亂的地方,一定是經歷了很多很多故事才成為這樣的,其實九龍城寨在之前並非一個混亂之地,九龍城寨最早有記載的是在中國的宋朝時期,這個地方在那時是被當作防禦據點用來保衛國家的,是正義的使者。
  • 香港的「九龍城寨」,曾經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密集的居民點
    想像一下,它們之間是由懸掛在懸空電線下的樓梯,穿過走廊連接在一起的樓梯,如此黑暗,這裡就是九龍城寨。這裡曾經住著33,000人,曾經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密集的居民點。 今天的這些照片是攝影師格雷格·吉拉德(Greg Girard)與合作者伊恩·蘭伯特(Ian Lambot),花費了數年的時間來記錄這種獨特的景象
  • 生存恐怖遊戲《港詭實錄》今晚發售 再現九龍城寨都市傳說
    由中國香港GHOSTPIE遊戲工作室開發,Gamera Game代理發行的生存恐怖遊戲《港詭實錄》即將於1月6日晚8點正式在Steam上發售。首發價格56元,首周購買還能享受10%的額外折扣。
  • 香港九龍寨城老照片:曾是香港最邪惡骯髒之地,圖9場景令人作嘔
    【九龍寨城】九龍寨城,又稱九龍砦城,被拆遷前位於香港九龍東北部,今啟德機場附近。九龍城寨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北宋時期,原是抵禦外敵的一個據點。香港淪為英國殖民地後,九龍城寨依舊歸屬滿清派兵管轄,相當於英國殖民地的中國外飛地。
  • 其中一支保留到了1993年
    清軍是1601年起(明萬曆二十九年)努爾哈赤逐漸建立的滿洲八旗,初建四旗為正黃旗、正藍旗、正白旗、正紅旗,1615年又增設另外四旗:鑲黃旗、鑲藍旗、鑲紅旗和鑲白旗。 三支八旗軍,也是大清的主要依仗,由於滿洲的世襲制度,八旗軍的子嗣世爵位,而且他們不能離開封地,加上清政府每月對八旗子弟都有補貼,這些八旗後裔開始變得無所事事,每天都是吃喝玩樂。
  • 港澳「黑幫」風雲70載:那些壽宴和葬禮,隱藏著一個真實的香港
    《等深線》記者 周遠徵 攝影 人口大量的增加,讓香港一些居住區域不堪重負。位於香港九龍慈雲山區域的「三不管」地方九龍城寨,成為了逃難人口、輟學青年逃避的落腳點。1899年,約三十名清軍長期駐防的九龍城寨被英軍佔領。然而,清軍被趕走後,香港當局也因為相關條約的限制,很長時間裡未實施行政管理權。
  • 清朝滅亡後,清政府有支百萬大軍突然失蹤,75年後才終於被人找到
    清政府滅亡的時候,還有上百萬殘兵敗將,他們後來都去了哪裡,仿佛突然消失了一樣,75年之後。他們終於被人找到,這時候大家才知道,原來清政府當年的殘兵敗將,居然去了香港的九龍城寨這個地方。九龍城寨雖然位於香港,但實際上港英政府卻沒有辦法控制,其主權仍在中國手裡。話是如此,可是沒有人對九龍城寨進行監管,這個地方就是一個典型的三不管地帶。這個地方長期以來,一直都是無政府狀態,根據相關資料顯示,從上個世紀開始,這個地方就已經成了犯罪分子的避風港,很多在香港境內觸犯法律的人,都逃到了這個地方。
  • 香港的三大區域之一 1994年10月的九龍
    香港九龍全名為九龍半島,是香港的三大區域之一,九龍東南西三面都被維多利亞港包圍,與港島組成香港繁盛的市區。1860年和1898年先後割讓給英國,1997年回歸。香港九龍的命名源於這樣一個典故。1860年,清廷於第二次鴉片戰爭(即英法聯軍之役)再敗給英法聯軍,籤下《北京條約》,把九龍半島南部連同鄰近的昂船洲一同割讓給英國。當時在九龍半島上的新邊界只用矮矮的鐵絲網分割,位置就在今天的界限街。1898年,英國通過與清廷籤訂《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及其他一系列租借條約,租借九龍半島北部、新界和鄰近的兩百多個離島,但九龍寨城除外,租期99年。
  • 詳解香港九龍寨城:曾是全球人口最稠密的地方,數十年裡無法無天
    從20世紀50年代到1994年,中國香港的九龍寨城是地球上人口密度最稠密的地方,人口密度是紐約市的119倍。高峰期間,在一個大約長200米、寬100米的地方擠壓了大約350座建築物,容納著4萬多人。下面我們來介紹下香港九龍寨城:1.九龍寨城位於香港九龍地區,佔地2.7公頃。從一個中國軍事要塞開始,演變成一個由300座連接在一起的高層建築組成。
  • 老照片:80年代的九龍寨城,繁華香港市內曾經的「罪惡之城」
    1980年代的香港,經濟進入飛速發展時期。彼時雖然香港面積不大,但是經濟卻非常有活力。圖為1980年代的香港維多利亞港。海面上舟楫林立,陸地上則是一片鋼鐵森林的繁華景象。但是在1980年代的香港繁華背景之下,香港市內卻有著一個叫做九龍寨城的貧民區。
  • 上世紀80年代發生在香港的「鬼媽媽煮飯」事件
    點擊上方「神奇故事」☝——關注我們,一起探索宇宙奧秘九龍城寨,從前被認為是早年香港的一個三不管地帶
  • 香港人口最密集的地方,犯罪率極高,多部著名影片在此拍攝
    清朝是我們最後一個王朝,在1912年溥儀退位也就意味著封建統治的徹底結束,隨後民國政府建立,中國進入一個新的時代。但是在香港的一個地方,仍然是屬於清朝的,直到1993年才被拆除。九龍城寨,很多人對這個地方比較陌生,但是看過成龍大哥電影的人應該會很熟悉,這裡就是《重案組》最主要的取景地。位於香港北面,這裡在清滅亡後不被任何地方管轄,因此大家一直將它當成是清朝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