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板」下美的格力爭霸戰

2020-12-06 每日經濟新聞

日前,空調雙雄格力電器(000651,SZ;昨日收盤價54.75元)與美的集團(000333,SZ;昨日收盤價70.93元)交出了2020年上半年的成績單。疫情影響下,格力與美的上半年營收與淨利潤均出現下滑,而格力電器下滑幅度相對更大。

這份半年報最讓外界關注的,是美的實現暖通空調收入640.3億元,而格力的空調收入是413.33億元,差距為226.97億元。即美的在今年上半年取代格力,暫時坐上了「中國空調第一」的寶座——而之前格力已穩坐此位十年。報表中數字的變化,展示出兩個老對手的新現狀。

「現在兩家企業的市場策略都很激進。」一位空調業內人士說道。今年上半年,美的空調由於大力促銷,毛利率同比下跌7.88個百分點,而格力空調的毛利率下跌3.97個百分點。

當目標堅定的美的,遇上不願服輸的格力,家電行業分析師劉步塵認為,今明兩年,格力與美的之間必有惡戰。新一「冷年」(業內術語,此處指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空調價格戰已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今年上半年,在空調收入方面,格力與美的差距為226.97億元 視覺中國圖 楊靖製圖

對抗延續 從空調競爭到踏入新戰場

今年,在格力與美的半年財報出爐之前,雙方之間的「火藥味」已經瀰漫。

時間回到2個月前的7月3日,當時疫情已逐漸受到控制,大盤一躍站上3100點,正向技術性牛市狂奔。在那天,格力與美的卻用一場口水仗搶佔了財經版面的頭條。

當天,有媒體報導稱,格力電器在中國移動招投標過程中存在弄虛作假,遭到通報。這則通報其實一個月前就已發出,但這件事在媒體報導後,才引發市場關注。格力電器連夜發布嚴正聲明,稱「弄虛作假」其實是投標人員整理材料失誤,之後遭人投訴舉報導致中標資格取消。同時,格力電器還稱,相關「惡意誹謗」的報導是廣東某某同行企業所為。

隨後,格力電器乾脆指名道姓地準備了一份材料,羅列了美的方面在過往招投標項目中存在的問題,並正面質疑美的方面弄虛作假:「為什麼在存在這麼多問題的情況下,重慶美的還能屢次中標?」

美的方面也沒有再沉默,馬上澄清表示:重慶美的在招投標過程合規合法,格力的質疑並不屬實,「希望企業自律」。

回頭來看,這件事本身對雙方來說意義就不小。從商業價值看,一位業內人士介紹,格力和美的在區域市場的一些大工程項目上,競爭非常激烈。「因為一個項目,可能會用到幾百臺空調設備,這對企業做大規模有著重要意義。」這位業內人士說。

從企業聲望看,產業觀察家張彥斌認為:「這件事為什麼(格力)一定要拿出來說呢?因為『弄虛作假』的說法擊準了格力的痛點。一直以來,格力宣稱自己『品質好』。這相當於是把過去格力高品質的形象顛覆了,這對格力來說是不可能接受的。」

格力與美的發布2020年半年報後,再回頭看這次摩擦,也就不難理解雙方的行為。在疫情影響下,上半年中央空調市場的萎縮程度一點也不亞於家用空調。根據《暖通空調資訊》數據,同期國內中央空調市場同比下滑22%。

行業越是萎縮,競爭就越升級。2010年上半年,美的的空調板塊收入也一度超越格力,但下半年格力又扳回一局,在年度數據上保住了領先——在那個下半年,雙方的激烈競爭造成了真正的「血戰」。

2010年的國慶長假前夕,安徽巢湖的安德利賣場裡,格力的一名商場導購孫軍,一腳將鄰鋪的美的實習生業務員強大偉踢倒在地,後者經搶救無效死亡。

兩家空調巨頭的基層員工在一座小城的「血戰」,被認為是格力與美的「爭霸」史上的標誌性事件。鬥毆背後,是雙方曠日持久的第一階段空調市場爭奪戰。

當時,國內空調產業在多個政策的共同刺激下,重新恢復高增長,格力與美的已經超越海爾,成為國內空調市場的「雙王」。

2010年,當孫軍與強大偉互相掄起拳頭之前,格力與美的公布的2010年上半年財報顯示,美的的空調及零部件收入超越了格力,逆襲成為行業第一,格力坐了10年的「老大」位子不保。不過,次年(2011年)開始,美的空調內部主動進行戰略調整轉型,從追求規模轉為追求質量,空調業務的腳步也有所放緩,格力借勢奪回並拉大了與美的在空調上的差距。

2012年,隨著方洪波、董明珠從何享健、朱江洪手中接過「掌門人」之位——尤其是因為高調、自信的董明珠,雙方的爭鬥也越發吸引媒體關注。

2013年「一晚一度電」之爭。正處於轉型關鍵期的美的集團,於行業首創「一晚一度電」的ECO獨特節能技術。這一技術甫一發布,便引來董明珠的指責之聲,「一晚一度電,忽悠了多少無知、不懂技術的人,欺騙了消費者」「就是胡扯」。

2014年「學術造假」之爭。格力一名技術員工陳進在微博上實名舉報美的集團涉嫌學術造假,涉及的是美的一項行業領先的空調變頻節能技術,該技術還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兩天後,美的一名空調專業工程師李猛也通過微博實名發帖,舉報格力2011年獲得的「國家科技進步獎」涉嫌造假。雙方的這場纏鬥一直延續到2016年。

2015年「挖牆腳之辯」。董明珠炮轟美的派人到珠海駐紮,挖格力的人。方洪波「隔空」回應:「只要是珠海那家企業的人,我們絕不會用。」

不過,如果你是一個2017年後才關注資本市場的人,或許會覺得兩家公司並沒有那麼勢如水火,反而對格力與奧克斯的口水仗更為印象深刻。因為,從2016年開始,兩家公司公開「互撕」的新聞,關注度就逐漸沒那麼高了。

取而代之的新聞焦點,是董明珠又打算造什麼、美的又要收購什麼——因為那些年,雙方都在忙於踏入新的戰場。

尋求轉型 雙方都在找「第二跑道」

2015年,「透支」的家電市場步入調整階段,空調行業首現「天花板」說法。那年,無論是美的、格力,空調板塊的營業收入都大幅萎縮。財報顯示,當年格力的空調收入是837.18億元,同比下滑近30%;美的在空調業務上則收入727.05億元,同比下滑11.3%。

張彥斌認為,「天花板」是指行業企業頂著天花板在負重前行,「整體增長幅度不大了」。

彼時,格力和美的都在開始思考如何轉型,做好第二跑道。

於是在2017年,格力電器於年報中首次將自己定義為「多元化的全球型工業集團」。而在此之前,格力一直定義自己為「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於一體的國際化家電企業」。這次,格力電器給自己選定的「新跑道」包括:智能裝備(機器人、數控工具機及伺服電機等)、智能家居(包括晶片等)以及新能源產業。

到了2018年,經格力經銷商培育多年的晶弘冰箱資產,也被「裝進」了格力電器。

而從諸如賣手機、欲造新能源車、入股晶片公司、宣布要進軍高端醫療等一系列舉動中,至少能看到格力關注過很多新跑道。

在換賽道這事背後,還有段趣聞。2012年董明珠在接手格力電器時,給自己制定了一個「5年格力電器銷售收入達2000億元」的目標,並稱「即便做到2000億元,格力也不會搞多元化」。但次年,格力就出資成立了珠海大松生活電器有限公司,格力的生活電器品牌「TOSOT」由此誕生。可見,開闢第二賽道這件事,來得不僅很早,而且比「面子」重要得多。

而美的方面,更是從2007年開始就在以收購的形式拓展「白電版圖」,先後納入了榮事達、華凌、小天鵝等品牌。

2016年開始,美的集團提出新願景:成為以消費家電、暖通空調、機器人與自動化系統、智能供應鏈為四大業務的科技集團。

當年,美的集團在國際市場發起3則收購,其中2則均與機器人有關,包括要約收購庫卡集團、收購以色列高創公司部分股權。

在啟動這些國際收購之前的2014年,美的還在內部成立了機器人研究所,之後的2015年,美的集團又與日本株式會社安川電機獨資子公司安川電機(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日本安川電機)合資成立了兩家機器人公司。

至少在2017年,格力電器與美的集團的「第二跑道」建設成效是比較明顯的。

在2013年,美的集團的空調及零部件業務收入佔公司營收的比例是51%左右,而格力電器同期的佔比約88%。

2017年,美的集團暖通空調業務收入佔比降至39.61%,而機器人及自動化系統業務佔總營收比例達到了11.23%;同年,格力電器的空調業務收入佔比降至83.2%,生活電器業務佔比為1.55%,智能裝備佔比為1.43%。

當年,不少業內人士對於美的集團的轉型予以高度肯定,大家都認為,美的與格力未來會走上不同的兩個方向,兩家企業重合度會越來越小,可以和平共處。

業務重合 家電領域競爭越發激烈

不過事與願違的是,目前來看,美的與格力的轉型,至少是不如預期。

最新消息是,美的與日本安川電機2015年合資設立的兩家機器人公司在今年6月底已經解散,結束運營。同時,由於2018年以來,全球機器人市場不景氣,美的的機器人及自動化系統業務2018年及2019年,營業收入連續兩年下滑。

到了2019年,美的的機器人及自動化系統業務營收佔比已降至不足10%,暖通空調的收入佔比則重新回升到了42.99%。而格力方面,雖然多元化舉措不少,但至少目前還沒有看到太多成果。

如格力電器的手機業務,如今已幾無音訊;可再生能源業務雖然有一定進展,但格力也從未單獨披露其具體收入及佔比;智能家居方面,晶片產品雖然也有一定研發進展,但這塊業務所帶來的具體營收貢獻,格力電器方面也從未提及。

2019年,格力電器智能裝備業務收入21.41億元,佔營業收入比重僅1.08%。8月1日,董明珠在洛陽直播巡演活動中也透露:「近10年來,我們建了6個再生資源公司,但是沒有一個地方現在是賺錢的。」

在一位業內人士眼中:「美的做的機器人跨界,其實更像是財務投資,並不是自己在做,美的本身不具備這方面的核心技術。」「格力的多元化業務,比如智能裝備,是自主做。自主做的問題就在於,速度很慢。因為技術、客戶和市場都需要自己一步步積累,從零開始。」

劉步塵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2016年、2017年那兩年,國內自動化興起,做機器人及自動化這個方向不是錯的,美的和格力都在做。但是,大家當時對機器人產業的發展確實過於樂觀了。

根據財報,2019年除了機器人及自動化系統外,美的集團的空調及消費電器業務均有不少的增長。

格力電器2019年空調業務收入佔營收比例雖然下降到了70%,但原因恰恰是美的在空調業務上「窮追猛打」,而格力的生活電器收入佔營收比重又上升到了2.81%,金額甚至同比增長了46.96%。

從雙方的財報中能看出,除了第二跑道的不成熟,「實際上這幾年,格力和美的並不是產品差異化越來越高,而是產品重合度越來越高」。劉步塵說,10年前,格力只做空調,但是現在,美的有的產品,格力基本上也都有,只不過格力的生活電器和小家電還沒有形成足夠的產業規模。

上述業內人士也認為,格力和美的越走越遠終究是不可能了。它們的基本盤都還在家電,最終的競爭還是家電的競爭。

2020年1~6月,格力空調收入佔比降至59.48%,但這並不是多元化所帶來的結果,而是空調營收大幅下滑所致。上半年,格力生活電器收入佔比小幅提升至3.19%,美的暖通空調的營收佔比較去年年末再度提升。

在「格力董明珠的店」,格力在銷家電產品包括:家用空調、中央空調、冰箱、洗衣機、空氣能熱水器、廚衛大電(油煙機、燃氣灶、蒸烤雙能機、洗碗機等)、廚房小電(榨汁杯、電飯煲、電壓力鍋、電火鍋、電磁爐等)以及環境電器(風扇、空氣淨化器、電熱器、加溼器等)。

而在天貓「美的官方旗艦店」,美的的產品品類也囊括:空調、冰箱/冰櫃、熱水器、電風扇、廚房大電(煙灶消、消毒櫃、洗碗機等)、廚房小電(微波爐、電磁爐、電烤箱、榨汁機等)、飯煲壓力鍋、生活護理電器(吸塵器、加溼器、空氣淨化器等)、淨水飲水機、鍋具水杯等等。

惡戰將至今明兩年必有價格戰?

這幾年,格力電器在生活電器上的多元化品類已經悄然擴充,與美的集團在家電產品重合度上是越來越高,相應兩者在家電領域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

小家電業務上,格力在發力;空調業務上,美的也在發力。

一位不願具名的空調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格力與美的空調零售量已經不相上下,你追我趕,狀態焦灼,「現在兩家企業的市場策略都很激進」。

2020年上半年,格力空調收入佔比下降到59.48%,雖然這並不是多元化所帶來的結果——而是空調營收大幅下滑所致。但同時也要看到,上半年格力生活電器收入佔比小幅提升至3.19%。另一邊,上半年美的暖通空調的營收佔比較去年末再度提升。

前不久,財新網在其文章中援引美的集團官方人士的話稱:美的集團計劃至遲在2021年實現對格力空調業務的趕超。如今來看,美的已經提前完成了「目標」,至於2020年全年,美的能否笑到最後,需要時間來回答。

劉步塵認為,可以肯定的是,今明兩年,格力與美的之間必然會有惡戰,而且這個「惡戰」大概率會以價格戰形式呈現。

疫情衝擊下,主要依賴線下渠道的格力電器業績承壓。當前董明珠正忙著用直播帶貨解決問題,但只要她開啟降價之端,「美的就肯定得跟進。同時,美的為了完成超越格力的目標,面對今明兩年的市場環境,它也必須通過降價進行刺激,拉動銷售。一來一往,空調的價格戰必然發生」。

8月31日,劉步塵再次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上半年格力空調毛利率仍然高出美的8個百分點,這意味著格力還有充分降價的空間,「格力如果降價到一定程度,與美的的價差縮小,那美的的優勢就沒有那麼明顯了」。

他同時表示:「如果今年全年美的空調收入規模真的超過格力,那將會掀起很大的連鎖反應。董明珠當年從朱江洪手裡接過格力時,格力就只有這麼一個『第一』。這個『第一』,關乎董明珠的臉面。她會想辦法保住這個位置。」他告訴記者,在新冷年,空調行業的價格戰其實已經箭在弦上。

相關焦點

  • 格力又獲「國獎」,總量超美的
    單看家電這個領域,三巨頭之一的格力獲得了1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給同行們做出了不錯的表率。在之前的比拼中,海爾智家、格力、美的都通過持續地研發投入,產出了大量的科技創新。其中,同在廣東起家的格力與美的,一個「掌握核心科技」,一個「轉型科技集團」,都展示了自己的科技戰略。目前,在三家企業中,海爾智家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的總量最多,達到16項,包括唯一的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而格力加上本次獲獎後達到4項,總量已是美的總量的2倍。
  • 複利和空調天花板,以及天花板上的圖
    ,考慮現階段格力是否還有可能實現持續地複利擴張(就是廣為討論的「空調行業天花板」的問題)。另外我覺得我今天的封面選得很好,有種魔性的美(嚴肅臉)。理解「複利的威力」和「實現複利的困難性」,是理解許多事情的關鍵。
  • 格力美的爭鬥 50 年:每次蔑視對方背後,都在努力成為對方的樣子
    在新冠疫情期間,空調安裝隊進不去小區,線下門店的庫存大量增加,格力長期過分倚重線下經銷渠道的問題就暴露出來了,因為"雞蛋都放在了一個籃子裡"。所以到今年,我們可以說格力是"成也返利,敗也返利"。"守天下"沒有想像中容易,同樣是第二代領導者繼任,格力的坎兒在2020年,而美的的坎兒在2012年。
  • 美的與格力空調收入差距縮至79億 家電品類消費市場喜憂參半
    美的集團上半年通過空調降價策略,獲得收入的快速增長,上半年空調營收增長11.84%,超過格力的4.62%,成為格力在空調領域的最大強敵。財報數據顯示,格力、美的經營現金淨額均高於淨利潤,「真金白銀」收入囊中。 然而,黑電企業卻普遍未能逃脫淨利潤下滑的命運。
  • 美的跟格力比拼空調「造芯」 IPM模塊五年內產值衝10億
    相比格力電器(000651.SZ)去年高調的空調「造芯」行動,美的集團(000333.SZ)空調的「造芯」計劃則低調很多。五年前,美的使用日本、美國、韓國的晶片為主。這幾年,國產晶片迅速發展,美的跟許多國產晶片商進行合作。去年,格力電器高調宣布進軍晶片領域,此前格力也已開始自己封裝IPM模塊。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去年曾表示,格力電器一年花在空調晶片上的成本就有約40億元,而且大部分依靠進口,她希望通過進軍晶片領域,讓格力空調2019年能用上自家的晶片。
  • 格力走向「十字路口」:渠道變革是靈丹妙藥嗎?
    家電行業分析師梁振鵬告訴時間財經,格力電器的渠道改革肯定會對線下渠道造成衝擊,但格力已經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了,此前奧克斯和美的都已完成渠道扁平化,格力電器的多層批發經銷的制度早就落伍了,毫無疑問,中間層不直接面對消費者的批發商最終會被格力電器幹掉。利益分配受疫情影響,董明珠此前自曝2月損失200億元。
  • 宏碁推出Star Trek星際爭霸戰Aspire R7特別限量版
    為慶祝已在全球掀起風潮達30年的不朽科幻電影-StarTrek星際爭霸戰推出新系列"暗黑無界:星際爭霸戰",宏碁與派拉蒙電影公司共同推出印有StarTrek標記的特別版AspireR7,全球限量僅25臺;其中一臺作為義賣活動專用
  • 安裝了一個吊頂,卻美了整個天花板
    在設計師眼中,修飾天花板的裝飾有很多種,而吊頂卻是最常用也是最經典的一種,其設計看似簡單隨意,實則意境豐富,猶如清新脫俗的裸妝,在為天花板注入情感的同時,又凸顯了主人的生活品質,營造出令人賞心悅目的空間氛圍。本期,就以吊頂出發,帶大家深入了解這個簡單又充滿設計的天花板裝飾。
  • 從甲供科目看格力隱藏的材料奧秘
    ,見下表,其他白電企業均有不小的其他業務收入。二是從佔比來看,為什麼格力、美的比志高、美菱要明顯高得多?格力、美的產銷量大且穩定,這就是格力、美的比志高、美菱佔比高得多的根本原因;美的產銷一直不如格力穩定,且產銷量低于格力,這也是格力在甲供上更勝一籌的原因。
  • 格力空調與美的空調哪個好 2019空調品牌最新排行榜前十名有哪些
    格力空調與美的空調哪個好1、製冷和噪音美的:美的一直主打靜音,循環風量也夠大,但製冷一般。內機確實是2-3年內確實算靜音,不過以後就難保證了,外機一般比格力省些材料,輕2公斤左右,五層防鏽也一般。不過現在外殼稍微改善了。格力:格力製冷算快,也是以前的主推特點(冷靜王/冷靜寶)循環風量一般,但普遍不夠靜音,外機聲音比美的大一點,不過夠硬夠防鏽智能化霜,化霜及時充分,散熱很快。
  • 窺斑知豹,從智能裝備製造看格力多元化之深遠意義
    不過,從家電產業的現狀來看,空調雖然其飽和的閾值要大於其他家電品,但在國內經過30多年的普及,主流的一二線市場已經基本飽和,三線市場也接近普及完成,雖然四五級市場還有部分增量,但從總體上來說行業已是在頂著天花板前行。換句話說,國內空調市場已經從以往的增量市場逐步進入到存量市場發展階段,再完全依託空調來實現企業的增長難度很大。
  • [分享]工廠格力空調資料下載
    立即下載 1500萬假冒家電大案:美的、格力及海爾等知名品牌均被假冒。2016年5月,美的集團對外宣布,擬以每股115歐元要約收購德國工業機器人公司庫卡,並經過3個月的收購,最終持有庫卡公司94.55%的股份。   暖通智能化    在2016年中國製冷展的格力展臺上,格力自主研發的智慧機器人也收穫了現場最高的人氣。到了10月底,海爾專注於B2B領域的中央空調智能互聯工廠在青島投產,年產能33.8萬臺,擁有高達4500RT的測試能力。
  • 格力1HZ變頻,用技術優勢說服一切
    格力1HZ變頻實現了45W的低耗電狀態下穩定運行,只相當於一個燈泡的電量;專用DSP的控制晶片,能夠更精確控制室內溫度保持恆定,舒適感覺無與倫比;完全獨立自主開發出多種特點的單轉式變頻壓縮機,大大提高了產品的能效水平,減低成本,推動變頻空調的普及;獨有的全程PFC技術,功率因數達到0.999,使得空調能源利用率無限接近100%。多項技術的突破使格力1Hz空調更節能更舒適。
  • 你知道格力美的都選擇什麼樣的釺焊材料嗎?
    公司負責人介紹:七星釺焊產品在中國市場覆蓋率高達60%-70%,其中包括格力、美的、 丹佛斯、松下、LG、三星等國際和國內知名企業都選擇使用七星釺焊材料,甚至還遠銷中東,東南亞、歐美等國家,深受用戶歡迎。  為何格力美的等品牌都選擇七星釺焊的產品?
  • 格力美的大意了!取暖器「新物種」曝光,69元搞定全家取暖難題
    俗話說夏有空調冬有暖氣是最舒適的了,現在已是冬季最寒冷的時期,北方的小夥伴們早已經打開了暖氣片,對於東北地區的朋友熱炕頭暖氣屋是必需品,在零下幾十度的環境下,如果沒有暖氣的供應恐怕是很難生存了。但是暖氣片可不是誰人都能享用的,它是統一開放和關閉,暖氣費更是一大筆錢,所以儘管在北方地區很常見,但是真正使用的人卻並多。
  • 格力舉報奧克斯背後:空調行業痼疾的蓋子被揭開了
    奧維雲網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一季度,格力在中國空調市場(含線上、線下)佔有36%的份額,排名第一。奧克斯市場份額為3.2%,排名第五。排名第二至第四的分別為美的、海爾、海信。當前,奧克斯在線上市場優勢較為明顯。中怡康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在線上市場,奧克斯以22.8%位居行業第二,美的與格力則分別以35.1%和16.3%的市場份額位列行業第一、三名。
  • 奧克斯空調與格力空調對比哪個好 格力舉報奧克斯事件是什麼
    那麼,奧克斯空調與格力空調對比哪個好呢?格力舉報奧克斯事件是什麼? 說起國內空調市場中的眾多品牌,格力算是名列前茅,過硬的質量和優秀的使用體驗讓不少朋友選擇購買格力,而奧克斯憑藉著出色的性價比也俘獲了一大批忠實用戶。那麼,奧克斯空調與格力空調對比哪個好呢?格力舉報奧克斯事件是什麼?
  • 美的成為中國及全球最值錢家電企業,格力排名第二|《2020胡潤中國...
    美的以5,100億價值成為中國及全球最值錢家電企業格力電器以3,210億價值排名第二海爾智家以1,860億價值排名第三十強家電企業主要覆蓋空調、冰箱、洗衣機,還有豆漿機、油煙機、燒水壺、微波爐等廚電,也有掃地機器人等大灣區4家企業進入十強,其中佛山3家,珠海1家;長三角也有4家,其中上海2家,杭州和蘇州各1家;還有青島和北京各
  • 以海為伴,格力地產如何以景共情
    格力地產除卻「本職」,更注重精耕細作,將人文與自然、傳統與現代融為一爐,彰顯美好生活溫度,實現和諧共生,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生態建設是珠海近年來推進城市建設的重頭文章。圍繞這一城市戰略,格力地產在設計時注重生態優先、綠色優先,精心打造了一批秉承「建築追隨自然」理念的城市人居標杆工程,為珠海建設生態文明城市提供了現實樣本。
  • 格力集團收購長園背後:格力系「母弱子強」
    5月15日,長園集團發布公告,公司收到格力集團的要約收購報告書,格力集團擬斥資逾50億收購長園集團20%股份。作為新能源汽車材料製造商,長園集團與格力電器近年來押注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存在交集,這份公告使得圍繞著格力集團與格力電器之間的「母子之爭」再度引發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