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羅敏敏實驗室

2020-12-05 生物谷

羅敏敏實驗室

羅敏敏博士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電話: 010-80726688-8320

傳真: 010-80723342

Room Number:B153

E-mail: luominmin@nibs.ac.cn

研究概述:

本實驗室目前主要研究兩個相關的神經生物學問題:

1.嗅覺信號在哺乳動物腦中的編碼;

2.本能性的社會行為在神經環路水平上的生理機制。

哺乳動物能夠檢測和區分不可勝數的氣味分子。在過去的十多年中,嗅覺系統的研究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Buck & Axel的工作揭示,在哺乳動物中有1000多種氣味受體蛋白,每個受體細胞只表達一種受體。表達同一受體的細胞聚合到嗅球中的特定點,形成獨特的空間組織方式。然而,對於氣味分子在嗅球中的編碼方式仍不清楚。我們實驗室運用電生理,光學成像,及遺傳工程的手段,研究嗅球內細胞對氣味的表徵及至下級中樞的投射。

一些特殊氣味,類如其它同類或其天敵所釋放的體味,能夠尤其敏感地被檢測並有效觸發特定的行為,類如交配、攻擊、或先天性的恐懼。這些信號的檢測及對行為的影響主要通過由嗅球經內側杏仁核至下丘腦的神經通路所完成。我們運用電生理、神經示蹤、遺傳工程及行為分析的手段,研究嗅覺信號在嗅球,內側杏仁核及下丘腦的加工和表徵。我們正在驗證標記通路的假說:即是否有特定的受體細胞及與其直接相聯的中樞通路通過選擇性地對不同的社會性嗅覺信號起反應來調控相關的特定行為。我們也通過在腦切片條件下記錄這些神經通路中細胞的內在特性及突觸特性,來研究社會信號表徵的生理基礎。許多精神性疾病表現為社會行為的紊亂,因此我們的工作不僅可以有助於理解感覺系統和最基本的社會行為的神經生物學基礎,亦可具有臨床意義。

相關焦點

  •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關於2009年招收推薦免試研究生的說明
    一、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簡介(http://www.nibs.ac.cn)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是為了促進中國生命科學發展而建立的,其任務是進行基礎研究,同時培養優秀科研人才,探索新的、與國際接軌、而又適合中國發展的科研運作機制。
  • 羅敏敏實驗室發現腦幹未定核控制運動速度、覺醒以及海馬theta波
    羅敏敏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結合清醒小鼠光纖記錄、電生理記錄、瞳孔記錄、光遺傳學、離體腦片膜片鉗技術和一系列的行為學實驗,發現位於腦幹的未定核的一類表達神經調節肽(Neuromedin B, NMB)的神經元可以同時調控運動速度、覺醒,和與記憶有關的海馬theta波。
  •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李文輝實驗室
    李文輝實驗室PI:李文輝博士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電話: 010-80726688傳真: 010-80726689E-mail: liwenhui@nibs.ac.cn教育經歷Institute of Biological ProductsM.S. in Immunology2001中國協和醫科大學 中國醫學科學院 基礎醫學研究所 病原生物學博士學位Institute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 Chinese
  • 2014年清華大學首屆生命科學前沿交叉學科論壇舉行
    2014年清華大學首屆生命科學前沿交叉學科論壇舉行  清華新聞網5月14日電 5月10日,2014年清華大學第一屆生命科學前沿交叉學科論壇在理學院報告廳開幕。  7位報告人——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董晨、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朱冰、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教授王宏偉、北京大學生命學院講席教授吳虹、清華大學機械系教授孫偉、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教授與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羅敏敏和北京大學生命學院教授羅述金作了主題學術報告。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50餘位師生參加了本次學術論壇。
  • 北京生命科學所2011年推薦免試碩士招生簡章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2011年招收推薦免試研究生招生簡章一、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簡介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是為了促進中國生命科學發展而建立的,其任務是進行基礎研究,同時培養優秀科研人才,探索新的、與國際接軌、而又適合中國發展的科研運作機制
  • 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成立
    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成立 2018-03-23 01:12:1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吉翔
  • 2020首屆北京腦科學國際學術大會召開
    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北京腦中心」)主辦的202首屆北京腦科學國際學術大會(2020·Beijing Brain Conference)10月24-26日在線上舉辦。Thomas C. Südhof、Edvard I. Moser、Michael W.
  • 「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標誌著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建設工作全面啟動。    上午,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北京中心」)理事會舉行第一次會議,會議推選了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執行理事以及理事成員,審議通過北京中心章程。經理事會推舉,由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饒毅教授和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羅敏敏資深研究員擔任研究中心聯合主任,饒毅教授為北京中心法人代表。
  • 鄧子新院士、武維華院士獲談家楨生命科學成就獎—新聞—科學網
    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院長、武漢大學藥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鄧子新和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武維華獲談家楨生命科學成就獎;北京同仁醫院院長、北京市眼科研究所所長王寧利和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復旦大學皮膚病研究所所長張學軍獲談家楨臨床醫學獎;溫州大學校長李校堃教授獲談家楨生命科學產業化獎;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李紅良、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紅、軍事醫學科學院放射與輻射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張令強
  • 首屆細胞科學北京學術會議開幕—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中科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主任、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生物學榮譽退休特聘教授蒲慕明也將受邀參加會議,並做題為「從自然到人工神經網絡的突觸可塑性」的學術報告。;會議的演講者也包括許多國內人工智慧與腦科學領域的科研帶頭人,如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共同主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羅敏敏,清華大學清華腦與智能實驗室和生物醫學工程系副教授宋森,以及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IDG/麥戈文腦科學研究院院長李武等。
  • 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成立 北大教授饒毅任法人代表 - 國內...
    新京報快訊(記者王俊)3月22日,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在北京成立,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教授饒毅被推舉為中心法人代表
  • 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和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分別召開第一...
    3月27日,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量子院)和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以下簡稱腦科學中心)分別召開理事會,總結回顧北京推動新型研發機構建設取得的成績與經驗,研究部署量子院和腦科學中心下一步工作
  • 2020首屆北京腦科學國際學術大會落幕
    諾獎獲得者線上講座 10月24~26日,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北京腦中心」)主辦的2020首屆北京腦科學國際學術大會在線上舉辦。
  • 北京國際學術交流季——腦科學與類腦研究論壇舉辦
    2018年12月11日至12日,由北京市科委支持,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聯合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神經科學學會認知神經生物學分會共同舉辦了北京國際學術交流季——腦科學與類腦研究論壇暨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IDG/麥戈文腦科學研究院學術年會。
  • 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建設工作全面啟動
    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北京中心」)理事會舉行第一次會議,推舉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饒毅教授和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羅敏敏資深研究員擔任研究中心聯合主任,饒毅教授為北京中心法人代表。《「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面向2030年,選擇一批體現國家戰略意圖的重大科技項目,力爭有所突破,其中腦科學與類腦研究是重點方向之一,重點圍繞腦認知、腦醫學、類腦研究開展研究,搭建關鍵技術平臺,搶佔腦科學前沿研究制高點。今年1月,國務院發布實施《關於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加強基礎前沿科學研究,圍繞生命起源、腦與認知等開展探索,加強對腦科學等重大科學問題的超前部署。
  • 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成立 主攻類腦計算與腦機智能等
    原標題:出發,為了更清晰的自我認知 3月22日,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北京中心)在北京正式宣告成立,建設工作全面啟動。這既是北京落實中央關於設立「國家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的戰略部署,也是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又一重要舉措。
  • 【招聘】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郭強實驗室招聘博士後
    本實驗室依託於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和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待遇條件】         在北京大學博士後相關規定基礎上提供有市場競爭性待遇條件,並可以協助申請北大博雅博士後計劃以及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博士後基金等資助。
  • 中科大生命科學學院
    1958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前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物物理系在北京成立,首任系主任是我國生物學界老一輩著名科學家貝時璋先生。1964年生物物理系併入新組建的物理系,成為生物物理專業,1970年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搬遷而遷至合肥。1978年,生物物理專業從物理系分出,恢復組建生物系。1998年2月生命科學學院正式成立,首任院長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施蘊渝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