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氯化鐵在水廠中的應用

2021-02-19 道匯

▲▲▲點擊欣賞精彩視頻

這裡來說說,三氯化鐵在大型水廠的應用。

上次提到了底特律汙水處理廠,那它的排放口在哪兒呢?

原來是在北美洲五大湖之一的伊利湖。

那麼問題來了,要考慮避免湖體的富營養化,為什麼呢?

因為處理後的汙水,依然含有氮磷等導致藻類生長的物質。

另外每天300多萬方的排水量不是個小數目,還有伊利湖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受納水體。

因此為了不引起富營養化,底特律汙水廠就必須嚴控總磷的排放。

歷史的鏡頭要拉回到以前,底特律曾經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城,有發達的鋼鐵業。

鋼鐵在生產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酸洗廢液,它溶解後有大量的鐵鹽。

於是,當時的工程師就把含鐵的廢液投加到汙水中去除總磷。

從1970年起,底特律汙水處理廠利用這種化學除磷法,實現出水TP小於1mg/L的目標。

這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城鎮汙水處理廠一級B的標準,換言之,放在50年後的今天也是很好的處理效果。

另外從環保的角度來看,這其實實現了以廢治廢的目標,即用一個行業沒有的東西來治理另一個行業的汙染。

這可是環境工程師夢寐以求的解題思路。

俗話說,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許多汙水廠一再印證這種除磷方法有效。

此外,三氯化鐵還具有很強的混凝沉澱去除汙染物的效果。

到了本世紀初,在香港,處理規模每天176萬噸的昂船洲汙水處理廠開始運營。

它採用的就是投加三氯化鐵的化學強化的一級汙水處理工藝。

實際過程中,這道工藝可以直接一次性地去除汙水中約80%的懸浮物和70%的BOD。

因為運行成效顯著,該廠被譽為世界上一級汙水處理最具有效率的處理設施之一。

相關焦點

  • 【料解一下】——化學界的「變色龍」:三氯化鐵
    很簡單,杯中發生了化學反應,在化學界正是有這樣一種物質,它的水溶液與很多物質反應可以出現不同的顏色,號稱化學界的「變色龍」,它就是三氯化鐵。三氯化鐵常見的變色反應:●FeCl3+KSCN == [Fe(SCN)]Cl2+KCl (絡合離子呈紅色)●FeCl3+3AgNO3 == 3AgCl↓+Fe(NO3)3
  • 水廠視界 | 江蘇省地級市中首家採用深度處理工藝的水廠 ——蘇州...
    水廠視界 | 江蘇省地級市中首家採用深度處理工藝的水廠 ——蘇州相城水廠北極星水處理網訊:相城水廠,位於蘇州市相城區,佔地15公頃,於2006年2月開工建設,2007年6月28日常規工藝通水,2008年3月預處理和深度處理工藝投入運行,是省內地級市水司中第一家採用深度處理工藝的水廠,水源取自太湖金墅港水源地
  • ...生態型下沉式再生水廠集約構建與資源化利用技術典型應用案例
    國家先進汙染防治技術目錄案例展示:生態型下沉式再生水廠集約構建與資源化利用技術典型應用案例北極星水處理網訊:生態型下沉式再生水廠集約構建與資源化利用技術典型應用案例工藝路線汙水依次經過預處理單元適用範圍新建和改擴建的下沉式再生水廠。
  • 潮州三氯化鐵_宇海森化工只給您滿意的服務
    潮州三氯化鐵,宇海森化工只給您滿意的服務,您的滿意就是我們的追求。潮州三氯化鐵, 鈣離子可以讓整個土壤環境變得更加疏鬆,很好的改善土壤性質。然而,生石灰乾燥劑是通過化學反應來實現乾燥的作用,其吸水性具有不可逆性。不管外界環境溼度高低,它能保持大於自重35%的吸水能力。在水分充裕的條件下,其化學反應速度快而劇烈。
  • 全流程水廠工藝設計與典型案例!
    在上述背景下,基於飲用水安全保障的多級屏障工藝——全流程工藝在國內水廠建設中開始得到較多應用,建成了一批全流程水廠。其中臭氧-活性炭工藝應用最為普遍,截止2019年全國總規模約為3500萬m³/d;膜處理工藝包括超濾和納濾,以超濾膜為代表,近年也得到更多應用,截止2019年全國總規模約為500萬m³/d,可進一步提高飲用水的生物安全性,彌補臭氧-活性炭工藝的不足。全流程工藝中的深度處理工藝應包括臭氧-活性炭工藝和膜處理工藝,可稱之為「雙深度處理」。另外,全流程工藝還常常包括紫外線消毒工藝。
  • 太陽能水廠價格_坤達新能源
    太陽能水廠價格,坤達新能源, 把高溫太陽能集熱系統運用於高寒地域的日光溫室中實施採暖,經過3年運行調試,已經達到在連續13天的陰雪天氣,溫室夜間不用其它能源輔助的前提下溫度達到15℃以上,該項目的問世將對我國當前提倡的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做出貢獻。太陽能水廠價格, 一般價格在每米4-8元。
  • 國內最大規模超濾水廠——廣州北部水廠一期工程經驗總結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廣州市自來水公司副總工程師吳春翹介紹廣州北部水廠(總規模150萬m³/d,一期60萬m³/d)的設計和施工特點。通過這個報告,不但可以先睹這座目前國內最大規模的超濾膜水廠的芳容,而且可以聆聽工程設計施工細節。北部水廠一期工程常規工藝於2019年1月14日正式試運行通水,目前超濾膜車間還在安裝中,預計9月30日部分試運行通水,10月30日全面試運行通水。
  • 調研數據:水廠次氯酸鈉消毒的氯酸鹽副產物問題
    水廠消毒發展多年,這幾年逐步從液氯消毒開始往次氯酸鈉消毒轉變。本次報告主要介紹大家沒有關注到的水廠次氯酸鈉消毒中的氯酸鹽副產物問題,通過調研跟檢測,從儲存時間和溫度等方面對成品次氯酸鈉產生氯酸鹽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對現場發生的電解溫度以及不同設備的發生效率方面,也給大家做了分析。對成品和現場發生的次氯酸鈉中氯酸鹽的水質風險進行了比較,同時給我們提出了運行、管理和決策等方面的意見建議。
  • 淨水技術 | 某水廠中微塑料的賦存及去除特性
    水廠中的各級水處理措施可以去除濁度、有機物、微生物等汙染物,為飲用水安全提供保障。為了解水廠中微塑料汙染現狀及其處理效果,本文以江蘇某飲用水深度處理廠為例,研究該水廠進出水中的微塑料特性,並分析了各處理工藝對不同特性微塑料(尺寸、形狀以及材料)的去除規律。
  • 鄭州白廟水廠深度處理工藝上線
    ,通報鄭州市白廟水廠深度處理進展情況。 目前,鄭州市的自來水雖然已經能夠達到《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中要求的106項指標標準,但每逢下雨天之後,自來水中經常會出現一股土腥味。 這種味道,對人體健康構不成危害,卻會影響自來水的口感。按照目前的自來水處理方法,這種土腥味無法除掉。
  • 北京市3座地表水廠「超級過濾」 每天省水10萬噸
    據介紹,制水過程中,總會有一定程度的工藝排放水,工藝排放水濁度較高,有機物含量高,處理難度較大,過去一般被直接排放掉。像田村山淨水廠每天要排掉近2萬立方米的工藝排放水。現在有了新工藝,2萬立方米原本被排放掉的工藝排放水都能利用起來。「相當於每天節約了2萬立方米水。」市自來水集團有關負責人說。
  • 技術乾貨 | 臭氧-活性炭濾池在水廠提質改造工程中的設計應用
    技術乾貨 | 臭氧-活性炭濾池在水廠提質改造工程中的設計應用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水環境的汙染已是當今世界範圍內普遍存在的問題。水汙染的情況日趨嚴重,許多飲用水處理廠的水源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汙染。常規汙水處理工藝已不能滿足現狀水源水處理要求,預處理工藝、強化常規處理工藝和深度處理工藝等是今後主要的發展方向,其中臭氧-生物活性炭技術是深度處理工藝中非常有效的處理手段,得到了廣泛應用。01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藝臭氧-生物活性炭技術就是把臭氧氧化和活性炭工藝組合使用,包括原水的預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和生物降解等作用。
  • 看北排11座再生水廠怎麼做
    實際運行調控中通常控制缺氧區溶解氧濃度在0.5 mg/L以下,氧化還原電位(ORP)在-150 mV以下。反硝化反應主要通過異養菌代謝完成,實際運行中應控制BOD5/TKN大於5.7,或COD/TKN大於9。疫情期間,再生水廠進水COD/TN平均值7.7,最低值5.5,缺氧區ORP為-30~-60 mV,導致生物脫氮效果降低。
  • 更細更深入:水廠次氯酸鈉消毒氯酸鹽副產物問題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分析了水廠消毒劑商品次氯酸鈉在儲存過程中的分解特性。結果表明,次氯酸鈉在儲存過程中會發生歧化反應,導致有效氯持續降低並大量產生副產物氯酸鹽。實地取樣檢測水廠使用的次氯酸鈉,發現在10 d儲存期內有效氯衰減率高達15.48%,其中的氯酸鹽濃度達到9 667.8 mg/L。
  • 亞洲最大全地下再生水廠通水運行 出水水質可達地表四類
    -27 17:35:38來源:新華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劉歡 2016年10月27日 17:35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其地下竟「藏」了一座亞洲規模最大的全地下再生水廠——槐房再生水廠。27日,該水廠正式通水運行,出水水質主要指標可達地表四類水體。  槐房再生水廠的建成標誌著北京市汙水治理3年行動計劃全面完成,北京市汙水處理、再生水生產利用、防汛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中心城區水汙染治理問題可以得到解決。  走進槐房再生水廠,聽不到一點噪音,也聞不到一絲臭味。
  • 郭公莊水廠炭砂濾池「南水」調出「京味」
    今年夏天,郭公莊水廠就已經部分投入使用。  為趕時間工期進程縮短一半  郭公莊水廠是北京市南水北調配套工程,以南水北調原水為唯一水源,是北京城區最先接納「南水」的水廠。一期工程投資35億元,新建輸水管線4.6公裡,將原水從南水北調南乾渠郭公莊分水口輸送至水廠。
  • 郯城的這個水廠的水源地停用了
    郯城的這個水廠的水源地停用了】最近郯城縣發布了一個整改的公示,意思是郯城縣水務公司第二水廠水源地共有取水井8眼,取水井二級保護區內還存在較多民居、小廠房等,個別取水井在田地內,無護欄等防護措施。對此郯城縣將停用第二水廠飲用水源地,加大對其它水源地源水開採力度,加快鋪設輸水管線,將城鄉供水一體化水源井源水輸送至第二水廠。現在正在按照時序進度停用飲用水源地,並加快鋪設輸水管線。
  • 馬鑾灣再生水廠一期通水調試
    本報訊 (記者 吳海奎 通訊員 潘真諦)近日,我市首批全地下汙水處理廠之一的馬鑾灣再生水廠建設取得新進展,一期項目已經通水,並進入設備聯動調試階段。 馬鑾灣再生水廠位於東孚東二路與灌新路交叉口西南側,用地面積2.23萬平方米,全部汙水處理設施都埋設在地底下,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汙染,並騰出地面空間打造成環境優美,功能健全的綠化空間,增加市民群眾休閒場地,同時也為城市空間帶來綠色開放節點。
  • 所有城鎮水廠必須建水質化驗室
    住房城鄉建設部和國家發改委今日聯合發布《全國城鎮供水設施改造與建設『十二五』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針對我國城鎮供水面臨的水質監測能力比較薄弱等問題,明確提出「十二五」的重點任務是,實現所有城鎮水廠都應建設水質化驗室
  • 專家稱飲用水水源合格率不足50% 水廠比化工廠
    2009年,住建部對全國4457個水廠進行了大排查,但具體調查數據至今仍未公布。據參加此次調查的專家劉睿透露,全國水廠中有75%採用常規處理工藝,23%採用簡易處理或未經處理,採用可以有效去除多種汙染物的深度處理工藝的水廠僅為2%左右。  「由於水源汙染,全國至少80%以上的水廠都迫切需要採用深度處理工藝提高自來水質量,但實際採用的只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