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9日至11月13日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跟隨歷城警方
輾轉河南鄭州和新鄉等地
5天內奔波近千公裡
直擊抓獲電信詐騙嫌疑人的全過程
從一條看似平常的銀行流水開始
逐步揪出電信詐騙分子
2020年11月9日 星期一
詐騙
一封價值近60萬的「董事長」郵件
(以下的「我」為記者自述)
11月9日凌晨5點多,在家中臥室,我突然被一場夢驚醒,短暫的幾秒鐘裡,腦海裡依舊浮現著民警抓捕犯罪嫌疑人的刺激場面。
作為一名整日與公安幹警打交道的記者,我親身經歷了數次民警的執法辦案,可即便如此,在距離去河南抓捕嫌疑人還有不到兩小時的時間節點,我內心依舊激動。
在床上迷迷糊糊躺了1個多小時後,我準時出現在濟南東站的候車室裡,此時距離發車不到40分鐘,外省抓捕的人員也已集合完畢。此次異地執法辦案,為了速戰速決,歷城警方派出了由華山派出所負責刑事打擊副所長梁克領銜的三人組,另外兩名民警一位是擅長分析研判的高徵,另一位則是擁有多年反詐經驗的刑警孫秉楠,三人的實力毋庸置疑。
然而,即使這樣,我依舊有點擔心,因為未來發生的一切都是未知數。
安檢、驗票一套程序過後,我們一行四人登上前往鄭州的動車,每小時300多公裡的速度,讓窗外的景色變得模糊。距離到達鄭州的時間還有4個多小時,三人組剛一上車就抓住這段空餘時間,在僻靜的動車過道裡細聲商討起下一步的打算。
這期間,我了解到,幾個月前,一位30多歲的女出納收到了一條來自公司董事長的郵件,郵件的內容極其簡單,大致意思是公司有重要項目,迅速加入QQ群向指定銀行帳戶中轉入資金。
而後,女出納按照董事長的要求,先後向多個銀行帳戶中轉款50多萬,直到群中再次要求其繼續轉入資金時,該女出納才覺察出領導的一反常態。果不其然,女出納被對方騙了,公司對公帳戶中近60萬的資金被騙走。
洗錢
上千條銀行流水
在錢款到帳的那一刻,一場「洗錢操作」正式上演。
洗錢,顧名思義就是將不乾淨的錢「洗白」,這是電信詐騙分子擺脫嫌疑的慣用伎倆,與此同時,這也預示著要偵破此案,民警要在成百上千的銀行流水中抽絲剝繭,找到痛擊嫌疑人的關鍵點。
這項偵查工作不僅需要極強的邏輯性,更重要的是耐性。騙子們想方設法地躲避偵查,民警們需要在錯綜複雜的銀行帳戶裡剖析出上下級等關係,找到一個關鍵的流水記錄,有時甚至需要偵查上千條。
但功夫不負苦心人,經過近十幾天反反覆覆的偵查、頻繁出入各大銀行後,案件愈發明朗,民警終於確定了兩名身處河南省的嫌疑人身份。
「這是典型的冒充領導的電信網絡詐騙,在做筆錄時,受害人數次要求我們儘快將嫌疑人繩之以法,所以我們認為抓住嫌疑人是安慰受害人最好的特效藥。」梁克說,這是專案組會議上,民警們一致達成的目標。
此前,我多次與遭遇電信網絡詐騙的受害人見過面,但凡提及「騙子」二字,受害人字裡行間透露著對騙子的深惡痛絕,當然這其中還包含著因「大意被騙」而產生的某種「負罪感」。
一路上,動車途經的地勢漸漸變緩,目的地鄭州即將到達,這意味著此次抓捕行動也即將開始。
藏身
上百家公司的高樓
大約下午1點,我們一行四人出現在鄭州市一處公寓式小區內,小區廣場上的居民不少,有人正在陪伴孩子玩耍,有人則坐在長椅上與鄰居聊著家常,耳畔時不時傳來陣陣歡聲笑語。
走過廣場,三棟彼此成直角的現代簡約式高樓映入眼帘,大致計算,每棟樓30餘層,每層至少10餘戶,此外這裡還存在上百家公司,人員複雜且流動性大,綜合其他因素,該小區極其利於嫌疑人藏身,恰巧這裡是第一位嫌疑人張華(化名)經常出入的地點。
抓捕前需熟悉嫌疑人常出沒的地點,以便快速調整抓捕思路。三位民警決定在當地公安機關的配合下對小區展開摸排。
在此之前,梁克等人均已看過不算清晰的嫌疑人相關照片,但兩兩比較,嫌疑人的髮型、臉部胖瘦,以及戴不戴眼鏡等情況均有所差異,似乎並不處在同一個時期。隨著行動的展開,我被安排在小區廣場上一處長椅上,看著來來往往與嫌疑人相貌極其相似的路人,我腦海裡不斷冒出一句話:這人難道不是嫌疑人嗎?可是,幾小時下來,三人組沒有絲毫動作。
嫌疑人未出現,第一步行動告一段落。回到賓館,三位民警敘述著彼此掌握的情況,「小區出入口較多,在每棟樓一層進出均需刷門禁,不過可尾隨有門禁的居民進入。」
在他們制定下一步計劃時,舟車勞頓的疲憊感一下子灌注我全身,直到聽見三人決定——第二天一早採取蹲點方式實施抓捕時,我頓時打起了精神。
2020年11月10日 星期二
蹲守「互不認識」的民警
11月10日清晨7點多,工作日的鄭州街頭開始繁忙起來,梁克在內的三人各自身背單肩或雙肩包踏上前往公寓小區的路程。在眾多行人裡,三人的步伐不急不緩,儘可能的與周圍陌生的環境融為一體。
從住宿地到公寓式小區大約2公裡,步行半小時後三人準時出現在小區附近,與昨日不同,三人分別走向小區三個開放式入口,途中即便相互撞見,彼此之間也從不做出任何動作或表情,猶如毫不相干的路人,而我則跟隨梁克守候在小區3號樓一層大廳裡,因為這裡是從一層進出小區的必經之地。
1米75左右的身高,體型壯碩,中等大小的眼睛,一頭黑髮,這是梁克給人的第一印象。我站在距離梁克三米遠的大廳角落裡,內心焦急,腦海中浮現出嫌疑人被抓的多種版本畫面。
不過,梁克似乎並不著急,身背黑色雙肩包的他偶爾看看手機,有意無意的雙手敲擊著屏幕,盡力將自己偽裝成一個等候朋友相聚的路人,但細心的我發現,每次出入口傳來刷門禁的聲音,梁克就會下意識的瞄向出入口方位,來來回回進出的人,都未能逃過他的雙眼。
曾經,身邊的朋友曾問過我,嫌疑人與民警是完完全全的陌生人,可每每眼神碰撞的一剎那,民警知道你是我要抓的人,這到底是真是假?
這個問題我並未作出過回答,不過接下來這次抓捕之後,我將可以給出明確的答案。
蹲守是枯燥的,從清晨7點多,直至下午14點,7個小時的時間裡,鄭州的天氣變幻多次,從清晨的寒冷到上午的溫潤,之後突然颳起冷風,最後陰雲籠罩著小區。民警們的心情似乎也與天氣的變化不謀而合。
又有眾多相貌與照片大致相符的人進出小區,但都被梁克、孫秉楠以及高徵逐一篩除。當問及梁克看似與照片很相近的人,為何會被篩過,梁克給出的答覆是:「感覺」不對。
這時,我並未繼續追問,可是心中產生一個疑問:難道搬家了?嫌疑人不會消失了吧。
張華的身影始終未出現,廣場上,三人各抒己見,準備調整思路,最後三人一直認同:與「家裡」取得了聯繫。
突破
「家裡」提供重要線索
曾經,我跟隨其他民警辦案時,聽聞過「家裡」一詞,此時此刻,我知道遠在800餘裡之外的歷城公安分局裡,還有其他專案組民警隨時為此次行動提供著分析研判的結果。
俗話說,世事難料,沒想到改變計劃的是一次聯繫,三人組獲得了至關重要的線索:下午2點左右張華已經回到3號樓11層住處,但其未從3號樓1層入口進入,而是從1號樓地下進入。之後下午15點多,嫌疑人又乘坐一輛私家車外出。
隨著新線索的到來,不僅確定了張華的藏身地點,而且說明蹲守的策略是正確的,「你們去11樓蹲守,我去查看監控。」這時梁克對孫秉楠和高徵說道。
這座公寓屬於新建小區,配套設施很完善,入住率也頗高,不算大的電梯裡擠滿了人。很快,電梯屏幕定格在數字「11」,我跟隨在孫秉楠和高徵身後走出了電梯。緊接著,二人不約而同的拿出手機,打開微信用語音相互發了條消息:我到了,你在多少號房間。我意識到,他們再次偽裝成來找某位業主的朋友,也正是藉助這次偽裝,對目標樓層展開摸排。
我發現,該樓層的布局如同字母「H」,嫌疑人的居住房間位於東南角,旁邊緊挨著消防樓梯,按照現場情況,孫秉楠與高徵分散在電梯廳和樓層的東北位置,等候著張華的自投羅網。
巧遇
笑聲打消嫌犯疑慮
就這樣,大約過了二十分鐘,二人的口袋裡傳來手機震動聲,他們收到了張華全部體貌特徵的照片等,這是我第一次看到了嫌疑人較為清晰的模樣。
「身穿棕黃色上衣,戴黑框眼鏡,注意留意,我馬上與你們匯合。」梁克向孫秉楠和高徵發來信息。很快,梁克出現在目標樓層裡,有了嫌疑人清晰的體貌特徵,在11層東南角消防樓梯間裡,三人商議著最後的預案,「就在11層蹲守,等嫌疑人開門時候再抓」。而此時心潮澎湃的我明白,抓捕行動已箭在弦上。
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沒想到在三人剛走出消防樓梯大門時,只見一位身穿棕黃色上衣,黑色褲子,戴著黑框眼鏡的男子,向我們面對面走來。這時,第三個走出大門的我愣住了,「這不就是嫌疑人麼」。
在其他幾次的隨警抓捕中,我從未遇到如此巧合的場面,幾秒鐘裡,我感覺到周圍的一切都靜止了。不過,在喘了幾聲粗氣後,我心裡明白要淡定,我期望的那一刻來了。
嫌疑人的突然出現,打亂了剛剛制定的預案,不過三人並未慌張,身處三人中間位置的梁克自然的摟住走左前方的孫秉楠,而身後的高徵突然開口說道:「咱們走錯樓了,人家住在1號樓。」
濃重的山東口音此刻讓我感到格外刺耳,當地人一聽便知,我們四人是外地人,並且這句話一出,男子竟然將目光落在我們四人身上。尷尬,十足的尷尬,可沒想到,這時梁克與孫秉楠竟然發出一陣笑聲。
二人「放肆」的笑聲衝擊著我的耳膜,我知道這一陣笑聲不僅化解了「找錯樓的尷尬」,還讓男子打消了警惕,轉而變為低頭看起手機。
剎那間的擦肩而過後,男子走到了房門前,而我們也來到電梯廳。之後,三人迅速調轉身,利用電梯廳與走廊牆壁的夾角注視著男子的動向。
抓捕!
「別動,公安局的!」
走廊一如既往的安靜,突然間「啪啪」聲連接著一連串開鎖聲傳入耳中,男子打開了房門,只見三人彼此眼神交匯,我意識到機會來了,這時我不爭氣的小心臟開始上下亂竄。
「別動,公安局的。」當男子背身拉開房門的一刻,三人組猶如脫韁的野馬衝向男子,跟在身後的我透過他們三人之間身體的縫隙,自言自語的說道:穩了。
突然被三名壯碩的山東大漢控制住,男子的神情很是慌張,「我怎麼了?我沒犯法啊。」說話的語氣已有了哭腔。
「自己做過什麼,你心裡清楚,這是警察證,跟我們走。」梁克用犀利的眼神緊緊盯著男子,而男子有意躲避著眼神的交匯。
當天下午17點左右,在當地公安局的配合下,我們四人連同嫌疑人張華進入了審訊室,陌生的環境裡,男子上下打量著周圍。我站在審訊室房門外,透過明亮的燈光發現,男子的相貌與最初照片上的相貌已發生了變化,臉頰瘦了許多,髮型也由中長發變為短髮,唯獨警惕性的眼神未變。
審訊
嫌犯臉色由紅到黃再變白
審訊開始,起初,男子抱著一絲幻想,一口咬定從銀行取得的現金,是購買銀行理財和做投資所掙得的利益,在反覆說這句話的時候,細微之間男子的語氣有些軟糯。嫌疑人死不承認,此時梁克在內的三人擺出了種種證據,而我也再一次見識到,短短幾秒裡,男子的臉色由紅到黃再到白,並且交叉的雙手和雙腿已開始輕微的顫抖。
種種細微的微表情變化,自然逃不過梁克的雙眼,只見三人乘勝追擊,不給男子任何狡辯的機會,最終在這場長達6小時的心理角逐中獲得勝利。
梁克告訴我,張華一直經營著一家公司,由於生意的不景氣,就萌生了參與詐騙謀取利益的想法。在詐騙分子將錢款騙取成功後,其中部分錢款會轉入到張華實名註冊的銀行帳戶中,接下來,張華只需將轉入的錢款取現,然後存入詐騙分子提供的帳戶中,就可幫助詐騙分子完成洗錢。當然,每完成一次操作,他也會獲得幾百元甚至幾千元的利益。
偽裝的面紗逐一被撥開,一度態度亢奮的張華仿佛也變得平靜,仿佛悔悟了般,在審訊室裡數次自言自語地說道:為了利益結果搭上自己的自由,不值。
隨著張華的如實供述,這場歷時16小時的抓捕工作告一段落,我們一行四人行走在深夜11點的鄭州街頭,有一種心裡石頭落地的感覺,而梁克也說了今天第一句與工作無關的話:餓了。
而我在品嘗完美味的河南燴麵後,愉快地進入夢鄉。
2020年11月11日 星期三
轉戰新鄉
這天是一年一度的雙11,是狂歡購物的日子,但我們無暇顧及,因為按照計劃,11日下午,我們將從鄭州啟程,前往河南新鄉衛輝市,在那裡還有一名嫌疑人在等待著抓捕。
從鄭州到衛輝距離並不遠,為了節省時間,我闊別4年再次坐進了綠皮火車,走走停停1個半小時後,當天下午18點左右,我們到達了衛輝市。
與之前如出一轍,放下行李後,三人組再次投入到摸排工作中,當晚根據初步掌握的線索,梁克等人決定12日上午實施抓捕。
2020年11月12日 星期四
嫌犯被抓後
母親的反應讓人動容
通過11日晚間的研究,我了解到,需要抓捕的嫌疑人名叫楊亮(化名),在當地一家配件廠打工。就此,12日上午,三人組化身購買配件的客商,而我有幸成為他們的「老闆」,在參觀廠房時,梁克無意中發現了戴著口罩,僅露出一雙眼睛的楊亮。
僅憑一雙眼睛就能確定嫌疑人?我對此產生過質疑,不過實際情況讓我不得不信服,那名僅露出雙眼的人果真就是楊亮,這時,回憶起朋友詢問過的問題,我已經得到我要的答案。
這次抓捕與抓獲張華不同,場面沒有那麼的驚心動魄,這或許與嫌疑人是一名20歲出頭的小夥有關,只不過我沒想到,身穿工作服,體型消瘦的老實人竟然是一名嫌疑人。
當天中午11時許,在當地派出所民警的配合下,三人組成功將嫌疑人楊亮抓獲歸案。擁有重工業的衛輝市與鄭州不同,天空「自帶」著一種陰霾,或許是天空的映襯下,昏暗的審訊室裡透露一股陰冷。
我的一位發小曾說過,坐在審訊室裡的椅子上,有一種代入感,一幕幕警匪電視劇或電影裡民警審問罪犯的畫面,猶如幻燈片一樣頻頻在腦子裡閃現。審訊室陌生的環境的確讓人感到不適,對楊亮來說亦是如此。
審訊室裡,面對三人組的審問,雖已成人的楊亮雙眼發直的注視著民警,此時他如同犯了錯的「孩子」,細微的表情下散發著一絲絲恐懼的味道。
「知道我們為什麼抓你嗎?」梁克率先發言,對面的楊亮則用一口濃重的河南話答覆道:我違法了。
楊亮態度很是誠懇,很快就交代了自己的罪行。據其供述,幾個月前,他偶然得知,有人收購實名註冊的銀行帳戶,每一張銀行卡每月可獲得300元的利潤,之後,楊亮自行到達新鄉市辦理了三張銀行卡,並將銀行卡全部售賣給詐騙分子,在短時間裡,他從詐騙分子手中獲利近2000元。
聽聞楊亮被抓消息,楊亮的幾位家人也來到了當地派出所,這其中就包含楊亮的母親。站在派出所大門口,楊亮的母親注視著派出所裡一舉一動,但凡有民警走出,她都是踉蹌著上前詢問兒子的情況,「警官,我的孩子犯了什麼事。我孩子很老實,他不會犯法的。」泛著淚光的雙眼裡滿是期待,她期待著民警的答覆是:你孩子沒什麼事。
頃刻間,站在派出所大廳裡的我感受到一種直擊心臟的觸動,但我知道楊亮母親的這種期待是不可能實現的。
2020年11月13日 星期五
天上不會掉餡餅
隨著楊亮和張華先後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這次河南抓捕之旅畫上圓滿的句號,我們一行四人於13日一早從新鄉市踏上歸濟的路途。車廂裡甚是吵鬧,但我意識到,這份吵鬧是彌足珍貴的,因為它代表著自由。
5天時間裡,我興奮過、失落過也曾質疑過,但最終我們一行四人的結局是圓滿的,歸途中,我從三人組那裡明白,天上沒有掉餡餅的事情,電信網絡詐騙往往都會包裝成高收益、高回報等的誘人外表,如果保持一定的理性,克制住自己的欲望,那麼騙子將不會得逞。而對於嫌疑人張華和楊亮來說,如果不是因為自己的貪慾,他們斷然不會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在未來,迎接他們的將是法律的嚴懲。
列車快到濟南時,三人組將案件的新情況告知了受害人,手機的聽筒裡也傳來了笑聲。
— END —
來源: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張國桐
原標題:《女出納被「董事長」騙走近60萬,鏡頭記錄抓捕嫌疑人的5天》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