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資管公司分類監管來了:分為ABCD四類,小而美可加分

2021-01-15 澎湃新聞

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分類監管標準來了。

1月12日,銀保監會網站發布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監管評級暫行辦法》(下稱《暫行辦法》)顯示,監管機構根據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監管評級結果,對不同類別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在市場準入、監管措施及監管資源配置等方面實施區別對待的分類監管政策。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自2003年首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成立以來,目前已設立了28家保險機構,受託管理保險業超過70%的資金,資產管理規模近15萬億元。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在大類資產配置、長期資金管理、固定收益投資等方面能力和影響力逐步提升,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核心優勢,已成為我國金融市場的重要力量。

《暫行辦法》明確,監管評級主要從公司治理與內控、資產管理能力、全面風險管理、交易與運營保障、信息披露等五個維度指標對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進行綜合評分。

評分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以「賦分制」打分,滿分為100分,五個維度指標分別為20分、30分、25分、15分和10分。同時,監管機構在監管評級得分的基礎上,結合日常監管情況,按照調整項明細對評級情況進行修正,形成監管評級結果。

保險資管公司的監管評級周期為一年,評價期間為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涉及的財務數據、經營數據以經審計的財務報告為準。其監管評級按照公司自評估、銀保監會覆核評價、反饋監管評級結果、檔案歸集的程序進行。

根據監管評級結果,《暫行辦法》將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劃分為A、B、C、D四類機構,明確分類結果是衡量公司經營管理能力和風險管理能力的主要依據。對於不同類型機構,監管機構將在市場準入、業務範圍、產品創新、現場檢查等方面採取差異化的監管措施。

比如,對於A類公司,以非現場監管為主,定期監測各項監管指標,在市場準入、業務範圍、產品發行和創新等方面給予適當支持。對於D類公司,應當給予持續監管關注,加強非現場監管和現場檢查,依法限制其高風險業務,督促其採取措施改善經營狀況、降低風險水平,必要時依法採取限制業務範圍、責令停止接受新業務等監管措施。

保險資管公司未在規定日期前報送自評估情況的,評級下調1個級別;未在確定監管評級結果期限之前報送自評估情況的,直接評為D類公司。對於在公司自評估中隱瞞重大事項或者報送、提供的數據和資料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的公司,銀保監會可以視情節輕重將公司評級下調1至3個級別

值得注意的是,銀保監會在評級指標體系中專門設置了調整項指標,包括扣分項和加分項。一方面,對於被監管機構採取監管措施或行政處罰、被交易市場及自律組織採取紀律措施的機構相應扣減一定分數,對於出現特別重大風險事件的機構實行「一票否決」,直接定為D類。

另一方面,《暫行辦法》將業外資質、資產管理規模、服務業外資金、單位管理資產利潤率等列入加分項,鼓勵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公司和「專而精」、「小而美」的特色經營公司發展。同時,對於積極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開展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等綠色投資,對行業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的機構酌情予以加分。

就時間來看,自《暫行辦法》發布之日至2021年12月31日為試運行期,期間暫不根據監管評級結果採取監管措施。自2022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

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監管評級暫行辦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加強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機構監管和分類監管,合理配置監管資源,提高監管質效,促進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持續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保險資金運用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監管評級是指監管機構根據日常監管掌握的相關情況和行業數據,按照本辦法對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整體狀況進行評估的監管過程,是對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實施分類監管的基礎。

第三條 分類監管是指監管機構根據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監管評級結果,對不同類別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在市場準入、監管措施及監管資源配置等方面實施區別對待的監管政策。

第四條 監管評級工作遵循的基本原則主要包括:

(一)統一標準,規範分類。監管評級指標體系的設計堅持統一、規範、科學,分類監管工作的實施堅持集體決策、公開透明。

(二)風險導向,差別監管。以風險管理為導向,強化合規經營,採取差別監管,提升監管工作效率。

(三)扶優限劣,正向激勵。對評級優良的機構給予適當監管政策支持和更寬鬆的發展環境;對評級較低的機構在市場準入、業務範圍等方面採取相應限制,實施頻度、廣度和深度更大的監管措施。

(四)動態跟蹤,適時調整。根據行業發展實際,持續跟蹤、調整、優化分類監管方法,使分類監管在保持相對穩定的同時,實現評級要素的動態可調整。

第五條 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監管評級工作由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銀保監會)按照依法合規、客觀公正的原則組織實施。

第六條 本辦法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

第二章 評級要素與評級方法

第七條 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監管評級要素包括公司治理與內控、資產管理能力、全面風險管理、交易與運營保障、信息披露等五項內容。

(一)公司治理與內控。主要評估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公司治理和規範運作,以及內部控制機制運行有效性的情況。

(二)資產管理能力。主要評估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資產配置能力和投資管理能力建設,以及服務保險保障、開展保險資產管理產品業務的情況。

(三)全面風險管理。主要評估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風險管理組織架構,以及識別、計量、監測、預警、報告、防範及處理各類風險的情況。

(四)交易與運營保障。主要評估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交易運營能力建設、信息治理以及信息技術系統對投資管理業務支持保障的情況。

(五)信息披露。主要評估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依據監管要求和協議約定報送或披露信息的及時性、準確性和完整性的情況。

第八條 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監管評級滿分為100分,公司治理與內控、資產管理能力、全面風險管理、交易與運營保障、信息披露等五項要素分別為20分、30分、25分、15分和10分。銀保監會在監管評級得分的基礎上,結合日常監管掌握的相關情況,按照調整項明細對評級情況進行修正,形成監管評級結果。

第九條 銀保監會可以根據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業務發展和風險特徵,確定監管重點,調整評級要素,並於開展當期監管評級工作前以適當方式明確。

第十條 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應當真實、準確、完整地提供監管評級所需數據及其他資料。

第三章 組織實施

第十一條 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監管評級周期為一年,評價期間為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涉及的財務數據、經營數據以經審計的財務報告為準。

第十二條 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監管評級按照公司自評估、銀保監會覆核評價、反饋監管評級結果、檔案歸集的程序進行。

第十三條 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應當按照本辦法如實填報數據,反映自身實際情況和存在問題,在此基礎上得出自評估結果,經公司法定代表人籤署後,於每年5月底前將上一年度自評估情況及相關證明性文檔報送銀保監會。

第十四條 銀保監會根據日常監管掌握的相關情況,按照本辦法規定的評分標準和評分方法,組建分類監管評審小組,對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報送的自評估內容及相關證明性文檔進行覆核評價。

參與監管評級工作的人員應當具備必要的專業素質、業務能力和監管經驗,在工作中恪盡職守、廉潔奉公、勤勉盡責。

覆核評價應當按照立場客觀、分析深入、判斷合理、理由充分的原則進行,準確反映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實際情況,並形成覆核評價工作底稿。必要時評級工作人員可以就有關問題進行核查,與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核對情況、確認事實。

第十五條 銀保監會在覆核評價基礎上,確定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監管評級結果,並以書面形式向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及時反饋。

第十六條 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監管評級確定後,銀保監會可以通過會談、會議或書面形式等途徑,將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評級情況及存在的主要風險和問題向公司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通報並提出監管要求。

第十七條 評級工作全部結束後,監管評級工作人員應做好評級信息、評級工作底稿、評級結果、結果反饋會談會議紀要等文件、資料的存檔工作。

第四章 評級結果與分類監管

第十八條 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監管評級結果分為A、B、C、D四類。其中,監管評級最終得分在85分(含)以上為A類,70分(含)至85分為B類,60分(含)至70分為C類,低於60分為D類。

第十九條 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未在規定日期前報送自評估情況的,評級下調1個級別;未在確定監管評級結果期限之前報送自評估情況的,直接評為D類公司。

對於在公司自評估中隱瞞重大事項或者報送、提供的數據和資料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的公司,銀保監會可以視情節輕重將公司評級下調1至3個級別。

年度監管評級工作結束後,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風險狀況發生重大變化的,銀保監會可以對該公司監管評級結果進行動態調整。動態調整的啟動時間距離最近一次監管評級確定時間原則上應超過3個月。

第二十條 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監管評級結果是衡量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經營管理能力和風險管理能力的主要依據,也是監管部門制定監管規劃、配置監管資源、確定監管方式方法的主要依據。

第二十一條 A類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經營管理能力和風險管理能力強,具備良好的資產管理水平和長期穩健的投資風格,能夠較好地管理各類業務風險,有效控制新業務和新產品的風險。對於A類公司,以非現場監管為主,定期監測各項監管指標,在市場準入、業務範圍、產品發行和創新等方面給予適當支持。

B類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經營管理能力和風險管理能力較強,具備較好的資產管理水平和穩健的投資風格,能夠較好地管理業務風險。對於B類公司,採取非現場監管和現場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定期監測各項監管指標,酌情開展現場檢查,督促其持續提高風險管理水平。

C類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經營管理能力和風險管理能力較弱,資產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風險管理基本能夠與其現有業務相匹配。對於C類公司,適當提高非現場監管的頻率和維度,加大現場檢查力度,督促其持續加強風險管理,必要時依法限制其高風險業務。

D類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經營管理能力和風險管理能力弱,存在較多問題和缺陷,可能影響其持續經營,個別公司潛在風險可能超過其承受範圍。對於D類公司,應當給予持續監管關注,加強非現場監管和現場檢查,依法限制其高風險業務,督促其採取措施改善經營狀況、降低風險水平,必要時依法採取限制業務範圍、責令停止接受新業務等監管措施。

第二十二條 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監管評級結果僅供監管部門內部使用,不得對外公布。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不得將監管評級結果用於廣告、宣傳、營銷等商業目的。

第五章 附則

第二十三條 本辦法發布之日至2021年12月31日為試運行期,期間暫不根據監管評級結果採取監管措施。本辦法自2022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保險資管迎分類監管:好公司多方面支持 壞公司業務「做減法」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姜鑫保險資管公司正式進入分類監管時代。 將分ABCD四個級別 據了解,《暫行辦法》明確,監管評級主要從公司治理與內控、資產管理能力、全面風險管理、交易與運營保障、信息披露等五個維度指標對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進行綜合評分。
  • 15萬億資金迎風險評級,保險資管步入分類監管時代
    來源:北京商報國內金融市場積累十餘年經驗後,以風險為導向的分類監管終於在保險資管行業吹響了「號角」。1月12日,銀保監會發布《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監管評級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建立實施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監管評級制度,同時根據評級結果,在市場準入、業務範圍、產品創新、現場檢查等關鍵領域採取差異化監管措施。
  • 保險資管進入分類監管時代
    日前,銀保監會發布《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監管評級暫行辦法》。《辦法》聚焦風險管理和合規經營,對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實施分類監管,銀保監會將根據評級結果,在市場準入、業務範圍、產品創新、現場檢查等關鍵領域,對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採取差異化監管措施。
  • 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監管評級出臺 出現特別重大風險事件直接定為D類
    明確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監管評級周期為一年,並規定了公司自評估、監管覆核評價、反饋評級結果和檔案歸集等評級程序和工作要求。 四是加強評級結果使用。根據監管評級結果,將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劃分為A、B、C、D四類機構,明確分類結果是衡量公司經營管理能力和風險管理能力的主要依據。
  • 保險資管公司迎來分類監管
    新華社北京1月13日電(記者譚謨曉)為加強對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監管,促進保險資產管理行業合規穩健經營和高質量發展,銀保監會日前發布《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監管評級暫行辦法》。據介紹,目前28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資產管理規模近15萬億元。
  • 保險資管進入分類評級時代:事關15萬億資金 明確五大評價維度
    來源:券商中國《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監管評級暫行辦法》出爐,保險資管公司進入分類監管時代。《辦法》共五章二十三條,包括總則、評級要素與評級方法、組織實施、評級結果與分類監管和附則。主要內容包括:一是明確評級要素。
  • 保險資管產品發展現狀與探索
    具體來看,《辦法》一是明確了保險資管產品的定位定位為私募產品,產品形式包括債權投資計劃、股權投資計劃和組合類保險資管產品等;二是明確了保險資管產品發行機制,推進債權投資計劃和股權投資計劃註冊發行、組合類保險資管產品登記發行,取消首單組合類保險資管產品核准要求;三是嚴格規範保險資管產品運作,在打破剛性兌付、消除多層嵌套、去通道、禁止資金池業務、限制期限錯配等方面與資管新規保持一致,同時要求有保險資金投資的保險資管產品投資範圍應當遵守保險資金運用的監管規定
  • ...A類機構獲扶持、CD類機構被關注 有多大能力幹多大事
    有多大能力幹多少事,"差異化監管,高質量發展"的思路近年來貫穿於整個保險行業發展,並且正在往細分領域延展。上海證券報獲悉,今日,銀保監會對外發布《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監管評級暫行辦法》(下稱《辦法》),宣告保險資管行業正式進入分類監管時代。    根據監管評級得分,保險資管公司將被劃分為A、B、C、D四類機構。
  • 15萬億資產迎分類監管 保險資管公司評級辦法出爐
    1月12日,中國銀保監會發布《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監管評級暫行辦法》。《辦法》聚焦風險管理和合規經營,對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實施分類監管,銀保監會將根據評級結果,在市場準入、業務範圍、產品創新、現場檢查等關鍵領域,對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採取差異化監管措施。
  • 上交所發信息披露分類監管 重點關注五類公司八類事項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上交所發信息披露分類監管,重點關注五類公司八類事項11月24日晚間,上交所發布《上市公司自律監管規則適用指引第3號——信息披露分類監管》(以下簡稱《指引》)。這次發布《指引》是計劃中的一項工作安排,主要是按照證監會的部署,優化監管方式方法,更好地履行一線監管和服務職責。分類監管是在如何平衡好規範與發展、監管和服務這個命題下提出的。《指引》總結了交易所層面信息披露分類監管的實踐做法,將其上升為公開的制度安排,以指導一線自律監管工作,提高監管效能。其核心內涵是「管少管精才能管好」,區分情況、分類施策。
  • 工銀安盛資管吳茜:權益類資產佔比鬆綁正面影響A股市場
    工銀安盛資管總經理吳茜接受證券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金融市場對國際機構的吸引力不斷提升,未來發展前景十分可期。  工銀安盛資管成立於2019年5月,是我國加快保險業對外開放進程以來獲批成立的第一家合資保險資管公司。  外資機構參與前景廣闊  吳茜表示,中國經濟持續保持中高速增長,在世界影響力不斷提高。
  • 保險資管雞年踩對點兒 年終獎預計平均24個月
    某保險資管的投資經理如是說。由於偏好大盤藍籌和白馬股,踩對了結構性行情的節奏,保險資管2017年收益普遍不錯。對於近期會有更多養老金入市的消息,無論是養老保險公司還是保險資管的投資經理都不太在意。「對這種長線資金入市的預期已經非常充分,明年股市的機會應該大於債市,還是行業龍頭股的天下,這是圈內比較一致的看法。」上述投資經理稱。
  • 保險資管如何「能力為王」?平安資管張劍穎:第三方業務激發潛能...
    二是以保險資管產品為載體,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力,繼續挖掘傳統能力優勢的同時積極拓展新的業務空間。在她看來,第三方業務對保險資管來說非常重要,不僅增加規模與利潤,更是能夠激發一個公司的活力與市場競爭力,只有市場化才能激發公司不斷提升和自我革新。近年來,保險資管行業第三方業務不斷發展,業務佔比持續提升。
  • 1月13日:保險資管進入分類評級時代
    保險資管進入分類評級時代 一、國外市場 二、國內市場 三、證券要聞 1、券商中國:《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監管評級暫行辦法》出爐,保險資管公司進入分類監管時代。
  • 2020證券公司「分類榜單」出爐:15家券商躋身AA級 32家「升級」
    根據《證券公司分類監管規定》(證監會公告〔2020〕42號),經證券公司自評、證監局初審、證監會證券基金機構監管部覆核,以及證監局、自律組織、證券公司代表等組成的證券公司分類評價專家評審委員會審議,確定了2020年證券公司分類結果,此次評價適用了最新的評價體系。
  • 上交所:將4類公司納入重點監管範圍 對其信息披露事項予以重點關注
    這次發布《指引》是計劃中的一項工作安排,主要是按照證監會的部署,優化監管方式方法,更好地履行一線監管和服務職責。分類監管是在如何平衡好規範與發展、監管和服務這個命題下提出的。《指引》總結了交易所層面信息披露分類監管的實踐做法,將其上升為公開的制度安排,以指導一線自律監管工作,提高監管效能。其核心內涵是「管少管精才能管好」,區分情況、分類施策。
  • 檢驗檢測機構誠信水平將分為ABCD四個等級
    該標準的實施有利於政府監管部門建立檢驗檢測機構誠信檔案,並實施分類監管,建立以信用為核心的事中事後監管新型模式,更好地發揮檢驗檢測傳遞信用的作用,改變「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與檢驗檢測機構信用分類監管緊密結合,將檢驗檢測機構的誠信度和誠信建設水平分為A、B、C、D四個等級,在評價指標分值分配上突出了法律法規的重要性,體現了檢驗檢測機構應在符合法律法規的前提下開展誠信施檢。
  • 上交所發布信披分類監管指引 持續提升監管效能
    此次發布《指引》,是計劃中的一項工作安排,主要是按照證監會的部署,優化監管方式方法,更好地履行一線監管和服務職責。分類監管是在如何平衡好規範與發展、監管和服務這個命題下提出的。《指引》主要是系統總結交易所層面信披分類監管的實踐做法,將其上升為公開的制度安排,以指導一線自律監管工作,提高監管效能。其核心內涵是「管少管精才能管好」,區分情況、分類施策。
  • 花卉按照形態特徵分類,可分為草本類花卉和木本類花卉
    文/三農大綱【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花卉按照形態特徵分類,可分為草本類花卉和木本類花卉在花卉的世界中,從外部形態來劃分,基本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草本類花卉,草本花卉的最顯著特點是莖和木質部不發達,支持力較弱,被稱為草質莖。
  • 上交所深交所陸續出臺房地產及產能過剩行業公司債分類監管措施
    摘要 監管層對房企融資的收緊仍在持續。繼上交所明確房地產及產能過剩行業公司債券分類監管的標準後,深交所也於日前發布了《關於試行房地產、產能過剩行業公司債券分類監管的函》(以下簡稱《監管函》),與上交所的規定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