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文 周尚伃
8月26日晚間,證監會公布了2020年證券公司分類結果。根據《證券公司分類監管規定》(證監會公告〔2020〕42號),經證券公司自評、證監局初審、證監會證券基金機構監管部覆核,以及證監局、自律組織、證券公司代表等組成的證券公司分類評價專家評審委員會審議,確定了2020年證券公司分類結果,此次評價適用了最新的評價體系。
根據《證券公司分類監管規定》,證券公司分為A(AAA、AA、A)、B(BBB、BB、B)、C(CCC、CC、C)、D、E等5大類11個級別。A、B、C三大類中各級別公司均為正常經營公司,其類別、級別的劃分僅反映公司在行業內業務活動與其風險管理能力及合規管理水平相適應的相對水平。D類、E類公司分別為潛在風險可能超過公司可承受範圍及因發生重大風險被依法採取風險處置措施的公司。
2020年,共有98家券商參與排名,其中,47家證券公司獲得A類評級,去年為38家,增加了9家;39家證券公司獲得B類評級,去年為50家(今年新增加了摩根大通、野村東方,兩家券商評級均為BBB),減少了11家;11家證券公司獲得C類評級,去年為8家,增加了3家。D類評級為1家,較去年減少1家。
全排名以及評級變動情況如下:
製圖:李文 周尚伃
今年,共有15家券商評級躋身AA,其中有6家券商評級上調為AA。上調幅度最大的為安信證券,評級從BBB上調至AA,其餘5家券商評級均是由A上調至AA。這15家評級為AA的券商中,除平安證券外,其餘14家均為上市券商。
製圖:李文 周尚伃
從整體變動情況來看,有57家券商的評級相比2019年發生了變化,其中有32家成功「升級」。從上調角度來看,國融證券表現最為出色,評級由2019年的C上調5級至BBB。長江證券、恆泰證券、九州證券均被上調4級,還有4家券商被上調了3級,6家券商被上調了2級,18家券商被上調了1級。
從下調方面來看,共有25家券商評級被下調。其中,江海證券被下調5級至C,金元證券被下調4級至CC。
製圖:李文 周尚伃
此外,今年券商評級的名單也發生了變化,新增加了摩根大通、野村東方,兩家券商評級均為BBB;廣州證券被中信證券收購改名為中信證券華南與母公司中信證券合併評價、華信證券於2019年11月15日被證監會決定撤銷全部業務許可。
近年來,監管層一直在優化證券公司分類評級。
今年7月10日,證監會發布《關於修改<證券公司分類監管規定>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自發布之日起實施。證監會表示,本次修改維持分類監管制度總體框架不變,適應證券行業發展狀況和審慎監管需要,重點優化分類評價指標體系,集中解決實踐中遇到的突出問題。
主要修改內容包括:一是進一步強化合規、審慎經營導向。為更加準確反映證券公司的合規風控狀況,完善對證券公司及其相關人員被採取行政監管措施、自律管理措施的扣分規則,明確對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嚴重失效等情形予以調降分類級別的依據,完善證券公司風險管理能力評價指標和標準。優化風險管理能力加分指標,促進證券公司強化資本約束,提高全面風險管理的有效性,切實實現風險管理全覆蓋。二是進一步適應專業化、差異化發展需要。適應證券行業發展變化,從投資銀行、資產管理、機構客戶服務及交易、財富管理、盈利能力、信息技術投入等方面,優化調整業務發展狀況評價指標,體現監管支持證券公司突出主業、做優做強,差異化、特色化發展的導向。
對於新實施的《決定》,渤海證券分析師張繼袖表示,此次發布的正式稿與徵求意見稿相比主要是加回了營業部平均代理買賣證券業務收入行業排名的加分指標,有利於在經紀業務方面對總體規模較小但客戶基礎或經營效率較高券商的評價。總體來看,此次分類監管規定從投資銀行、資產管理、機構客戶服務及交易、財富管理、盈利能力、信息技術投入等方面進行了修改,體現了監管層支持券商專業化、差異化發展的監管導向。
另外,8月21日,中國證券業協會(下稱中證協)發布《關於推進證券行業數位化轉型發展的研究報告》(下稱《報告》)。《報告》建議優化證券公司分類評價信息技術投入指標,完善加分標準,提高非運維投入在評價指標中的權重。
(編輯 張明富 喬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