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公制中的四個基本計量單位將被重新定義

2020-12-06 DeepTech深科技

近日,國際度量衡大會(CGPM)的官員宣布,在本周舉行的會議上,對於我們目前使用的公制中使用的四個基本單位,他們將會對其重新定義。目前正在被重新考慮的四個單位分別是:安培、千克、摩爾和開爾文。

就目前而言,千克的官方定義是一個由鉑銥合金所組成的圓柱體的總質量,它被罩在法國的一個在鐘形容器裡,作為其他砝碼的校準工具,每 40 年它就會從平時被保護的地點移動一次。但根據度量衡大會(CGPM)官員的意見,這一鉑金圓柱體可以繼續發揮作用的日子已經屈指可數了。這是因為組成該機構的 60 個成員國即將投票決定,是否改用一套用普朗克常數來間接定義千克的新的系統。

(圖片來源:CC0 Public Domain)

用於為這一基本單位提供新的定義方法的工具是Kibble Balance,它是一種非常複雜的測量。基布爾秤可以測量出,需要多少電流量所產生的電磁力,才等同於作用在給定質量上的力。 這一方法將質量單位「千克」與普朗克常數之間建立起聯繫。

利用這種轉換方法來定義千克的原因是,這一測量方法是以更穩定的測量量作為參考基準的,而且這一測量方法的測量設備也更為精確。參與單位定義方法變革投票的幾位計量學家都承認,對於普通的大多數民眾來說,他們都既不會理解這其中的變化,也不會注意到這些變化。

公制是國際單位制的一部分,在大部分地方,都被通常稱為 SI(國際單位制)。多年以來專家們都一直在努力使其更加精確。例如,光速的定義就在 1983 年被更新,現在被定義為每秒 299,792,458 米。

對於這次度量衡大會(CGPM)感興趣的人們, 將可以在網際網路上看到大會的直播。官員們稱這次會議標誌著,以實際物體作為度量衡單位基準的時代的已經終結。此前的會議已經將度量衡中其他三個基本單位的定義重新改寫,即:秒,米和坎德拉。如果這次的建議可以通過,將於明年 5 月正式生效。

相關焦點

  • 公制中四個基本計量單位即將改變
    度量衡大會的官員宣布,在下周舉行的一次會議上,將重新定義公制中使用的四個基本單位。被審查的四個單位是安培、千克、摩爾和開爾文。目前,千克的官方定義是一個圓柱體的質量,這個圓柱體由鉑銥合金製成,裝在法國的一個鐘形容器中。它每隔40年就會被從其保護位置移除,作為其他重量的校準工具。
  • 國際單位制中4個基本單位將被重新定義
    「從實物到量子——原子時誕生50周年」學術報告會召開  國際單位制中4個基本單位將被重新定義  光明網訊(記者 陳海波 見習記者 孟曼迪)記者8月31日從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主辦的「從實物到量子——原子時誕生50周年」學術報告會獲悉,2018年,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將審訂新的國際單位制(SI)修訂案,千克(kg)、開爾文(K)、摩爾(mol)、安培(A)4個基本單位將被重新定義,多個SI單位將實現對時間頻率的溯源,實現「從實物到量子」的變革,SI單位量子化的大門全面打開。
  • 2018年,7個基本計量單位將全面實現國際單位制的重新定義
    1960年,「米」被定義為質子數為86的氪原子能級躍遷時輻射波長的倍數。1983年,「1米」再次被重新定義為「光在真空中3億分之一秒所走的距離」。一次次的變化,目的只有一個,讓這個長度單位越來越準。近日,十九大代表、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科技管理部副主任戴新華告訴記者,2018年,7個基本計量單位將全面實現國際單位制的重新定義。又一次的變化意味著什麼?
  • 國際計量大會:「千克」等4個基本單位被重新定義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今天發布消息,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昨天經包括中國在內的各成員國表決,通過關於「修訂國際單位制(SI)」的1號決議。根據決議,千克、安培、開爾文和摩爾4個國際單位制的基本單位將被重新定義,於2019年5月20日起正式生效。這4個基本單位,千克將用普朗克常數(h)定義;安培將用電子電荷(e)定義;開爾文將用玻爾茲曼常數(k)定義;摩爾將用阿伏伽德羅常數(NA)定義。這是國際測量體系第一次全部建立在不變的常數上,保證了國際單位制(SI)的長期穩定性。
  • 2018年計量國際單位制 將被重新定義
    原標題:2018年計量國際單位制 將被重新定義 它的背後藏著計量科學的一次次進步。   1960年之前,「1米」被定義為地球一周的四千萬分之一,位於法國巴黎的國際計量局裡一根「穩定」的金屬鑄成的「米」的基準原器就是全世界最準的「1米」。1960年,「米」被定義為質子數為86的氪原子能級躍遷時輻射波長的倍數。1983年,「1米」再次被重新定義為「光在真空中3億分之一秒所走的距離」。一次次的變化,目的只有一個,讓這個長度單位越來越準。
  • 「千克」等計量單位明年將重新定義 你知道「國際千克元器」長什麼...
    封面新聞記者 代睿「這是改變國際單位制採用實物計量的歷史性變革,也將成為人類科學發展進步中不會被忘記的一座裡程碑。」11月16日,在巴黎召開的國際計量大會上,包括中國在內的53個成員國表決通過「修改國際單位制(SI)」的1號決議。根據決議,質量單位「千克」、電流單位「安培」、溫度單位「開爾文」、物質的量單位「摩爾」等4個SI基本單位定義將由常數定義,於明年5月20日正式生效。
  • 國際計量標準開啟新紀元 「千克」等4項基本單位被重新定義
    根據決議,國際單位制基本單位中的4個——千克、安培、開爾文、摩爾分別改由普朗克常數、基本電荷常數、玻爾茲曼常數、阿佛加德羅常數定義。 決議將於下一個國際計量日,即2019年5月20日正式生效。
  • 「秒」「米」「千克」……將被重新定義 7個國際計量單位20日起...
    記者獲悉,從今年5月20日第20個世界計量日起,國際單位制的7個基本單位將全部由基於量子現象的自然常數定義,這7個基本單位將比過去更加精確,它們將對高新技術產業帶來重大變化,也將對人類的生產、生活帶來漸進、長遠、深刻的影響。
  • 「千克」「安培」「米」「秒」等計量單位重新定義
    「千克」「安培」「米」「秒」等計量單位重新定義 新定義的國際計量單位5月20日起正式使用 對日常生活沒有影響,將為科研插上翅膀 華聲在線5月20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奉永成) 5月20日是第20
  • 為啥重新定義基本單位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供圖 核心閱讀 5月20日,第二十個世界計量日,新修訂的國際單位制體系正式生效。「秒」「米」「千克」「安培」「開爾文」「摩爾」「坎德拉」將全部以常數定義,全新的測量體系正式啟用。基本單位不再與實物關聯,計量精準度的躍遷更將開啟無限可能,帶來新的認知和機遇、催生新的技術和產業。 5月20日,全球將採用新的國際單位制,「千克」「秒」「米」等7個基本單位全部從實物原器改為常數定義,這是國際單位制自1963年創立以來最重大的變革。其中,全球砝碼量值的源頭——國際千克原器大K也隨之正式卸任。根據新定義,「掌管」千克的是一個以普朗克常數為基礎的公式。
  • 千克等4個基本單位將重新定義 以後1千克要這麼算
    原標題:「千克」等4個基本單位將重新定義 以後1千克要這麼算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消息,在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經包括中國在內的各成員國表決,全票通過了關於「修訂國際單位制(SI)」的1號決議。根據決議,千克、安培、開爾文和摩爾等4個SI基本單位的定義將改由常數定義,於2019年5月20日起正式生效。此次SI的修訂,千克(kg)、安培(A)、開爾文(K)和摩爾(mol)將重新定義。
  • 「千克」將被重新定義——我國計量將迎來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
    新華社北京12月11日電 題:「千克」將被重新定義——我國計量將迎來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  新華社記者趙文君  「千克」將被重新定義——我國計量將迎來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 新華社發 沈伯韓 邊紀紅 製圖  「千剋死了,千克永存。」
  • 「千克」等4項基本單位被重新定義
    新華社巴黎11月16日電(記者張曼)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16日通過「修訂國際單位制」決議,正式更新包括國際標準質量單位「千克」在內的4項基本單位定義。新國際單位體系將於2019年5月20日世界計量日起正式生效。
  • 「千克」等4個基本單位將重新定義 以後1千克要這麼算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消息,在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經包括中國在內的各成員國表決,全票通過了關於「修訂國際單位制(SI)」的1號決議。根據決議,千克、安培、開爾文和摩爾等4個SI基本單位的定義將改由常數定義,於2019年5月20日起正式生效。
  • 「千克」將被重新定義 我國計量將迎來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11日召開國際單位重大變革新聞發布會,隨著國際單位制迎來重大變革,從明年5月20日起,中國將開始使用新修訂後的國際單位制。屆時,「千克」不再依賴實物來體現,計量將會更加方便精準,其誤差將可以「忽略不計」。一個多世紀以來,國際基準質量單位都是由一塊高爾夫球大小的鉑銥合金圓柱體來定義。
  • 「國際千克原器」或退休 度量衡大會將重新定義「千克」
    因此,在巴黎凡爾賽宮舉行的為期一周的會議結束時,國際計量局的全球數一數二的計量愛好者們將於16日投票決定是否把「電子千克」作為測量質量的新基準。千克將由被稱為「普朗克常數」的一個微小但永恆不變的根本價值來定義。這涉及一種名為「基布爾天平」的裝置,它利用「普朗克常數」通過測量精準的電磁力來衡量物體的質量。
  • 重新「丈量」世界 ——千克等單位將被重新定義,國際單位制迎來...
    我們通常通過砝碼來固化這個單位概念。但現在,千克的內涵將發生重大變化,砝碼等測量實物將退出歷史舞臺,走上國際單位制舞臺中央的,將是量子等自然常數。11月16日,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經各個成員國表決,最終通過了關於「修訂國際單位制」的1號決議。根據決議,千克、安培、開爾文和摩爾等4個國際單位制分別改由普朗克常數h、基本電荷常數e、玻爾茲曼常數k和阿佛加德羅常數NA來定義。
  • 質量單位——千克的重新定義
    18世紀末期,法國科學院計劃將克作為質量基本單位,並製作實物基準器。但受工藝和測量技術所限,只能製造出質量是克的1000倍的標準器,千克原器由此而來。這也是國際單位制中質量單位是千克而不是克的主要原因。因此,千克成為唯一帶有國際單位制詞頭的基本單位。1879年,英國Johnson-Matthey公司製造了3個圓柱體砝碼(KI、KII、KIII)作為國際千克原器的備選樣品。
  • 國際單位制迎來歷史性變革「千克」等4項基本單位被重新定義
    經各個成員國表決,最終通過了關於「修訂國際單位制(SI)」的1號決議。根據決議,SI基本單位中的4個,即千克、安培、開爾文和摩爾分別改由普朗克常數h、基本電荷常數e、玻爾茲曼常數k和阿佛加德羅常數NA定義。新定義將從2019年5月20日世界計量日起生效。這是SI自1960年創建以來最為重大的變革,是科學進步的裡程碑。
  • NSR專訪李天初院士:基本計量單位的量子化
    會議通過了關於「修訂國際單位制(SI)」的決議A。根據決議A,國際單位制的四個基本單位,即千克、安培、開爾文和摩爾,分別由普朗克常數h,基本電荷常數e,玻爾茲曼常數k和阿伏加德羅常數NA定義。這樣,就基於一系列常數在SI中建立了基本量和單位。新的國際單位制已於2019年5月20日正式啟動。這是自1875年5月20日《米制公約》籤署以來計量學史上最重大的變化和裡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