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d Chem:徐宏喜等中藥茯苓的快速鑑定研究上獲進展

2021-01-10 生物谷

茯苓,是擬層孔菌科真菌茯苓的乾燥菌核,常寄生在松樹根上,形如甘薯,球狀,外皮淡棕色或黑褐色,內部粉色或白色,精製後稱為白茯苓或者雲苓。作為一種常用的傳統中藥,茯苓除在利尿、抗菌、抗腫瘤等方面有應用以外尚被廣泛應用於食品添加劑和糕點、茶點等的製作中。茯苓的主要化學成分有多糖、三萜(主要為羊毛甾烷型和3,4-裂環羊毛甾烷型)及麥角甾醇等。其中三萜成分具有多種生物活性(如細胞毒、抗氧化、抗癌等)且為苦味相關成分。

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公共實驗技術中心的研究人員與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徐宏喜研究團隊合作,開發出茯苓中三萜成分檢測的超高效液相色譜-二極體陣列-飛行時間質譜(UPLC–PDA–QTOF–MS)方法,基於此方法,可有針對性地對茯苓中已知和未知三萜化合物進行鑑定,極大程度地簡化譜圖,去除其他共有化合物的幹擾。研究人員在將該方法應用於40個採自中國不同地區的茯苓樣品的分析中,對茯苓中檢測出的31個主要三萜化合物進行了鑑定並利用統計學方法對這些茯苓樣品的相似性和差異性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表明,來自不同產地的茯苓樣品,其三萜成分的種類和含量有很大差別。依三萜成分的相似性可以將茯苓樣品劃分為三大群組,研究人員對造成這些茯苓群組差異的化學成分進行了鑑定,為茯苓樣品的產地追蹤提供標誌化合物。該方法可快速、準確、全面地鑑定茯苓中的已知和未知三萜成分,在茯苓及茯苓產品的質量控制、風味評價及真偽鑑定中獲得應用。

該研究成果發表於Food Chemistry,2014,152:237-244。 (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薦的英文摘要:

Food Chemistry   

Advanced 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photodiode arra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ic methods for simultaneous screening and quantification of triterpenoids in Poria cocos.

Xia B1, Zhou Y2, Tan HS3, Ding LS1, Xu HX4.

A sensitive, precise and accurate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screen and quantify triterpenoids based on 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photodiode arra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UPLC-PDA-QTOF-MS). An exact neutral loss scan of 62.0004 Da (CH2O3) was used to selectively detect triterpenoids in Poria cocos, followed by a survey scan for exact masses of precursor and fragment ions of these triterpenoids. The developed method was applied to quantify seven major triterpenoids in 40 P. cocos samples of different origins within 18 min, and a total of 31 triterpenoids were unequivocally or tentatively identifie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these samples showed a clear separation of three groups, and ten triterpenoids play key roles in differentiating these sample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OPLS-DA variable influence on projection (VIP) plot and then unequivocally or tentatively identified. The developed method can be applied for rapid bitterness evaluation, quality control and authenticity establishment of P. cocos.

相關焦點

  • 生物谷專訪-聽徐宏喜教授談中藥研發與國際化進展
    徐宏喜教授主要研究領域包括中藥活性成分及藥效評價研究,中藥新藥開發以及中藥質量控制分析方法研究等。重點進行病毒、腫瘤、耐藥菌及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中藥防治與藥效評價研究,闡明中藥藥效物質基礎及作用機制,研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創新藥物。
  • 中藥茯苓—治療腎病的「著力點」
    茯苓,一種常寄生在松樹根上的一種菌類,形如甘薯;這味中藥有利水滲溼、健脾安神的功效,其主要成分有:B—茯苓酸、茯苓次聚糖、茯苓酸、乙醯茯苓酸、茯苓素等;現如今,茯苓在養生界也常以保健品的面目出現,茯苓在抗腫瘤方面的作用也日益引人注目;在治腎的中藥中,茯苓也有著其獨特的地位,經典的補腎中藥六味地黃丸等都含有此藥
  • 中藥研究系列專題——中藥材鑑定及溯源
    、性狀、顯微、理化、生物等鑑定法。有效成分的結構鑑定、道地藥材真偽鑑別,作為中藥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在控制中藥質量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iMScope QT不僅完美融合了形態學研究,而且具有出色的速度,靈敏度和空間解析度,可對中藥材有效成分或指標成分的分子進行定性鑑定、定量研究和可視化分布分析。
  • Food Chemistry:大孔吸附樹脂分離純化番茄紅素研究新進展
    最近,由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中科院西北特色植物資源化學重點實驗室邸多隆研究員帶領的研究小組在大孔吸附樹脂分離純化番茄紅素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番茄紅素(Lycopene)作為天然食用色素、營養素及藥品原料,廣泛應用於保健食品、醫藥和化妝品工業,其主要來源是從番茄或番茄醬生產中的廢渣中分離製備得到。
  • 「中藥茶」深入人心,當歸茯苓陳皮一起泡茶有什麼功效?
    茶深入了人們眼生的觀念之後,中藥茶便也跟隨其後成為了人們的選擇之一。與其將這茶叫做中藥茶,小約更喜歡叫它花茶,大概是因為看起來沒有那麼的「老氣橫秋」吧。這三款中藥,是中藥界裡極常見的,就比如當歸更是如此。
  • 一兩茯苓一兩金,經常吃茯苓,身體會有怎樣的變化?能否天天吃?
    中國的中藥文化源遠流長,中醫藥是我國長久以來預防以及治療疾病的重要物質,通常都是用植物以及動物來製作的,自古以來我國就有使用中藥來進行保健的說法。茯苓就是傳統中藥中的一種,它是有一種真菌製作而成的,在中醫上,茯苓具有強大的保健作用。
  • 中藥芡實功效多多 搭配茯苓煮粥健脾祛溼
    原標題:中藥芡實功效多多 搭配茯苓煮粥健脾祛溼   芡實是一味常用的藥食兩用藥材,在《食療本草》等書中均有記載。芡實多用於燉肉、煲湯或入藥,不僅能健脾止瀉、滋陰補腎、澀精,還能清熱祛溼,是難得的滋補佳品。
  • 發現中藥裡的有毒物質,現代技術幫助鑑定中藥成分
    實驗室的一項日常工作就是鑑定澳大利亞海關「起獲」的物品,比如象牙製品。  但是他們並不滿足於像往常那樣,檢測樣本中是否含有某一種特定成分。他們使用的是所謂「下一代DNA測序儀」,進行「深度測序」。  「我們感興趣的是,發展能夠檢測出一個樣本中所有動植物成分的方法,而不是做特定成分的檢測。」本斯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檢測中藥就是由此而來。」
  • 現代分析技術在中藥指紋圖譜研究中的應用
    3、高效液相色譜(HPLC)及高效液相與質譜聯用(HPLC—MS)指紋圖譜    HPLC是2O世紀6O年代開始的一項現代分析技術,是在液相色譜的技術基礎上,結合氣相色譜技術發展起來的,具有高效、快速、靈敏、重現性好、應用範圍廣等特點,目前已成為中藥質量控制的首選方法,適合於中藥複雜成分的分離、分析和指紋圖譜的建立。
  • 「茯苓大王」王先有的故事 - 湘江副刊 - 湖南在線 - 華聲在線
    他只有小學文化,但他研究的茯苓新品種「飛」上了太空—— 「茯苓大王」王先有的故事 劉代興 懷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地處雲貴高原東部邊緣,氣候溼潤,土地肥沃,植被豐茂,是我國茯苓的主產地和集散中心,被譽為中國「茯苓之鄉」。
  • 蒲公英加茯苓能治什麼病?4方面功效,為你詳細總結
    蒲公英是一味野菜,也是一味中藥,茯苓是一種真菌類的中藥材,這兩味中藥的單獨搭配,在我國的傳統中藥方劑中並不多見。但由於這兩個藥物各有獨特功效,也都是安全性相對較高,目前大家耳熟能詳,關注度比較高的藥材,現在市面上也有將蒲公英與茯苓組合在一起的茶飲在銷售,這兩個中藥組合在一起,會有什麼功效,今天就簡單的和大家來分析一下。
  • 成都生物所在P-糖蛋白介導的抗腫瘤多藥耐藥調控劑研究中獲進展
    成都生物所在P-糖蛋白介導的抗腫瘤多藥耐藥調控劑研究中獲進展 2015-09-23 成都生物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Food Chem:多吃蘑菇或能有效抗衰老 抵禦癌症和神經變性疾病等多種...
    2017年11月13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蘑菇中或許含有異常高水平的兩種抗氧化劑,而抗氧化劑被認為能夠幫助有效抵禦機體衰老促進健康。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誌Food Chemistry上。
  • 現代分析技術在中藥指紋圖譜研究中的應用(2)
    7、1H—NMR指紋圖譜:以1H—NMR指紋法鑑定植物類中藥是反映中藥的整體化學特徵和中藥多組份、作用多靶點的特點,對中藥進行的基源鑑定和品質評價的研究。在規範的提取分離程序下所獲得的中藥特徵總提物可被視為代表了植物中藥的整體化學組成。植物中藥特徵總提物的1H—NMR指紋圖譜不僅可用於其基源鑑定,同時,將其與特徵總提取物的收率相結合,還可對植物中藥的品質作出評價。
  • 現代分析技術在中藥指紋圖譜研究中的應用(1)
    中藥特別是中藥複方,包含許多個化學成分,其療效是整體協同的結果,因此對其物質基礎的反映,不能僅僅從一個或幾個成分進行說明,需從整體性上進行闡述。中藥指紋圖譜具有整體、宏觀和模糊分析等特點,可以通過對中藥整體特性的描述,採取適當模糊的處理方式,達到整體質量控制的目的。
  • 現代色譜技術在中藥複方研究中的應用進展
    為了深入對其化學成分進行研究,還需進行其化學成分的系統分離分析研究。對於大川芎方中大量有效成分(阿魏酸、鹽酸川芎嗪、天麻苷等)還必須採用液相色譜-質譜進行分析。對於大川芎的提取物,採用微柱液相色譜(2.1 mm內徑柱)和大氣壓下電噴霧質譜同時在正負離子模式下進行了掃描分析,得到基峰色譜圖。
  • 喝水泡茯苓、枸杞、蟲草、石斛養生?全部都是錯!錯!錯!
    一天門診,一位30歲的女病人,拿著從某個藥店買的1袋健脾利溼的中藥茶來諮詢我,這個茶是用透明的塑膠袋包裝,裡面裝著炒薏苡仁、茯苓2種藥材,1天1包泡水喝,說明書示可以健脾利溼,她問我:這個茶效果怎麼樣?我的回答是:不會有什麼明顯的效果,病人很疑惑,說是上網查過了,茯苓和炒薏苡仁都有健運脾胃,滲利水溼的作用,為啥沒用?我說:茯苓、薏苡仁確實是祛溼的良藥,關鍵是你的用法不對。
  • 穿心蓮-中藥鑑定
    【天地網訊】         【生藥材鑑定】         粉末:綠色。①上下表皮均有含螺狀鍾乳體的晶細胞,老葉甚多,嫩葉較少。上表皮細胞多角形,垂體周壁較平直,晶細胞較大,呈棒狀,兩端鈍圓,或一端膨大另端稍狹細,也有橢圓形或類圓形,長48-210μm,直徑30-48μm,膨大端可至67μm;下表皮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晶細胞較小,多數呈卵形、紡錘形而稍彎曲,或類圓形,長約至115μm,亦有晶細胞甚小,直徑約18μm;另有兩個晶細胞相接的雙鍾乳體,以沿葉脈處較為多見。
  • 秦艽的遺傳多樣性研究進展
    對近20年國內外秦艽組植物的形態多態性、生化多態性及分子多態性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與展望,以期為秦艽的種質資源保護、鑑定及進化適應等研究提供借鑑。秦艽為龍膽科(Gentianaceae)龍膽屬Gentiana (Tourn.) L. 多年生草本植物,全世界約20種,我國產19種,其中青藏高原為秦艽的起源中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