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交大開發出傳輸速率1.5 Gb/s半極化綠光Micro LED

2021-01-10 LEDinside

2020-07-13 14:39:40 [編輯:jameswen]

MiniLED及Micro LED於顯示器的相關產品與研究在近期內大放異彩,MiniLED顯示器立基於高效能LED背光源及TFT-LCD技術,已經成功在顯示器產品上表現出相當亮眼的性能,即將爆發性成長,第一波應用已經出現在微星、華碩及宏碁的電競屏幕等高階顯示應用領域,而蘋果傳聞將問世的MiniLED iPad、Macbook,也備受市場及消費者期待。

緊接著MiniLED之後,Micro LED也被視為新世代顯示器的關鍵技術,各家大廠及各國研究單位都緊鑼密鼓開發相關技術,期望能夠一舉突破OLED的封鎖,挺進高階、新型顯示器的市場。

然而,Micro LED的顯示器技術目前仍受限於巨量轉移良率及產能不足等問題,特別是紅光Micro LED晶片,不論是晶片性能或轉移良率都面臨相當大的瓶頸。因此,採用量子點螢光粉的色轉換技術,也被認為是克服RGB三色轉移的替代方案。採用色轉換技術僅需要單一顏色的LED光源,如藍光或近紫外光,可大幅減少巨量轉移製程的困難度,加速Micro LED顯示器全彩化的發展。量子點螢光粉具有高轉換效率、廣色域及高演色性等優勢,可以提升顯示器在色彩相關的性能。韓國三星便導入量子點螢光粉白光光源,來取代傳統黃色螢光粉技術,並率先於市場上推出QLED顯示器,獲得高評價且展現了該技術的優勢,而臺灣在這方面也有頂尖的教授學者、研究團隊及成果。

臺灣交通大學的郭浩中、林建中及洪瑞華教授聯手美國耶魯大學韓仲教授、美國新創公司Saphlux、半導體材料供應商臺灣奈晶(TWNC)及信捷先進材料,合作研究藉由半極化LED結合量子點螢光粉濾光片技術,提出具有高色穩定性的全彩化量子點Micro LED陣列研究成果,該成果已發表於頂尖光電期刊Photonics Research。

(50μm綠光Micro LED;圖片來源:臺灣交通大學)

郭教授受訪時提到:「藍、綠光LED由於本身材料特性的影響,隨著電流供給的條件改變,容易引起發光波長位移的問題,會導致人眼看到的顏色產生變化。舉例來說,若採用獨立的Micro LED做為屏幕畫素,當手機或智能手錶在戶外環境光線較強烈的時候,就需要更大的驅動電流來維持屏幕的亮度,這時候就有可能導致屏幕的顏色產生變化,不利於使用者的視覺感受,因此發光波長穩定的背光源就顯得格外重要。」該團隊藉由半極化LED結合色轉換技術展示了Micro LED顯示技術的最新成果。

與此同時,隨著5G跟Sub 6G時代來臨,Micro LED除了應用於顯示器外,可見光通訊(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VLC)也正緊鑼密鼓地為下一個世代的通訊技術做準備。

可見光通訊採用LED作為光源,可搭配室內照明、電子看板及顯示器等做為無線通訊的手段。然而,傳統大尺寸的LED光源僅能達到數十MHz的頻寬,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必須藉由縮小晶片面積等方法,提升頻寬。目前在世界上發表的研究成果中,紅光及藍光Micro LED都已達到GHz等級的頻寬,唯獨綠光LED受限於材料特性的影響,一直無法在頻寬上有良好的表現。因此,在這個議題上,郭浩中教授與韓仲教授等人,一樣通過半極化LED優越的特性,開發出高性能的半極化綠光Micro LED元件,並實現高達756 MHz頻寬及1.5 Gb/s的傳輸速率,是綠光LED(發光波長>520 nm)中已知最好的成果,突破過往綠光LED無法實現高頻寬的困境,該研究成果近期也被頂尖光電期刊ACS Photonics接受,展現臺灣在Micro LED領域的研發能量。

(圖片來源:臺灣交通大學)

郭浩中教授表示,綜觀近年全世界的產業界、學術界對於Micro LED的研究與準備,基於臺灣長期在LED、面板、顯示器技術舉足輕重的地位,仍看好臺灣相關產業能在MiniLED及Micro LED的相關應用取得良好的成績。最後郭教授也提到,不論是RGB三色轉移或單色LED搭配色轉換,要實現全彩顯示器,巨量轉移製程都是必須的。

儘管許多人目前仍不看好Micro LED巨量轉移的發展,但CMOS積體電路的發展過程就是最好的例子,IC技術及摩爾定律問世至今,多次被認為達到極限,隨即出現了像是FinFET、浸潤式微影、極紫光微影及GAA等技術,將IC的進步延續至今。Micro LED顯示技術亦同,只要保持研發的能量,在適當的時機點勢必會出現關鍵的技術來突破瓶頸,替日常生活帶來創新、高效能的新產品。(來源:臺灣交通大學)

轉載請標註來源!更多LED資訊敬請關注官網或搜索微信公眾帳號(LEDinside)。

相關焦點

  • 復旦大學、臺灣交通大學:Micro-LED顯示全彩化關鍵技術
    transfer printing and colour conversion techniques towards full-colour micro-LED display」進行了綜述,該review論文由復旦大學、臺灣交通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共同完成,復旦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周小潔、田朋飛副教授為共同第一作者,田朋飛副教授、臺灣交通大學郭浩中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 Micro LED全彩化量子點轉換技術獲突破!
    臺灣交通大學的郭浩中教授等人,與美國新創公司Saphlux、耶魯大學、廈門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採用半極化(Semipolar)的Micro LED結合量子點螢光粉光阻(Quantum dot photoresist)的技術,製作出高色穩定的全彩Micro LED陣列,相關研究成果已被Photonics Research期刊接受,並即將發表。
  • Micro LED全彩化與波長一致性問題 他們是如何解決的?
    納米材料螢光粉可在藍光或紫外光LED的激發下發出特定波長的光,光色由螢光粉材料決定且簡單易用,這使得螢光粉塗覆方法廣泛應用於LED照明,並可作為一種傳統的micro-LED彩色化方法。 圖3則是一種螢光粉塗覆方法的應用,其中(a)圖顯示一個像素單元中包含紅綠藍4個子像素,圖(b)則顯示了micro-LED點亮後的彩色效果[3]。  該方式直觀易懂卻存在不足之處,其一螢光粉塗層將會吸收部分能量,降低了轉化率;其二則是螢光粉顆粒的尺寸較大,約為1-10微米,隨著micro-LED 像素尺寸不斷減小,螢光粉塗覆變的愈加不均勻且影響顯示質量。
  • 新材料迅速將藍光轉換成白光 實現更快VLC速率
    雖然無線網絡連接和藍牙等技術現已成熟,但縮短用於信息傳輸的電磁波波長仍可獲得幾大好處。 所謂的可見光通信(VLC)便是利用無管制的電磁頻譜,可能更為節能。 VLC還提供了一種將信息傳輸、照明和顯示技術結合起來的方法,例如,使用吸頂燈為筆記本電腦提供網際網路連接。
  • 解析Micro-LED display彩色化的3大主要技術手段
    納米材料螢光粉可在藍光或紫外光LED的激發下發出特定波長的光,光色由螢光粉材料決定且簡單易用,這使得螢光粉塗覆方法廣泛應用於LED照明,並可作為一種傳統的micro-LED彩色化方法。 螢光粉塗覆一般在micro-LED與驅動電路集成之後,再通過旋塗或點膠的方法塗覆於樣品表面。
  • 20Gb/s傳輸速率的WD_BLACK P50,超高速遊戲固態移動硬碟
    雖然接近1000MB/s的速度已經是非常爽的了,但是面對能再提高一倍的傳輸速度誘惑,要不要升級一下設備呢~跑了幾次CS:GO和其他的軟體,和主機上的PCI-e固態硬碟相比,運行和載入速度並沒有直觀上的區別,因為遊戲體驗的說法太主觀,所以我還是跑了TxBENCH、CrystalDiskMark5.2.0、AS SSD Benchmark、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 太赫茲頻段網絡初試實現110米內超14GB/s傳輸速率
    近期,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自然·光子學》提出一種太赫茲網絡的概念,在初步實驗中,他們在110米的距離內實現了115 Gbit/s(14.375GB/s)的數據速率,而目前5G網絡建設標準要求的傳輸速率是20 Gbit/s。
  • 臺灣清華大學開發出多彩鈣鈦礦量子點,解決Micro LED相關問題
    臺灣清華大學開發出多彩鈣鈦礦量子點,解決Micro LED相關問題    慧聰LED屏網報導      日前,臺灣團隊研發的新技術讓顯示器的色彩效果再提升。臺灣清華大學材料系教授林皓武研發全球新技術「噴霧合成法備完美顯色多彩鈣鈦礦量子點」。這項技術適用於各顯示器技術,能解決Micro LED所面臨的問題。  林皓武教授說,這個研究成果去年獲國際知名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報導,這項技術已取得臺灣專利,也吸引韓國首爾大學、美國田納西大學等國際研究團隊主動合作交流。
  • 臺灣清華大學開發出新型高效能OLED,創世界紀錄
    臺灣清華大學開發出新型高效能OLED,創世界紀錄 文章來源自:蘋果即時 2018-03-26 18:07:42
  • SD協會推624M/s新傳輸標準UHS-III實用有多遠?
    這不僅意味著使用新規範的SD卡和相機等設備的最大數據傳輸速率要迎來大幅飆升,而且UHS-III採用與之前UHS-II相同的雙排插腳,高速接口信號被分配到第二排插腳,在不用改變SD卡的大小或形狀就可以實現UHS-III標準。該規範還能用在全尺寸SDHC/SDXC卡和microSDHC/microSDXC卡,完全向後兼容。
  • 董剛:Micro-LED Display的製造解決方案
    現在全球大概有將近5萬人,年銷售額大概是220億美金規模。那麼我現在所在的公司主要有兩塊,一塊是工程,是設計一些醫療醫藥方面的工廠,還有一個就是我們的鋰電池的一些設備。我們的總部在東京,其他在中國,在東南亞、在韓國、在我們中國臺灣都有,那麼在中國的話,我們現在叫上海華麗工程技術有限公司,那麼在上海也有我們的公司,其他幾個地方都有分布。我們在display這方面的,有彩膜的鍍膜機,還有我們現在做Micro-led方面ingoodjob的機器,我們有雷射方面的一些技術。半導體這一方面,怎麼把它應用到Micro-led這邊巨量傳輸這一方面。
  • 可見光通信技術突破:實現高達2.2Mb/s的數據傳輸速率
    一個由紐卡斯爾大學專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小組,通過使用一種新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開發了一種能夠達到2.2Mb/s數據傳輸速率的可見光通信(VLC)裝置。為了達到這個速度,科學家們創造了一種新的遠紅/近紅外溶液處理有機發光二極體。通過將光譜範圍擴展到700-1000 nm,成功地擴展了帶寬。
  • 可見光通信技術,獲得突破:實現高達2.2Mb/s的數據傳輸速率
    一個由紐卡斯爾大學專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小組,通過使用一種新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開發了一種能夠達到2.2Mb/s數據傳輸速率的可見光通信(VLC)裝置。為了達到這個速度,科學家們創造了一種新的遠紅/近紅外溶液處理有機發光二極體。通過將光譜範圍擴展到700-1000 nm,成功地擴展了帶寬。
  • 可見光通信技術,獲得突破:實現高達2.2Mb/s的數據傳輸速率!
    一個由紐卡斯爾大學專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小組,通過使用一種新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開發了一種能夠達到2.2Mb/s數據傳輸速率的可見光通信(VLC)裝置。為了達到這個速度,科學家們創造了一種新的遠紅/近紅外溶液處理有機發光二極體。通過將光譜範圍擴展到700-1000 nm,成功地擴展了帶寬。
  • Mini LED與Micro LED的區別是什麼
    TrendForce表示,高刷新率手機面板需求看增,平板成為Mini LED與OLED新戰場,在手機面板方面,目前OLED或LCD面板的規格已經能滿足各類消費者的需求,然而伴隨著5G布建展開,其高傳輸效率與低延遲的特性,除了改善手機內容的動態表現,也開創手機在AR等其他領域的應用,帶動90Hz甚或是120Hz面板的需求。
  • 網線的粗細和傳輸速率有關係嗎?6類線為什麼比超5類線速率快
    為什麼6類線比5類線的傳輸速率快?這是個好問題,我們平時使用的最多的就是網線,關於網線的各種屬於卻很少了解,做很多項目時,我們都有個錯覺,覺得超5類線與6類線區別不大,今天我們來看下,6類線與5類線的區別在哪裡。
  • LED晶片品牌排名
    公司致力於研發、生產、銷售以GaN基藍、綠光系列產品為主的LED外延材料與晶片。近年來,公司的整體產品、業務體系和市場布局將得到進一步優化,協同效應將逐步顯現。晶片廠家排名NO.5 乾照光電廈門乾照光電股份有限公司(300102.SZ)成立於2006年,主營紅、黃、橙四元系LED外延片、晶片以及高性能砷化鎵太陽電池,是本土晶片企業中紅黃光晶片規模最大的企業。
  • 網線的粗細和傳輸速率有關係嗎?
    為什麼6類線比5類線的傳輸速率快?這是個好問題,我們平時使用的最多的就是網線,關於網線的各種屬於卻很少了解,做很多項目時,我們都有個錯覺,覺得超5類線與6類線區別不大,今天我們來看下,6類線與5類線的區別在那裡。
  • 新型超純綠光LED 極大提升顯示性能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化學工程師首次成功研發出了超純綠光。新的發光二極體將為電視和智慧型手機的新一代超高清顯示屏提供顯著提升的色質。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化學工程師Chih-Jen Shih對此次突破非常滿意,他表示:「到目前為止,沒有人成功地生產出像我們這樣純的綠光。」
  • 一文讀懂Micro LED顯示技術
    Leti推出了iLED matrix,其藍光EQE 9.5%,亮度可達107 Cd/m2;綠光EQE 5.9%,亮度可達108 Cd/m2,採用量子點實現全彩顯示,Pitch只有10 um,未來目標做到1 um。Leti近程計劃從smart lighting切入,中程2-3年進入HUD和HMD市場,搶搭VR/AR熱,遠程目標是10年內切入大尺寸display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