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兩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新研究,迷幻蘑菇的活性成分能緩解嚴重的焦慮和抑鬱症狀,而且一劑的效果能維持數月。
厄運曾像一塊重重的鐵砧,懸在卡羅爾·文森特(Carol Vincent)的頭頂。多年以前,她被診斷出非霍奇金淋巴瘤。2012年那會兒,她正等待化驗結果,看癌細胞的擴散程度,決定是否接受化療或是放療。
在癌症的攻擊下,她的下巴、鎖骨和腹股溝的淋巴結都已腫大不堪。她一邊抗擊疾病,一邊還要經營市場營銷生意。最要命的是,她還正值更年期。
「生活就是毫無意義的壓力,一直綿延到死亡。」她心想,「而我只能坐以待斃。」
一天,她站在十字路口,突然就想,被車撞上真有那麼糟糕嗎?這時她才意識到,自己的心理健康就跟身體一樣,已經快要耗竭了。
剛好那時,27歲的兒子給她發來一條連結: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有一項實驗在招募癌症患者,他們在研究裸蓋菇素,想知道這種迷幻蘑菇的活性成分能否減輕焦慮和抑鬱症狀。
61歲的文森特住在加拿大卑詩省,她身高1米55,對毒品並不感冒。她不喜歡吃阿司匹林,二十幾歲時試過古柯鹼,當即暈倒,從此再沒碰過;其他的冒險經歷倒是不缺——有著十年跳傘經歷。
她就想,這是一個機會,也許能幫她「重獲新生」。於是她報了名,通過篩選後,便直接飛到了美國的巴爾的摩。
除了文森特,還有79人作為研究對象,踏上了這場「迷幻之旅」。最近,研究結果被公開,而且很是鼓舞人心。
《精神藥理學》雜誌發表了這兩份隨機雙盲研究,它們提供了迄今為止最為有力的證據,證明只需一劑裸蓋菇素,就可以緩解與癌症相關的焦慮和抑鬱,效果至少持續六個月。
一般而言,約40%的癌症患者會出現情緒障礙,這不但增加了自殺風險,而且不利於癌症治療。與此同時,抗抑鬱藥效果寥寥。
兩項研究中,一項由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教授、研究的第一作者羅蘭·格裡菲斯牽頭,另一項由紐約大學蘭戈恩醫學中心的精神病學家史蒂芬·羅斯(Stephen Ross)負責;研究對象都患有危及生命的癌症,並伴有焦慮或抑鬱。
六個小時的「迷幻體驗」
治療過程中,引導員將參與者帶入布置得像舒適客廳的實驗室,然後為他們戴上眼罩和耳機,耳機中播放著美妙的純音樂。
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實驗中,引導員告訴文森特,「要是看到可怕的東西,你就睜開眼睛,馬上來找我們。」接著,他們就給她服用了一顆裸蓋菇素膠囊,然後靜觀其變。
對於那場六個小時的「迷幻體驗」,文森特的描述是「絢麗至極」,「無法用言語形容」。
她看到了一片綠色和紫色形狀匯成的海洋,繼而是深空中一個巨大的空洞,內有龐然大物,仿佛《星際迷航》中的博格集合體。
一度,還有埃及太陽船和俄羅斯套娃排成隊列,從她面前經過。她大笑著,痛哭著,然後,這種思維的萬花筒中跳出個東西:一隻奶白色的卡通小螃蟹。
「這是巨蟹座(Cancer,同「癌症」單詞)的那個蟹。」事後她想,「它本來是個螃蟹怪,又大又嚇人,要把我撕裂,把我吃了。結果,它卻這麼萌。生活中還是存在著幽默,存在著美。」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囊括51名參與者,其中一半人作為對照組,先服用低劑量的裸蓋菇素,五周後服用高劑量。另一半人順序則相反。
實驗結果表明,效果十分顯著:六個月後,根據臨床醫生的評估,與實驗開始時相比,78%的參與者,其抑鬱症狀得到緩解,83%的參與者,其焦慮症狀得以減輕。
又過了六個月,65%的參與者完全擺脫了抑鬱症狀,57%完全擺脫了焦慮。相比之下,在過往研究中,抗抑鬱藥只對約40%的癌症患者起效, 作用比安慰劑好不到哪兒去。
在六個月後的跟進研究中,三分之二的參與者認為,若要選出一生中最有意義的經歷,這場體驗可列入前五。
究其原因,他們認為,經過這場體驗,自己對生活、對人際關係的態度發生了積極的轉變,覺得生活更有意義了,也更加樂觀向上了,儘管其中一些人後來離世了。
服用裸蓋菇素後,抑鬱和焦慮症狀的改善情況
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中,五周和六個月後,抑鬱和焦慮症狀得到緩解的參與者比例變化情況
紐約大學的研究非常類似,但它只囊括了29名參與者,並使用維生素B3(煙酸)作為安慰劑。實驗進行到一半時,實驗組和對照組對調。該研究還包含了更為正式的心理治療部分,讓參與者討論自己的「迷幻之旅」。
該研究同樣發現,裸蓋菇素不但即時見效,而且效果持久。六個月後,六至八成參與者的抑鬱和焦慮指標得到改善,七成的參與者認為,在一生中最有意義的經歷之中,這一經歷可排前五。
研究第一作者、紐約大學的羅斯表示,一種藥物能如此迅速、長效地緩解抑鬱和焦慮,這在精神病學領域還是新鮮事物。」
對於裸蓋菇素的起效機制,研究人員並不明了——在針對大腦的化學藥物中,這種狀況很常見。
裸蓋菇素似乎能鎮靜前額葉皮層,而抑鬱就與該部分腦區活動的增加有關。它也可能影響大腦對穀氨酸的利用方式,穀氨酸作為一種神經遞質,對學習和記憶都有影響。
羅斯說,這可能是一種逆向型PTSD(創傷後心理壓力緊張症候群),也就是說,作為一種刻骨銘心的主動記憶,它對參與者的影響長達數月,就像嚴重創傷所引發的應激障礙一樣,久久不褪。
或者,光是其中的神秘體驗,就足以引發情緒上的轉變。雖然幻覺當天就會消失,但這些經歷留下的記憶,以及參與者對箇中原因的歸結,這些都持續存在。
此外,這項治療也未曾引發嚴重的副作用。
紐約大學的研究人員指出,自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各項臨床試驗中使用的裸蓋菇素已超過2000劑,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接到持續性醫療問題或精神問題的報告。
普通人不應嘗試迷幻蘑菇
但兩所大學的研究人員仍然警告稱,研究結果並不是說,普通人就應該嘗試迷幻蘑菇。對某些群體,比如精神分裂症患者來說,裸蓋菇素可能會加重病情。
調查顯示,在自稱服用過迷幻蘑菇的人當中,有小部分人報告稱,他們在迷幻體驗中,險些對自己或他人造成身體上的傷害。
與兩項研究共同發表的,還有十篇評論文章,它們來自精神病學、臨終關懷等各個醫學領域的專家,並大體持支持立場。
裸蓋菇素的使用「也許表明,就治療人類最深層的苦痛而言,醫學繞了一個大圈子,最終回歸最原始的方法——通過『喚起內心的神性』。」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教授、成人臨終關懷護理部主任克雷格·布萊德曼(Craig Blinderman)說。
這些研究進一步證明,裸蓋菇素或許能幫助那些與心理問題作鬥爭的人,包括各種類型的棘手問題。
較小規模的研究還顯示,裸蓋菇素在治療酒癮、強迫症、難治性抑鬱症和菸癮時,都表現出效果。
另一項研究顯示,它還有助於改變性格,使人在想像力或心態方面更加「開放」,並能影響正在考慮醫療協助自殺的晚期疾病患者。
有時,病人之所以做出醫療協助自殺的決定,就是出於對死亡的恐懼,而裸蓋菇素則能減輕這種恐懼。
裸蓋菇素的藥物前景
然而,裸蓋菇素若要成為處方藥物、治療與癌症相關的心理恐懼,恐怕還要再過好幾年。
雖然研究人員可以獲取裸蓋菇素用於研究,但除此之外,它目前仍是非法的,這使得藥物研發又多了一道障礙。
「儲存和安全要求格外繁瑣,經費申請障礙重重,化合物的獲取難於登天,只能出高價進行人工合成——種種法律規定阻礙了研究,而這些規定卻沒有任何證據作為理由。」哥倫比亞大學精神病學家傑弗裡·利伯曼(Jeffrey Lieberman)和丹尼爾·沙立夫(Daniel Shalev)在其中一篇評論中寫道。
2015年,《紐約客》雜誌發表了一篇探討裸蓋菇素治療潛力的文章,作者在文中寫道,「隨著毒品戰爭偃旗息鼓,科學家急欲重新考量這些藥物的治療潛力。」
不過,這場戰爭的收尾可能沒那麼快,考慮到川普作為當選總統,剛提名阿拉巴馬州參議員傑夫·塞申斯(Jeff Sessions)出任司法部長,而對於毒品,塞申斯採取了堅決抵制的態度。
赫弗特研究所為上述研究提供了經費,該所醫學主任喬治·格裡爾(George Greer)說,至於政界動態對相關監管的影響,他不是很清楚。
「可以告訴你的是,我們預期,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裸蓋菇素的評估會繼續推進。」他說,「隨著裸蓋菇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進一步證明,我們認為,FDA也希望深入了解;相關流程也會繼續推進,以幫助那些受抑鬱和焦慮困擾的癌症患者。」
目前,正規渠道的裸蓋菇素治療僅限於一條途徑:像文森特一樣,報名參加研究。辦法是很好,就看你能不能得到這樣的機會。
「迷幻之旅」過去幾個月後,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文森特開著車,聽著音樂,不由自主輕快地哼唱起來。「天吶,」她心想,「我開心了!我找回自己了!」
翻譯:雁行
來源:The Atlantic
造就:劇院式的線下演講平臺,發現最有創造力的思想
更多精彩內容及免費演講門票,敬請關注: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