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華中數控:2019年年度報告摘要
證券代碼:300161 證券簡稱:
華中數控公告編號:2020-060
武漢
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年度報告摘要
一、重要提示
本年度報告摘要來自年度報告全文,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經營成果、財務狀況及未來發展規劃,投資者應當到證監會指定媒
體仔細閱讀年度報告全文。
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異議聲明
姓名
職務
無法保證本報告內容真實、準確、完整的原因
聲明
除下列董事外,其他董事親自出席了審議本次年報的董事會會議
未親自出席董事姓名
未親自出席董事職務
未親自出席會議原因
被委託人姓名
中審眾環會計師事務所對本年度公司財務報告的審計意見為:標準的無保留意見。
本報告期會計師事務所變更情況:公司本年度會計師事務所由變更為中審眾環會計師事務所。
非標準審計意見提示
□ 適用 √ 不適用
董事會審議的報告期普通股利潤分配預案或公積金轉增股本預案
√ 適用 □ 不適用
公司經本次董事會審議通過的普通股利潤分配預案為:以172,765,551為基數,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0.2元(含
稅),送紅股0股(含稅),以資本公積金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0股。
董事會決議通過的本報告期優先股利潤分配預案
□ 適用 √ 不適用
二、公司基本情況
1、公司簡介
股票簡稱
華中數控股票代碼
300161
股票上市交易所
深圳證券交易所
聯繫人和聯繫方式
董事會秘書
證券事務代表
姓名
田茂勝
萬欣
辦公地址
武漢市東湖開發區
華工科技園
武漢市東湖開發區
華工科技園
傳真
027-87180605
027-87180605
電話
027-87180605
027-87180605
電子信箱
hcnc@hzncc.com
hcnc@hzncc.com
2、報告期主要業務或產品簡介
(一)公司主要業務情況
報告期,公司從事的主要業務、主要產品及用途、經營模式未發生重大變化。公司堅持「一核三體」的
發展戰略,即「以數控系統技術為核心,以工具機數控系統、工業
機器人、
新能源汽車配套為三個主體」。圍
繞「三個主體」公司各領域主要業務情況如下:
1、數控系統配套
數控系統配套業務主要為各類數控工具機企業和航空航天、汽車、3C、木工、磨床等重點行業用戶提供
數控系統配套和服務,包括為各類專機、高速鑽攻中心、加工中心、五軸工具機等機型提供華中8型高檔數
控系統,以及針對普及型數控車床和數控銑床等提供系列數控系統,系列伺服驅動,系列伺服電機等。
2、工業
機器人及智能產線業務
在工業
機器人領域,公司實行「PCLC」戰略,即P(Products)代表工業
機器人產品;C(Components)
代表
機器人核心功能零部件;L(Lines)代表智能產線解決方案(Automation Lines);C(Cloud)代表機
器人云。工業
機器人及自動化具體業務是為各類製造企業提供多關節工業
機器人整機、
機器人核心零部件
控制器等產品,以及智能產線、智能工廠整體解決方案等業務。
3、教育教學方案服務
教育教學方案服務業務主要為各類院校數控技術、
機器人、智能製造等相關專業提供專業的建設方案、
師資培訓、實訓基地建設方案等,其中設備部分包括各類數控工具機、五軸數控培訓、工業
機器人、理實一
體化、智能工廠實訓基地等。
4、
新能源汽車配套
公司
新能源汽車業務主要是圍繞汽車電動化、輕量化、智能化開展技術研究和產品開發,具體包括新
能源汽車伺服電機、
新能源汽車驅動器、
新能源汽車控制器、車身輕量化等。
5、特種裝備
公司特種裝備業務主要是針對特種裝備以及國防裝備配套,一方面為特殊及國防裝備部件或單元總成
配套,另一方面發展特種
機器人以推廣智能生產產線、智能數控系統在國防領域的應用。
(二)公司所屬行業情況
近幾年,國家針對機械製造與重工業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深化「網際網路+先
進位造業」發展工業網際網路的指導意見》提出,研發推廣關鍵智能網聯裝備,圍繞數控工具機、工業
機器人、
大型動力裝備等關鍵領域,實現智能控制、智能傳感、工業級晶片與網絡通信模塊的集成創新,形成一系
列具備聯網、計算、優化功能的新型智能裝備。
1、數控系統行業
根據中國工具機工具工業協會發布的經濟運行形勢分析,2019年工具機工具行業運行總體上呈下行趨勢,
收入、利潤、產量、產值等主要經濟指標普遍同比下降,金屬加工工具機訂單數據也同比下降。2019年1-12
月,金屬切削工具機新增訂單同比下降30.4%,在手訂單同比下降17.2%。隨著中國工業現代化進程發展,機
床工具行業
結構調整趨勢明顯。特別是隨著中國高鐵、航空航天、船舶、工程機械、3C等行業快速發展,
國內對中高端數控工具機裝備的需求會越來越大。與數控系統應用緊密相關的3C行業、汽車零部件製造行業,
也正處於行業發展轉型升級之中,對數控設備的要求也處於不斷變化之中。
2019年,3C加工行業正處於5G時代來臨的重要節點,5G通信、智能穿戴、智能汽車等市場出現一輪
巨大的升級換代需求,5G通信技術和產品在全球各主要國家和地區加速大規模商用。智慧型手機加工工藝從
金屬加工向玻璃加工轉變,對玻璃機等相關高速高精加工設備需求旺盛。同時,在汽車零部件製造領域,
隨著車身結構件向高強度、輕量化的鋁、鎂合金等輕質材料發展,動力系統的關鍵零部件向精密化製造發
展等,使得高速高精、智能化的中高檔數控設備需求巨大,同時生產加工從單機向智能產線逐步過度,市
場需求顯著。
2、工業
機器人及智能產線領域
2019年工業
機器人市場銷量有所下降,增速和市場需求逐步放緩。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1-12
月,工業
機器人產量共計18.69萬臺,同比下滑6.1%。近年來,我國工業
機器人市場仍然以外資品牌為主,
國產工業
機器人產業與之相比仍較為薄弱。對比不同國內廠商的銷售情況,市場表現較好的國內廠商分別
是
埃夫特、
埃斯頓、華數
機器人、
新時達,相較其他本土廠商,這些廠商起步較早,目前都已具備一定規
模和技術實力,行業集中度高。
隨著製造業智能化的升級改造,我國智能製造產業呈現較快的增長。智能製造在汽車行業、3C電子領
域的應用已經逐步加深,各企業開始認識到智能製造是實現中國製造2025的重要方向,數位化、網絡化、
智能化能夠對企業的產值和效率持續優化,智能製造會進一步滲透更多行業,產業規模將進一步加速擴大。
受宏觀環境短期內回暖慢,實體經濟依然面臨較大增長壓力,
機器人需求呈分化態勢,過去增量市場
大爆發的時代一去不復返,進入存量市場爭奪與細分增量市場卡位的新周期,總體上或將延續低速態勢。
但從細分領域來看,依然可以看到亮點,如協作
機器人依然逆市上揚,機器視覺熱度延續,工業網際網路的
全面開花,本體國產化份額將穩步提升。中國電子學會發布的《中國
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19》顯示,工
業
機器人銷量穩步增長,亞洲市場依然最具潛力。我國
機器人市場需求潛力巨大,工業與服務領域頗具成
長空間,智能製造加速升級,工業
機器人市場規模持續增長 ,國產工業
機器人正逐步獲得市場認可。目
前,我國已將突破
機器人關鍵核心技術作為科技發展重要戰略,國內廠商攻克了減速機、伺服控制、伺服
電機等關鍵核心零部件領域的部分難題,核心零部件國產化的趨勢逐漸顯現。與此同時,國產工業
機器人在市場總銷量中的比重穩步提高。國產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在國產工業
機器人中的使用也進一步增加,智
能控制和應用系統的自主研發水平持續提高,製造工藝的自主設計能力不斷提升。
從產業鏈各環節來看,
機器人零部件需求收緊,產銷量下滑,零部件廠商承壓;四季度開始訂單有所
緩和;
機器人本體從整體市場來看,2019年前三季度,中國工業
機器人產銷量呈同比下滑態勢,四季度開
始,增速開始轉正,下遊需求呈分化回暖跡象。從細分產品來看,多關節
機器人作為佔比最高的產品,增
長稍顯乏力,呈一定程度的下滑;SCARA
機器人受到3C、汽車電子的影響,預計與去年基本持平;並聯
機器人因基數小,2019年獲得小幅增長,國產廠商表現亮眼;協作
機器人逆勢上揚,2019年依然取得30%
左右的增長。從下遊各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情況來看,汽車行業延續低迷態勢,倉儲物流、運輸行業已開
始呈現回暖的跡象,但依然處於較低增速水平;3C、通信設備領域受益於5G的帶動,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向
好,有望延續到明年,屆時3C行業細分領域需求有望得到新一輪的釋放。
3、教育領域
隨著中國製造業的高速發展,對相關人才需求日益增加,國家大力支持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教育領域
前景廣闊。十九大報告指出,將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隨著中國製造2025
規劃的實施,智能製造被確定為主攻方向,職業院校對智能製造專業建設及實訓基地越來越重視。2019年,
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指出,啟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全面推動校企加強深度
合作,並打造一批高檔數控、工業
機器人等相關專業的高水平實訓基地,推動企業和社會力量舉辦高質量
職業教育,促進產教深度融合。2019年教育部、財政部印發關於《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
劃項目遴選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雙高計劃」)的通知,「雙高計劃」每五年一個支持周期,重點
支持建設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職學校和150個左右高水平專業群,其中將大力支持高檔數控及智能製造相關
專業發展。
(三)公司行業地位
1、數控系統行業
作為國產中高檔數控系統的創新型企業,公司擁有數控裝置、伺服驅動、伺服電機成套裝備研發生產
能力,具備強大的技術優勢,公司中高檔數控系統批量應用於工具機工具、航空航天、3C加工、汽車零部件
加工等重要領域。報告期,公司「新一代智能數控系統(iNC,intelligent NC)」在第十六屆中國國際工具機展
覽會(CIMT2019)正式發布,受到行業內專家的好評,獲得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智能製造學會聯合體頒
發的「2019中國智能製造十大科技進展」獎;同時,公司與國內有關單位聯合研發智能數控工具機(iNC-MT,
intelligent NC Machine Tools),實現數控工具機從數位化向智能化發展,引領智能數控發展新趨勢,進一步
提升了公司品牌影響力。
2、工業
機器人與智能產線領域
公司是國內少數在
機器人關鍵部件(控制系統、伺服驅動、電機、本體等)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
機器人生產企業。公司具有強大的生產和研發技術優勢,工業
機器人板塊累計獲得自主智慧財產權近300個,
擁有6大系列40餘種規格的
機器人整機產品。2019年公司發布16kg防水防粉塵雙旋
機器人、發布具有自主
智慧財產權的協作
機器人;雙旋
機器人獲得國際發明專利,同時公司
機器人產品獲得包括工業
機器人核心零
部件優秀品牌企業獎在內的多個獎項。公司作為國內智能製造整套解決方案的行業龍頭企業,在現代化智
能裝備、車間自動化、信息集成技術、數位化控制技術、智能產品研發技術、數位化製造運營管理理念等
方面不斷的研究與創新,在智能製造領域的綜合能力、技術能力和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
工業
機器人板塊主營業務涉及工業
機器人研發、生產、銷售、及各行業自動化生產解決方案,深入拓
展PCLC發展戰略,迅速成長為國產工業
機器人產品研發、製造、應用的領軍品牌,
機器人自動化解決方
案的專業工程承包商。自主研發的國際創新BR雙旋系列
機器人、HSR-JR603桌面型高速高精
機器人、
HSR-HC403四軸高防護
機器人、HSR-Co605協作
機器人等產品均具有明顯的市場競爭優勢,為眾多國內外
知名客戶配套供應產品,領先市場,同時不斷加快提升軟體智能,達到多元感知。在新型人機互動技術方
面,
機器人具備了安全機制、拖動示教、手勢控制、語音控制等功能;在多元感知技術基礎上,
機器人可
擁有力覺感知、視覺感知、聽覺感知等多重感知能力。同時在細分行業裡擁有先進的核心技術。在打磨應
用的工藝上,通過快速編程打磨軟體,打造了浮動力控打磨平臺,從而實現了自動仿形打磨;在縫紉標準
集成站中,基於
機器人縫紉工藝,將
機器人縫紉軟體和硬體實現全新的融合。在製鞋線中,通過實際模型,
形成三維構建,實現模型匹配、軌跡規劃,領先市場。
3、在教育教學領域
在教育教學領域,公司是我國在數控及智能製造領域教育市場人才培養體系較為完善的數控系統廠
家。公司多年來致力於數控、
機器人和智能製造人才的培養,憑藉在智能製造及高端數控領域的工業應用
的經驗,承辦了一系列智能製造及數控行業國家一類比賽;參與工業
機器人職業技能標準的制定;開發教
學資源,與學校共建實訓基地,取得豐碩成果。
3、主要會計數據和財務指標
(1)近三年主要會計數據和財務指標
公司是否需追溯調整或重述以前年度會計數據
□ 是 √ 否
單位:元
2019年
2018年
本年比上年增減
2017年
營業收入
906,039,496.44
819,575,843.82
10.55%
985,192,133.80
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15,329,336.79
16,683,214.95
-8.12%
32,869,962.42
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
常性損益的淨利潤
-152,097,406.43
-132,710,265.82
-14.61%
-32,479,462.21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
-7,706,529.47
133,781,403.75
-105.76%
-156,320,029.48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0.0887
0.0966
-8.18%
0.1902
稀釋每股收益(元/股)
0.0887
0.0966
-8.18%
0.1902
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
1.33%
1.45%
-0.12%
2.91%
2019年末
2018年末
本年末比上年末增減
2017年末
資產總額
2,367,976,073.86
2,474,321,978.86
-4.30%
2,325,908,914.38
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資產
1,156,579,039.14
1,158,985,550.29
-0.21%
1,145,757,134.08
(2)分季度主要會計數據
單位:元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營業收入
148,935,485.97
226,946,702.42
170,674,147.77
359,483,160.28
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24,938,500.22
17,109,851.21
-34,427,196.23
57,585,182.03
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
常性損益的淨利潤
-44,921,410.20
-19,425,628.63
-42,545,119.76
-45,205,247.84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
-122,180,343.71
-18,046,059.71
-62,888,712.99
195,408,586.94
上述財務指標或其加總數是否與公司已披露季度報告、半年度報告相關財務指標存在重大差異
□ 是 √ 否
4、股本及股東情況
(1)普通股股東和表決權恢復的優先股股東數量及前10名股東持股情況表
單位:股
報告期末普通
股股東總數
14,340
年度報告披露
日前一個月末
普通股股東總
數
13,689
報告期末表決
權恢復的優先
股股東總數
0
年度報告披露
日前一個月末
表決權恢復的
優先股股東總
數
0
前10名股東持股情況
股東名稱
股東性質
持股比例
持股數量
持有有限售條件的股份數
量
質押或凍結情況
股份狀態
數量
武漢華中科技
大產業集團有
限公司
國有法人
17.06%
29,469,465
0
卓爾智能製造
(武漢)有限公
司
境內非國有
法人
17.00%
29,370,092
0
閻志
境內自然人
5.00%
8,638,258
0
新疆瑞和時代
文化產業投資
有限公司
境內非國有
法人
3.63%
6,275,728
0
陳吉紅
境內自然人
1.79%
3,100,500
2,325,375
朱志紅
境內自然人
1.24%
2,140,500
1,605,375
張英
境內自然人
0.94%
1,615,836
0
熊清平
境內自然人
0.64%
1,106,414
904,810
馬潔
境內自然人
0.61%
1,047,600
0
毛建明
境內自然人
0.53%
920,000
0
上述股東關聯關係或一致行
動的說明
股東閻志先生與卓爾智能製造(武漢)有限公司為一致行動人;股東陳吉紅先生為武漢華中
科技大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的董事。
(2)公司優先股股東總數及前10名優先股股東持股情況表
□ 適用 √ 不適用
公司報告期無優先股股東持股情況。
(3)以方框圖形式披露公司與實際控制人之間的產權及控制關係
5、
公司債券情況
公司是否存在公開發行並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且在年度報告批准報出日未到期或到期未能全額兌付的
公司債券
否
三、經營情況討論與分析
1、報告期經營情況簡介
2019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0,603.95萬元,較2018年增長10.55%,其中,數控系統與工具機領域(包含
數控系統、電機、數控工具機業務)實現收入40,828.73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0.67%;
機器人與智能產線領
域實現收入41,813.74萬元,較去年同期下降3.48%;實現淨利潤1,532.93萬元,較2018年下滑8.12%;截止
報告期末,歸屬於公司股東的淨資產115,657.90萬元,較報告期初下降0.21%。2019年,公司各板塊經營發
展情況如下:
(一)數控系統與工具機領域
報告期內,公司以智能化引領市場,以自動化適應市場,以高速高精滿足市場,以示範應用拉動市場,
拓耕存量市場,挖掘增量市場,推進數控系統技術開發與產品的配套應用,整體銷售情況較2018年相比進
一步提升,市場佔有率進一步擴大。
在通用工具機市場,公司針對智能化數控系統的發展需求,繼續完善華中8型2.0數控系統系列智能化功
能,提升華中8型數控系統的加工性能,利用華中8型2.0系統的iNC-Cloud數控雲管家和基於傳感器的熱誤
差技術等特色網絡化、智能化功能,與寶雞工具機、沈機中捷等工具機企業共同開展「企業上雲計劃」和「工具機品
質提升工程」,促進數控系統的配套,市場效果顯著。加強與深圳創世紀、惠州譽東沅等新興民營工具機企
業的深度合作,共同進行新機型、新技術的開發與應用工作,擴大市場佔有率。同時,利用華中9型智能
數控系統的智能化技術,與多家精密數控工具機企業開展深度合作,聯合進行智能數控工具機的開發。
在3C領域,針對5G市場帶來的加工工藝轉變,抓住玻璃機行業應用需求,不斷提升產品性能,完善系
統與伺服、電機的優化配置,實現經濟型、高檔型多種玻璃機配置,推進玻璃機在藍思智能等用戶現場批
量配套應用,細分領域市場化地位進一步穩定,實現了產品和市場的多維度發展。
針對航空航天、汽車及零部件等高端重點領域,以重大專項示範應用項目為契機,已與沈飛、瀋陽航
空、三江航天、東風楚凱、吉林通用等多家該領域重點企業開展系統配套工作,從單機配套到智能產線建
設,擴大了公司產品在高端領域的應用示範作用。
2020年,公司繼續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質量為生命,與工具機企業深度融合拓耕市場,高端領域換道
超車搶佔市場,推進數控系統技術開發與產品的配套應用。
(二)
機器人與智能產線領域
2019年,公司進一步落實PCLC(工業
機器人產品、
機器人關鍵部件、 智能產線、
機器人雲)發展戰
略,產品持續應用於打磨、碼垛、焊接、上下料、噴塗等領域,智能製造產線領域取得良好的示範效應。
報告期,公司開發了HSR-JR616 16公斤高防護六軸
機器人、HSR-HC403 3公斤工具機專用高防護機器
人等產品,進一步豐富了
機器人產品;具有智能化、高性能的自主智慧財產權華數3型控制系統大規模應用
於客戶現場;同時,公司在製鞋自動化產線、廚具打磨拋光自動化產線、家電自動化產線、環保新材料等
取得良好的示範效應,形成標準化解決方案。在智能製造領域,報告期內,公司參與建設的國家智能製造
項目《
機器人等
高端裝備用伺服電機數位化車間》項目順利通過國家驗收;公司參與的筆電行業智能製造
車間投入生產使用。
2020年,公司將加快推動華數3型
機器人控制系統在各領域的特色化應用,進一步提升合作夥伴的競
爭優勢;同時,進一步強化
機器人布局定位,大力發展合作夥伴,鞏固華數
機器人在上下料、衝壓、打磨、
裝配、焊接、噴塗等領域應用,聯合產業鏈企業共同打造多個行業智能工廠,為客戶降本增效,提升客戶
核心競爭力,進一步提升市場佔有率。
(三)教育教學領域
報告期內,大力推廣「三門課」和「一中心」的理念和基地建設工作。與相關院校共建高端數控及智能制
造專業,共建
華中數控學院。開發了高端數控及智能製造相關教材,開發教學資源,與多所院校共建實訓
基地,共同培養高端數控及智能製造人才。整體銷售情況較2018年相比進一步提升,市場佔有率進一步擴
大。
公司與本科院校合作成果顯著,公司與華中科技大學共建工程實踐創新中心,助推華中科技大學建設
世界一流大學。公司打造的實訓平臺以智能製造為核心,聚焦製造業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新開和升
級改造工程訓練系列化課程,是目前國內重點本科院校最大的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智能製造實踐實
訓平臺。
報告期內,公司憑藉教育教學領域產品與服務優勢,公司深度參與工業
機器人應用編程1+X職業技能
等級證書、數控車銑加工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和多軸數控加工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評定,是工業機器
人應用編程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評設備與系統核心供應商。公司與職業院校一起為社會培養更多複合
型技術人才,提高社會就業人員的整體素質。
報告期,公司承辦及參與了高端數控、工業
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等相關大賽、第三屆全國智能製造應用
技術技能大賽、全國機械行業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等一系列大賽;作為技術支持單位參與承辦2019年全國職
業院校技能大賽等系列大賽,為大賽提供比賽設備和技術支持。
2020年,公司將繼續推廣「三門課」和「一中心」相關工作,擴大高端數控、智能製造等綜合解決方案本
科院校中的應用推廣;繼續落實1+X職業技能證書和「雙高計劃」項目推進,聯合相關院校培養高檔數控及
智能製造人才。
(四)
新能源汽車領域
2019年公司在
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研發與產品等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開展了如下工作:圍繞產品進行
了輕量化商用車整車解決方案、輕量化商用車車型平臺、輕量化底盤零部、汽車電力電子系統的開發;開
發了鋁合金零部件、模塊及整車生產工藝開發和智能產線;推進輕量化電動商用車三類底盤、輕量化商用
車白車身、輕量化底盤零部件等的產業化,打造國內輕量化客車及物流車零部件龍頭企業;為電動汽車行
業提供輕量化、電動化、智能化產品設計諮詢,標準制定,測試和產品試製服務。
23座觀光車2019年由我司南寧子公司實現產品化並進行了小批量銷售,整車採用我司武漢工研院的輕
量化車身和三電控制系統,今年將推動批量銷售。8米公交車已與客戶廠商合作申報公告,今年計劃小批
量投產,採用武漢工研院設計開發的輕量化車身以及三電控制系統。
2020年,公司將進一步圍繞
新能源汽車電動化、智能化、輕量化的三大重點發展方向,加大輕量化商
用車及零部件研發投入力度,擴大市場佔有率。
2、報告期內主營業務是否存在重大變化
□ 是 √ 否
3、佔公司主營業務收入或主營業務利潤10%以上的產品情況
√ 適用 □ 不適用
單位:元
產品名稱
營業收入
營業利潤
毛利率
營業收入比上年
同期增減
營業利潤比上年
同期增減
毛利率比上年同
期增減
數控系統與工具機
408,287,346.90
151,214,264.91
37.04%
20.67%
55.04%
8.21%
機器人與智能產
線
418,137,398.77
158,320,508.37
37.86%
-3.48%
-4.53%
-0.42%
4、是否存在需要特別關注的經營季節性或周期性特徵
□ 是 √ 否
5、報告期內營業收入、營業成本、歸屬於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總額或者構成較前一報告期發生
重大變化的說明
□ 適用 √ 不適用
6、面臨暫停上市和終止上市情況
□ 適用 √ 不適用
7、涉及財務報告的相關事項
(1)與上年度財務報告相比,會計政策、會計估計和核算方法發生變化的情況說明
√ 適用 □ 不適用
(1)會計政策變更
①執行新金融工具準則導致的會計政策變更
財政部於2017年3月31日分別發布了《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2017年修訂)》
(財會〔2017〕7號)、《企業會計準則第23號——金融資產轉移(2017年修訂)》(財會〔2017〕8號)、
《企業會計準則第24號——套期會計(2017年修訂)》(財會〔2017〕9號),於2017年5月2日發布了《企
業會計準則第37號——金融工具列報(2017年修訂)》(財會〔2017〕14號)(上述準則統稱「新金融工
具準則」),要求境內上市企業自2019年1月1日起執行新金融工具準則。
經本公司第十一屆董事會第八次會議於2020年4月20日決議通過,本集團於2019年1月1日起開始執行
前述新金融工具準則。
在新金融工具準則下所有已確認金融資產,其後續均按攤餘成本或公允價值計量。在新金融工具準則
施行日,以本集團該日既有事實和情況為基礎評估管理金融資產的業務模式、以金融資產初始確認時的事
實和情況為基礎評估該金融資產上的合同現金流量特徵,將金融資產分為三類:按攤餘成本計量、按公允
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及按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其中,對於按公允價值計
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權益工具投資,當該金融資產終止確認時,之前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累計
利得或損失將從其他綜合收益轉入留存收益,不計入當期損益。
在新金融工具準則下,本集團以預期信用損失為基礎,對以攤餘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計
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債務工具、租賃應收款及財務擔保合同計提減值準備並確認信用減值損
失。
本集團追溯應用新金融工具準則,但對於分類和計量(含減值)涉及前期比較財務報表數據與新金融
工具準則不一致的,本集團選擇不進行重述。因此,對於首次執行該準則的累積影響數,本集團調整2019
年年初留存收益或其他綜合收益以及財務報表其他相關項目金額,2018年度的財務報表未予重述。
執行新金融工具準則對本集團的主要變化和影響如下:
——本集團於2019年1月1日及以後將持有的部分非交易性股權投資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
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列報為其他權益工具投資。
——本集團在日常資金管理中將部分銀行承兌匯票背書或貼現,既以收取合同現金流量又以出售金融
資產為目標,因此,本集團在2019年1月1日及以後將該等應收票據重分類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
其他綜合收益金融資產類別,列報為應收款項融資。
A、首次執行日前後金融資產分類和計量對比表
a、對合併財務報表的影響
2018年12月31日(變更前)
2019年1月1日(變更後)
項目
計量類別
帳面價值
項目
計量類別
帳面價值
貨幣資金
攤餘成本
526,634,420.80
貨幣資金
攤餘成本
526,634,420.80
應收票據
攤餘成本
102,585,507.67
應收票據
攤餘成本
48,359,310.32
應收款項融資
以公允價值
計量且其變
動計入其他
綜合收益
54,226,197.35
應收帳款
攤餘成本
523,358,285.34
應收帳款
攤餘成本
523,358,285.34
其他應收款
攤餘成本
49,656,891.22
其他應收款
攤餘成本
49,656,891.22
可供出售金融
資產
以成本計量(權
益工具)
4,000,000.00
其他權益工具
投資
以公允價值
計量且其變
動計入其他
綜合收益
4,000,000.00
一年內到期的
非流動資產
攤餘成本
16,315,555.88
一年內到期的
非流動資產
攤餘成本
16,315,555.88
b、對公司財務報表的影響
2018年12月31日(變更前)
2019年1月1日(變更後)
項目
計量類別
帳面價值
項目
計量類別
帳面價值
貨幣資金
攤餘成本
210,000,070.73
貨幣資金
攤餘成本
210,000,070.73
應收票據
攤餘成本
29,103,147.61
應收票據
攤餘成本
14,145,573.93
應收款項融資
以公允價值
計量且其變
動計入其他
綜合收益
14,957,573.68
應收帳款
攤餘成本
308,102,813.43
應收帳款
攤餘成本
308,102,813.43
其他應收款
攤餘成本
53,947,399.54
其他應收款
攤餘成本
53,947,399.54
可供出售金融
資產
以成本計量(權
益工具)
4,000,000.00
其他權益工具
投資
以公允價值
計量且其變
動計入其他
綜合收益
4,000,000.00
一年內到期的
非流動資產
攤餘成本
16,315,555.88
一年內到期的
非流動資產
攤餘成本
16,315,555.88
B、首次執行日,原金融資產帳面價值調整為按照新金融工具準則的規定進行分類和計量的
新金融資產帳面價值的調節表
a、對合併報表的影響
項目
2018年12月31日
(變更前)
重分類
重新計量
2019年1月1日
(變更後)
攤餘成本:
應收票據
102,585,507.67
減:轉出至應收款項融資
54,226,197.35
按新金融工具準則列示的餘
額
48,359,310.32
應收帳款
523,358,285.34
重新計量:預計信用損失準備
按新金融工具準則列示的餘
額
523,358,285.34
其他應收款
49,656,891.22
重新計量:預計信用損失準備
按新金融工具準則列示的餘
額
49,656,891.22
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資產
16,315,555.88
重新計量:預計信用損失準備
按新金融工具準則列示的餘
額
16,315,555.88
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
入其他綜合收益: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原準則)
4,000,000.00
減:轉出至其他權益工具投資
-4,000,000.00
按新金融工具準則列示的餘
額
——
其他權益工具投資
——
加:自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原
準則)轉入
4,000,000.00
重新計量:按公允價值重新計
量
按新金融工具準則列示的餘
額
4,000,000.00
應收款項融資
從應收票據轉入
54,226,197.35
按新金融工具準則列示的餘
額
54,226,197.35
b、對公司財務報表的影響
項目
2018年12月31日
(變更前)
重分類
重新計量
2019年1月1日
(變更後)
攤餘成本:
應收票據
29,103,147.61
減:轉出至應收款項融資
14,957,573.68
按新金融工具準則列示的餘
額
14,145,573.93
應收帳款
308,102,813.43
重新計量:預計信用損失準備
按新金融工具準則列示的餘
額
308,102,813.43
其他應收款
53,947,399.54
重新計量:預計信用損失準備
按新金融工具準則列示的餘
53,947,399.54
額
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資產
16,315,555.88
重新計量:預計信用損失準備
按新金融工具準則列示的餘
額
16,315,555.88
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
入其他綜合收益: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原準則)
4,000,000.00
減:轉出至其他權益工具投資
-4,000,000.00
按新金融工具準則列示的餘
額
——
其他權益工具投資
——
加:自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原
準則)轉入
4,000,000.00
重新計量:按公允價值重新計
量
按新金融工具準則列示的餘
額
4,000,000.00
應收款項融資
從應收票據轉入
14,957,573.68
按新金融工具準則列示的餘
額
14,957,573.68
C、首次執行日,金融資產減值準備調節表
a、對合併報表的影響
計量類別
2018年12月31日(變
更前)
重分類
重新計量
2019年1月1日(變
更後)
攤餘成本:
應收帳款減值準備
130,348,154.59
130,348,154.59
其他應收款減值準備
22,787,406.59
22,787,406.59
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資
產
8,015,137.50
8,015,137.50
b、對公司財務報表的影響
計量類別
2018年12月31日
(變更前)
重分類
重新計量
2019年1月1日(變
更後)
攤餘成本:
應收帳款減值準備
93,729,161.26
93,729,161.26
其他應收款減值準備
20,203,424.98
20,203,424.98
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
資產
8,015,137.50
8,015,137.50
②財務報表格式變更
財政部於2019年4月、9月分別發布了《關於修訂印發2019年度一般企業財務報表格式的通知》(財會
[2019]6號)、《關於修訂印發合併財務報表格式(2019版)的通知》(財會[2019]16號),對一般企業財
務報表、合併財務報表格式作出了修訂,本公司已根據其要求按照一般企業財務報表格式(適用於已執行
新金融準則、新收入準則和新租賃準則的企業)、合併財務報表格式編制財務報表。主要變化如下:
A、將「應收票據及應收帳款」行項目拆分為「應收票據」行項目及「應收帳款」行項目;將「應付票據及應
付帳款」行項目拆分為「應付票據」行項目及「應付帳款」行項目;B、新增「應收款項融資」行項目;C、列報
於「其他應收款」或「其他應付款」行項目的應收利息或應付利息,僅反映相關金融工具已到期可收取或應支
付,但於資產負債表日尚未收到或支付的利息;基於實際利率法計提的金融工具的利息包含在相應金融工
具的帳面餘額中;D、明確「遞延收益」行項目中攤銷期限只剩一年或不足一年的,或預計在一年內(含一
年)進行攤銷的部分,不得歸類為流動負債,仍在該項目中填列,不轉入「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行項
目; E、將「資產減值損失」、「信用減值損失」行項目自「其他收益」行項目前下移至「公允價值變動收益」行
項目後,並將「信用減值損失」行項目列於「資產減值損失」行項目之前;F、「投資收益」行項目的其中項新增
「以攤餘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終止確認收益」行項目。本集團根據上述列報要求相應追溯重述了比較報表。
(2)會計估計變更
本集團在報告期內無會計估計變更事項。
(2)報告期內發生重大會計差錯更正需追溯重述的情況說明
□ 適用 √ 不適用
公司報告期無重大會計差錯更正需追溯重述的情況。
(3)與上年度財務報告相比,合併報表範圍發生變化的情況說明
√ 適用 □ 不適用
本報告期山東華數
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湖南華數智能技術有限公司為新納入合併範圍。
武漢
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陳吉紅
2020年4月20日
中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