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這家企業以一張膜賦能美好生活

2020-11-25 新華報業網

  本網訊 看完電視節目,90英寸的大屏顯示器,瞬間捲成畫卷一般粗細;難以長期保存的食品,用上一款特殊包裝膜,三五年都不變質;未來,醫院、學校等公共場所,細菌、病毒阻隔率實現99.9%以上……這一切,你能想像嗎?

  生活因一張膜而改變,位於江蘇句容的福仕保(江蘇)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稱「福仕保公司」),憑藉一張膜的「能量」,走在功能膜領域最前沿,讓一個個看似不可能實現的設想一步步變成現實,滿足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進口替代,填補國內高阻隔系列薄膜空白

  高阻隔薄膜依靠進口,一直是國內柔性封裝領域的「痛點」。近年來,以傳統汽車膜和建築膜起家的FTI控股有限公司(下稱「FTI」),搶抓發展機遇,深耕阻隔膜研發,逐步實現了高端柔性封裝材料的進口替代。

  「新材料作為高新技術的先導和基石,是『發明之母』和『產業糧食』,更是國家科技水平前瞻性指標。沒有質量過硬、性能高超的材料,再先進的設計和構想,也難以從圖紙變成現實。」據了解,FTI最初是一家專注於做傳統汽車膜和建築膜的企業。創業之初,公司通過對精密塗布的研究,實現了汽車膜、窗膜、建築膜等產品的國產化。近年來,隨著市場需求多元化發展,FTI發現國內柔性封裝材料領域仍是一塊空白,於是便開始著手做柔性水氧高阻隔薄膜的自主研發。經過近10年的阻隔膜研發,2018年11月,隨著FTI水汽阻隔膜項目落地江蘇,福仕保公司正式成立,並建成了國內第一條自主設計、研發的柔性高阻隔膜生產線。

  記者從福仕保公司工作人員口中獲悉,由福仕保生產出來的高阻隔系列薄膜將廣泛應用於柔性OLED顯示、QLED量子點電視、電子紙屏、柔性傳感器、晶片、集成電路等領域的柔性電子封裝,目前已完成中試,正處於投產階段。

  「國產高阻隔薄膜的成功研發,突破了國外專利技術的『封鎖』,填補了國內高阻隔薄膜領域的空白。」該工作人員表示,過去,高等級柔性高阻隔薄膜技術幾乎全部掌握在美、日個別公司手中,不僅價格高,而且供貨量不足,嚴重製約了國內柔性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不僅如此,從經濟角度考慮,進口的柔性高阻隔薄膜每平米至少需要300美金,國產、量產化後,每平米只需要100美金,使用成本大幅降低。「福仕保高阻隔膜的落地將有力推動國內相關高端柔性封裝行業的發展。」

  服務生活,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生活因一張膜而改變,福仕保公司所研發的功能薄膜,將應用於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未來,即使90英寸的大屏顯示器,只要輕輕按下按鈕,諾大的顯示器瞬間就可捲成畫卷一般粗細的柔軟捲軸;太陽能電池可以實現「卷對卷印刷」,應用在可穿戴能源設備、建築光伏一體化、光伏帳篷和光伏大棚等領域……

  「這一天很快就會來臨!」福仕保公司工作人員表示,實現這些功能,實際上是採用柔性高阻隔基板代替了傳統意義上的剛性基板,使面板具有柔軟可變形、質輕、便攜、可大面積製備等特性,同時保護其中有機發電材料不受外界空氣和水的影響,進一步提升了有機材料的產品壽命。

  科技改變生活,創新靈感來自生活。今年新冠疫情期間,由福仕保公司研發生產的一款抗菌殺毒小魔盒,走進數萬戶普通居民家中。在福仕保公司展示廳內,這款十幾釐米見方的小魔盒吸引了記者的注意力。據了解,這款抗菌殺毒小魔盒雖然體積不大,卻具有殺毒抗菌的雙重功效。

  「魔盒分上下兩層,上部分放的是由FTI自主研發的淨化陶粒,該陶粒可降解空氣中的有害氣體,如甲醛等;下面的深紫外則可破壞病毒的核酸,起到有效殺菌殺毒作用。普通家庭使用時,將小魔盒放在浴室地漏上即可。」工作人員介紹,以該產品為基礎衍生出來的一款「等離子殺菌儀」,目前也已進入投產階段,後續將廣泛運用於醫療衛生、科教領域、公共設施及其他人流密集場所,可有效降低細菌病毒感染風險。

  病毒、細菌傳播可通過多種途徑,且極易交叉感染。記者了解到,FTI團隊針對新冠肺炎疫情量身定製的一款抗菌保護膜,經權威機構檢測,其有效抗菌率達到99.9%以上,並且可以持續抗菌、即貼即用,具體可應用在電梯面板、櫃檯、觸控屏幕等接觸密集區域。

  責任加持,注重節能環保引領發展新方向

  從汽車建築窗膜,到抗菌殺菌保護膜,再到高阻隔薄膜……作為一家功能膜專業製造商,FTI並非單純追求經濟效益,而是以實際行動彰顯企業社會責任。

  「塑料製品覆蓋人們生活方方面面,但塑料的降解卻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時間,《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雖出臺多年,但實施效果並不理想,目前全球白色汙染依然十分嚴重,甚至在深海1000米的地方都能發現塑料微粒。」福仕保公司工作人員表示,食品作為民生行業,由產品包裝引發的汙染問題不容小覷,不少食品企業多年前就開始關注可降解材料的研發,但被現實「打臉」的是,可降解材料結構鬆散,勢必會帶來食品保質期短的問題。

  據悉,FTI團隊正在研發的高阻隔系列中有一種可降解高阻隔薄膜,在全球範圍內尚屬首創,這款薄膜後期可廣泛應用於食品包裝行業。由可降解高阻隔薄膜製成的產品,只需180天,便可做到完全降解。

  「追求環保節能,是我們的企業責任所在。」如今,FTI的產品廣泛運用於汽車、商業建築、住宅玻璃、電子、柔性封裝、空氣處理、殺菌抗菌、可降解材料等行業。FTI團隊堅信,功能性薄膜將成為節能環保領域的剛性需求。「FTI團隊正以一股勇往直前的勁頭不斷加快新型薄膜的研發。」

交匯點記者 紀樹霞/文 周正瑋/攝

相關焦點

  • 智慧賦能美好生活 2019美好生活創造者高峰論壇圓滿落幕
    本屆論壇峰會延續了「助力美好生活」的思路,以「智慧賦能美好生活」為主題,引入更具時代前瞻性的議程設置。不論是近年來不斷翻紅的「國潮」文化,還是強勢崛起的IP跨界,整個潮經濟大趨勢,正在快速襲來。此外,峰會還討論了新時代下如何幫助企業進行品牌構建,贏得新一代消費者;在5G、AI、VR等技術新產業環境下,企業需要做哪些部署和準備,引入怎樣的新力量才能激發企業變革,產生實質性的價值等話題。
  • 科技改變我們的現實生活
    科技改變生活同學們,當我們坐在電視機前收看豐富多彩的節目時;我們手按滑鼠在計算機的世界裡暢遊時;當我們沉浸在與同學在電話裡快樂地聊天時……我們可曾想過:是什麼給我們的生活帶來那麼多的變化?是科技!是科技的巨大力量,改變了我們身邊的一切,改變了整個世界隨著科技的逐漸發展,我們的生活有什麼變化呢?
  • 微信的眾多功能已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
    微信的功能十分強大,他的魅力讓人無法抵擋,微信的眾多功能已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說起微信的功能,不得不說的就是朋友圈,也許你認為這與QQ空間差不多,又或許與微博不相上下。當你在朋友圈中發送照片時你可以選擇一定的條件和隱私,比如你可以選擇你發的照片是公開或者是隱私的,選擇公開那麼你的好友都能在第一時間看到你的動態。選擇隱私,只有主人自己可以看到。
  • 科技改變生活,智慧家居迎來春天
    因此,未來5年我國健康產業將出現跨越式發展,智慧城市、智慧家居、健康服務等領域將出現眾多優質企業和代表性產品。未來,以健康服務為目標的智慧家居行業值得關注。二、新一代科學技術推動智慧家居,智能化智慧化服務助力美好幸福生活
  • 重啟美好生活 中國社會企業與影響力投資論壇2020年會成功舉辦
    2020年10月30--31日,以「重啟美好生活」為主題的中國社會企業與影響力投資論壇(以下簡稱「社企論壇」)2020年會在北京成功舉辦。跨界聯合,重啟美好生活沈東曙和丁健分別作為本屆年會的聯席主席發表致辭。沈東曙表示,此次新冠病毒疫情給正常生活秩序帶來了很多影響,但也給人們帶來更多的反思。「重啟美好生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連接,既能產生新的動能,又能更好地促進經濟發展。
  • 未來已來,科技讓智能生活更美好
    智能家居曾幾何時只是一個遙不可及、純粹想像中的概念,而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一波高過一波的智能熱潮,智能家居行業已經取得了迅猛的發展並日益滲透到平常百姓的生活中。
  • 科技戰疫創新未來 科普助力美好生活——2020年虹口科技節主場線上...
    多年來,虹口始終堅持創新發展理念,緊緊圍繞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的指示精神,努力將科技節辦成政府引領、企業支持、公民參與的科普盛會,使其成為虹口科技事業發展的一張靚麗名片。本次"科啟未來說"第三季就圍繞"科技戰疫,美好生活"的主題,特邀科技、科普大咖,開展主題演講和圓桌對話。
  • 未來十年,科技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對於科技,我們有著無限的遐想,也有著無限的憧憬,我們希望未來的十年會成為真正的科技時代,希望科技可以走進千家萬戶,走進每一個人。5G已經到來,未來十年它將得到全速發展。6G也已啟動,對於網絡,未來可期。接下來讓我們暢想一下未來科技會怎樣走入我們的生活。
  • 松山湖科學城:打造美好生活樣本
    科技與自然深度融合,首次入圍《2020影響中國人生活方式TOP10》榜單松山湖科學城打造美好生活樣本此外,《越科技 越自然》新書也隆重首發,該書從「回歸本源」「通往智慧」「創造可能」三個維度,探討科技與自然、科技與文化、科技與生活之間的關係,並以松山湖科學城為樣本,探討中國科技創新如何成為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助推力。活動期間,參會領導嘉賓還分別以「越科技 越自然」「科技+美學」等角度,進行了科學主題分享與深度對話,共同探討創造美好生活的路徑。
  • 中南置地:重新定義健康人居為美好生活賦能
    在人們對「健康住宅」只有模糊概念時,近年來,中南置地深刻洞察人們戶外、戶內活動的需求,充分考慮日照、通風、園林等對身心健康帶來的正向積極作用,科學規劃樓棟、配套及景觀,讓健康人居為美好生活賦能。五個核心維度打造「健康住宅」作為「健康住宅」的率先倡導者,中南置地將健康理念滲透在產品設計與建造的每個環節。
  • 科技改變生活 看重慶科學家發明的黑科技
    重慶的科學們發明了很多黑科技,正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在位於江北區港城工業園區內的這家企業裡,市民可以把自己身體裡的幹細胞、免疫細胞抽出來,在-196℃的環境下儲存30年以上,儲存的細胞可用來治療糖尿病、肝臟疾病和癌症等。
  • 帝奧斯門窗梁煥新:安全+美觀+實用,方能創美好生活
    7月8日廣州建博會上,「創造美好生活,從帝奧斯開始」——帝奧斯門窗以「精品質 創未來」為主題,重點展示展品的精湛品質與創新工藝,多款門窗新品驚豔亮相,吸引大批觀眾,展館人氣爆棚。在廣州建博會開幕第二日,針對疫情影響、智能化家居、科技與家居的結合等話題,搜狐焦點家居對帝奧斯門窗營銷副總經理梁煥新做了獨家專訪。
  • 科技改變生活,文化改變方式
    最近,從新聞上,看到深圳一家有港資背景的好嘢食材貿易商行,與大學合作,發明了可以在任何場合,任何時間喝的「周氏「商標有機雞湯速溶乾粉,猶如咖啡一樣,把喝雞湯當做了一種生活方式。真的是不錯的嘗試。這不禁讓我感嘆:社會變了,科技改變生活,文化真的改變方式。讓傳統的繁瑣飲食習慣,變得簡單快捷,猶如微信支付一樣,便利,成事,管用,成為今天新生代的生活符號。
  • 3D列印心臟、止痛可穿戴設備……科技創新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 入圍全球總決選的參賽項目,都在尋找人類生活中重大問題的最優解。▪ 實地集團舉辦創新大賽,背後有著更多對科技改變生活的長期考慮。當我們談到未來與創新的時候,出現在你腦海中的是什麼樣的畫面?是鋼鐵俠能上天入地的機器盔甲,終結者式令人生畏的高戰鬥力殺手機器人,還是《西部世界》中自主自覺、與真人無異的AI,亦或是《流浪地球》裡浩瀚銀河之外的第二故鄉,以及《三體》裡與宇宙共生的黑暗森林法則?當科技創新一再突破大眾的想像力邊界,更加智慧的人類生活究竟是何模樣?
  • 【翔宇·傳祺】老廣造車記:車輪上的美好生活
    如今,老廣車輪上生活也發生巨變,從依託自行車出行,到轎車逐步走入千家萬戶,再到無人駕駛已不再遙遠。這背後則是廣東幾代汽車人通過不斷拼搏,不斷實現產業升級,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陳建偉表示,這一次衝擊,讓其他企業開始導入了全球的最新車型。 從那時起,廣東開始搭建了完整的汽車產業鏈,汽車產業集群效應不斷凸顯,老廣車輪上的生活也越來越精彩。目前,廣東機動車保有量為3252萬輛,位居全國第一,廣東高速公裡總裡程預計年底也會突破10000公裡。而最讓陳建偉高興的是,馬路上看到越來越多廣州自己品牌的汽車在路上跑。
  • 科技改變生活:奈傑爾·阿克蘭和仿生手臂的故事
    新華社記者李楨 攝    奈傑爾•阿克蘭(Nigel Ackland)伸出自己的仿生手臂,接過新華社記者遞過來的筆,在一張白紙上從容地寫下「XINHUA」字樣,然後這位帥氣的大叔友好地與記者握手,同樣是用自己的仿生手臂,力道不重也不輕,記者感覺良好。    「第一次裝上仿生手臂的時候我哭了,我感覺自己充滿了力量。我不斷找人握手,因為在此之前我已經五年沒有跟人握過手了。
  • EVECCA易慧家智能門窗系統——打造美好人居生活
    有沒有一種門窗,能夠不受空間距離的限制,即使出門在外,也能隨心查看門窗的開關狀態,並進行相應的調控呢?值得高興的是,既要保障門窗的防盜安全性,還要融入科技元素,這樣的跨學科行業難關,已經得到了突破。易慧家科技,全稱成都易慧家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家級專業資質認證的高新技術企業。從2014年項目立項,到2019年產品量產,中間經歷了無數的研發、測試,攻克無數難關,共申報專利160餘項,其中已審核通過的專利達72項之多,軟體著作權5項。時間的沉澱是對易慧家智能門窗領域專業技術的不斷積累突破,與其說這些專利是易慧家身上的榮譽,不如說是他們經歷過無數次失敗,而最終戰勝難關。
  • 盤點:2016改變人類未來生活的7大黑科技
    人工智慧的突飛猛進,生物科學技術的不斷革新,交通通信技術的顛覆式發展……這些科技,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智能、更有趣、更美好。對於2016年重大的黑科技,不少國際知名的科學雜誌都已進行了詳細的報導和分析。小編提煉總結出最為關鍵和重要的7大黑科技,他們將在人工智慧、交通、醫學等領域,為人類未來生活帶來巨大變革。
  • 致敬科技工作者,蒂森電梯用科技打造美好生活!
    5 月 30 日,是屬於這樣一群人的節日——也許你不知道他們的名字,也沒見過他們的樣子,但正因為他們對「如何讓生活更健康、更美好?」這一問題的不懈探索,才有了我們今天生活方式的日新月異。他們,就是科技創新背後千千萬萬的科技工作者,而這一天就是屬於他們的節日——全國科技工作者日。
  • 能穿在身上的「機器人」 科技改變了殘疾人士的生活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記者 秦怡 實習生 鄒阿江今天是第29個國際殘疾人日,5年前林寒還在病床上進行康復訓練,醫生告訴他,電子科技大學一個團隊研發了一款設備12月3日上午,「科技改變殘疾人生活——外骨骼機器人」展驗活動在四川大學江安校區舉行,活動現場,省內各地的肢體殘疾人士及四川大學志願者參加了此次體驗活動。據悉,本次活動以電子科技大學研發的外骨骼機器人技術為基礎,以數字、互聯、可視、智能的國產外骨骼機器人為體驗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