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定」是個有點神秘化的概念,跟「神通」會有必然的聯繫嗎

2020-12-06 離生別苑

「禪」是佛家的一個重要理念,自趙州和尚有了「吃茶去」的禪語之後,茶跟禪就有了一種緊密的聯繫,所謂的「禪茶一味」。都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可見茶就在生活之中,因此呢,「禪」的理念比其他的佛學理念推廣度更高。即便是對佛法沒有太多接觸的人,也會知道有個「禪」的概念。

在普通人的眼中,「禪」是個多少有點神秘化的概念。甚或於會有人把「禪」跟「神通」聯繫到一起。把「禪」跟「神通」聯繫到一起,會產生一個不好的影響,會成為佛法南傳弟子非議北傳佛法「非佛說」的一個說道。把「禪」跟「神通」聯繫到一起,還會讓普通人覺得佛法是一種神秘文化。要是在幾百年前,放大佛經中的神秘色彩,或許能吸引到更多人對佛法的關注,可是到了科技發達的當下,太多的神秘化色彩或許只會讓人覺得佛法並不那麼的切實。隨著社會背景的不同,放大佛經中的神秘色彩對佛法的推廣並不會有好處,或許只會讓更多的人敬而遠之。

那麼「禪」跟「神通」會有必然的聯繫嗎?個人覺得並不會有必然的聯繫,會這麼認為是因為我所學的是南傳的佛法嗎?其實我用心讀過的佛經大都是北傳的大乘經典。在我所讀過的大乘經典中並沒有明確描述「禪」跟「神通」有必然聯繫的內容。佛經中有提及「神通」的地方,大概只跟大目犍連有關,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的大目犍連「神通第一」。其實從大目犍連最後的遭遇示現,可以知道「神通」只是一種方便之說,並非佛法的精髓,是佛陀也不鼓勵去追求的東西。

對「神通」有看法,或許會影響一些佛家弟子的宗教情感,所以姑且說有「神通」的方便吧,如果「禪」跟「神通」會有必然的聯繫,那麼大目犍連的「神通」就該當是從「禪定」中修習得到的。那麼大目犍連修習的是哪個圓通法門呢?會是禪定嗎?

楞嚴經 卷五:大目犍連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初於路乞食,逢遇優樓頻螺、伽耶、那提三迦葉波,宣說如來因緣深義,我頓發心得大通達。如來惠我袈裟著身,鬚髮自落。我遊十方得無掛礙,神通發明,推為無上,成阿羅漢,寧唯世尊十方如來嘆我神力,圓明清淨自在無畏。佛問圓通,我以旋湛,心光發宣如澄濁流久成清瑩斯為第一。我相信從這段大目犍連自述修習法門的經文中,是讀不到有關於「禪定」的有效信息的。這應當是可以從某種程度上說明「神通」跟「禪定」是沒有必然聯繫的。

其實在楞嚴經卷五中,還有一段經文卻是明確提及了「禪定」的,但是似乎也又與「神通」無關。修習水觀入三摩地的月光童子,當為比丘在室中安禪時,他的弟子誤投了一塊瓦礫到他的身中,他並沒有能給自己清除瓦礫的「神通」。而且呢,經文中還有重要的一句「如是至於山海自在通王如來方得亡身,與十方界諸香水海性合真空無二無別」。似乎哦,「禪定」既沒有成就「神通」,也沒能讓他即入涅槃。

那麼「禪定」怎麼定義呢?禪定是漢化後的表述,說的應當是「禪」,禪:音譯為禪那。一般認為「禪」的意譯中包含有「定」的含義,故而有了「禪定」一說。那麼「禪」就是「定」嗎?因為佛經中有明確意譯為「定」的經文,比如「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楞嚴經)。從這段經文可以知道,「定」是因戒而生,而非由禪而生。

既然佛家的「定」是因戒而生的,那麼「定」就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住」,而應當是一種廣義的『三昧』,包含了所有三昧法的「三昧」,是一種「無所住而生其心」的三昧。因為必須是「無所住所生其心」的三昧,才能「因定發慧」。

「三昧」包含了奢摩他、三摩缽提、禪那。而禪那的修習過程,是「了知身心皆為掛礙」的修習。《圓覺經》對禪那的定義為: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不取幻化及諸靜相,了知身心皆為掛礙,無知覺明,不依諸礙,永得超過礙無礙境,受用世界及與身心,相在塵域,如器中鍠,聲出於外,煩惱涅槃不相留礙。便能內發寂滅輕安,妙覺隨順寂滅境界,自他身心所不能及,眾生壽命皆為浮想,此方便者,名為禪那。

經文中明確指出了,禪那是一種「不取幻化及諸靜相」的方便,因此呢,佛家真正意義的「禪那」不應當是一種枯坐時的自我暗示,也不會與「幻化、神通」有必然的聯繫。禪那,是一種戒行的清淨力能夠作用於意識層面上的境界描述。不建立在「戒行」上的禪,決不會是佛家的「禪」。而「戒行」中必然也會包含有對「神通」的貪取。

願佛佑吉祥

弟子周襄寫於離生別苑

相關焦點

  • 子不語怪力亂神,佛教對神通又是怎麼看的?
    所謂五通:一、能知過去世叫宿命通;二、能見未來世及現在的遠處和微細處叫天眼通;三、能知他人的心念活動,叫做他心通;四、能用耳朵聽無遠弗屆的聲音叫天耳通;五、能飛行自在,有無變化,來無蹤、去無影,瞬息千裡,取物如探囊等,這叫做神足通。由於功力的深淺不一樣,使得所達範圍的大小和保持時間的長短有所不同,是屬於有為、有漏、有執著的,跟解脫道無關,當然,也不是菩薩道,所以聖人必須另得漏盡通。
  • 《西遊記》六耳獼猴為什麼會有跟孫悟空一模一樣的神通法術?
    看過《西遊記》的朋友都知道,唐僧師徒的取經之路有眾多實力強大的妖魔,其中六耳獼猴的實力絕對名列前茅。他不但有著孫悟空獨一無二的武器:如意金箍棒,一身的神通法術更是跟孫悟空一般無二。那麼問題來了,這六耳獼猴神通法術是怎麼來的?難道他也是菩提祖師的弟子嗎?最後如來給出了答案。
  • 太師佛法24:禪定中會產生哪些幻覺?如何應付?
    首先你得進入欲界禪定,並且從忘我的安樂狀態中覺醒出來,從這裡開始到進入三禪為止,會出現各種幻覺。這都是什麼緣故?如何判斷真假?這個很重要!如果不明就裡你就會毀在半道上,甚至你都不知道怎麼毀的。但只要知道原因,就沒那麼可怕了。幻覺分內、外兩種:1、是外邪入侵!
  • 『南懷瑾』幻境相似神通之錯誤!
    幻境相似神通之錯誤舉凡學佛參禪,或其他宗教,乃至各類外道,原其用工之基,無不從事禪定。但此所謂禪定,即通常所謂靜也。如練習打坐者,乃禪定工用之一種姿勢,非打坐即禪定也。即事禪定矣,初則不易寧靜,及其稍得靜相,有二種現象,最易發生。
  • 盧臺長真有「神通」嗎?
    「心靈法門」的盧臺長自稱觀音菩薩的代言人,經常運用所謂的「神通」「看圖騰」的方式為人算命消災。中佛協此前曾嚴正聲明:所謂「看圖騰」,按照「心靈法門」的說法,是指每個人在天上都有一個與自己的屬相對應的動物「圖騰」,通過觀察這個「圖騰」就可以知道人的吉兇禍福。
  • 韓會師:鈔票多少和匯率升貶有必然聯繫嗎
    筆者笑道「如果你的頭銜不是大企業的財務官,而是個網絡鍵盤俠,我還可以原諒你,但你現在的職務居然問出這個問題,我真該替老師好好打你幾下板子!」  「為什麼呀?師兄,我覺得我的邏輯挺對的呀!」師弟很不服氣地說。  「現在讓你一頓飯吃下1鍋的米飯,你肯定會被撐死,這個邏輯對嗎?「我問道。  「對呀。」  「但你會拼命吃一鍋飯嗎?」
  • 南懷瑾:關於神通與氣功,你不知道的「秘密」?
    再由神經的緊張,反映到潛意識的作用,便使軀體內部神經和肌肉,有了初步抖顫的反應。有了這種反應以後,潛意識自我的暗示,自然而然便進入自我催眠的狀態,因此便會促使神經的震動。如發現有躍動的現象時,那便需要做到自我內心的安靜,暗示神經肌肉的鬆弛。如此方可更上一層樓,另外進入禪定的境界了。有一次,臺灣中山科學院一些硏究尖端科學的青年學者,仰慕南師之名,特別利用周末休假,來本會訪問,請益有關禪、密與超能力,以及神通等疑難。
  • 出家人不能給別人算命看相,是真的嗎?
    真有預見未來的神通嗎?佛教承認有神通的事實,凡夫通過修行可得五通,出世的聖人有六通,佛有三明六通。佛教的出家人並不以神通為修行目的,因為那與解脫輪迴並沒有關係,佛陀住世時,他的弟子中得了神通的也是少數。而算命、看相、測字、佔卜、風水、「神仙附體」等並不是佛教中的。被預知的未來一定準嗎?佛經中有這麼一個故事,一個小國家離都城不遠的森林裡,有五位出家人在此精進修行,有一比丘通過禪定修得神通。
  • 梅爾卡巴與揚升、神通、心想事成的秘密
    很多印度老師認為神通是一個我們必然會經歷的、意識的一個方面,但他們通常認為神通是危險的。為什麼?因為,當到這個意識區域時,如果你還沒有超越小我,那麼你的小我就會很容易執迷於神通的經驗,以至於你忘記了回歸自己的神聖本質。小我會認為它就是神,儘管如此,這個階段也是無法避免的,我們必須掌握這個意識層次。因此,當我說到神通時,是為了讓你掌握它,而不是用它來滿足私慾,增強小我。
  • 理論的基礎必然是不能定義的概念
    在《語言的特點決定了任何理論都不能邏輯自洽》和《理論中所包含的必然矛盾》兩篇文章中,我們說過,語詞最終根本不可能解釋清楚,語詞解釋語詞的最終結果有三種:要麼是無限解釋下去,要麼是循環解釋,要麼是必然包含著矛盾。語詞是概念的語言形式,語詞最終不能解釋清楚,也就意味著一些概念最終是無法定義的。
  • 因果與規則的必然聯繫
    宇宙萬物都受規則制約,只要有規則發生作用,則必然伴隨因果現象。比如月球旁邊為什麼會有個地球?地球上為什麼有山有水?石頭和水為什麼形狀不一樣?為什麼原子所含質子中子電子數會有差異等等,所有做為「結果」的現象,必然會有其通過規則起作用的「原因」,這個因果是嚴格符合規則的,所以必然是無誤差的,也是必然可以通過規則推導的。因果輪迴也一樣,但當然不是「上輩子殺雞,下輩子變狗。上輩子做壞事,下輩子做牛做馬。
  • 朱清時校長:用禪定深度開發自己的意識
    但是佛學中最難理解的正是「空」這個概念。例如慧能的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雖然意境痛快、優美,但是太難懂了!既然「無一物」,為什麼還要與菩提、明鏡、塵埃聯繫起來呢?答:這個偈的本意是說明一切有為法皆如夢幻泡影,教人不要妄想執著。難懂是因為它隱藏著一個悖論。
  • 飛機顛簸和飛行高度有必然聯繫嗎?
    轉自東方航空訂閱號我們坐飛機時,有時會有顛簸,有人說這是因為在對流層飛才這樣,那麼飛機顛簸和飛行高度有必然聯繫嗎
  • 想不想修真 神界九霄天重磅來襲,天外天聖地裡的大仙會教授神通
    九霄天屬於神界的九個大世界,每個霄天都有一名帝君主掌。成為神界的大帝後,方有資格爭奪帝君之位。神界每個霄天擁有9個小世界,每個小世界都由一名大帝主掌。新增全新的貨幣體系「願力」,願力幣可以在神界通過當官獲得,開放帝宮、天尊殿、天神殿、地神殿等玩法,其實說白了這個就是天上的一樣的。
  • 佛教最神奇的九個咒語是哪九個?
    當人們用科學手段逐步認識氣功後,氣功科學也會同樣以閃光的風採屹立於二十一世紀的科學之林的。對於暫時還不認識的事物,不能簡單地否定,因為簡單地否定甚至扣一頂大帽子,並不是科學的態度。咒語,梵文稱陀羅尼,又名真言,是佛菩薩於禪定中發出的秘密語,從自性真心中流出。神咒的句義,總持無量文義,無盡功德。「於一法中持一切法,於一文中持一切文。
  • 於正的發言真讓人反感,流量和演技直接並沒有必然聯繫
    於正老師最近挺火的,頻繁上網絡熱搜,不知道的還以為他要從幕後轉臺前,自己當個流量明星呢。畢竟最近集中在他身上的討論就挺多的,先是跟汪海林的那場罵戰,引發了很多的關注和討論,網友們都想見見那些所謂的文人過招會是怎樣精彩絕倫的場面。
  • 葉永烈:一位「去神秘化」的「神秘」寫作者
    《小靈通漫遊未來》葉永烈/著 杜建國/插圖出版社: 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時間: 1978年很多人都在懷念《十萬個為什麼》、《小靈通漫遊未來》。這不難理解,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葉永烈的科普作品傳遞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有當時中國人認識自己、認識世界、認識未知的雄心。
  • 南懷瑾老師:神通和神經是雙胞胎,千萬不要亂來,搞不好就神經了
    真的神通根本就不用這些,那是心性自力的功能,不須動念就來了;要動念,哪叫神通啊?「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意思就是說一切境界來的時候,都不要抓住,不要執著,一執著就入魔道了。有許多人打坐修行,慢慢地會聽到一些聲音,聲音告訴他什麼都對了,哦!
  • 直擊巴拿馬城:高樓林立,跟國內城市比起來,你會覺得差嗎
    巴拿馬是中美洲的一個國家,去年才跟我國建交,面積不是很大,只有7.5萬平方公裡,人口也不多,400來萬人,經濟以金融、貿易和旅遊為主,工業不怎麼發達。雖然說巴拿馬是不發達的國家,但其城市感覺很發達,好像跟中國發達城市沒什麼兩樣,去過的你覺得是這樣嗎?
  • 三個小故事告訴你羅布泊為什麼會被詭異化
    不過很奇怪,在網絡這麼發達的今天,羅布泊這個地方依然被人們稱為死亡之地,這令我很不解,我尋思我們也招募了不少隊員走了不少次,沒有任何人感到身體不適,更沒有什麼輻射、巨型蜥蜴、鏡像人,那麼到底為什麼羅布泊會一直被神秘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