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渭南高新區持續深化「校區合作」平臺,通過構建「1236X」聚才新模式,進一步營造人才優先發展環境,持續涵養區域最優人才生態圈,著力構築「高精尖缺」人才集聚窪地,以「人才鏈」耦合「產業鏈」,引領新時代高質量發展。
依託一個平臺,搭建校區合作「新橋廊」。在走訪調研區內54家規上工業企業和26家高新技術企業後,針對企業面臨的人才引育和技術攻堅難題,主動「走出去」登門拜訪省內12所高校,誠心「請進來」高校就業和科技方面負責人來區共商合作大計,召開了渭南高新區首屆「校區合作大會」暨啟動儀式,正式搭建起區內企業和省內高校合作的「新橋廊」。同時根據今年企業復工復產現實需求,除了持續加大與各類高校對接聯繫外,還深入陝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渭南職業技術學院、渭南技師學院等4所職業院校進行對接,不斷擴大合作範圍,做實「校區合作大會」平臺。
9月18日,以「智匯高新、融創未來」為主題的第二屆「校區合作大會」成功舉辦,吸引了西安交通大學等17所高等院校和4所職業院校的218名專家教授和相關負責人,堅持以會為媒匯聚各類英才來區,不斷助力人才引育與科技創新。
深化兩大合作,催生創新發展新動能。緊盯人才引育與科技創新兩大合作途徑,積極完善政策機制體系,修訂出臺了渭南高新區人才新政3.0版《渭南高新區優化人才生態引領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突出「引育並舉、聚留齊抓、服用共管」,全鏈條優化政策導向,與校區合作實現無縫銜接,在第二屆校區合作大會上正式對外發布。
緊扣區內重點產業鏈條,定期發布緊缺人才招引目錄,支持企業市場化引進急需緊缺人才。建立技術需求揭榜掛帥制,收集匯總了陝西中聯西部土方機械有限公司等12項重點企業技術合作需求榜單,在大會現場正式發布,面向全社會尋求技術合作。鼓勵高校科研成果轉化,與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省內10餘家高校院所開展點對點合作,大會上來自西安交通大學的5位專家教授現場發布了科技成果轉化需求,連結高校與企業「研發—孵化—產業化」一條線。
建立三個渠道,拓寬溝通聯絡新路徑。不斷拓寬西安高校高新行、校區合作交流群、專家智庫三個校區溝通渠道。建立定期互信互訪制度,定期開展西安高校高新行活動,先後走進西安工程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西安石油大學等6所高校開展人才政策宣講活動,組織區內40餘家重點企業開展人才招引「直通車」活動,提供崗位940餘個,達成就業意向150餘人。
建立校區合作交流微信群。為更好地拓寬校區合作渠道,除了保持傳統意義上的溝通聯絡機制,還將校區合作大會的專家教授、校企相關負責人拉進微信群,實現溝通交流從「線下」走到「線上」,定期發布企業技術攻關需求、高校成果轉化需求、重點人才招引需求。組建專家智庫。通過校區合作大會,聘任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長安大學、西安理工大學等40餘名高校專家教授為渭南高新區經濟發展專家智庫成員,圍繞區內產業布局和轉型發展定期開展政策諮詢,充分借力高校智力資源,把脈園區發展戰略。
聚焦六個方面,建設創新創業新載體。圍繞柔性引進研發人才、開辦訂單委培班、建設培訓教育基地、建設院士(專家)工作站、建設創新創業平臺、建設見習實習基地等方面創新平臺載體建設。對企業從高校柔性引進高層次研發人才(團隊)和博士給予相應補助。對校企共建省級、市級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給予建站補助,進站院士專家和博士獲獎按市級獎勵給予配套。對校企共建創新創業平臺和人才發展平臺按照市級獎勵配套。
鼓勵企業和高校合作共建產業技術研究院等新型技術研發機構,給予一次性建設補助。鼓勵企業建設就業見習基地,除本科、大中專生,還設立碩博生就業見習崗,按月享受補貼,鼓勵企業與院校合作建設實訓實習基地,對符合條件的基地,給予企業和院校補助。鼓勵企業與各類院校合作開辦「訂單委培班」,按照不同學歷層次給予企業辦班補貼,鼓勵企業與各類院校合作建立培訓教育基地,按培訓人數給予企業補助。目前共建設院士(專家)工作站9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個,開辦訂單委培班2批,建設教育培訓基地4個,建設見習實習基地16個,建設各類創新創業和人才發展平臺36個,建設新型技術研發機構1個,柔性引進各類人才165名。
深化一批合作,推動產才融合新發展。首屆校區合作大會啟動以來,區內40餘家企業與省內14所高校和7所技工類院校圍繞人才引育、技術合作、項目開發等方面開展了深度合作,正在開展合作項目達60餘項。在第二屆校區合作大會主會場上還集中簽約了一批技術開發(委託)、重點研發項目、校企合作等方面新的合作協議,區內重點企業與高校結合成果轉化和技術合作等需求,還初步達成了83項項目合作意向,雙方正在進一步深度洽談中。
近年來,區內重點企業依託校區合作平臺,深化校企項目合作,以人才引領科技創新,發展呈現出良好局面,例如木王科技與西北大學合作開展「利用牽引法生產雙金屬複合銅管」研發,替代進口探針針管,實現技術生產國產化,量產後年產值可達到六、七千萬元;與西安交通大學合作開展MEMS探針技術開發,將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為實現晶片產品國產化貢獻力量。北人印機與西安交通大學、西安理工大學等高校聯合開發攻關了「陝西省數控一代機械產品創新應用示範工程」「包裝行業全過程VOC治理」「智能包裝印刷與縫紉機械製造產業網絡協同製造集成技術研究」等重大項目,有力推動了包裝印刷及其裝備製造業技術進步。
通過深化校區合作,激活「人才鏈」,耦合「產業鏈」,高新區將產業與人才的發展需求緊密結合,打破了阻礙人才和產業發展的「捲簾門」,人才引領科技創新已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的強勁動力,產才深度融合為園區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活水源泉。
(撰稿:黨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