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區:構建校區合作「1236X」聚才新模式 以「人才鏈」耦合「產業...

2020-12-04 渭南市人民政府

       陝西省渭南高新區持續深化「校區合作」平臺,通過構建「1236X」聚才新模式,進一步營造人才優先發展環境,持續涵養區域最優人才生態圈,著力構築「高精尖缺」人才集聚窪地,以「人才鏈」耦合「產業鏈」,引領新時代高質量發展。

       依託一個平臺,搭建校區合作「新橋廊」。在走訪調研區內54家規上工業企業和26家高新技術企業後,針對企業面臨的人才引育和技術攻堅難題,主動「走出去」登門拜訪省內12所高校,誠心「請進來」高校就業和科技方面負責人來區共商合作大計,召開了渭南高新區首屆「校區合作大會」暨啟動儀式,正式搭建起區內企業和省內高校合作的「新橋廊」。同時根據今年企業復工復產現實需求,除了持續加大與各類高校對接聯繫外,還深入陝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渭南職業技術學院、渭南技師學院等4所職業院校進行對接,不斷擴大合作範圍,做實「校區合作大會」平臺。

       9月18日,以「智匯高新、融創未來」為主題的第二屆「校區合作大會」成功舉辦,吸引了西安交通大學等17所高等院校和4所職業院校的218名專家教授和相關負責人,堅持以會為媒匯聚各類英才來區,不斷助力人才引育與科技創新。

       深化兩大合作,催生創新發展新動能。緊盯人才引育與科技創新兩大合作途徑,積極完善政策機制體系,修訂出臺了渭南高新區人才新政3.0版《渭南高新區優化人才生態引領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突出「引育並舉、聚留齊抓、服用共管」,全鏈條優化政策導向,與校區合作實現無縫銜接,在第二屆校區合作大會上正式對外發布。

       緊扣區內重點產業鏈條,定期發布緊缺人才招引目錄,支持企業市場化引進急需緊缺人才。建立技術需求揭榜掛帥制,收集匯總了陝西中聯西部土方機械有限公司等12項重點企業技術合作需求榜單,在大會現場正式發布,面向全社會尋求技術合作。鼓勵高校科研成果轉化,與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省內10餘家高校院所開展點對點合作,大會上來自西安交通大學的5位專家教授現場發布了科技成果轉化需求,連結高校與企業「研發—孵化—產業化」一條線。

       建立三個渠道,拓寬溝通聯絡新路徑。不斷拓寬西安高校高新行、校區合作交流群、專家智庫三個校區溝通渠道。建立定期互信互訪制度,定期開展西安高校高新行活動,先後走進西安工程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西安石油大學等6所高校開展人才政策宣講活動,組織區內40餘家重點企業開展人才招引「直通車」活動,提供崗位940餘個,達成就業意向150餘人。

       建立校區合作交流微信群。為更好地拓寬校區合作渠道,除了保持傳統意義上的溝通聯絡機制,還將校區合作大會的專家教授、校企相關負責人拉進微信群,實現溝通交流從「線下」走到「線上」,定期發布企業技術攻關需求、高校成果轉化需求、重點人才招引需求。組建專家智庫。通過校區合作大會,聘任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長安大學、西安理工大學等40餘名高校專家教授為渭南高新區經濟發展專家智庫成員,圍繞區內產業布局和轉型發展定期開展政策諮詢,充分借力高校智力資源,把脈園區發展戰略。

       聚焦六個方面,建設創新創業新載體。圍繞柔性引進研發人才、開辦訂單委培班、建設培訓教育基地、建設院士(專家)工作站、建設創新創業平臺、建設見習實習基地等方面創新平臺載體建設。對企業從高校柔性引進高層次研發人才(團隊)和博士給予相應補助。對校企共建省級、市級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給予建站補助,進站院士專家和博士獲獎按市級獎勵給予配套。對校企共建創新創業平臺和人才發展平臺按照市級獎勵配套。

       鼓勵企業和高校合作共建產業技術研究院等新型技術研發機構,給予一次性建設補助。鼓勵企業建設就業見習基地,除本科、大中專生,還設立碩博生就業見習崗,按月享受補貼,鼓勵企業與院校合作建設實訓實習基地,對符合條件的基地,給予企業和院校補助。鼓勵企業與各類院校合作開辦「訂單委培班」,按照不同學歷層次給予企業辦班補貼,鼓勵企業與各類院校合作建立培訓教育基地,按培訓人數給予企業補助。目前共建設院士(專家)工作站9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個,開辦訂單委培班2批,建設教育培訓基地4個,建設見習實習基地16個,建設各類創新創業和人才發展平臺36個,建設新型技術研發機構1個,柔性引進各類人才165名。

       深化一批合作,推動產才融合新發展。首屆校區合作大會啟動以來,區內40餘家企業與省內14所高校和7所技工類院校圍繞人才引育、技術合作、項目開發等方面開展了深度合作,正在開展合作項目達60餘項。在第二屆校區合作大會主會場上還集中簽約了一批技術開發(委託)、重點研發項目、校企合作等方面新的合作協議,區內重點企業與高校結合成果轉化和技術合作等需求,還初步達成了83項項目合作意向,雙方正在進一步深度洽談中。

       近年來,區內重點企業依託校區合作平臺,深化校企項目合作,以人才引領科技創新,發展呈現出良好局面,例如木王科技與西北大學合作開展「利用牽引法生產雙金屬複合銅管」研發,替代進口探針針管,實現技術生產國產化,量產後年產值可達到六、七千萬元;與西安交通大學合作開展MEMS探針技術開發,將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為實現晶片產品國產化貢獻力量。北人印機與西安交通大學、西安理工大學等高校聯合開發攻關了「陝西省數控一代機械產品創新應用示範工程」「包裝行業全過程VOC治理」「智能包裝印刷與縫紉機械製造產業網絡協同製造集成技術研究」等重大項目,有力推動了包裝印刷及其裝備製造業技術進步。

       通過深化校區合作,激活「人才鏈」,耦合「產業鏈」,高新區將產業與人才的發展需求緊密結合,打破了阻礙人才和產業發展的「捲簾門」,人才引領科技創新已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的強勁動力,產才深度融合為園區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活水源泉。

(撰稿:黨魁)

相關焦點

  • 成都高新區聯合電子科技大學加快培育科技創新型人才
    活動現場 供圖 成都高新區黨群工作部宣傳處  國際在線四川報導:11月4日,成都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人才實訓基地與新經濟產業人才實訓基地授牌儀式在菁蓉匯路演大廳舉行產業人才實訓基地由成都高新區、電子科技大學聯合組建,設立在電子科技大學九裡堤校區。來自成都高新區的20餘家電子信息、新經濟企業代表參加授牌儀式。  作為成都產業發展主陣地,成都高新區持續推動電子信息、新經濟等主導產業強勁發展。
  • 煙臺高新區航空航天產業蓬勃發展
    水母網1月14日訊(記者 王鑫 通訊員 劉奕彤)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但「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奮力前行、義無反顧;面對產業發展需求,破題起勢、再創佳績。堅定信念,不走「彎路」、不貪「捷徑」、不做「虛功」,經過一年的努力,煙臺高新區航空航天產業崛起了一批優質重點企業、打造了一批高質量平臺載體、落地了一批創新示範項目。
  • 株洲高新區「五鏈」融合 積聚產業發展新動能
    全媒體記者 曠昆紅 通訊員/廖懌融合創新鏈、產業鏈、資本鏈、人才鏈和服務鏈,株洲高新區構建起科技創新、產業、資本、人才、服務的最優環境,用最大的誠意、最好的政策、最優的服務和最小半徑的產業配套,為產業項目和人才團隊落地創造條件,積聚產業發展新動能。
  • 成都高新區:企業梯度培育 產業節節拔高
    王 焱攝成都高新區以產業培育為核心,堅持市場化、精準化、精細化方向,精準匹配要素資源,完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構建以種子期雛鷹企業、瞪羚企業、平臺生態型龍頭企業等為重點的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加快建設國家高質量發展示範區聚集各類企業12.9萬家,經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1227家,上市掛牌企業145家……作為四川省成都市新經濟活力區和國際化合作的核心功能載體,成都高新區是科技、人才
  • 發現新「齊跡」|淄博高新區:MEMS產業孵化器 助力打造千億級產業平臺
    淄博高新區MEMS產業孵化器是淄博市高標準規劃建設的電子信息產業園項目,2012年,淄博高新區與清華大學成立國家高新區MEMS研究院,依託50億元產業基金,建設了「清華大學國家高新區MEMS研究院」、「尤政院士工作站」以及「
  • 無右區塊鏈攜手浪潮構建新型社會化數據治理新模式
    本網訊(企業觀察報四川融媒/唐開燕)2020年11月30日,成都無右區塊鏈與四川浪潮共同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合作協議,雙方今後將在區塊鏈硬體設備、區塊鏈應用平臺等領域開展深入合作。加強區塊鏈技術研究,加速區塊鏈硬體研發,加快區塊鏈產業應用落地,推動區塊鏈技術在智慧財產權以及司法相關領域創新發展。成都無右區塊鏈致力於區塊鏈基礎設施搭建,以科技創新推動智慧財產權、司法等領域產業化應用落地,助力中國法治建設。
  • 重慶高新區:聚集創新資源 激活高質量發展澎湃動能
    今年以來,重慶高新區緊緊圍繞「科學之城、創新高地」總體定位,緊扣「五個科學」「五個科技」,高水平建設西部(重慶)科學城,聚焦科學主題「鑄魂」,面向未來發展「築城」,聯動全域創新「賦能」,建平臺、興產業、聚人才、優環境、提品質,在唱好「雙城記」、建好「經濟圈」中打頭陣、做先鋒、挑大梁,奮力打造全國具有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努力成為重慶市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和創新驅動新引擎
  • 中國生物醫藥園區排行榜出爐 成都高新區綜合競爭力排名第六
    《報告》顯示,近年來全國生物醫藥產業穩步高速發展,開發潛力和空間巨大,生物醫藥產業三大區域產業聚集明顯,尤其是中西部地區發展迅速。另外,高新區已經成為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核心,且高端人才聚集,研究產出大幅度增加。同時,《報告》也顯示,生物醫藥產業繼續發展還需要人才儲備的進一步提升,成果轉化亟待加速。
  • 武漢東湖高新區 構建高質量創新生態系統的思路與對策
    通過構建創新生態系統,武漢東湖高新區可將自身發展壯大的主要動力鎖定在「創新」上,走創新人才集中、創新資源集約、創新產業集聚的發展路線,培育區域發展新動能。  構建創新生態系統是武漢東湖高新區邁向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重要著力點。當前,我國高新區已進入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面對新的發展形勢,武漢東湖高新區著力推動「中國光谷」邁向建設「世界光谷」。
  • 創新生態體系與產業發展體系耦合關係
    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所需的產業發展體系結合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涵與特徵,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產業競爭力、產業控制力、產業發展力、產業環境角度作為一級指標。探索了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所需的創新生態體系和產業發展體系的耦合關係,構建了耦合分析模型,分析了2013-2017年兩體系耦合度和耦合協調度的變化趨勢,並提出了體系升級優化的政策建議。
  • 投資100億,京東方智慧系統創新中心在成都高新區開建
    ,構建集技術開發、成果轉化、產業孵化、人才交流、展示交易於一體的多維產業平臺,打造更為完備的柔性顯示產業生態圈。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炎順介紹,此次開工的京東方成都智慧系統創新中心將集聚上下遊和關聯產業資源、創新資源和服務資源,形成產業共生生態新模式,打造區域新名片。成都創新中心穩定運營後,自身及拉動相關產業年度總營收預計可達200億元人民幣。
  • 火幣大學:區塊鏈教育布道者 構建區塊鏈思維的殿堂
    隨著區塊鏈產業加速發展,技術深化創新,應用迅速落地,區塊鏈人才越來越受到重視,區塊鏈相關崗位出現了需求井噴,社會各界對區塊鏈系統學習和了解的熱情更是日益高漲。火幣大學校長、權威區塊鏈專家於佳寧表示,作為長期聚焦於區塊鏈應用和數字經濟領域的專業化教育機構,火幣大學致力於成為社會各界邁向區塊鏈世界的認知入口,建築區塊鏈思維的殿堂。
  • 庫珀科技喜獲成都高新區「四派人才」企業認定
    成都高新區支持「四派人才」創辦企業,對「四派人才」(蓉歸派、海歸派、學院派、創客派)創辦的科技創新類企業,給予了多方面的優待支持。其中高層次「四派人才」(世界500強及國內外知名企業高管或技術骨幹、國內外一流科研院校專家教授、海歸高層次人才、經成都高新區認定的各類創新創業大賽優秀創業團隊、有過多次成功創業經歷的創業者等)創辦的企業啟動資金最高500萬元。
  • 浙江日報|智匯未來 才聚園區 衢州智造新城:人才創業園為高質量...
    8月17日,浙江日報16版封底刊登文章《智匯未來 才聚園區 衢州智造新城:人才創業園為高質量發展添翼》,全文如下:衢州全力打造四省邊際人才集聚「橋頭堡」(之一)。集聚創新創業人才,釋放人才創造活力。用才添動力才創園將人才引進與主導產業轉型升級相結合,促進人才鏈、產業鏈、科技創新鏈有機融合。衢籍孫樂博士就是衢州引入的一位高層次人才。
  • 遇見武漢,華為&中軟國際聯合打造人才培養新模式,共建軟體開發新生態
    此次會議由華為主辦,湖北省經信委黨組成員、省無委辦主任王化平,武漢東湖高新區產業發展與科技創新局光谷網際網路+辦公室副主任龔學藝博士等領導出席此次會議。中軟國際作為華為重要的生態合作夥伴,受邀參與會議發表重要演講,並與華為、華中科技大學共同啟動湖北大學生雲上軟體設計大賽。
  • 從A到Z,為火炬高新區寫一封26字情書|軟體園|產業園|開發區|高新...
    冠捷科技生產車間  火炬高新區瞄準新一代顯示技術,圍繞產業鏈價值鏈,精心做好「強鏈、補鏈、延鏈」三篇文章,通過引入先進產業項目,推動產業發展迭代升級。  火炬高新區將以智能製造服務平臺為抓手,構建智能製造協同創新生態,推進智能製造從點、線延伸到面,助力企業向智能化轉型,推動園區製造業產業向數位化升級,向價值鏈高端攀升。
  • 構建海洋信息化發展新模式
    如何通過海洋信息化建設改善現狀,增強我國海洋產業國際競爭力,已是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在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海洋領域的發展模式不斷革新,「智慧海洋」的觀念應運而生,且已成為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 央媒頭版齊齊聚焦合肥高新區!這才是真正的頭條!
    、人才、資金密集型產業,需要地方政府持之以恆構建產業環境,合肥有打造「IC之都」的耐心。「也正因為各類人才聚集,才推動我們在創新的道路上走得更遠。」王建宇代表認為,在這三個領域,合肥、北京、上海會有一些分工,也會一起合作,從而構建專業性和綜合性互補的國家實驗室體系。(頭版)合肥:人才磁場 創新高地(2019年4月20日)這段時間,「科技創新」是安徽合肥最熱的關鍵詞。
  • 泰州醫藥高新區推進產業鏈式發展、集群發展 由「一粒藥」邁向「大...
    如今,一座特色鮮明、產城融合的大健康產業新城拔地而起,成為生物醫藥產業及大健康產業發展的「新地標」「風向標」。「我們加強創新引領激活發展新動能,探索出一條集聚高端人才、引進高端成果、落戶高端企業、發展高端產業,產城融合、創新資源加速集聚的專業園區發展新路徑。」泰州市委常委、泰州醫藥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張小兵說。
  • 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和產業制高點 合肥全面構建高質量現代產業體系
    據介紹,自安徽自貿試驗區揭牌以來,合肥片區籤約項目148個、總投資753億元,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產業平臺日益規模化。「要聚焦先進位造業和高端服務經濟,全面構建高質量現代產業體系。」在11月5日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推介會上,王文松表示,合肥正借力戰新產業蓬勃發展,加速匯聚各類高技術產業人才。數據顯示,目前在合肥從事研發人員比例、每萬人專業技術人員數位居全國同類城市前列。產業人才方面,集聚了新型顯示領域人才2萬多人,集成電路從業人員2.3萬人,引進集成電路海內外產業人才近2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