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岷山。
15年前,跟隨保護區的野外工作人員,我第一次爬上這刀砍斧劈般的陡峭山脊。腳下,是寬不過兩尺的狹窄「刀背梁」;兩側,是望之頭眩、近乎筆直削落的陡崖;眼前,則是層巒起伏青黛含翠的群山與森林。
攀上一塊巨石,極目遠眺,內心的衝擊,是我這個自小在平原長大的毛頭小子所從未體驗過的。突如其來,一個想法浮現心間:是否也會有一隻猛獸,時不時從這裡經過,如我一般,駐足於此,俯瞰山林?
或許,大家會覺得,此處,如果配上一隻威武的老虎,或者深沉的豹子,會更應此情此景。但今天,在虎豹的身影已從岷山和我國其他大部分地區的山林中消逝之後,我們要說的,卻是另一種絕少出現在公眾視野中的神秘貓科動物。金貓!
或許是為了追隨著舔食礦物鹽分的小麂,這隻精神抖擻的金貓,來到了我們為野生有蹄類動物設置的人工鹽井,在紅外相機前,留下了這堪稱標準照的自拍肖像(四川老河溝自然保護區)
貓盟插嘴:
要研究多久才能靠譜地科普一個物種?
這篇文章的作者李晟博士用了15年。
從2003年第一次拍到金貓的模糊影像到現在,他陸陸續續地奔走在中國的西南山地,一點點地勾畫著亞洲金貓的中國拼圖,逐漸揭開這一神秘貓科動物的面紗。
這篇文章中的許多金貓配圖及視頻都是首次公布。請擼到最後,彩蛋不能更精彩!
風華正茂的李博士在檢查紅外相機
亞洲金貓
野生貓科動物(Felidae)素以高冷、酷俊的形象引得世人關注。雖然人們大部分的注意力往往更多集中在虎、豹、雪豹這些大貓身上,但在貓科動物這個大家族裡,更多的成員是那些中小體型的貓。
在中國,共有12種貓科動物分布的記錄。從分類上來說,其中虎、豹、雪豹、雲豹這4種為大貓,屬於豹亞科(Pantherinae),其餘8種則全部為小貓,歸於貓亞科(Felinae)。與虎、豹、雪豹這些頭頂光環的大型旗艦物種相比,小貓們往往默默無聲,少受關注。但若論起瀕危珍稀,或是好戲程度,許多小貓不遑多讓,神秘的金貓(Catopuma temminckii)就是其中之一。
金貓也被稱為亞洲金貓(Asiatic Golden Cat),是一種生活在森林棲息地的中等體型的貓科動物。沒有豹貓的纖細苗條,沒有虎豹的威猛雄壯,相對身體來說腦袋大而圓、脖子短而粗的金貓往往顯得有點呆頭呆腦,尤其是冬季,當它們身披厚實的冬毛時,更是如此。
誰在說我呆頭呆腦?!只要角度對,姿勢正,人家自拍出來的樣子也是很帥的!眼神也是很犀利的!(四川省唐家河自然保護區)
據資料記載,金貓的體重9-16千克,身體全長1.1-1.6米。這是什麼概念?我們拿兩張照片來對比一下:
這是紅外相機在四川唐家河自然保護區同一地點拍到的金貓和毛冠鹿。後者也是我國的特有物種,廣泛分布在我國西南、華中至華南,是多種大中型食肉動物食譜中常見的獵物之一。
有了這兩張照片來作對比,是不是可以直觀地感受一下金貓的體型與大小?雖然叫做「貓」,但金貓可不是你家那乖乖怯怯的Hello Kitty可以比擬的——那健壯、結實的身體中,滿滿蘊藏著作為頂級獵手的力量!
貓科裡的變色龍
貓科動物中,金貓素以其體色多變而著稱。在民間,金貓就因其體表毛色與斑紋的不同,有著紅椿豹、芝麻豹、烏雲豹、狸花豹等諸多稱謂。簡單來分,金貓的毛色可以分為體表沒有斑紋的普通色型,以及體表密布斑紋的花斑色型(俗稱「花金貓」);此外,還有偶見的黑化個體(黑色型)。
在西藏拍到的黑色型金貓,BY TBIC & 貓盟CFCA
而金貓的普通色型與花斑色型之間,可能並沒有絕對的「分界線」,而是存在不同程度的漸變過度色型。
2015年我在雲南開會時,曾跟中科院動物所的汪松老先生聊起這個話題,汪先生說:1950年代時,他們曾調查了華南某地庫存的數百張金貓皮張(當時金貓被作為一種毛皮獸廣泛捕獵,由國家統一收購皮張),發現這些皮張上的斑紋可以按從深到淺再到無排列起來,中間沒有明顯的分界,而是呈現漸變過度的狀態。關於金貓毛色和斑紋的形成機制還缺乏研究,可能由動物本身的遺傳因素所控制。
花斑色型金貓(花金貓)的標準照。其身體側面密布圓形和不規則形狀的斑塊,有些類似於金錢豹體表的斑塊(豹紋)。因此,這種色型的金貓有時候會被誤認為金錢豹或雲豹(四川省唐家河自然保護區)
我們近年來的調查結果顯示,在不同地區的金貓種群中,不同色型個體的比例存在很大的差別(就是任性~)。例如:
秦嶺南坡的金貓種群中,就沒有發現明顯的花斑色型,全是均一的普通色型;而在岷山北部的金貓種群中,普通色型和花斑色型的個體共存,且數量相當。監測表明,就在岷山的同一條山梁上,會出現兩種色型的金貓個體你來我往,好不熱鬧。
同一條山梁,同一個位點,兩隻不同色型的金貓個體先後在紅外相機前止步,仔細端詳著這個方方正正的盒子(紅外相機)。與其表親豹貓主要在夜間活動的習性不同,金貓有大量的時間是在白天活動。通過紅外相機獲得的充足數據,我們可以詳細地分析金貓種群中不同色型的出現比例,以及金貓和其它同域分布的食肉動物的活動規律與模式(四川老河溝自然保護區)
尋找中國金貓
與其他大部分貓科動物一樣,金貓是獨居動物,在野外單獨活動。但由於其密度低,數量少,活動隱秘,研究匱乏,我們迄今對國內分布的金貓習性和生態的了解還十分有限。
由於長久以來少受關注,金貓也是迄今為止我們了解最少的貓科動物之一。歷史上,金貓曾廣泛分布在我國華南和西南地區的山林中,但由於長期以來森林棲息地的喪失和人類的捕獵,我國金貓的種群經歷了持續的嚴重下降,現存的分布區較以往嚴重收縮,並呈現高度破碎化的狀態。
近年來,雖然我國西南部多地有金貓活動的報導(幾乎全是紅外相機調查的記錄),但我們僅在秦嶺、岷山、甘孜、藏東南等少數幾個地區,可以判斷出有較為穩定和一定種群規模的金貓分布。
金貓在我國的分布區與近年來的確認分布地點。綠色斑塊為IUCN物種紅色名錄資料庫中顯示的金貓現有分布區;淺藍色區域為《中國獸類野外手冊》中顯示的分布範圍(根據原書中分布點繪製);紅色位點顯示2000年確認的金貓分布點(製圖:段菲,李晟)
在野外,紅外相機是目前探測、記錄金貓的最有效手段。2003年,我們在四川省唐家河自然保護區,使用紅外相機第一次拍攝到了野生金貓的照片。此後,隨著調查範圍的擴大和數據的積累,我們在一點一滴地收集著金貓的信息。每一張新的照片、每一段新的視頻,都會給我們帶來莫大的喜悅和對金貓更多一點的新的了解。
在這十多年間,我們對金貓的調查和研究,主要集中在秦嶺-岷山-邛崍山-川西高原一線的中國西南山地,也就是大橫斷山以及其外圍區域。通過紅外相機、分子生物學等技術手段,展現在我們面前的,不僅僅是一個熱鬧非凡、生機勃勃的金貓種群,更是一個健康蓬勃、精彩紛呈的森林生態系統。
潮溼泥土地面上的金貓腳印(四川省老河溝自然保護區),李晟攝
雪地中的金貓腳印(陝西長青自然保護區),李晟攝
新鮮的金貓便便(四川唐家河自然保護區),李晟攝
陳舊的金貓糞(四川老河溝自然保護區),李晟攝
野生金貓活動極為隱秘,野外目擊記錄極少。更多情況下,我們可以在野外見到其活動留下的足跡、糞便等痕跡。但是,這些痕跡與同域分布的豹貓等其他食肉動物的痕跡常常較難區分。
(一個找金貓的竅門)與其它大中型貓科動物一樣,金貓喜歡沿比較開闊的獸徑活動(通常為山脊或溝谷),而這樣的獸徑,也是很多同域分布的大型獸類、包括人類所喜好的路徑,是密林之中來來往往的繁忙「高速公路」。畢竟,誰不喜歡走「好走」的路呢?
同一地點,從上至下,依次為:金貓(普通色型)、大熊貓、中華鬣羚、羚牛、保護區工作人員(陝西省長青自然保護區)
金貓愛吃啥?
在整個岷山地區,由於歷史原因,虎、豹、豺這些原有的大型食肉動物如今都已蹤影全無,金貓就成了這個山地森林生態系統中體型最大的食肉動物之一。而這種大型頂級食肉動物的缺失,在我國華中、華南、華東的森林生態系統中,也是普遍存在的。
在這裡,金貓捕食小麂、毛冠鹿等小型偶蹄類食草動物,紅腹角雉、血雉等雉類,以及藏鼠兔、社鼠等小型獸類。
作為位居食物鏈頂端的捕食者,金貓承擔起了控制這些動物種群不致過剩的責任。而這些區域內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食物資源,也成為持續供養這個穩定的金貓種群的基礎。
一隻打獵歸來的金貓從山梁上走過,口裡叼著的戰利品:一隻雄性紅腹角雉。紅外相機為我們捕捉到了這個珍貴的鏡頭。或許,這正是金貓媽媽要帶回家,給金貓寶寶們準備的豐盛晚餐。
在斑駁的森林背景中,雌性紅腹角雉的羽色和斑點就是極好的「迷彩」,可以降低它們被捕食動物發現的概率。儘管如此,它們仍然難逃金貓這個出色的獵食者的火眼金睛。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紅腹角雉是金貓最主要的食物之一。
為了深入了解野生金貓的習性、生態以及與其他食肉動物之間的相互作用,近年來,我們引入最新的分子生物學技術,通過金貓糞便內殘留的DNA信息來追溯其食物的組成。
我們分子生物學的研究結果顯示,體重不足200克的藏鼠兔也是金貓菜單上的「常客」。沒有麂子、野雞類的大餐時,來點小東西作為點心也是不錯滴!(四川老河溝自然保護區)
我們意外地發現,除了這些中小型的獵物之外,體型更大的野豬、羚牛等大型偶蹄類動物,也偶爾會出現在金貓的食譜之中。以金貓的體型,它們不會對成年的野豬或羚牛構成威脅;但對於這些動物的幼崽來說,金貓則是致命的殺手。在這裡,大自然建立起了一套精妙的平衡,精準地調控著生態系統內各個物種與單元之間的動態與互作(Interaction,相互作用)。
站在山巔俯瞰四川北部岷山的地形與森林。在這裡,深切的高山峽谷和複雜崎嶇的地形阻擋了人類破壞的腳步,而茂密的森林植被則為眾多的野生動物提供了優良的棲息地。
近處,是四川省老河溝自然保護區的範圍;而更遠的山脊之外,則是四川省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與甘肅省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及與它們接壤相連的更多的自然保護區。(老河溝景觀,陳祥輝攝)
岷山是大熊貓的自然棲息地,得益於政府、社會對大熊貓保護的關注和持續投入,區域性的自然保護區網絡使得各保護區內的森林棲息地連成一片,也為同域分布的金貓等野生動物提供了面積更為廣大的活動空間,可以有效降低野生動物們區域性絕滅的概率。
事實上,岷山北部老河溝保護區內的金貓與唐家河、白水江的金貓為同一個種群,也是目前國內已知的最大的野生金貓種群。這些動物不為無形的保護區邊界所限制,日日夜夜,自由地穿行於這片廣袤的山林。
行走山梁的金貓母子(四川老河溝自然保護區)
走在前面的金貓媽媽首先警惕地在紅外相機前停了下來(上圖),仔細觀察、確定沒有危險之後,再帶著金貓寶寶慢慢從紅外相機前面走過(下圖)。在岷山、秦嶺等地紅外相機多年的持續監測中,我們已經多次記錄到金貓幼崽的影像。這些成功的繁殖記錄,讓我們看到了金貓種群未來的希望(四川老河溝自然保護區)
相比於中國其他很多地方的山林以及棲息其中的野生動物所遭受的人類摧殘,這片區域是幸運的:
在東部,有大熊貓這個保護旗艦物種和生態傘護物種的庇護;
在西部,有藏區傳統文化和藏傳佛教信仰的保護。
我們需要感謝的,不僅僅是造物主的神奇,更應該是那些紮根於此、奉獻於此的林業工人、護林員、巡護員數十年的堅守,和眾多保護組織、科研院所、行政部門的通力協作,以及當地原住民與社區世世代代的守護。正是所有這些共同的努力,才使得中國西南這片山山水水,為野生動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基礎與庇護,成為金貓自由自在的徜徉之地。
說明:文中水印為「PKU wildlife」的野生動物照片、視頻均由紅外相機拍攝,為北京大學「野生動物生態與保護」課題組與各自然保護區合作調查成果。
作者李晟:IUCN貓科動物專家組成員,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野生動物生態與保護實驗室PI(principal investigator,獨立研究員)。一個比大熊貓還要可愛的科學家,沒有比他更了解中國金貓的人了。
歡迎掃碼投餵繼續研究金貓的李晟博士
守護森林裡的金貓,也需要靠譜的科學家
我是金貓,你路轉粉了麼
你家的貓,粘人乖巧的時候窩在腳邊「喵喵」叫,發春狂躁的時候則蹲在牆頭聲嘶力竭地喉!但你想過嗎,野生的金貓叫起來會是個什麼樣的動靜?來看這裡,我們錄有金貓叫聲的視頻!是不是跟金貓那高冷、俊酷的外表形象之間有相當的落差呢?(陝西省長青自然保護區)
貓盟給翻譯了一下,金貓叫你趕緊轉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