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的某些行星會脫離恆星系的引力束縛,離家出走。天文學家把這些漂流者稱為"離群流浪行星"。現在,一組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質量和火星或地球差不多的流浪行星。
在深空中找到一個不發光的天體是極具挑戰性的任務。但目前有兩個天文組織正深耕這一領域。他們是光學引力透鏡實驗(OGLE)聯盟和韓國微透鏡網絡(KMTN)聯盟。
現在,這兩個組織的團隊宣布發現了一顆流浪行星。目前還未確認它與地球的距離。團隊表示,這證明了微透鏡技術能夠有效地發現流浪行星。
天文學家認為,在恆星系初期,一些低質量的行星會從恆星的引力中彈出。幼年期恆星的情況可能很混亂,恆星和所有行星之間的引力相互作用有時會形成引力彈弓效應。"根據行星形成理論,比如核心吸積理論,離群行星的典型質量應該在0.3到1.0地球質量之間。"作者寫道。
在浩瀚黑暗的太空中尋找這些微小的暗淡天體需要創新的技術:引力透鏡。
引力透鏡需要兩樣東西。一個遠處的光源, 通常是一顆恆星, 和一個較近的物體, 有足夠的質量作為透鏡, 彎曲光源的光線。在這種情況下,低質量的行星作為透鏡。而根據遠處恆星的光線受前景物體影響的程度,天文學家可以發現不少信息。
像低質量行星這樣相對弱小的天體,無法彎曲太多光線,而且時間也不會太長。作者在論文中說:"預計行星導致的微透鏡事件具有極小的愛因斯坦角半徑和極短的時間尺度(0.1天)。" 根據作者的說法,這是 "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極端的短時標微透鏡"。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對系外行星的了解呈爆炸式增長。我們現在知道它們有數千顆,我們預計幾乎每顆恆星都有行星環繞。所有這些導致了行星和太陽系形成的最新理論和模型。而這些模型顯示,應該有很多行星從其誕生的系統中離家遊蕩。
微透鏡提供了一種尋找這些小行星的方法。但這工作非常困難。問題不在於它們的暗淡程度, 而是微透鏡的作用效果。這顆新發現的行星被命名為"OGLE-2016-BLG-1928",它是在一次僅持續41.5分鐘的微透鏡事件中被發現的。所以並沒有多少時間來收集詳細數據。
此前,像這樣的流浪行星只發現了4顆,每次發現都來自在一個短時表的微透鏡事件。這些事件共同為"銀河系中存在流行星群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作者寫道。
流浪行星承載生命的潛力幾乎為零,所以可能不會成為尋找系外行星那樣重要的研究領域。但它們仍然很吸引人,就像其他事物一樣,它們可以揭示宇宙規律如何運作的線索。
關注小青年了解更多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