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科學家發現與地球大小相似的「流浪行星」

2020-11-03 中國數字科技館

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4000多顆系外行星。儘管許多已知的系外行星與我們太陽系的行星並不相似,但它們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圍繞著一顆恆星運行。

但茫茫宇宙間,還可能充滿了神秘的「流浪行星」,它們的引力不受任何恆星的束縛。

由波蘭天文學家領導的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最近宣布他們發現了迄今最小的自由「流浪行星」——大約與地球一樣大。具體結果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

系外行星很少能被直接觀測到。通常,天文學家通過觀察行星的主恆星發出的光來發現行星。例如,如果一顆行星從其母恆星的圓盤前穿過,那麼該恆星的亮度就會周期性地下降一小部分,從而導致所謂的「凌日」現象。天文學家還可以測量由行星引起的恆星運動。

自由「流浪」的行星幾乎不發射任何輻射,而且——根據定義——它們不圍繞任何主星運行,因此它們無法用傳統的天體物理探測方法去發現。

然而,「流浪行星」可以通過一種叫做引力微透鏡(gravitational microlensing)的天文現象被發現。「微透鏡效應」源於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一個大質量的物體(透鏡)可能會使一個明亮的背景物體(光源)的光發生彎曲。透鏡的引力就像一個巨大的放大鏡,使遙遠恆星的光發生彎曲和放大。

「如果一個巨大的物體(恆星或行星)從地球上的觀測者和遙遠的源恆星之間經過,它的引力可能會偏轉,聚焦來自行星源的光。加州理工學院的博士後學者和該研究的主要作者Przemek Mroz博士解釋道。「觀察到微透鏡現象的機會非常渺茫,因為三個物體——光源、鏡頭和觀察者——必須近乎完美地對齊。」如果我們只觀察到一顆源星,我們將不得不等待將近100萬年才能看到源行星被微透鏡化。」

這就是為什麼尋找引力微透鏡現象的現代調查要監測銀河系中心的數億顆恆星,那裡的微透鏡現象發生的機率最高。

由華沙大學天文學家領導的「OGLE」調查小組就進行了這樣一個實驗。OGLE是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天空探測之一,它在28年前開始運行。目前,OGLE的天文學家正在使用位於智利拉斯坎帕納斯天文臺(Las Campanas Observatory)的1.3米華沙望遠鏡(Warsaw Telescope)。在每個晴朗的夜晚,他們將望遠鏡對準銀河系的中心區域,觀察數億顆恆星,尋找那些改變它們亮度的恆星。

引力微透鏡不依賴於透鏡的亮度,因此它能夠研究暗淡或黑暗的物體,如行星。微透鏡事件的持續時間取決於透鏡物體的質量——透鏡質量越小,微透鏡事件越短。

大多數觀測到的事件,通常持續數天,是由恆星引起的。由自由漂浮的行星引起的微透鏡效應,其時間尺度僅為幾個小時。通過測量微透鏡事件的持續時間(以及其光曲線的形狀),我們可以估計出透鏡物體的質量。

科學家們宣布發現了迄今為止發現的時間尺度最短的微透鏡現象,名為OGLE-2016-BLG-1928,其時間尺度僅為42分鐘。

華沙大學天文臺的Radoslaw Poleski博士是這項研究的合著者,他說:「當我們第一次發現這個現象時,很清楚它一定是由一個極其微小的物體引起的。」

事實上,該事件的模型表明,透鏡的質量肯定小於地球,它可能是一個火星質量的物體。此外,這個鏡頭可能是一顆「流浪行星」的圖像。

Radoslaw Poleski博士補充道:「如果透鏡繞著一顆恆星運行,我們就能在事件的光曲線中探測到它的存在。」「我們可以排除行星的恆星在8個天文單位(天文單位是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距離)以內的可能性。」

幾年前,目光敏銳的天文學家首次提供了銀河系中存在大量「流浪行星」的證據。然而,這顆新發現的行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小的「流浪行星」。

「我們的發現表明,可以用地面望遠鏡探測到自由漂浮的低質量行星,並對其進行定性。」OGLE項目的PI Andrzej Udalski教授說。

天文學家懷疑,自由漂浮的行星實際上是在圍繞恆星的原行星盤中形成的(即「普通」行星),它們是在與其他天體(例如系統中的其他行星)的引力相互作用後,從它們的行星系統中被「驅逐」出去的。

行星形成理論預測,被拋出的行星通常會比地球小。因此,研究「流浪」行星使我們能夠了解年輕行星系的動蕩的演進歷史,比如我們的太陽系。

「流浪行星」的搜尋,是南希·格蕾絲·羅曼太空望遠鏡(Nancy Grace Roman Space Telescope)的科學探測目標之一。該望遠鏡目前由美國宇航局建造。

由於這一事件的短暫性,需要韓國微透鏡望遠鏡網(KMTNet)收集的額外觀測資料來描述這一事件。KMTNet運營著一個由三個望遠鏡組成的網絡,它們分別位於智利、澳大利亞和南非。

如果沒有OGLE天空調查所進行的長期觀測,這一發現是不可能的。該項目是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天空調查項目之一,始於28年前。OGLE調查的首要目標之一是利用引力微透鏡技術尋找和研究暗物質。目前的研究涵蓋了廣泛的主題——搜尋系外行星,研究銀河系和鄰近星系的結構和演化,研究變星、類星體、瞬變物和太陽系天體。

本文來自: 前瞻網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稱:首次在銀河系發現地球大小的流浪行星
    一顆體積較小、脫離任何恆星束縛的行星,穿過星際空間會發生什麼?當一顆行星「四處漂流」會發生什麼?目前,科學家最新觀測發現一顆地球體積大小的流浪行星正在穿越銀河系,此前從未觀測到該現象。  科學家猜測銀河系存在數十億顆自由漂浮的流浪行星,但到目前為止,在太陽系以外發現的4000顆行星中,僅有少數是銀河系流浪行星,大多數流浪行星體積非常龐大,其質量是木星的2-40倍(一顆木星相當於300顆地球)。目前,天文學家發現一顆與眾不同的神秘星球:體積較小、自由漂浮的行星,其質量與地球相近,在銀河系內部自由漂浮。
  • 科學家稱:首次在銀河系發現地球大小的流浪行星
    目前,科學家最新觀測發現一顆地球體積大小的流浪行星正在穿越銀河系,此前從未觀測到該現象。科學家猜測銀河系存在數十億顆自由漂浮的流浪行星,但到目前為止,在太陽系以外發現的 4000 顆行星中,僅有少數是銀河系流浪行星,大多數流浪行星體積非常龐大,其質量是木星的 2-40 倍(一顆木星相當於 300 顆地球)。
  • 天文學家首次在銀河系發現地球大小的流浪行星
    天文學家首次在銀河系發現地球大小的流浪行星 2020-11-09 09: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現實版流浪地球,銀河系中發現地球大小的流浪行星
    劉慈欣的科幻小說《流浪地球》非常受歡迎,它還被拍成電影在春節檔放映。這個故事講述的是太陽進入快速膨脹期,為了逃離被吞噬的命運,科學家在地球上安裝了行星發動機,推動著地球逃離太陽系。此後,地球不再繞任何恆星旋轉,成了所謂的流浪地球。
  • 科學家最新觀測發現一顆地球體積大小的流浪行星正在穿越銀河系
    科學家最新觀測發現一顆地球體積大小的流浪行星正在穿越銀河系 來源:網易科技 • 2020-11-04 11:52:28
  • 首次,發現地球級的流浪行星
    ❞木星質量級儘管許多系外行星與我們太陽系的行星大大不同,但它們共同點都是圍繞恆星運行。然而,行星形成理論存在有種流浪行星(Rogue planet),它們不附屬於任何恆星。藝術家筆下木星體積大小的星際行星。
  • 發現火星大小流浪行星,上面會有生命嗎?銀河系或有1億億顆流浪行星!
    不過電影也就此戛然而止,留給人們一個美好的遐想空間,經過險些墜入木星的災難後,人類和地球將苦盡甘來,一路順風四馬騰空地奔向一個美好的未來。然而事實真的會是這樣嗎? 最近科學家們在星際空間發現了一顆火星大小的神秘行星,沒有圍繞任何恆星運轉,沒有引力約束,在無盡的黑暗中踽踽獨行,孤獨地徘徊,不知道會去向何方。
  • 現實版流浪地球?科學家發現一顆最小「流浪行星」
    圖片來源:pixabay   「流浪行星」一詞適用於不繞恆星運行的行星。這些行星在銀河系中無人陪伴地孤獨飛行,天文學家最近宣布他們發現了迄今為止最小的流浪行星候選星,這顆行星可能比地球還小,質量介於我們居住的星球和火星之間。   如果這顆「流浪行星」的身份能夠得到證實,這將標誌著此類天體研究的一個裡程碑,據信「流浪行星」在整個銀河系內外都很常見,但探測起來卻很有挑戰性。
  •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和地球相似的「流浪行星」
    「流浪行星」中最神秘的成員被發現。行星會不會也和人一樣呢?宇宙中有數不清的行星。有一些循規蹈矩地圍繞恆星運轉,而有一些卻在空曠寒冷的太空中獨自流浪。和《流浪地球》中因太陽行將就木而被迫在人類操控下流浪的地球不同,這些流浪行星大多是在年幼時,因為和同一個行星系統中的其他行星發生引力糾葛而被甩出來的。理論上宇宙中存在著大量的流浪行星。但是由於這些行星遠離恆星,基本上都很難發現。
  • 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正在銀河系中自由流浪
    科學家們懷疑銀河系中可能存在數十億顆自由漂浮或自由的行星,但到目前為止,在太陽系外發現的4000個左右的星球中,只有少數候選行星出現。大多數這些潛在的流浪行星看起來都很巨大,任何地方的質量都是木星的2到40倍(一個木星大約相當於300個地球)。
  • 《流浪地球》在上演?科學家:銀河系內流浪行星可能有幾萬億個
    對於大部分朋友來說,我們印象中的行星應該是環繞太陽這些巨大的恆星公轉,就像我們地球365天就環繞太陽一圈,年復一年,從來沒有停止過。但是當《流浪地球》這一部電影上映以後,讓我們看到了地球「逃離」太陽系時可能出現的場景,看起來很不可思議,所以也有一些朋友認為,這終究只是電影,帶著地球去「流浪」是不可能實現的。但是科學家的發現,刷新了我們的認知。
  • 《流浪地球》在上演?科學家:銀河系內流浪行星可能有幾萬億個
    但是科學家的發現,刷新了我們的認知。根據科學家的推算,在我們銀河系內到處流浪的行星數量可能達到數十億顆甚至多達幾萬億個。也就是說,「流浪地球」每時每刻都在上演,既然有這麼多流浪行星,我們人類現在已經發現了它們嗎?
  • 科學家發現最小流浪行星:或藏有外星生命
    關於外星生命一直是科學家們不斷探索的課題,近日一顆新發現的流浪行星為探索外星生命帶來新希望。 據外媒報導,波蘭華沙大學的一項新研究發現了一顆與地球大小差不多的「流浪行星」正在銀河系飄蕩,該星球還有可能隱匿著外星生命。
  •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小流浪行星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小流浪行星 】據美國太空網近日報導,美國和波蘭天文學家在最新一期《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在線版上撰文指出,他們藉助微引力透鏡,可能發現了迄今已知最小的「流浪行星」,其「體重」約為地球的10%,不受任何恆星約束,在銀河系內自由遊蕩。
  • 地球附近發現奇特「流浪行星」 不繞恆星公轉
    地球附近發現奇特「流浪行星」 不繞恆星公轉 該星的發現極不容易,但卻能證實科學家長期以來的某部分猜想。而其距離地球僅有大約80光年,各種條件尤其利於開展探測工作,因此將幫助人們極大的推進對木星等氣態巨行星形成初期性質的了解研究。  「流浪行星」指徒具有行星質量,卻不繞任何恆星公轉的行星。
  • 科學家發現兩顆行星質量與地球相似 可能適合居住
    &nbsp&nbsp&nbsp&nbsp西媒:科學家發現兩顆類地行星 可能適合居住&nbsp&nbsp&nbsp&nbsp西媒稱,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在小恆星蒂加登星周圍發現了兩顆類地行星,可能適合居住。
  •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小「流浪行星」
    >」,其「體重」約為地球的10%,不受任何恆星約束,在銀河系內自由遊蕩。如獲證實,這一發現將有助科學家更好地認識「流浪行星」。天文學家認為,大多數「流浪行星」的誕生方式與普通行星無異——由圍繞一顆新形成恆星旋轉的氣體和塵埃凝聚而成。但這些行星最終在其他物體(尤其是氣態巨行星)的引力作用下脫離了母體系統,成為了一顆「流浪行星」。理論表明,以這種方式逃逸的「流浪行星」大多是巖石行星,質量約為地球的30%—100%,即所謂的「流浪行星」。
  • TESS望遠鏡發現首顆宜居帶中、大小與地球相仿的行星
    大小和地球相似 或存在液態水 可能適合人類居住的系外行星 又雙叒叕出現了! 據外媒報導,近日,NASA的TESS望遠鏡在一顆恆星周邊的宜居帶中發現了一顆大小與地球相仿的行星。該行星被稱作TOI 700d,距離地球101.5光年,也就是以光的速度要走101.5年。光速有多快?1秒繞地球7.5圈,從地球表面到月球表面需1.255秒,101.5光年有多遠?
  • 體重僅地球10%,迄今最小「流浪行星」被發現,顛覆科學家認知
    據報導,近日,來自美國和波蘭的天文學家們,聯合在《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上,發表了一篇最新的研究論文,表示藉助微引力透鏡,在銀河系之中,發現了一顆迄今為止最小的「流浪行星」,它的體重僅有地球的10%,它的出現將幫助科學家們更好地去了解宇宙中的這些「流浪分子」。
  • 現實版的「流浪地球」!宇宙中神奇的流浪行星!
    早在很久以前科學家就推測過流浪行星的存在,但直到2011年,科學家才利用重力微透鏡法第一次證實了流浪行星的存在。根據推測,銀河系中木星大小的流浪行星大約是銀河系恆星數量的兩倍之多。銀河系中可能存在許多流浪行星雖然銀河系中的流浪行星很多,但想要確定一個流浪行星卻是很困難的事情!PSO J318.5-22行星便是科學家發現的流浪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