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貢國家實驗室建立於1946年,位於美國伊利諾州杜佩奇縣,是美國能源部下屬的國家實驗室。它是美國政府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科研機構之一。實驗室的前身是曼哈頓工程的一部分,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費米於1942年在此領導小組建立了人類第一臺可控核反應堆。
如今的阿貢研究領域覆蓋多個領域,包括材料科學、物理、化學、生物學、生命和環境科學、高能物理、數學和計算科學,包括高性能計算方面的實驗和理論工作,2021年將部署美國下一代E級超級計算機Aurora。
實驗室擁有大量複雜的科學工程研究設施,包括先進光子源、串列直線加速器系統、大氣輻射測量氣候研究設施、強脈衝中子源、2-MeV直線加速器、3-MeV靜電加速器、錒類設備、先進計算試驗臺、先進動力系試驗設備、氣溶膠實驗室、阿兒法-伽嗎熱室設施等等。這些設施對來自工業界、學術界和其他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開放。每年產生了大量有價值的研究成果。
阿貢實驗室歷史上共產生了三位諾貝爾獎得主。
林肯實驗室成立於1951年,是一個主要由美國聯邦政府資助的研究實驗室,由麻省理工學院管理。林肯實驗室位於美國麻薩諸塞州漢斯科姆空軍基地。
林肯實驗室現有僱員2432人,研究領域包括空間監控、飛彈防禦、戰場監控、空中交通管制等應用領域,在基礎研究上也一直保持著領先地位,是美國大學第一個大規模、跨學科、多功能的技術研究開發實驗室。
60多年以來,林肯實驗室先後開發了衛星通信系統,航空器的自動化控制裝置,大功率雷射雷達系統,設計了紅外雷射雷達,開發了高精度衛星定位與跟蹤系統,為NASA開發了大量傳感器,在計算機圖形學、數位訊號處理理論以及設計與建造高速數位訊號處理計算機等方面也做出很大的貢獻。
不過,值得我們警惕的是,林肯實驗室大部分經費來源於美國國防部,開發出的大部分產品也服務於美國軍方,包括那個我們所不喜歡的"NMD"(National Missile Defence, 國家飛彈防禦系統) 和 "TMD"(Theater Missile Defence, 戰區飛彈防禦系統)。
噴氣推進實驗室始建於1936年,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那,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一個下屬機構,負責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開發和管理無人太空探測任務,行政上由加州理工學院管理。實驗室的聯合創建者包括中國國寶科學家錢學森。
實驗室共有大約5000名全職加州理工學院的僱員,在每年的五月份的一個周末向公眾開放。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空軍委託噴射推進實驗室對由納粹德國研製的V2火箭及其他的軍事項目進行戰果評估。基於此研究成果,噴射推進實驗室首先研製了MGM5型飛彈,此後又研製發展了MGM29A型短程地對地飛彈。
1958年以後,實驗室歸NASA管轄,主要任務關注於無人星際探索。
目前,實驗室所進行的科研項目中包括了伽利略木星探測任務和火星漫步任務,已經向我們的太陽系中的每個行星都發射了無人探測器。實驗室還進行了對地球準確測量的任務,控制著全球的深空探測網絡。實驗室還負責管理NuSTAR X射線望遠鏡和斯皮策太空望遠鏡,管理JPL小型資料庫,並為所有已知的小型太陽能系統機構提供物理數據和出版物列表。
貝爾實驗室成立於1925年,最初是AT&T公司建立的從事包括電話交換機、電話電纜、半導體等電信相關技術的研究開發機構。地點位於美國新澤西州聯合縣的Murray Hill。目前,實驗室的所有權歸諾基亞。
貝爾實驗室的工作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類別:基礎研究、系統工程和應用開發。在基礎研究方面,主要從事電信技術的基礎理論研究,包括數學、物理學、材料科學、行為科學和計算機編程理論。系統工程主要研究構成電信網絡的高度複雜系統。開發部門是貝爾實驗室最大的部門,負責設計構成貝爾系統電信網絡的設備和軟體。
在九十多年的歷史中,貝爾實驗室共產生了九位諾貝爾獎得主,先後發明了數據型網絡、電晶體、行動電話技術、太陽能電池、雷射、金氧半場效應電晶體(MOSFET)、語音信號數位傳輸、無線電天文學、C語言、UNIX作業系統、電荷耦合元件(CCD)、系統單晶片型的數位信號處理器(SoC DSP)等等,這些發明無一不是推動了半導體和通訊產業的巨大進步。可以說,貝爾實驗室是半導體和通訊產業的聖地。
IBM研究實驗室是IBM公司的一個研究部門,該部門目前分布在全球八個地方,並正進行著數百個研究專案,這個部門最早可追溯到1945年成立於哥倫比亞大學的華生科學運算實驗室(Watson Scientific Computing Laboratory)。
IBM研究實驗室的主要研究活動包括創新材料與結構的發明、高效能微處理器及電腦、分析方法與工具、基礎算法、軟體架構、管理方法等等,幾乎涉足了計算機產業中的全部方面,且世界領先,公司的所有應用成果背後都離不開實驗室的默默奉獻。
我們所耳熟能詳的DRAM、硬碟技術、處理器技術、關係資料庫、網絡技術等等,以及稱得上改變世界的掃描隧道電子顯微鏡、高溫超導的發現、安全電子交易(SET)標準、智能JavaCard技術等等皆誕生於該實驗室。目前,該實驗室在量子計算機研製特別是相關的基礎研究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IBM研究實驗室一方面推進基礎科學,一方面提出對實際應用有益的科學新思想,成為了企業自行設立研究實驗室的一個標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