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國地質學的開山鼻祖,如果有二十個他,中國將是世界強國

2020-12-04 俠女說史

大家有沒有想有這樣一個假如,假如我們生活沒有地圖會怎麼辦?會不會迷路呢?沒有了方向感?沒有好的地圖,不但政界、商界等各行各業的正常運轉受阻,而且最後必然導致作為祖國未來希望的青年人的地理知識極度匱乏。小編想假如生活沒有好的地圖,一定是苦不堪言吧!歷史上有一位很偉大的人給我們繪製出來了。

他叫丁文江,他是中國地質學的開山鼻祖。是近代首個將科學帶入地圖繪製的中國人,他重新規範了中國地圖的製法,重新定義了地圖的內涵。

100多年前,他爬山涉水,前前後後跑了十幾年,最終他成功繪製出了當時中國最精準的地圖《申報地圖》。1982年前的1月5日,他在一次工作考察中煤氣中毒,逝世於長沙湘雅醫院,年僅49歲。他的死震動了整個學界,但是隨著時光變動,人們已經忘記了他。

他繪製這份地圖,在抗日戰爭期間,幾乎成為了八路軍人手一份的必備品,同時這份地圖在中印邊界談判時也成了重要的證據。 北大校長博斯年曾經這樣評價過他「如果有二十個他,二十年後中國就能變成世界強國」。

相關焦點

  • 翁文灝和他的時代,如何評價中國地質學奠基者這一生
    中央研究院首屆院士中,地學界6名院士有4位出自兵馬司胡同9號,而到1949年後,曾在地質調查所工作過的百餘位科學家中,有近50位先後當選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同行們驚訝地發現,「中國地質學如火山噴發般一下子冒出來」。那真是一個激情奔騰的歲月,作為當時最出色的科學研究機構,地質調查所被視為「中國人偉大的驕傲」。
  • 不拿中國薪水卻立志幫中國成數學強國 他是誰?
    (原標題:不拿中國薪水,卻立志要幫中國成為數學強國,他是誰?)丘成桐是誰?他有數學王國的「凱撒大帝」之稱,33歲就獲得素有數學界諾貝爾獎之稱的菲爾茲獎,此後,幾乎拿遍了數學界所有的大獎。1979年,丘成桐受當時中科院數學所所長華羅庚的邀請,第一次訪華,自出生之後的30年後,他再次踏上了祖國的土地。丘成桐:我在香港長大二十年,香港是英國殖民地,明顯歧視中國人,所以1979年我到了中國內地感覺完全不一樣,因為這畢竟是中國自己的地方。下飛機,我伸手摸了一下北京機場的地,我終於到了中國內地。到現在我還記得這個事情。
  • 中國已成為世界強國,再過20年,中國又將發展成什麼樣?
    現在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大國了,再過二十年,中國會變成什麼樣?通過幾年的努力和發展,中國不再落後,現在的綜合國力大大提高,國際地位日益提高,在經濟發展方面,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軍事發展方面,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三大軍事強國,與中國建立友好邦交的國家越來越多,現在的中國可以說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年後,中國將如何發展?
  • 折騰了二十年,中國終於被他帶進WTO
    中國與關貿總協定,也就斷了聯繫。 當天安門上的湖南話響起時,有個湖南小孩,六歲,正到上學年齡。 當年母親生他時難產,40多個小時沒生下來,接生婆毫無辦法。這時,村裡一個男人說他給女人接過生,可以試試。 他的辦法是,提腳在孕婦的後背上踹了一腳。結果,孩子真生下來了,母子平安。
  • 劉寶珺院士:中國沉積地質學的開拓者
    將自己交給國家,聽從祖國安排。「我很自豪地說,我的很多選擇都是遵從初心。」劉寶珺說。高中畢業於南開中學的他,本來有機會被保送至燕京大學(現北京大學)念化學,但選志願前夕收到一封在清華大學讀地質系的學長來信,「不要去燕京大學了。
  • 劉寶珺院士:中國沉積地質學的開拓者
    將自己交給國家,聽從祖國安排。「我很自豪地說,我的很多選擇都是遵從初心。」劉寶珺說。高中畢業於南開中學的他,本來有機會被保送至燕京大學(現北京大學)念化學,但選志願前夕收到一封在清華大學讀地質系的學長來信,「不要去燕京大學了。中國有9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要養活5億人口,但是包括李四光在內,能找礦的人才只有200多人……國家很需要地質人才!」
  • 十九世紀的地質學,有多麼精彩!
    史密斯被認為是英國「地質學之父」,他曾花費15年時間,徒步、騎馬或乘車走遍英國各地,並根據巖石的年齡和沉積方式對它們進行分類,以化石為指南,史密斯在1815年出版了一張英格蘭和威爾斯的地質圖。這幅首張英國地質圖為後續的地質填圖提供了基石(《中國科學報》,2015年3月30日)。
  • 中國原子能之父,美國三道攔截令阻止他回國,世界欠他一諾貝爾獎
    他是中國原子能之父,美國出了3道攔截領阻止他回國,全世界欠他一個諾貝爾獎。他是誰?他到底為中國的原子能事業做出了什麼樣的貢獻呢?這個人的名字叫趙忠堯,其早年畢業於東南大學,1927年,他來到美國加州的一所高校學習深造。
  • 訪談︱潘雲唐:丁文江、葛利普如何奠定中國地質學的基礎
    因為他知道中國大多數搞地質學的人都是他在北大時候的學生。1955年首批中科院學部委員地學部有24位,其中一半是葛利普在北大的學生,不多不少12個,都能數得出來。1980年學部委員又補了一大批,地學部共有64位,其中葛利普的學生有16位,剛好是四分之一。可惜,葛利普被接到地質研究所幾個月後,也就是1946年的3月20日,他因患胃出血而逝世,終年76歲。
  • 中國空間站又將有好消息!美國人:中國正在成為太空超級強國
    圖為從太空飛行器的窗戶觀看時,這位畫家的概念向人們展示了火星上的太空人天問一號探測器的三大任務,有望創造歷史 據英國《自然》雜誌網站稱,中國天問一號有望創造新的歷史記錄,如果此次任務成功的話。報導認為,在天問一號進入火星軌道後,將進行繞落巡三大任務。
  • 他是中國天眼之父,拒絕了國外的高薪工作,卻讓中國領先了20年
    中國的科技騰飛,離不開這些大國工匠在國家背後的多年付出,而現在,中國成為世界強國,也是因為他們在背後的製造的大國利器在支撐著。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是,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對於這位中國天眼之父,很多人都比較陌生。南仁東畢生專注於天文領域,當時拒絕了外國300倍的工資,毅然回國發展天文學,後來在「FAST」項目中拼搏了半生。
  •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愛因斯坦曾途經中國
    愛因斯坦,享譽世界的物理學家,更是一位人道主義者,一生都致力於促進世界和平,捍衛人權,堅定反戰態度。1919年,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便已在中國傳播開來,在羅素來華演講後,一度引起中國學術界熱潮,他本人也深受中國人民的尊重。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愛因斯坦途經中國。
  • 楊振寧說:「中國搞半導體的,都是他的徒子徒孫!」
    低調的他,從沒有被人們遺忘。 楊振寧說:「中國搞半導體的,都是他的徒子徒孫!」 周培源說:「如果拿60年代初期的水平比,中國的半導體事業並不比日本落後,這其中他功不可沒。」
  • 著名數學家楊樂院士:中國將成為數學強國
    ②在數學研究上,真正考驗功底的世界數學界的三大頂級獎項——菲爾茲獎、沃爾夫獎和阿貝爾獎,中國本土沒有一個人獲得過。楊樂認為,這是衡量一個國家是不是數學強國的重要指標之一。綜觀世界發達國家,基本上也都是數學強國。1978年和他們一道出席全國科學大會的任正非,後來之所以能夠將華為壯大,也與重視數學等基礎研究及應用不無關係。華為的研究布局中,分別在法國和俄羅斯設立了數學研究中心。任正非承認,「這30年,其實我們真正的突破是數學,手機、系統設備是以數學為中心。」他甚至向媒體說,自己退休後,想找個好大學,學習數學。
  • 那些被刻意隱藏的人和事兒——近代中國地質學創始人.翁文灝
    一九三七年中日大戰果然爆發,俞氏奉命將全國二十多個兵工廠遷移到大後方,抗戰八年期間,國軍作戰所需輕兵器和彈藥不曾短缺;而兵工廠也培育了大批兵器與彈道方面的人才。他們幾位學成後,對於原子彈的研發均有傑出的貢獻:中國能成為核子大國,吳大猷的教學之功不可埋沒,所以他在海峽兩岸都受到極大的尊敬,有「中國物理學之父」的美譽,我們也不會忘記他。
  • 中國科技界有個「掃地僧」 他的事業改變了世界格局
    他的名字很少為外界知曉,他的事業卻改變了世界格局。 他是我國核潛艇首任總設計師,是當之無愧的我國核動力事業「墾荒牛」。在他長期秘密工作過的四川基地,許許多多的老同志都是他的「科技鐵粉」「迷弟迷妹」。中國曾寄希望蘇聯給予核潛艇研製技術援助,但蘇聯沒有答應。1959年9月,赫魯雪夫到中國參加新中國成立十周年慶典,毛澤東在同他會談時,再次提出核潛艇援助問題,卻被一口拒絕。 核潛艇研製涉及23個省市,2000多個單位,4萬多臺設備,哪一個環節出問題都會影響全局。當時受到極「左」路線的幹擾,彭士祿頂著巨大壓力,立即將情況通過聶榮臻向周總理反映。
  • 當代世界:中國建設海洋強國的若干思考
    中共十八大報告指出:「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這是中國首次將「建設海洋強國」寫入黨的代表大會文件,說明中國領導集體對海洋問題的高度重視。
  • 誰將成為下個世界工廠?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中國將取代中國
    美國石英財經網1月9日文章,原題:如果中國不再想當世界工廠,誰將取而代之?中國向世界製造強國的轉變令人矚目。當初加入世貿組織時,中國還是全球製造舞臺上的一個小角色,此後幾年就成為世界低成本工廠,為全球製造勞動密集型產品,如紡織品、玩具、服裝等。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黃大年式教學團隊」地質學教師團隊
    對於以地質為學科特色的行業高校來說,地質學專業無疑是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基礎和龍頭,始終發揮著孵化器、穩定器、推進器的重要作用。地質學教師團隊不僅將地學的精義不斷推進,更是將地質人的品格代代相傳,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師德高尚、團結協作、成果顯著的團隊,在教書育人、科研創新、社會服務等方面取得驕人成績,一批批優秀學子從此築夢起航,走向國家最需要的地方,服務社會、報效祖國。
  • 薦書|劉慈欣《中國太陽》:一個普通人的強國夢
    想想真的不算太多,不過中國科幻的領軍人物劉慈欣倒是有不少科幻作品描繪新中國發展的,如《地火》、《鄉村教師》、《流浪地球》、《中國太陽》等等。他立足於中國的現實,用自己的科幻作品來反映現代中國發展,確實是不可多得中國科幻一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