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在國慶7天假期的時候,我一直在思考國內有哪些作家寫過具有愛國主義色彩的科幻作品呢?
想想真的不算太多,不過中國科幻的領軍人物劉慈欣倒是有不少科幻作品描繪新中國發展的,如《地火》、《鄉村教師》、《流浪地球》、《中國太陽》等等。他立足於中國的現實,用自己的科幻作品來反映現代中國發展,確實是不可多得中國科幻一哥。
他在《地火》裡描繪的山西煤炭開採現狀,真實地反映了父輩們辛苦採煤的場景;《鄉村教師》裡他應用科幻手法描繪「知識改變命運」,又讓我們關注到世紀之交時的農村教育;而《流浪地球》則用中國人的家國情懷來應對世界末日,構思別具一格。
當然最後,不得不說的就是《中國太陽》,這是一部描繪改革開放的史詩級作品,他用普通人在新時代發展浪潮中的演變,以小見大,讓我們看到了改革開放數十年來的發展歷程。
《中國太陽》發表於《科幻世界》2002年1月,並獲得了當年的中國科幻銀河獎一等獎。這部中篇小說共分為八個部分,分別是:
引子;
第一章 喝點不苦的水,掙點錢;
第二章 到燈更多水更甜的城裡,掙更多的錢;
第三章、到更大的城市,見更大的世面;
第四章、成為一個北京人;
第五章、飛向太空擦太陽;
第六章、鏡面農夫;
第七章、飛向星海,把人類的重新引向宇宙深處。
這八個部分描繪了一個普通人的強國夢,一個喝不上甜水的水娃一步一個轉變,最後華麗轉身為飛向宇宙的太空人。
如果細分這八個部分的話,引子和前四章基本上就是一個現實小說,描繪的是一個普通的農民工如何通過辛苦勞動改變命運的故事。水娃的目標其實也很小,一開始就是掙點錢喝點不苦的水,接著就是掙更多的錢,到大城市見更大的世面,乃至成為一個北京人。這些目標一步步的轉換其實並不突兀,也很正常,反映的就是新世紀數億農民工共同的夢想:打工掙錢,娶妻生子,定居城市。可以說如果只有幾部分的話,那這就是一篇平庸的現實主義題材小說而已。但從第五章之後,引入了科幻的元素,主題立即就有了升華。
原來水娃的夢想也許就是滿足自己的溫飽,解決自己的生理需求而已。而從第五章開始,他的命運與祖國發展的命運相結合,一個小人物命運也由此產生了巨大的變化。他飛上了太空為「中國太陽」除塵,一個普通的擦鏡工立馬也有了詩意的名稱「鏡面農夫」。而緊接著,隨著「中國太陽」計劃的升級,他的命運也再次得到改變,他也不僅僅是一個「鏡面農夫」,而成為了中國探索宇宙的先遣隊員。
可以說,這由科幻元素引起的兩次重大改變,也是非常重要的改變。這些改變反映的是,在新中國新時代的發展過程中,只有把個人命運與祖國命運緊緊相連,普通人的強國夢才會實現。新中國七十年來,我們數十億人的強國夢匯集成了現實巨大的改變,從喝水都困難到選擇喝什麼樣的水,從滿足溫飽需求到精神生活極大豐富,這無不是新中國七十年來的進步所帶來的的。
當然在小說的最後,作者也把對宇宙探索的渴望植入了小說。水娃向全世界發布的宣言「飛出太陽系的中國太陽,將會使享樂中的人類重新仰望星空,喚回他們的宇宙遠航之夢,重新燃起他們進行恆星際探險的願望。」這不僅是劉慈欣個人的願望,也是新中國發展以來不竭的渴望和前進的動力,而這將遠遠超越西方停滯不前的宇宙探險計劃。
來源:科普時報
作者:南京工業大學副教授,江蘇省科普作家協會科幻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付昌義
編輯:毛夢囡
審核:王飛
圖片來源於網絡
<公眾號ID:kepuing>
中國科普網官方微信
科技部主辦權威科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