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拔高了中國科幻的劉慈欣,他說的黑暗森林法則確實存在

2020-11-29 淘漉音樂

美國宇航局將探測器「旅行者一號」發射到了太空時,它除了攜帶必有的探測裝備,還附帶著一張的特殊金色唱片。

唱片上刻錄了55種不同語言的問候,115幅地球圖像,太陽系以及人類人體構造圖。

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向那些疑似存在的未知文明介紹地球、人類和文明。

著名物理學家霍金以及我國科幻作家劉慈欣,對於尋求地外文明一事都有著一致的觀點:

不要與那些未知的文明接觸,尤其是文明水平可能在我們之上的。

你無從得知他們的目的、友善程度,就如同《三體·黑暗森林》中的生存法則。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於林間……他必須小心,因為林中到處都有與他一樣潛行的獵人。」

人類從未停止過探索未知的步伐,停止在「作死」的道路上前行。

在宇宙的黑暗森林裡,我們不只是獵物,也可能成為獵人。

2015年7月23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在「天鵝座」發現了距離地球1400光年的克卜勒-452b。

「他」是地球的1.6倍,首個被發現與地球相近的宜居行星,親切的被稱為地球的「表哥」。

同是2015年,劉慈欣憑藉《三體》獲得了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頒布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

這是亞洲首次獲得科幻最高獎項,可以說大劉以一己之力提高了中國乃至亞洲科幻小說的地位。

「劉慈欣是一個冷漠的宇宙觀察者,冷酷的道德評判者,再加上一個冷靜的思想者。」——何夕

劉慈欣的文章向來深刻,大到故事背景的架構、內容,小到對人物情感、細節的刻畫都是頂尖水平。

《三體》一書,講述了人類與未知三體文明之間的博弈,兩個文明最終的生死存亡,在宇宙面前顯得渺小。

無論是外星人與人類,還是人類與人類,都是對人性一次又一次的考驗與闡述。

生存永遠是第一定律,在面臨自身坐標暴露在整個宇宙面前的壓力,兩者建立了脆弱的盟友關係。

一系列的錯誤操作,導致太陽系最後被高等文明碾壓成二維薄片。

在面臨災難前,能體悟到人性最深處的無措,是對悲劇的深刻表達。

大劉擅長對人性的刻畫,故事講述,以及在書中科普物理知識。

以大量物理知識構建的背景故事,是一個又一個恢宏且邏輯自洽的世界。

他的科幻值得所有人一讀,不僅限於科幻迷。

但大劉的書也有著一定的弊端,不同於普遍的通俗小說,書中運用了大量的專業知識,給讀者製造了很多閱讀難度,看到某個橋段時,穿插了某個詞彙,便讓讀者十分費解。

如《夢之海》中,顏冬與外星人交流時,提到了「宇宙的終點難道是熱寂嗎」,一個不易理解的學術詞彙,很容易破壞讀者的閱讀體驗,整段文字的閱讀體驗也從平述轉為抽象。

如《圓圓的肥皂泡》中,你很難想像如何將泡泡打造的「堅不可摧」,不會在風中消逝,不會被銳利的器物戳破。

而當文字轉化為畫面,雖說缺少了文字閱讀本質的快樂,但提供了更舒適的閱讀體驗。

《流浪地球》如果沒有拍成電影,你很難想像推進器將地球帶離太陽的牽引、木星的瑰美化為動力,送地球去廣闊的森林中尋找獵物的畫面。

與《流浪地球》同年賀歲的,由黃渤和沈騰主演的《瘋狂的外星人》,同樣改自大劉的小說——《鄉村教師》。

同是獵物與獵人的故事,在大劉的筆下卻是不同彰顯的表述。

鄉村教師「李寶庫」自知時日不多,在生活與身體的絕望重重覆蓋下,仍心系村中4個最調皮搗蛋的孩子,並下定決心教導好他們。

與此同時,在戰爭中取得勝利的碳基文明,準備製造一個橫跨數百光年的恆星空白地帶囚禁戰敗者。

這意味著,宇宙中大量的生命將被無情的銷毀。

逃過毀滅的方法只有通過文明等級檢測水平,證明自身的文明水平。

這不是一場酒文化的傳播,外星人不會「斷片」,不會草率的結束評估。

碳基文明選中了那4個最調皮的孩子,若未通過測試,銀河系將被銷毀。

若非是李寶庫臨終前,將知識寶庫無私的向孩子傾獻,將力學三大定律刻在了4個孩子的腦海中,銀河系便將毀於一旦。

「聆聽世界最深邃的思想,在時間看見過去和未來。」

《鄉村教師》是對廣大教師的敬佩,是對教育意義本身的詮釋。

雖說近年劉慈欣少有作品產出,但一直在致力於中國科幻的推廣和發展。

《流浪地球》取得的成功,是面向國際,面向世界的。

《鄉村教師》的成功改編,雖說附帶著喜劇以及商業意義,但也是對科幻作品的認可。

種種一切,都是證明中國科幻進步以及發展的標識。

科幻作品本身就更適合用畫面的方式去傳達,做成電影、漫畫、遊戲。

2020年,關於大劉兩件大事:

其一,《三體》在國外由Netfix進行拍攝,將以劇集的形式展現。

其二,便是大劉的幾部科幻作品被做成了漫畫集——《劉慈欣科幻漫畫系列》。

其中涵蓋了:《流浪地球》《鄉村教師》《夢之海》《圓圓的肥皂泡》4本經典小說。

共耗資千萬,由全球20多位漫畫藝術家共同創作,是一部心血之作。

漫畫的震撼效果能帶你快速走進劉慈欣的科幻宇宙。

何種隱晦不清的描述,都在漫畫中以畫面的方式呈現,內容傳達的更直觀、精確。

《圓圓的肥皂泡》是童年時小小的愛好。

對夢想的延續與堅持,長大後的泡泡變成了一座城的希望。

《夢之海》是來自低溫的藝術。

外星的低溫生物遇見了地球的冰雕,不顧人類的存活將江海化為行星,創造的藝術品。

《鄉村教師》展現了教育意義的真諦,是對教育的敬佩。

漫畫版本更是由我國著名漫畫家張曉雨操刀創作。

一場高等文明的較量,牽扯到無數文明的生死存亡,李寶庫老師耗盡生命續存了文明的薪火。

《流浪地球》是人類在末日的掙扎,是對生的渴望。

如黑暗森林法則所言,每個文明在宇宙中都是獵人,也都是獵物。

地球的末世,人類帶著延續的希望,去開拓與新的星球,去尋找新的家園。

走進大劉的科幻世界,亦或者拿來收藏,本系列套裝都是一款佳作。

點擊下方連結立即購買。

相關焦點

  • 社科院專家:劉慈欣的"黑暗森林法則"或真實存在
    叢林進化論  黑暗森林或真實存在  劉慈欣在他最著名的代表作《三體》中提出了一個很有名的概念,「黑暗森林法則」,這個法則認為,宇宙中每一個文明都是拿槍的獵人,「被發現,總有一個被消滅」。劉慈欣的「黑暗森林法則」在網絡上受眾極廣,有網友直接表示,「趕緊停止向宇宙發射信號,抹去地球的坐標」。  劉慈欣說,「黑暗森林法則並不是一個科學概念,只是我在作品中的一個設定,或者說只是一種可能性,而宇宙中的可能性是無限多的,比如說一種極端的可能,宇宙中只有地球上有生命。所以不必把它當做定律,科幻作家的任務,就是把各種可能都寫出來,讓讀者有更廣闊的視野」。
  • 對劉慈欣的《三體》中的黑暗森林法則的邏輯分析
    劉慈欣創作的長篇科幻小說《三體》中,提出了一個驚為天人的理論:黑暗森林法則。引起了社會各界專家以及廣大網友的熱烈討論。所謂「黑暗森林法則」是指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於林間,輕輕撥開擋路的樹枝,竭力不讓腳步發出一點兒聲音,連呼吸都必須小心翼翼;他必須小心,因為林中到處都有與他一樣潛行的獵人,如果他發現了別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之。為該理論提供依據的是猜疑鏈和技術爆炸。
  • 外媒看FAST:劉慈欣說的黑暗森林法則成立嗎?
    日前,《大西洋月刊》高級副總編羅斯安德森(Ross Anderson)造訪了這裡,並與中國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進行了深入交流,討論了關於黑暗森林法則的不同看法。 去年一月份,中國科學院邀請中國優秀科幻作家劉慈欣訪問西南地區最新的國家級球面射電望遠鏡。這座巨型望遠鏡目前是全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其寬度幾乎相當於美國阿雷西沃天文臺設在波多黎各的望遠鏡的兩倍。
  • 劉慈欣:是黑暗森林法則
    劉慈欣:這是黑暗森林法則在前幾年,由美國的《國家地理雜誌》還有BBC,都公布了一個令世界十分震驚的消息:"天文學家公布了加拿大一座射電望遠鏡接收到來自遙遠星系的神秘信號。在該無線電信號中,有個非常不尋常的重複信號。
  • 劉慈欣《三體》中黑暗森林法則:不管落不落後都要挨打?
    在科幻這個類型小說中,劉慈欣可以說是中國最出色的作家了。儘管他自己聲稱《球狀閃電》才他最好的作品,但無疑《三體》才是他影響力最大的小說。《三體》不僅影響了千千萬萬的中國讀者,也震撼了許多西方世界的人。歐巴馬曾告訴《紐約時報》,《三體》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在他擔任總統期間帶給他一種全新的宇宙觀。歐巴馬的工作人員曾要求他提供第三部的新書樣本。在《三體》第二部《黑暗森林》中設定了一個黑暗森林法則,今天和大家一起來談談這個話題。
  • 既然存在黑暗森林法則,為什麼歌者還敢用二向箔?真相很殘酷
    《三體》是我國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作品,這也意味著我國科幻小說已經進入國際頂級領域。在小說《三體》中,很多粉絲都喜歡談論劉慈欣提出的「黑暗森林法則」。他們認為,這一法則確實是衡量宇宙中不同文明共存模式的經典理論。不過,也有不少粉絲懷疑「黑暗森林法則」在三體中存在矛盾。比如,有讀者會有這樣的疑問,既然黑暗森林法則存在,那歌者文明為何敢於攻擊而不怕曝光?
  • 一場普通的足球比賽,竟讓劉慈欣萌發了黑暗森林法則的靈感
    這些都是劉慈欣以及所有科幻迷非常感興趣的問題。 在中國的科幻小說中,對外星文明往往有著美好的想像。認識到這點的劉慈欣產生了一種逆反心理,他試圖構建一個糟糕的宇宙,一個令人直呼「黑,真**黑」的恐怖秩序下的宇宙。
  • 劉慈欣:黑暗森林法則
    其實,這也是宇宙間高等文明的本能,在這種本能的影響下,才出現了如劉慈欣在書中描述的「黑暗森林」法則。那麼什麼是「黑暗森林」法則呢?它說的是,宇宙就像是一個無邊無際的森林,其中幽暗無比,殺機四伏,無數的「獵手」隱匿自己的行蹤,在這片黑暗中靜靜的等待,一旦有任何一個星球或是文明敢暴露自己在宇宙中的坐標,那麼就會立刻受到滅頂之災。
  • 《三體》中的黑暗森林法則是否真實存在?人類文明何去何從……
    那我們今天就來聊聊大慈筆下的黑暗森林法則。2006年5月,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巨作《三體》開始連載更新,書中所講到的宇宙黑暗森林法則,更是引發了讀者激烈的討論。書中描繪的宇宙就如一片黑暗森林,夜空中的星星點點都可能是一個個文明,而每個文明都是一名帶槍的獵人同時又是一個肥美的獵物,像幽靈一般潛行與林間,為了躲避其他獵人的追擊或捕捉其他獵物,大家都是小心翼翼,如果他被其他獵人發現或者發現其他獵物,那麼其中必有一方滅亡。如果此法則真實存在的話,我們人類文明在宇宙中是否安全,這需要我們知道宇宙的兩大公理。
  • 《三體》中讓所有文明都害怕的黑暗森林法則,離我們還有多遠?
    在科幻小說《三體》中,讓所有文明都害怕的黑暗森林法則,離我們還有多遠?對於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知道黑暗森林法則只適用於中、高級文明,對於低級文明和大神級文明歸零者是不適用的。因為對於前者來說,他們根本意識不到黑暗森林法則的存在。
  • 《三體》:歌者文明用二向箔,其實黑暗森林法則壓根無法限制他
    《三體》是我國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作品,也意味著我國的科幻小說進入了國際頂尖領域。在《三體》小說中,有不少粉絲津津樂道於劉慈欣提出的「黑暗森林法則」,認為這個法則實在是衡量宇宙間不同文明相處模式的經典理論。不過,也有不少粉絲質疑「黑暗森林法則」在《三體》中存在自相矛盾的地方。
  • 《三體》中極為可怕的黑暗森林法則,它會出現在現實中嗎?
    引言:劉慈欣在《三體》中塑造了一種無形的規則,凡是存在於宇宙中的文明都必須遵守這個規則,它就是「黑暗森林法則」。雖然黑暗森林法則被認為是最殘酷最現實的法則,但它的存在是有必要的。那麼現實的宇宙中是否存在黑暗森林法則呢?
  • 外星人真的存在嗎?黑暗森林法則到底說的是什麼?
    外星人真的存在嗎?黑暗森林法則到底說的是什麼?問一個問題:你覺得外星人存在嗎?我認為存在!黑暗森林法則是在劉慈欣的小說《三體》中,羅輯提出的一個宇宙社會學的核心理論,也是對費米悖論的一個解釋。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於林間,輕輕撥開擋路的樹枝,竭力不讓腳步發出一點兒聲音,連呼吸都必須小心翼翼:他必須小心,因為林中到處都有與他一樣潛行的獵人,如果他發現了別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之。在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獄,就是永恆的威脅,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很快被消滅,這就是宇宙文明的圖景。
  • 外星人真的存在嗎?黑暗森林法則到底說的是什麼?
    人類卻似乎到現在還沒有發現過外星人存在的確切證據。2 費米悖論的解釋地球中的生命的進化似乎是偶然的,目前來說,人類觀測到的宇宙僅在距離地球大概是460-470億光年的距離,也就是說,如果以地球為中心,它就是一個半徑為460-470億光年的圓球體。宇宙是無限大的,但是在觀測的範圍之內卻沒有發現到外星人的蛛絲馬跡,於是很多人就開始對費米的這個設定提出他的想法。
  • 熱詞降維打擊、黑暗法則在講什麼?劉慈欣的逆天想像不亞於霍金
    黑暗森林法則剛接觸《三體》時,立刻就被書中緊湊的劇情和作者超乎常人的想像力所吸引。這個法則名稱的來源,是如果在漆黑一片的黑暗森林裡,你獨自一人在行走,這時突然發現遠處有一個亮光,你無法對方是什麼底細,此時最安全的選擇,就是朝著亮光開始攻擊。
  • 黑暗森林法則,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
    2008年,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橫空出世,隨即便吸引了一大波讀者,書中所講到的宇宙黑暗森林法則,更是讓廣大讀者甚至是科學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麼什麼是黑暗森林法則呢?宇宙黑暗森林法則是由科幻小說作家劉慈欣在三體中引入的法則,法則認為宇宙中的物質總量基本不變,一個文明的出現就代表另一個文明的終結,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一般潛行在林間,每個獵人都必須小心,連呼吸都必須小心翼翼,因為林中到處都有與他一樣潛行的獵人,在這片森林中,他們就是永恆的威脅,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很快被消滅,這就跟吃雞遊戲是一樣的道理。
  • 我也仰望星空:用黑暗森林法則看區塊鏈
    ——劉慈欣《三體》9月1日,網飛(Netflix)宣布將把劉慈欣所著長篇科幻小說《三體》三部曲搬上螢屏,拍攝英文電視劇。作為一名《三體》的粉絲,聽到這一消息時,我是頗為興奮的。雖然美國人可能拍不出《三體》的精髓,但是在特效加持下的《三體》誰又不會喜歡呢?
  • 黑暗森林法則,你認為這個理論法則對嗎?
    黑暗森林法則也講到,整個宇宙就像是一個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一位帶槍的獵人。一旦有一個獵人發出了動靜,其他文明會根據猜疑鏈做出的第一反應就是先消滅它。你認為這個理論法則對嗎?如果換做是你你會主動聯繫外星人嗎?不得不說用黑暗森林理論用來解釋「費米悖論」確實是很好的一種思路,但小說和現實畢竟還是有些差距的。
  • 《三體》中提到的森林法則,劉慈欣和高曉松的對話還有一個觀點
    近來,趙麗穎和劉昊然要拍劉慈欣的《球形閃電》的消息在網絡上流傳開來。一直處於「半隱居」狀態的劉慈欣通過《三體》獲得雨果獎後,吳京出演的《流浪地球》更是獲得了不少的票房。科幻小說和電影,越發得到了關注。而一則網上流傳的「6次收到外太空信號」也一直被網友們議論紛紛,有意思的是霍金和劉慈欣的看法竟然一致。
  • 黑暗森林法則外,還有一個更害怕的理論
    在眾多猜想中,認可度最高的應該是「黑暗森林法則」。也正是作家劉慈欣在《三體》中提出的理論。宇宙就像一片黑暗的森林,所有的文明都是這片森林中的生物,他們既是獵人,也是獵物。因為我們不知道對方是否有敵意,兩個文明相遇時,會選擇毀滅對方,不給對方交流的機會。正是「黑暗森林法則」的存在,使得宇宙文明為了保護自己不受傷害,不敢在這片森林裡輕易發出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