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6分神作,這本書一口氣看懂哲學史!

2020-12-06 一隻水餃跳過去

最近,有個關於物理學雙縫幹涉實驗的問題登上了知乎熱榜,截至目前已經獲得2萬多人關注,被瀏覽超過1300萬次。

如果你沒了解過這個實驗,可能比較難理解題主為什麼會這樣問,一個科學實驗能恐怖到哪裡去?難不成做個實驗還鬧鬼了不成?

但作為世界十大驚悚科學實驗之首,電子雙縫幹涉實驗確實「鬧鬼」了。

簡單來說,雙縫幹涉實驗的結果是,電子會根據我們是否觀察它決定自己的表現形式。當我們不看電子時,它表現出來的是波(不是實實在在的東西),而當我們看電子時,它表現出來的是粒子(實實在在的東西)。

這引發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它會讓我們懷疑,這個世界到底是不是真實存在?

試想一下,在這裡電子好像也有意識一樣,我們的行為(觀察電子),讓電子決定了其表現出的行為(表現出粒子的性質)。所以,這個世界存不存在,取決於我們有沒有去觀察(有沒有被我們看到)。

比如你桌上有一個不透明的保溫瓶,在打開蓋子之前,裡面是空的,但當你打開看時,卻看到裡面裝滿了水!那你說瓶子裡的水是不是真實存在呢?還是說它本來不存在,只是因為你去觀察所以它就表現出來讓你看到?

這也太荒謬了吧,近代科學浩浩蕩蕩發展數百年,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到頭來反而連一個最基本的問題都回答不了,你讓科學家的面子往哪兒擱?不過這也不能怪他們,畢竟偉大如愛因斯坦也都說,科學的盡頭是神學。

科學回答不了怎麼辦?或許我們可以了解一下哲學家們對於這一問題的看法。正如羅素所言,哲學介於科學和宗教之間。因此在科學解釋不了的情況下,我們求助於哲學,而要是哲學也回答不了,那就只能交給上帝了。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本書——《哲學家們都幹了些什麼》,便是一本講述西方哲學發展史的科普讀物,作者用輕鬆易懂的寫法將哲學的發展娓娓道來,作為曾經連續三年蟬聯豆瓣電子閱讀榜第一的神作,這本書絕對是哲學小白入門的最佳閱讀書籍。

接下來的內容,我將從近代哲學入手,選取其中的幾位大咖,給大家介紹他們的主要思想和互相之間爭論的故事,隨著眾多哲學高手你方唱罷我登場,看完一定會讓你大呼過癮!(再強調一遍:一定要看完,很精彩!!)

1. 我思故我在

我們的故事從近代哲學講起,第一個出場的人物是笛卡爾。

是不是覺得這個名字很熟悉?沒錯,就是那個發明了直角坐標系的傢伙,所以他是一個數學家。

在此之前,哲學的發展比較混亂,雖然有許多哲學家提出了各種不同的觀點,但是都不成體系。笛卡爾就想,既然要解決人生問題的大智慧,就建立一套嚴密規整,又高於世界的理論體系。

作為一名數學家,他從歐式幾何找到了靈感。

歐式幾何是什麼東西呢?它一共有五條公設和五個公理,然後他的整個幾何世界,所有的定理,都是從這幾條公設和公理中演繹推理出來的。

笛卡爾想像中的哲學體系應該像歐式幾何一樣,先要有一些不言自明的公設,然後用演繹推理的方式推導出整個哲學世界來。

笛卡爾的想法非常棒,他自己也照這個模式構建了一個哲學體系。但是他做得並不好,我們簡單了解一下,看不懂也沒關係,反正後面有人會來發展他。

哲學的基本精神是懷疑,如果我們說懷疑精神是哲學家的靈魂,那麼笛卡爾天生就是個當哲學家的料。他要徹底懷疑整個世界:我眼前的這個世界是不是都是假的?我見到的一切會不會都是幻覺、都是夢境?

然後他是這樣想的,不管我再怎麼懷疑,「我懷疑」這件事是確定的,它肯定存在吧?那麼只要有了懷疑的念頭,就說明「我」肯定是存在的——「我」要是不存在就不會有這些念頭了。這就是名言「我思故我在」的意思。

然後他想,既然我是存在的,但是我在懷疑,這就意味著我不是完滿的,因為完滿的東西是不會懷疑的。但是我心中有一個完滿的概念,對吧?要不我就不會意識到我是不完滿的了。

既然我自己是不完滿的,那這個完滿的概念肯定不能來自於我自己,必然來自於一個完滿的事物。什麼事物是完滿的呢?那只能是上帝。好,現在推出這世界有上帝了。

笛卡爾又想,因為上帝是完滿的,所以上帝全知、全能、全善的,既然上帝是全善的,那麼上帝一定不會欺騙我,不會讓我生活的世界都是幻覺。所以我生活在真實的世界裡,證明完畢。

笛卡爾這個證明看上去一點都不嚴謹,中間有幾個步驟讓人覺得怪怪的。而且他這個證明也沒說出什麼有用的話來,只是不讓我們再陷入到懷疑一切的荒謬境地中,它還不具備什麼建設性。但不用著急,他後面還會有很多聰明人繼續完成這項工作。

2. 我就是上帝

斯賓諾莎是笛卡爾的繼承者。前面我們說,笛卡爾有一個很棒的想法,就是按照歐式幾何學的模式來建立哲學體系。笛卡爾的想法不錯,具體工作卻做得不太好。斯賓諾莎則完美實現了這個想法。

我們來看看斯賓諾莎到底說了什麼。

第一步,要找到公設對吧。

笛卡爾把一切都懷疑了,我們就必須找到一個絕對存在的、不可能被懷疑的東西作為公設。

既然這個東西絕對存在,那麼它肯定不能依賴別的物體存在,斯賓諾莎把這種東西稱做「實體」。

因為實體是自己存在的原因,外物也不能摧毀它,所以實體肯定是永遠存在的。用類似的方法,我們也可以證明出,實體是無限的,是唯一的,是不可分割的,是善的。

如果實體是無限的,是唯一的,那麼就等於在說,世間萬物,我們每個人都是實體的一部分。這麼一個永恆的、無限的、唯一的、不可分割的東西,你想到了什麼?就是上帝嘛。

斯賓諾莎就是這麼想的。因為實體是無限的,如果有上帝的話,那麼它一定是實體本身。如果上帝不是實體,上帝又無所不能,上帝不就可以改變實體了嗎?又和實體的定義不符了。

所以,斯賓諾莎承認上帝,但他心目中的上帝不是基督教中人格化的上帝,而是無所不在的實體。這種觀點肯定會遭到宗教迫害了,但斯賓諾莎的世界觀給他帶來了強大的信念。

簡單地說,世間萬物皆為上帝,我自己也是上帝的一部分,那麼我與上帝同在,自然充滿無限的力量。其他人即便與我作對,他們也是上帝的一部分,他們的行為也都是上帝的意志。所以無論外人如何對我,我都應該坦然接受。

其實斯賓諾莎這種人和萬物一體的觀點在中國哲學裡很常見,中國很多學派都追求「天人合一」,比如莊子講「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合一」。北宋儒學家張載更認為宇宙萬物都是一體的,所以我們侍奉父母,友愛別人,就相當於愛整個宇宙了。

3. 進擊的「巨人」

在斯賓諾莎的時代,哲學有一個非常光明的前途。按照笛卡爾的設計,斯賓諾莎把哲學研究推上了一條井然有序的道路。其他的哲學家可以像做數學研究那樣,發明新的體系,創造新的定理。或者按照邏輯規則修改、補充前人的成果。如此,哲學成果也就必然會越來越完善,越來越接近真理。人類找到哲學的終極答案不過就是時間問題了。

但是,有人不服。是誰這麼大膽,敢反對數學家?嗯...是科學家們。

為什麼科學家會反對數學家呢?原因主要在於他們研究問題的方法不同。

數學家研究問題主要靠邏輯推理,比如最經典的歐式幾何,僅憑藉幾條公設和公理,竟然能一路推理,寫出厚厚的前六卷《幾何原本》來,內容能夠涵蓋世間所有的平面幾何知識。

那科學家們是靠什麼搞研究的呢?靠歸納法

歸納法的意思是,人們通過觀察多個個別現象,總結出普遍的規律。比如人觀察到,每一次把石頭扔出去,最後石頭總要落地。那麼他就能總結出「空中的石頭總會落地」這麼條規律來。

事實上,我們今天所取得的所有科學成就,都是綜合使用歸納法和演繹推理的結果。這套科學方法裡既有歸納法,也有演繹推理,但其基礎、起關鍵作用的是歸納法。科學家們「輕視」演繹推理,關鍵在於他們發現演繹推理有一個巨大的缺陷。

這個缺陷就是,演繹推理不能給我們帶來任何新知識。數學理論,比如歐式幾何,都是先想出一些公設,然後就靠純粹的演繹推理來得出其他的內容。但是推理是等價的,所以推理得出的內容其實都包含在它的前提條件裡了。

科學的任務是探索自然界,獲取新的知識。毫無疑問,數學是不可能完成這個任務的,歸納法是科學家們唯一的選擇。

對於哲學事業數學方法就更危險了。笛卡爾他們研究哲學,不都是先要公設嗎?問題是,這公設它有什麼根據嗎?斯賓諾莎說世界上存在實體,你能做一個實驗給我證明嗎?說白了,笛卡爾和斯諾賓莎構建的哲學世界,整個學說不過只是幾句公設,而這幾句公設還沒什麼根據。

對於科學家們來說,數學是通向真理的橋梁,但不是真理本身。科學派就像進擊的「巨人」,讓數學派們一度難以招架。

由於這場爭論是哲學界的一件大事,所以哲學家們給這兩派學說分別起了名字。

笛卡爾、斯賓諾莎所代表的數學家派,被稱為「理性主義」。在歸納法裡,最重要的是實驗數據,是觀測結果,它們是科學理論的基礎和證據,這些東西可以用一個詞來統稱:經驗。因此科學家派被稱為「經驗主義」。

好了,接下來大家趕緊搬好板凳,來看看這兩派是怎麼爭論的吧!

4. 第一回合

第一個向數學家發起挑戰的科學派哲學家叫洛克。

笛卡爾說人的心中天生就有上帝的概念,洛克說這不對,在有些原始部落人的心裡就沒有這種觀念。邏輯、理性這些東西原始人也很少提,也不是人先天就有的。

洛克也承認人的本能是天生的,比如直覺之類。但洛克認為,這些本能就和動物捕食、生存的本能一樣,是一種生理、心理上的習慣而已,並不是比什麼客觀世界高一等的理性,更不可能由此建立起一個哲學世界來。

洛克說,剛出生的嬰兒,內心就像是一張白紙,什麼都沒有,人的思想都是靠後天學習得來的。沒有什麼知識是人不用學習,先天就能領悟的。在洛克看來,笛卡爾、斯諾賓莎等人號稱的那些公設,全都是無根之木。

無根之木——科學派對數學派的攻擊非常準確。但是數學派沒有含糊,他們也找到了科學派的弱點。

這個弱點就是,科學派沒法保證結論的可靠性。這不扯呢嗎?這世上要是科學不可靠,還有啥是可靠的呢?數學家們自有道理。

數學家們指出:歸納法永遠都只能立足於有限的事實之上,而不可能把所有的現實全部實驗一遍。比如你說「空中的石子一定落地」,那你實驗過全宇宙古往今來所有的石子嗎?你只是觀察了一部分石子,就得出了這個結論。

所以,科學得出的真理頂多是一種概率真理。科學家不斷做實驗,頂多是把科學理論正確的概率提高了一點,卻永遠不能保證科學理論絕對正確。

當然,有人可能覺得這種反問是抬槓。很多科學家都不在乎這種質疑。我們今天已有的科學成就已經證明了歸納法的強大威力。光抬槓有什麼意思呢?所以科學家派也挺理直氣壯的。

但接下來要出場的這位數學派大神,讓科學家派幾乎顏面盡失。

5. 萊布尼茨

萊布尼茨是數學家,在哲學上是一個理性主義者。他很快就接受了笛卡爾等人的學說,不僅發展出了屬於自己的哲學體系,還和洛克展開了激烈的論戰。

洛克說,理性主義者們所謂的一些先於經驗的公設啊,理念啊,和動物的本能沒有區別。

萊布尼茨針鋒相對地反駁:你知道人跟禽獸有什麼區別嗎?區別就是禽獸做事只憑經驗,人卻能根據經驗總結出必然規律。禽獸不知道思考,總以為過去發生的事情,在以後相似的場合下還會發生。所以人可以利用禽獸的習性,去設計陷阱捕捉禽獸。

你們這幫經驗主義者,你們只強調經驗,不承認必然規律,那你們的聯想能力不就跟禽獸一樣了嗎?

這話說得可真狠啊!洛克內心OS如下。。

萊布尼茨是理性主義者,自然他也是使用先公設後推理的那套過程。

萊布尼茨的公設是這樣的:物質是佔據空間的對吧?那麼只要是能佔據空間的東西,就可以被分成更小更簡單的東西。

物質無限分下去,最後剩下的,一定是不佔據空間的「東西」——要是佔據空間就能再分下去了。這「東西」不佔據空間,所以它不是物質,所以它是精神。所以一切物質都是由精神組成的。

萊布尼茨給這些不能再分了的、不佔據空間的東西起名叫「單子」,他的理論也就被稱為「單子論」。

乍看起來他的觀點也是很有道理的,但這很容易讓我們想起斯賓諾莎。他們兩個人的公設都是靠幾句「凡是......皆......」之類的話憑空推出了公設。然而結論卻相差甚遠:萊布尼茨的世界是由一群極小的精神組成,斯賓諾莎的世界所有物體是一個整體。

兩個人核心觀點基本上是相反的,這怎麼讓人相信理性主義者所說的公設是真是可靠的呢?所以這也從側面表明了理性主義者的弱點,因為理性主義者所有的結論都建立在不一定靠譜的公設上。只要公設、推理過程中有一點不可靠的東西,失之毫釐,謬以千裡,整個體系就不知道扯到哪裡去了,最後得出來的結論也就很難讓人信服了。

扯遠了,讓我們回到數學和科學兩派的爭論中來。因為萊布尼茨的反駁,在第一回合中科學派沒有佔到什麼便宜,還被說成跟禽獸的聯想能力沒什麼區別,著實受盡委屈。

不過形勢馬上就要逆轉了,因為接下來要出場的這位科學派代表,戰鬥力足以秒殺前面所有人!這位威震天下的神仙就是牛頓。

6. 傑出的偉人

牛頓,曠世天才,偉大的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哲學家、神學家、鍊金術士。

牛頓最重要的成就是力學,他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正確計算了天體運行的規律,他提出的力學定律在長達幾個世紀的時間裡都是不可撼動的。

牛頓的第一身份是科學家,自然,在哲學上他傾向於經驗主義。牛頓熱衷於做實驗,他的成就也都來自於實驗,因此他有一句名言:「我不發明假說」。潛臺詞就是,理性主義者們那些坐在屋子裡空想出來的假設,哥們兒我是不同意的。

牛頓不僅在哲學上傾向於經驗主義,在現實中還是洛克的好朋友。洛克賞識牛頓的才華,依靠他的社交關係提攜過牛頓。一看洛克被萊布尼茨欺負了,牛頓二話沒說,挽袖子就上:哥給你報仇!

牛頓說到做到,只不過......他贏得可有點不光彩。牛頓和萊布尼茨都是數學家,牛頓滅萊布尼茨,就滅在了微積分發明權這件事上。

當然,這件事展開講的話又是一篇文章了,這裡先按下不表,感興趣的可以去百度一下牛頓和萊布尼茨的微積分發明權之爭,也是很有意思。下面我們重點講講牛頓對哲學的影響。

牛頓能給哲學留下影響,不是因為他進行了什麼哲學研究,而是他在物理學上的成就實在太大,順便就把哲學給影響了,這個成就就是他的力學。

簡單地說,我們衡量某個理論是不是好用,有兩個標準:第一看它能否準確地預測未來,第二看它是否足夠簡要。如果我們按照這兩個標準去評價牛頓力學,那麼它絕對稱得上是第一流的理論。

牛頓的力學定律非常簡單,就三句話,初中生就能學會。但是這三句話,卻可以解釋小到一塊石子、大到一顆星球,乃至宇宙一切一切物體的運動規律。

原先人類難以給現象繁多的物理世界一個滿意的解釋,自然傾向於訴諸神力。如今牛頓給了解釋,而且無比精確。不僅是物理世界,連靈魂的存在也被局限得很小了。

在古代,人們想當然地認為,沒有生命的物體必須受到外力才會運動,有生命的物體自己就能運動。這就是存在靈魂的證據呀,靈魂是負責「驅動」身體的。

然而牛頓和他之後的科學家們證明,生物的機體也遵守物理定律,也遵循能量守恆、動量守恆的規律。生物運動可還原為純粹的力學現象,並不需要靈魂的「驅動」。

順著牛頓力學的思路,有人開始想,既然世間萬物都要臣服於運動規律,那麼動物、人類的身體,是不是也會臣服於這些規律呢?進一步想,是不是人類的思想、感情也會符合運動規律呢?是不是我們頭腦中的一切意識其實都不過是物質運動的結果呢?

用物理學來解釋包括人類意識在內的整個世界,這種觀點就叫作「機械論」。機械論和我們之前說過的經驗主義、理性主義都不太相同。下面我們就來重點介紹。

7. 人生毫無意義

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關心的是真理的來源,一個說是歸納,一個說是推理。機械論在這個問題上傾向於經驗主義,認為我們能觀測到的東西就是真的。

但機械論並不真的關心這個問題,當經驗主義者們討論經驗到底可靠不可靠的時候,機械論者不屑於回答這個問題,它直接說:經驗不可靠還有啥可靠?

對於理性主義,機械論者就更不屑一顧了。機械論者不相信這世上存在什麼高於客觀世界的理性。他們認為精神是由物質決定的,精神世界也要符合物理定律。所以研究這世界,我們只要學好科學就行了。

簡單來說,機械論的觀點就是「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的,包括精神也是由物質決定的」。當時有個叫拉美特裡的法國醫生寫了一本《人是機器》的書,說人體完全按照力學規律運轉,精神只是人腦中肌肉的作用。

從今天醫學家對人腦的研究來看,仍然沒有跳出這個思路:大部分醫學家認為大腦的物質運動是產生人的精神和思維的根本原因。

機械論雖然可以條理清晰地解釋這個世界,但是按照機械論的說法,人類不過是這個世界中可有可無的一件事物而已,和桌子板凳、花鳥魚蟲沒有本質的區別。

我們的意識不過是一系列物質作用的結果,隨時可以消失,毫無永存的希望,更談不上還有什麼人生意義。就像世間的其他事物一樣,存在就存在了,消失就消失了。這很容易推導出虛無主義和享樂主義。

但這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它會導致決定論。

決定論的意思很簡單,既然世間萬物都可以用物理規律來解釋,那麼每一個事件之間必然要遵循嚴格的因果關係。如果人的意識是完全由物質決定的,那肯定也得服從嚴格的物理定律。

那麼,整個世界該如何發展,該走向何處,都是由自然定律決定好了的。就像人們根據力學可以預測星辰位置一樣,人們也可以根據自然規律來預測未來所有的事件。

能預測未來,這聽上去挺美妙的,為什麼可怕呢?

可怕的地方就在於,一旦我們接受了最嚴格的決定論,那就意味著人類沒有了自由意志。因為我們的意識是由組成我們身體的物質決定的。組成我們身體的物質又是由物理定律決定的。所以,我們頭腦中的每一個念頭,在前一秒鐘已經被決定好了。

如果我們這麼一環一環地回溯回去,那麼我們一生中的一切所思所想、我這本書中的每一個字,您看這本書時在頭腦中迸發出的每一個念頭,其實都是在幾萬億年前的宇宙大爆炸的那一瞬間就被決定好了的。且不說這想法很詭異,關鍵是,那人生還有什麼意思啊?

既然一切都是決定好的,那我們為什麼還要努力奮鬥,為什麼還要勞動?人生還有什麼意義?如果人類只是被操控的木偶,活著聽從因果律擺布,死後化為虛無。那還有什麼人生意義呢?這才是真正的細思極恐!

因而,從決定論——特別是從嚴格的決定論所導出的結論,是荒謬甚至恐怖的。如果按照決定論的觀點生活,人類的社會秩序將會蕩然無存,人類的一切工作都會變得沒有意義,一切罪行都可以得到饒恕。這世界顯然不是任何一個哲學家想要的。

但是,要想打敗決定論又談何容易。我們前面說了,決定論有科學作後盾,更何況還是在對科學盲目崇拜的牛頓時代。什麼人能對抗全體科學家,找到機械論和決定論的漏洞,將其一舉擊潰?

還真有人做到了。

8. 暴風雨

挑戰機械論和決定論的人,乃至挑戰整個科學體系的人,馬上就要出場了。這個人叫休謨。

但是寫到這裡我發現這篇文章已經快8000字了,考慮到後面還有康德、黑格爾、叔本華等一眾高手還沒露面,為了讓大家有更好的閱讀體驗,我只能下期另寫一篇文章來介紹了。

在下期的文章中,你將會看到休謨是如何天才地顛覆整個科學體系的,他的火雞實驗成為了哲學史上的一大經典。同時康德、黑格爾、叔本華、羅素等高手紛紛出場表演,精彩至極!點個在看,我們下期繼續!

相關焦點

  • 豆瓣評分8.6,《神秘巨星》都自愧不如,這類電影太稀缺!
    這部電影屬於勵志題材,別看它票房僅僅一個多億,但是豆瓣評分高達8.6分。能得到這麼高的評分,只能說這部電影徵服了大多數的觀眾。看過的人都覺得不錯,基本上被劇情感染到了,有的甚至是淚流滿面。這就是一部普通的電影,可是內容能夠滲透到人們的心裡!雖說這類題材很普通,可是在電影圈卻是非常的稀缺。
  • 豆瓣8.6《奇蹟男孩》:「羅森塔爾效應」在孩子教育的運用及意義
    接下來介紹一部經典的教育電影名字叫《奇蹟男孩》,在豆瓣評分8.6分。在這個故事中,小男孩奧吉出生受到了殘酷的考驗,因為有著與眾不同醜陋的面貌被別人另眼看待,十分自卑的奧吉並沒有感到氣餒,因為身邊的人始終相信著奧吉,通過父母以及同學的支持和鼓勵下,慢慢變成為一個優秀開朗的活潑少年,成為了學校的"奇蹟男孩"。
  • 書籍推介|豆瓣高分科普書籍
    卡洛·羅韋利用詩意的文字,邀請我們思考這一亙古難題——時間的本質。在我們的直覺裡,時間是全宇宙統一的,穩定地從過去流向未來,可以用鐘錶度量。可羅韋利向我們揭示出一個奇怪 的宇宙,在這裡,時間的特質一一坍塌,在最基本的層面上,時間消失了。他告訴我們,我們對時間流逝的感知,取決於我們的視角……哲學家們都幹了些什麼豆瓣評分8.6。
  • 在家自學微積分,推薦要看這本書!
    當然,絕大部分人不可能像牛頓那樣在疫情期間研究出舉世聞名的理論,不過至少,我們可以在這段時間學習一下牛頓留給我們的數學遺產——微積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今天推薦的就是一本能夠助大家學好微積分,被讀者譽為「0 基礎也能看懂的高等數學書」——《普林斯頓微積分讀本》!
  • 豆瓣8.6分,大學教授對女同事下毒手,紫金陳也「借鑑」了它?
    《無證之罪》、《隱秘的角落》還有《沉默的真相》,都是由紫金陳三部原著小說改編,這三部小說分別是《無證之罪》、《壞小孩》還有《長夜難明》。電視劇《無證之罪》由《愛情公寓》裡的「小姨媽」鄧家佳擔任女主角,一時之間也很轟動,獲得了良好的口碑。《隱秘的角落》讓更多的人認識了紫金陳,也讓這部短時期內達到轟動效應的推理劇,達到了幾乎家喻戶曉的地步。
  • 胡適著作《中國哲學史大綱》將面世(圖)
    近日,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胡適著作《中國哲學史大綱》(卷上、卷中)即將面世。其中,首次公開出版的卷中是最大的亮點,這是胡適1919年在北大哲學系二、三年級講授中國哲學史中古部分時的講義。卷中雖然只有54000字左右,但是它反映了胡適當年與《中國哲學史大綱》(卷上)一脈相承的治學方法和治學理念。另外,卷中有大量顧頡剛的手批(還有20%的可能是胡適本人)。
  • 政治哲學史的豐富圖景
    「政治哲學史」叢書   總主編:張志偉、韓東輝、幹春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政治哲學史」叢書   總主編:張志偉、韓東輝、幹春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由張志偉、韓東輝、幹春松總主編的「政治哲學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就呈現了古今中外各種不同的政治哲學。「政治哲學史」總計七卷,包括《西方政治哲學史》三卷,《中國政治哲學史》三卷,以及《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史》一卷。   《西方政治哲學史》(第一卷)由八位學者撰寫,內容涵蓋了從古希臘到宗教改革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哲學。
  • 豆瓣8分以上,綜合指數最高的30本中信好書
    成功的投資有賴於同時對各個方面保持密切關注,這本書中的每個主題,都是最重要的事。《史蒂夫·賈伯斯傳》沃爾特·艾薩克森 著豆瓣評分:8.7(41767人評價)當當網18.4W+人評價京東2500+評價這本書對於阿信的意義十分特別,因為有很多人是因為這本書關注的阿信
  • 豆瓣9.0,這本書裡有時間旅行的終極奧秘!
    為了看懂它,很多小夥伴在觀影前做足了功課,但最後還是帶著滿頭問號走出了電影院。大家眾口一詞:這時間線也太燒腦了吧!如果你沒有看懂《信條》的時間線,那小K建議可以從這本科幻巨匠阿西莫夫的《永恆的終結》入手。
  • 9本令人忍不住想一口氣讀完的好書
    【精讀君曰】回想一下,你是否曾被一本書深深吸引,讀到廢寢忘食,讀完之後還久久回味?一般來說,讓人停不下來的書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你在任何時刻翻開它,都能迅速進入書中的那個奇妙世界,讀起來像上癮一般欲罷不能。下面這9本書,就都有讓你恨不得一口氣讀完的特點。
  • 2019評分高電影華語影片 豆瓣評分最高的動畫片盤點
    2019評分高電影華語影片 豆瓣評分最高的動畫片盤點  2019年不管是國產電影還是國產電視劇,可以說都算了爭了一口氣了,佳作還是很多的,特別是國產動畫片,在2019年更是話題不斷。  2019評分最高華語電影  2019年年度電影榜單出爐,這個榜單是豆瓣出的,值得注意的是,榜單排名也不是完全按照豆瓣評分來排高低的,還加入了打分人數、影響力等其他參數進行綜合性評比。
  • 曾惜敗《寄生蟲》,卻在拿下豆瓣8.6的高分
    這兩份榜單裡最吸引人眼球的莫過於均位列榜首的《痛苦與榮耀》,簡直可以稱作是2019的神作。此前《痛苦與榮耀》角逐坎城金棕櫚獎,最終影片未能獲獎,惜敗奉俊昊導演的《寄生蟲》,倒是幫安東尼奧班德拉斯贏得了最佳男演員。
  • 能看懂《復聯4》劇情的人,一定會對這幾本書感興趣!
    本書是「太空漫遊四部曲」之一的《2001太空漫遊》。《索拉裡斯星》作者:斯坦尼斯拉夫.萊姆豆瓣評分:8.8小說以一個被神秘大洋覆蓋的星球為背景,演繹了人類尋求知識和生死相愛的科學神話。《銀河系搭車客指南》作者:道格拉斯·亞當斯豆瓣評分:8.7突如其來的寂靜籠罩了地球。這事實上比噪音更加可怕。有一會兒,什麼也沒有發生。巨大的飛船一動不動地掛在空中,覆蓋了地球上的每個國家。
  • 20部豆瓣高分小語電影
    這是一種對生命真正的敬意與尊重,與感動無關,卻無時無刻令觀看的人感受到脈脈溫情。NO.4《心房客》2012年 | 豆瓣8.5分片名《心房客》直接戳中電影主題,三段故事裡的主人公都蝸居在狹小逼仄的公寓裡,而他們的內心遠遠比身體更需要自由的空氣。
  • 「薦書」《西方哲學史(1—5卷)》
    第三卷 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哲學第四卷 啟蒙哲學第五卷 德國古典哲學內容簡介本書分為五卷六編,約200萬字,集中了國內西方哲學界同仁的共同力量,每一章都由國內在該領域的專家來撰寫,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當前西方哲學史研究的學術進展和最新風貌。
  • 這13本書告訴你
    《近代物理科學的形上學基礎》:本書是科學思想史領域的經典名著,既是科學史著作,也是哲學史著作。本書考察了近代科學興起的過程和原因,強調科學與哲學、宗教等人類思想領域密不可分。柯瓦雷的這部著作深入刻畫了思想史上的這一巨變。——陳嘉映
  • 這6本書,專治焦慮的你
    下面,精讀君就為大家介紹6本書,幫助大家緩解焦慮,獲得心靈的平靜與解脫。1生命之書豆瓣評分:8.8 2243人評作者簡介|克裡希那穆提,印度著名哲學家,20 世紀最偉大的心靈導師,在西方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他主張真理純屬個人了悟,一定要用自己的光照亮自己。他一生的教誨皆在幫助人類從恐懼和無明中徹底解脫,體悟慈悲與至樂的境界。
  • 這7本書讓孩子在一個暑假脫胎換骨
    02《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外國文學馬克·吐溫豆瓣評分:8.1(1473人評價)商務印書館這本書講述了「熊孩子」哈克貝利的歷險故事,利用假死重返自由、拯救黑人等等,這些精彩的故事一一展開,將一個勇敢善良、追求自由的男孩生動地展現在我們眼前。暑期跟著他一起去密西西比河,開始一場既清涼又精彩刺激的歷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