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黃金大米中的β-胡蘿蔔素與油膠囊中的β-胡蘿蔔素對兒童...

2021-01-08 食品夥伴網

(2012年12月6日)

  2012年8月,美國塔夫茨大學湯光文等在《美國臨床營養雜誌》發表了題為《「黃金大米」中的β-胡蘿蔔素與油膠囊中β-胡蘿蔔素對兒童補充維生素A同樣有效》的研究論文,引起了社會的關注。該論文的主要作者為美國塔夫茨大學湯光文、湖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胡餘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蔭士安和浙江省醫學科學院王茵。衛生部和浙江省、湖南省有關方面高度重視,責成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浙江省醫學科學院和湖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聯合對論文中涉及的有關問題進行了深入調查,現將調查情況通報如下:

  美國塔夫茨大學湯光文主持的「兒童植物類胡蘿蔔素維生素A當量研究」項目於2002年12月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糖尿病消化道和腎病研究所批准,蔭士安是該項目申請的成員之一。項目內容是研究菠菜、金水稻(俗稱「黃金大米」)和β—胡蘿蔔素膠囊中的類胡蘿蔔素在兒童體內的吸收和轉化成維生素A的效率,探索預防兒童維生素A缺乏症的途徑。項目執行期為2002年2月至2007年2月,後延長至2009年8月。2003年9月,蔭士安以課題中國部分項目負責人的身份,與浙江省醫科院籤訂了美國NIH課題合作協議書。塔夫茨大學於2004年8月與浙江省醫科院籤訂合作研究協議備忘錄,合作項目負責人是湯光文,中方負責人是蔭士安和王茵。2004年10月浙江省醫科院聘蔭士安為客座研究員。

  2008年,該項目被轉移至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現場,與蔭士安在該地開展的國內項目「植物中類胡蘿蔔素在兒童體內轉化成為維生素A的效率研究」合併進行。

  為開展國內的研究項目,中國疾控中心營養食品所與湖南省疾控中心籤訂了「植物中類胡蘿蔔素在兒童體內轉化成為維生素A 的效率研究」的課題合作協議書,並確定衡南縣江口鎮中心小學為項目點。隨後,浙江省醫科院與湖南省衡南縣疾控中心籤訂了「植物中類胡蘿蔔素在兒童體內轉化成為維生素A 的效率研究」的課題現場試驗合作協議書,但未明確告知實驗將使用轉基因大米或「黃金大米」,現場設在江口鎮中心小學。

  2008年5月20日至6月23日,含「黃金大米」實驗組的試驗在湖南省衡南縣江口鎮中心小學實施。試驗對象為80名兒童,隨機分為3組,其中1組25名兒童於6月2日隨午餐每人食用了60克「黃金大米」米飯,其餘時間和其他組兒童均食用當地採購的食品。

  「黃金大米」米飯系由湯光文在美國進行烹調後,未按規定向國內相關機構申報,於2008年5月29日攜帶入境。6月2日午餐時,湯光文等人將加熱的「黃金大米」米飯與白米飯混合攪拌後,分發給受試兒童食用。

  2008年5月22日,課題組召開學生家長和監護人知情通報會,但沒有向受試者家長和監護人說明試驗將使用轉基因的「黃金大米」。現場未發放完整的知情同意書,僅發放了知情同意書的最後一頁,學生家長或監護人該頁上簽了字,而該頁上沒有提及「黃金大米」,更未告知食用的是「轉基因水稻」。

  2008年6月2日,塔夫茨大學倫理審查委員會通過了對NIH項目中文版知情同意書的倫理審批,而項目負責人未按規定,於5月22日提前開展了受試對象知情同意工作。塔夫茨大學於2008年批准的該研究知情同意書中未提及試驗材料是「轉基因水稻」,只是稱為「黃金大米」。該大學倫理審查委員會在2003年至2006年間批准的該研究知情同意書中均有「黃金大米」是「轉基因水稻」的描述。

  2003年11月,浙江省醫科院倫理審查委員會通過了美國NIH項目的倫理審查。2008年項目現場工作轉到湖南後,項目負責人未按規定再次申請倫理審查,王茵根據蔭士安提供的材料,利用職務之便,私自加蓋公章以浙江省醫科院的名義向湯光文出具了英文版「2003年的倫理審查結果仍然有效」的證明。

  項目在實施時,湯光文、蔭士安和王茵作為項目負責人未在現場履行告知義務,在試驗期間始終沒有告知當地主管部門和項目承擔單位開展的是「黃金大米」試驗;在與學生家長籤署知情同意書時故意使用「富含類胡蘿蔔素的大米」這一表述,刻意隱瞞了使用 「黃金大米」的事實。

  為查清確切事實,中國疾控中心派人專程赴美國塔夫茨大學和NIH調查了解情況。根據兩個單位提供的實驗有關文件和樣品,進一步證實了上述情況。根據塔夫茨大學有關規定,單一試驗項目的倫理審查應每年重審,項目內容如有變化應重新進行審查。湯光文於2008年在倫理審查重審未完成前,即在衡南縣開始了試驗。美國塔夫茨大學也正在對試驗涉及違反倫理道德的問題開展調查。

  調查發現,2008年7月,在有關部門獲知美國塔夫茨大學在我國開展「黃金大米」試驗的信息,對該項目主要研究人員進行詢問調查時,當事人隱瞞事實,謊稱研究工作還沒有進行,但實際上現場工作當時已經結束。在本次調查中,蔭士安、王茵等隱瞞主要實情,提供虛假信息,嚴重幹擾、妨礙了調查工作。

  根據調查情況認定:項目所用「黃金大米」從境外帶入時未經申報批准,違反了國務院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有關規定。項目在倫理審批和知情同意告知過程中,刻意隱瞞了試驗中使用的是轉基因大米,沒有向學生家長提供完整的知情同意書,違反了衛生部《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辦法(試行)》規定以及科研倫理原則,存在學術不端行為。項目主要當事人在接受有關部門調查項目實施情況時,隱瞞事實並提供虛假信息,嚴重違反科研誠信。

  根據《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處分暫行規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監察部令第18號)、《國家科技計劃實施中科研不端行為處理辦法(試行)》(科技部令第11號)、《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規定,中國疾控中心營養食品所給予蔭士安撤銷婦幼營養室主任職務、技術職稱從二級研究員降至三級的處分、三年內不得主持科研工作,取消其博士生導師資格,所黨委決定撤銷其黨內職務;浙江省衛生廳黨組決定撤銷王茵浙江省醫科院科技處處長職務,浙江省醫科院決定撤銷王茵保健食品研究所營養與食品衛生研究室主任職務、取消二級研究員推薦資格、取消院學術委員會委員資格和院倫理委員會委員資格、三年內不得參與職稱晉升評委會工作的處分,浙江省醫科院黨委決定對其給予黨內警告處分;湖南省疾控中心鑑於胡餘明在課題實驗現場管理中存在疏於管理、工作失職的行為,決定撤銷胡餘明疾控中心主任助理、科主任職務,湖南省疾控中心黨委決定給予其黨內警告處分。

  中國疾控中心、浙江省醫科院和湖南省疾控中心對此次事件造成的不良影響深表歉意,我們將以此為戒,進一步加強科研項目過程監管,完善內部規章制度,加強法律法規、科研誠信、職業道德和醫學倫理教育。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浙江省醫學科學院

  湖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相關焦點

  • 揭開β-胡蘿蔔素緩解視疲勞的秘密
    據研究,β-胡蘿蔔素能幫助我們緩解視疲勞。β-胡蘿蔔素是類胡蘿蔔素的一種,在自然界中含量豐富,不僅存在於胡蘿蔔中,在綠色、紅色的蔬果中也廣泛存在。迄今,被發現的天然類胡蘿蔔素已達 600多種。β-胡蘿蔔素是一種橘黃色脂溶性化合物,遇氧、遇熱、遇光不穩定,在弱鹼下較穩定。
  • β-胡蘿蔔素強化食品不容忽視
    食品夥伴網訊:近日,國際專家在《營養學雜誌》論叢中發表了一份會議共識文件,在該文件中,專家高度強調了維生素A前體物質-β-胡蘿蔔素的重要性,因為它可以增加總維生素A含量。    在該會議共識文件中,醫藥和營養學專家從生理機能、供應狀態和推薦攝入量方面重新詮釋了β-胡蘿蔔素。
  • β-胡蘿蔔素生物合成研究獲進展
    記者日前從中科院武漢植物園獲悉,該園科研人員在β-胡蘿蔔素的生物合成方面獲得進展。相關成果發表於《歐洲微生物學會聯合會微生物快報》。
  • 黃金大米事件中方停職研究員涉嫌論文一稿多發—新聞—科學網
    昨天(9月11日)上午,針對黃金大米事件,衛生部新聞發言人鄧海華表示,衛生部要求中國疾控中心繼續加大調查力度,查清事實並及時向社會公布調查結果,衛生部也將繼續密切關注事態的進展
  • β-胡蘿蔔素的生物合成研究取得新進展
    β-胡蘿蔔素是一種天然色素,屬於四萜類化合物,有很高的藥理學及營養學價值,現在已廣泛應用於醫藥、保健品、食品添加劑及化妝品等行業。構建高效合成β-胡蘿蔔素的微生物菌株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天然產物合成生物學學科組碩士研究生李倩在章焰生研究員的指導下,於釀酒酵母中重構了β-胡蘿蔔素的生物合成途徑,將來源於紅髮夫酵母中與β-胡蘿蔔素合成相關的基因crtYB(八氫番茄紅素合成酶及番茄紅素環化酶基因)和crtI(八氫番茄紅素脫氫酶基因)轉入釀酒酵母,並對這兩個基因進行了密碼子的優化;同時通過過量表達異戊稀代謝途徑中的關鍵限速酶HMGR(3
  • 明目、抗氧化 來看看β-胡蘿蔔素對身體的重要作用
    β-胡蘿蔔素,這個名字源於拉丁語中的胡蘿蔔。是由科學家H. Wackenroder於1831年從胡蘿蔔中將其結晶。  β-胡蘿蔔素是一種抗氧化劑,攝入人體消化器官後,可以轉化成維生素A,對健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你可以在紅色,黃色和橙色的水果和蔬菜中找到它。
  • 轉基因黃金大米論文被撤稿:拿兒童當豚鼠
    2、論文作者無法通過書面證據證明當時參與這項實驗的所有家長或兒童在實驗開始前籤署了所有的知情同意書。3、在這項實驗中存在有關實驗者的特定資格問題。這篇論文是基於2008年在中國湖南的一項有關「黃金大米」的實驗。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發展中國家每年有35萬兒童因維生素A缺乏症(VAD)而失明,67萬兒童因VAD導致免疫力低下和繼發感染而死亡。「黃金大米」最早在上世紀90年代被研發出來,科學家們將維生素A合成的前體—β-胡蘿蔔素的基因導入了水稻。
  • 生物法製造β-胡蘿蔔素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在構建大腸桿菌細胞工廠生產β-胡蘿蔔素方面取得進展,該成果已達到了大腸桿菌發酵生產β-胡蘿蔔素的國際最高水平。
  • 【每周一圖】護眼營養素:β胡蘿蔔素
    【每周一圖】護眼營養素:β胡蘿蔔素 2021-01-04 17: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胡蘿蔔素抗衰養顏 2大飲食方 補足胡蘿蔔素
    類胡蘿蔔素還可以抵抗乳癌  日常飲食多攝入β胡蘿蔔素高的食物可以降低乳癌的發病率。美國最近一項研究指出,血液中類胡蘿蔔素含量最多的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比血液中類胡蘿蔔素含量最少的女性要低很多。缺乏胡蘿蔔素的危害  胡蘿蔔中含有大量的β-胡蘿蔔素,攝入人體消化器官後,可以轉化成維生素A,是目前最安全補充維生素A的產品 (單純補充化學合成維生素A,過量時會使人中毒)。
  • 採用陽離子表面活性劑分割包埋的天然色素β-胡蘿蔔素
    β-胡蘿蔔素不溶於水,市面上的同類產品都是水分散新產品,胡蘿蔔素顆粒較大,在體內不利於吸收,生物利用率極低,造成極大浪費;採用陽離子表面活性劑分割包埋技術和新工藝製作的納米水溶β-胡蘿蔔素,水溶液清澈透明,光、熱穩定性極好,顆粒達到納米級別的細度,在體內可以完全吸收,生物利用度極高,可大大減少使用量
  • 菠菜中也含有胡蘿蔔素
    鳳凰健康:但是有一個人的問題就是,大家都說特別是胡蘿蔔裡邊的胡蘿蔔素,說是脂溶性的,你這樣生吃的話,它是不能被吸收的,有這種說法? 方舟子:是脂溶性的沒錯胡蘿蔔素,也並不是說生吃就完全吸收不了,只是吸收效率比較差,如果胡蘿蔔素把它融合在脂肪裡面,油裡面,它是吸收的比較好,它就會在體內轉為成維生素A,差不多這個轉化的比例是2:1,就是吃2微克的胡蘿蔔素,脂溶性的胡蘿蔔素,最後是轉化成1微克的維生素A,如果說生吃,你沒有放油,那吸收就比較差,但是不是說完全吸收不了,它這個轉化的比例是
  • 對於補硒+β胡蘿蔔素,「清除」HPV病毒,你怎麼看?結果都如何?
    那麼為什麼就目前社會上很多的感染者都進行補充硒+β胡蘿蔔素清除病毒呢。 硒、β胡蘿蔔素能為我們自身做什麼 在《人體營養學》有過這樣的注釋
  • 大米中的愛馬仕,β-葡聚糖大米有多好?
    它是大米中的愛馬仕它是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人群的福音它是膳食健康的選擇它就是β-葡聚糖大米β-葡聚糖大米是在改良優質後的土壤條件裡利用高科技技術種植,同時生物營養液代替以往的農藥化學等施肥方式,由於無農藥、無殘留以及零汙染,種植出的大米更健康安全,由於大米中含有大量的β-葡聚糖成分,因此取名為葡聚糖大米。
  • 胡蘿蔔素知多少
    類胡蘿蔔素可分成4個亞族:胡蘿蔔素,如α-、β-、γ-胡蘿蔔素和番茄紅素;胡蘿蔔醇,如葉黃素、玉質、蝦青素;胡蘿蔔醇的酯類,如β-阿樸-胡蘿蔔酸酯;胡蘿蔔酸,如藏紅素、胭脂樹。所有的類胡蘿蔔素都可由番茄紅素通過氧化、氫化脫氫、環化以及碳架重排降解衍生而來。當鳥類攝食含有此類化合物的食物時,往往會在其蛋黃中富集此類化合物,因此蛋黃色素主要是類胡蘿蔔素化合物。
  • 胡蘿蔔素知多少?
    類胡蘿蔔素可分成4個亞族:胡蘿蔔素,如α-、β-、γ-胡蘿蔔素和番茄紅素;胡蘿蔔醇,如葉黃素、玉質、蝦青素;胡蘿蔔醇的酯類,如β-阿樸-胡蘿蔔酸酯;胡蘿蔔酸,如藏紅素、胭脂樹。所有的類胡蘿蔔素都可由番茄紅素通過氧化、氫化脫氫、環化以及碳架重排降解衍生而來。當鳥類攝食含有此類化合物的食物時,往往會在其蛋黃中富集此類化合物,因此蛋黃色素主要是類胡蘿蔔素化合物。
  • 限域結晶法製備載β-胡蘿蔔素的氧化澱粉水凝膠球
    β-胡蘿蔔素是一種重要的天然食用色素,也可以用作營養強化劑。β-胡蘿蔔素對光、熱、氧極為敏感,易發生降解、氧化、異構化、光敏化等反應,導致生物活性降低。另外β-胡蘿蔔素不溶於水,微溶於植物油,極大程度限制了β-胡蘿蔔素在食品中的應用。
  • 胡蘿蔔素竟然也會致癌?胡蘿蔔該怎麼吃
    原標題:胡蘿蔔素竟然也會致癌?胡蘿蔔該怎麼吃   胡蘿蔔含有大量的胡蘿蔔素,無論是在市場上還是在超市裡,總會有人購買胡蘿蔔,這些人都是被胡蘿蔔中所含的營養素所吸引,我們可以看出胡蘿蔔素是好東西。
  • 胡蘿蔔素對孕婦好處多
    近日,一則關於「胡蘿蔔吃多了容易不孕」的老謠言又被翻了出來。事實上,β-胡蘿蔔素是孕婦和胎兒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正常飲食不可能中毒,更不會導致不孕。本期《生鮮道》將為你梳理該事件的來龍去脈,同時提醒你胡蘿蔔素可以刺激黃體素、雌激素的合成,而缺乏胡蘿蔔素,會導致胚胎早期死亡。多吃胡蘿蔔不僅能養眼護肝,還可及時補充維生素,抵禦外邪入侵,對消化不良、久痢、咳嗽、夜盲症等有較好療效。
  • 富含蝦青素的轉基因「蝦紅大米」問世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通過轉基因技術,研究出了富含蝦青素的「蝦紅大米」。該成果目前已發表在《分子植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