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歷了汽油機、柴油機到電動機的變遷,一直在為經歷最好的同時也是最壞的時代而倍感興奮。但要說哪個時代帶給人類文明的衝擊最大,私以為,蒸汽機時代絕對排得上名頭。蒸汽取代動物,遠比你想的精彩大約在公元前4000年,彪悍勇猛的蒙古人就開始馴養野馬為勞動力。開闊的草原養育了鐵蹄上的民族,也逐漸養成了蒙古人好戰的性格。入侵戰爭中的蒙古人就將馬作為重要的戰爭武器,徵戰沙場的蒙古韁馬也因此踏遍了歐亞大陸,隨後
我們經歷了汽油機、柴油機到電動機的變遷,一直在為經歷最好的同時也是最壞的時代而倍感興奮。
但要說哪個時代帶給人類文明的衝擊最大,私以為,蒸汽機時代絕對排得上名頭。
蒸汽取代動物,遠比你想的精彩
大約在公元前4000年,彪悍勇猛的蒙古人就開始馴養野馬為勞動力。
開闊的草原養育了鐵蹄上的民族,也逐漸養成了蒙古人好戰的性格。入侵戰爭中的蒙古人就將馬作為重要的戰爭武器,徵戰沙場的蒙古韁馬也因此踏遍了歐亞大陸,隨後馬才在世界各地流行起來。
蒙古馬是中國乃至全世界較為古老的馬種之一
後來,馬從戰爭武器逐漸發展為交通工具,又與車輛組合在一起,成為了新生的運輸力量。
動物一直被認為是最有效的勞動力輸出,農耕民族尤顯。雖然聰明的人類還發明了水車這類以自然力為輸出動力的裝置,但動物的地位卻沒有一絲動搖,連頗具傳奇色彩的木牛馬車都是以動物的名字命名。
直到蒸汽機出現後,一切都變了。
蒸汽機作為最先得到廣泛應用的一種發動機,好多人對它的了解,最早可能來自小學課本中《瓦特與茶壺的故事》。
事實上,託馬斯·紐科門早在1705年就發明了蒸汽機,但蒸汽進入汽缸時,會被冰冷的氣缸吸收大量的熱量,熱效率很低。在能源稀缺的年代,這種裝置舉步維艱。
六十多年後(1769年),詹姆斯·瓦特,這位歷史上最知名的發明家之一,對其作了一系列重大改進,發明了單缸單動式和單缸雙動式蒸汽機,提高了蒸汽機的熱效率和運行可靠性,使原來只能提水的機械,成為了可以普遍應用的蒸汽機。
當時,英國作為紡織業大國,對動力裝置先後做了很多改進。
從最初的飛梭、珍妮紡紗機,到後來的水力織布機、水力紡紗機,投入之大可見一斑。但要知道,用水作為動力,那就必須將工廠建立在河流或水渠附近,大大限制了紡織業的發展。
在這種大環境下,萬能蒸汽機於1785年首先在一家紡織廠投入使用。
雖然蒸汽機很早就在紡織業開花結果,但世界上最早的蒸汽機車的誕生卻晚得多。
直到1769年,才由法國的陸軍技術官Nicolas Joseph Cugno製造出來。
如此巨大的工程,並非一人之力能完成。作為法國的炮兵大尉,Nicolas受到了軍方的大力資助。經過6年的研究,世界上第一輛完全依靠自身動力行駛的蒸汽車誕生了。
為什麼中國沒有開啟蒸汽時代?
為什麼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為什麼發明蒸汽機的是英國人?為什麼中國人發明了水車卻發明不了蒸汽機?
翻開蒸汽時代這段歷史,1796年是代表性的一年。
那一年的農曆正月初一,嘉慶帝即位,同年發生了嘉慶年間規模最大的白蓮教大起義。
而同一年,在世界的另一邊,卻是不同的風景:
4月,德國數學家高斯發現了一個數學史上極重要的結果——《正十七邊形尺規作圖之理論與方法》;5月,義大利科學家沃爾茲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蓄電池,為汽車的誕生和發展帶來了歷史性的契機……
作為歷史的縮影,這一年發生的事,能幫我們窺探一下問題的原由。這和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謎題——「李約瑟難題」的解釋,是殊途同歸的。
很多人推進了李約瑟難題
如「中國近代科學為什麼落後?」等
中國古代的經驗科學領先世界一千年,但實驗科學能力卻不敢恭維。細想一下,中國的發明絕大多數來源於發現,但對科學理論探索卻並不執著。
隨著工業革命的深入,資本地位的提升,差距在歐洲步入近代後被逐漸拉大。
錯過了蒸汽時代,中國錯過的不僅是工業技術
勞動力解放,除了生活品質得到大大提高,自然科學的發展還直接萌發了各種新思潮和革命思想。
比如最有意思的當屬蒸汽朋克主義。它是一種浪漫主義,是平行於19世紀維多利亞時期的架空世界,是烏託邦與黑科技並存的次元。
宮崎駿的作品如《哈爾的移動城堡》《天空之城》等
就經常出現蒸汽朋克主義的建築……
電影《瘋狂的麥克斯》系列的設定也瀰漫著蒸汽朋克風格
不同於以電為代表的第二次工業革命,蒸汽時代更多依靠純機械裝置,即通過蒸汽產生的動力,輸送到動力機關來做功。
但因機械體積大、摩擦力大、熱量傳遞損失等問題,能量轉化效率極低。
沒能找到更好的解決辦法,增大機械裝置來換取足夠的輸出能量成為了那段歷史下最鮮明的特點,這也造就了蒸汽朋克世界中各種獨有暴力美感的巨大機械造型。
窺探一段歷史,其實也是一次自我審視。
工業革命帶來的不僅僅是工業的改變,人們生活方式、對世界的認知甚至是文化受到衝擊。
雖然第三次工業革命還沒真正到來,但細細品味一下,我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似乎已經發生了改變。
聲明:本文由易起說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易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