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d Materials:交流電光伏效應誕生

2021-01-18 材料人

光伏效應已經成為人們生產生活中的重要能量來源之一。光生電的效應早在1883年就被發現,愛因斯坦也因光電效應定律的發現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而目前已發現的所有形式的光電效應(包括Dember 效應,PN結光伏效應,Becquerel 效應等)都是直流電,這給電力併網及運輸,日常的家電的供能等等都製造了不少麻煩。在喬治亞理工學院王中林院士的指導下,鄒海洋博士等發現了另一種新型光伏效應——當照明光周期性地照射在接合點/界面處時,它會在非平衡狀態下產生交流電(AC)。沒錯!光可以產生交流電!這一發現徹底顛覆了對傳統光電機制的認識,引入了對光電非平衡態的探索。相關成果發表在《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

這項研究發現將變化的非平衡光照在不加外電壓的p-Si/TiO2 納米薄膜異質結上時,器件產生了較強的交流電信號。作者發現這個交流信號與光強(圖1),材料的光吸收(圖2),光照面積等都有很強的關聯。並且,有意思的是,電流信號與頻率相關,而電壓信號與頻率無明顯關係,不符合電阻導電模式下的歐姆定律,而是遵循電容導電模型(Capacitive conduction model)(圖1)。文中又採用了多個不同結構的器件(圖2)以及商業矽基太陽能板實驗,也採用不同的測試手段進行分析,都產生了這種交流電信號。這些結果表明這是一個新的現象,而非來自「奇怪的電磁波」,「外界噪音」,或者「測量儀器內部信號」,而是與光照密切相關的效應。交流電信號的線性疊加原理也進一步驗證了這個信號來自器件內部而非外界環境。

文中指出這種新型交流電模式不能用常規光伏器件的既定機制來解釋,現已知的光電效應的多種效應都是直流電,無法解釋這個交流電信號。該文對機理進行了深入實驗和分析,認為產生該現象的原因是由於在非平衡條件下與結/界面相鄰的半導體產生過剩載流子,造成準費米能級之間的相對偏移,電子分布失衡,這導致了電子前後在外部電路中流動以建立新的平衡來平衡電極之間的電位差。作者也對交流光伏效應的應用作了詳細演示(圖3)。交流光伏效應可以使得普通的器件就能作為高性能寬帶光電探測器,在零偏置下具有極高的靈敏度,無需複雜加工。同時,它還可以作為遠程電源提供相比於傳統的光伏效應更高的瞬時功率輸出。該文報導了,簡單合成的p-Si/TiO2的器件利用這一效應能夠在零偏置下具有極高的靈敏度對廣域的光都有極高的靈敏度(2.09 ),比通常的pn光伏效應高2051倍,並且有很快的相應速度( ≈20μs )。並且,通過這一效應,商業化的矽太陽能電池在測試的條件下,相比於傳統的pn光伏效應,也能提高其11.2倍的輸出功率,而這提高的能量來自於產生非平衡態的機械能。也就是說,交流光伏效應提供了一種新的能量轉換方式,將機械能轉換為電能。這一新的能量轉換方式的發現可能將產生革命性的影響。

文章第一作者鄒海洋博士,喬治亞理工大學王中林院士為通訊作者。

該成果文章連結:

https://doi.org/10.1002/adma.201907249 。

投稿郵箱

tougao@cailiaoren.com


投稿以及內容合作可加微信

cailiaorenvip

相關焦點

  • AM:交流光伏效應
    光伏效應已經成為人們生產生活中的重要能量來源之一。光生電的效應早在1883年就被發現,愛因斯坦也因光電效應定律的發現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目前電力運輸,家用電器都是交流電,而目前已發現的所有形式的光電效應(包括Dember 效應,PN結光伏效應,Becquerel 效應等)都是直流電,這給光伏效應廣泛應用製造了不少麻煩。
  • 【JMAT特刊徵稿】Advanced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 for Solar Energy
    The Journal of Materiomics is indexed by SCI and Scopus, aims to provide a continuous forum for the dissemination of research in the general field of materials science, particularly
  • 【經典妙文】採用鐵電效應控制有機自旋閥磁阻的最新研究進展
    鐵電效應被引入有機自旋閥中可控制磁輸運,界面的能量分布和界面晶體結構對於界面處的自旋傳輸都是至關重要的。與擴散自旋閥相比,隧道自旋閥具有更大的磁阻效應。垂直傳輸的有機旋轉閥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有機層和頂部電極之間的邊界互擴散問題。 作者利用以上原理介紹並分析了有機自旋閥中利用鐵電性控制磁阻。鐵電材料極化的轉換既涉及原子的位移,也涉及電荷的相應轉換;兩者均可用於主動控制界面性質。
  • 鐵電反常光伏效應研究取得新進展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鐵電光伏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在研究鐵電材料的光電子學性質時發現的一種新的重要的物理效應。因與常規的p-n結型太陽能電池的光伏效應存在根本差別,這種現象常被稱為反常光伏效應或者體光伏效應。近年來,隨著人類社會對能源環境問題的持續關注,關於鐵電光伏效應的研究持續升溫。
  • Science: 彎還是直, 這是一個問題, 從中國學生發現撓曲電光伏效應...
    由此可見,非中心對稱性是這類體光伏效應的必要條件。這也是為什麼體光伏效應通常出現在鐵電材料之中,如BaTiO3和 BiFeO3這樣的氧化物鈣鈦礦鐵電體。然而,這類材料通常是大帶隙的半導體,閉路電流很低,限制了其光伏轉換效率和實際應用。楊和Alexe的最新發現,為解決這一問題指引了方向。
  • 基於一種新奇的面內自極化的鐵電光伏效應
    鐵電光伏材料,由於其具有窄的光帶隙、良好的載流子傳輸和強的紫外-可見-紅外吸收等特點,兼具機械、化學、熱穩定且製造成本低等優點,因此在太陽能轉換應用上越來越多地受到國內外研究者的關注。作為完全不同於傳統p-n結光伏效應的獨特光伏材料體系,鐵電光伏材料的自發極化是驅動載流子分離的主要動力,且光電流方向能夠隨著自發極化方向發生轉變,這些獨一無二的特性拓寬了鐵電光伏材料的應用領域。但是由於光-電能量轉換效率較低,且穩定性較差,尋找高轉換效率且輸出穩定新型鐵電光伏材料仍然是光伏科學與技術領域的挑戰性課題。
  • Science: 彎還是直, 這是一個問題, 從中國學生發現撓曲電光伏效應說開
    這篇Science論文則另闢蹊徑,研究了一類新型的體光伏效應(Bulk Photovoltaic, BPV)。與通常的基於pn結的太陽能電池不同,體光伏效應的開路電壓不受半導體帶隙限制,其效率也不受Shockley-Queisser極限約束,因此又被稱為反常光伏效應(Anomalous Photovoltaic,APV)。
  • 「Nanomaterials」(IF:4.324)特刊徵稿
    研究課題包括但不限於:環境納米材料的設計,調整其成分、結構和功能以實現環境修復天然和合成納米材料在環境納米技術中的應用,包括吸附、膜、高級氧化技術、電容去離子化等汙染控制過程的微界面反應及其機理納米技術的環境健康和安全,納米材料的物理和化學性質對生物和毒理學效應的影響唯一的限制是研究的主要部分必須是在中國或由中國研究人員進行的
  • 什麼是交流電的趨膚效應
  • 效應:Piezoelectricity(壓電性、壓電效應)
    效應:Piezoelectricity(壓電性、壓電效應)圖1 [1]圖註:
  • 直流電、交流電:跨越百年的世紀之爭!
    交流電、直流電,到底誰更好?這是一場跨越一百多年的世紀之爭!直流電,是指方向不隨時間發生變化的電流。交流電,是指大小和方向都發生周期性變化的電流。從示波器觀測,一個是直的,一個彎的……反正都是電,感覺差別不大?
  • 北京大學發布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納米能源材料特刊
    2016年9月7日,材料科學領域頂級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在線刊登了北京大學特刊「Nanomaterials for Energy at Peking University」。
  • 一起來了解光伏發電
    」簡稱為「光伏效應」。直到了1954年,美國科學家才首次製成了單晶矽太陽電池,並誕生了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的實用光伏發電技術。 光伏發電原理 中學物理中我們就接觸過「光電效應」知識,光伏發電原理就是利用半導體的光電效應。
  • 交流電和直流電的區別 交流電和直流電有什麼區別
    大家在生活中都離不開電,每天都要用電,關於直流電和交流電的知識想必還是有很多人都不知道。特別是交流電和直流電的區別。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交流電和直流電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兩者的變化特性不同交流電的電流大小和方向會隨時間作周期性變化,在一個周期內的運行平均值為零
  • Advanced Materials報導王琳教授課題組二維材料能帶工程新成果
    西工大新聞網3月25日電(王琳教授課題組)近年來,探索二維材料的新類型及將它們自由組合成二維範德華爾斯異質結,極大地促進了新奇基礎物理現象的湧現和超薄型微納器件的優化。然而,有限種類的二維半導體(如過渡金屬硫化物和黑磷大多是窄帶隙半導體)嚴重限制了不同類型異質結的靈活設計及其光電特性研究。
  • 採用鐵電效應控制有機自旋閥的磁阻的最新研究進展
    (d) Schematics of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the FM and NM materials, where 與擴散自旋閥相比,隧道自旋閥具有更大的磁阻效應。垂直傳輸的有機旋轉閥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有機層和頂部電極之間的邊界互擴散問題。     作者利用以上原理介紹並分析了有機自旋閥中利用鐵電性控制磁阻。鐵電材料極化的轉換既涉及原子的位移,也涉及電荷的相應轉換;兩者均可用於主動控制界面性質。
  • 100個為什麼讓你了解分布式光伏發電
    分布式發電併網方式可以「自發自用,餘電上網」,也可「統購統銷」(全額出售給電網)。  2、您知道光伏發電的歷史起源嗎?  1839年,19歲的法國貝克勒爾做物理實驗時,發現在導電液中的兩種金屬電極用光照射時電流會加強,從而發現了「光生伏打效應」。
  • 光伏發電原理
    光伏發電原理--簡介  光伏發電,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太陽能發電,簡稱「光電」,它主要是利用半導體界面的光生伏特效應而將光能直接轉變為電能的一種技術。這種技術的關鍵元件就是太陽能電池,太陽能電池經過串聯後進行封裝保護可形成大面積的太陽電池組件,再配合上功率控制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發電裝置。
  • 簡單認識直流電和交流電
    直流電就是大小和方向不會隨著時間變化的電流就是直流電。比如我們的乾電池還有我們的光伏電池板發出來的電都是直流電。交流電就是強度與方向都隨時間做周期性變化的電流叫做交變電流,簡稱交流電。我們的家用電源就是交流電。
  • 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 細胞鉀離子通道的遠程調控
    近期,河北工業大學邢成芬教授課題組與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王樹研究員合作,利用還原型氧化石墨烯(rGO)的光熱效應實現了對細胞鉀離子通道的遠程調控。微信號:materialsviews微博:materialsviews中國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刊物或媒體如需要轉載,請聯繫:materialsviewschina@wile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