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鄭曉可)記者從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獲悉,近日,該院首席專家團隊在敞開式質譜離子源的研製方面取得新進展,將傳統的固體基板電噴霧離子源中的惰性基板改進為導電基板,並引入分子印跡修飾技術,首次合成了分子印跡聚合材料塗布的不鏽鋼片(MIPCS),研製出一種新型敞開式質譜離子源。
該離子源可應用於食品安全檢測領域,與常用的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技術相比,檢測靈敏度可達到ppb甚至sub-ppb級,檢測速度由幾十分鐘縮短至不到1分鐘,而檢測涉及的離子源成本也由幾十萬元降至幾千元。
據了解,固體基板電噴霧離子源可在大氣壓條件中離子化,隨後進行直接質譜分析,具有操作簡單、分析時間短的優勢,目前已在藥物分析、生物分析、食品安全檢測等領域廣泛應用。然而,傳統的固體基板電噴霧離子源存在靈敏度低、選擇性差的問題。突破以上瓶頸,對於實現複雜食品基質中痕量食品汙染物的選擇性檢測具有重要意義。
在該項研究中,專家團隊提出將分子印跡技術與導電基板結合,實現選擇性富集目標物並提高檢測靈敏度,以解決上述問題。研究結果表明,所合成的MIPCS對5種待測氟喹諾酮抗生素的選擇性有較大提升,研製的敞開式離子源用於牛奶中5種氟喹諾酮類抗生素的檢測,檢測過程可在幾十秒內完成,檢測快速,靈敏度較高。該敞開式離子源的開發不僅為食品快速檢測技術研究提供了研究思路,也為藥物研發、醫療診斷、環境保護等研究領域提供了新方法。
據介紹,相關產品已申請國家發明專利,相關應用發表在SCI知名期刊Talanta上。該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項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