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曆十一月
待到西北風起時
鰲江家家戶戶都會存一樣海味
鰻鯗
你知道它是什麼嗎?
鰻魚鯗又名海鰻鯗,是對新鮮海鰻進行加工風乾而製成的淡幹品。鰻魚鯗蛋白質含量較高,肉厚,風味佳美,是鰲江流域的特產,也是其過年必備的年菜之一。
歷史上的鰻鯗
鰻鯗的歷史悠久,相傳在春秋末期,吳王夫差就喜歡吃鰻鯗,之後此菜便流傳開來,並身價百倍。
到了上世紀70年代後期,市場上的新鮮海鰻很少,而且還得憑計劃票購買,年節時分買的人多到排起長隊。
如今每年年前,鰲江家家戶戶都會買一些作為年貨,一般家庭甚至會曬上幾條鰻鯗自用。
鰻鯗的製作
農曆11月正是一年中最適宜晾曬海鮮的季節,只要天氣晴好,鰲江的水產經營戶們幾乎每天都在晾曬鰻鯗。
新鮮的大海鰻要先在清水裡洗淨,然後平放在長木板上,由尾部起沿著脊骨一直剖到頭部,讓鰻魚的脊骨就完全露出,待清除內臟和殘留汙物後,再用竹片把魚體撐開,夾住。鰻鯗剖好後,用繩子穿縛剖好的鰻鯗頭部,懸掛於背陰通風處進行風乾。
用於曬鰻鯗的鮮鰻肉要白且有光澤,否則會影響鰻鯗的口感和味道。
曬鰻鯗天氣很重要。在冬日煦暖的陽光下,生鰻只需曬兩日,過度暴曬會引起鰻鯗脂肪氧化滲出表面,產生微臭的桐油味,平陽話叫「走油」,就不好吃了。
曬後的鰻鯗掛在窗上,連續吹一周西北風,風越大,氣溫越低,製作出來的鰻鯗越美味。
鰻鯗的烹製
平陽話「鯗」讀音同「想」,寓意聰明上進。所以作為鰲江人的一道必備年菜,鰻鯗不僅僅是一道美味佳餚,更是被寄寓了美好的願望。
鰻鯗最傳統的吃法是在鰻鯗表面抹上黃酒,上籠蒸熟,斜刀切成薄片,沾沾醬油醋即可,雖然簡單,但其味比鮮鰻魚更美。
你家準備好鰻鯗了嗎?
歲月變遷
不變的是那份熱愛生活的心情
而對美食的熱愛
則是對生活最美味的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