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可能會從世界的另一端開始

2020-09-10 無名指下

大西洋可能會從世界的另一端開始

近年來,氣候科學家面臨的一個關鍵問題是,大西洋的主要環流系統是否正在放緩,這一發展可能對歐洲和大西洋沿岸其他地區產生重大影響。但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幫助可能來自一個意想不到的來源——印度洋。

這項由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斯克裡普斯海洋研究所的胡世能和耶魯大學的阿列克謝·費多羅夫共同完成的新研究發表在9月16日的《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越來越多的研究正在探索全球變暖如何改變全球氣候成分,如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AMOC),這是最新的研究成果。AMOC是地球上最大的水循環系統之一。它的工作原理就像一個液體自動扶梯,通過上肢向北大西洋輸送溫暖的水,通過下肢向南輸送寒冷的水。

儘管AMOC已經穩定了數千年,但過去15年的數據,以及計算機模型預測,讓一些科學家感到擔憂。AMOC在這段時間顯示出放緩的跡象,但它是全球變暖的結果,還是只是與海洋自然變化有關的短期異常尚不清楚。

費多羅夫和胡的大部分工作集中在特定的氣候機制和特徵上,這些可能會隨著全球變暖而改變。通過結合觀測數據和複雜的計算機模型,他們繪製出這種變化可能會產生的影響。例如,Fedorov之前研究過北極海冰融化對AMOC的影響。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他們研究了印度洋的氣候變暖。研究人員說,他們的模型顯示了一系列從印度洋一直延伸到大西洋的級聯效應:隨著印度洋變暖越來越快,它會產生額外的降水。這反過來又從世界其他地方,包括大西洋,吸引更多的空氣進入印度洋。

研究人員說,印度洋的降水如此之多,大西洋的降水將會減少。降水減少將導致大西洋熱帶地區海水含鹽量增加,因為沒有那麼多雨水來稀釋海水。大西洋的海水經過阿莫克向北流來時,會比平常更快地變冷,下沉速度也更快。研究人員說,這一最新發現說明了全球氣候錯綜複雜、相互關聯的本質。他們補充說,當科學家們試圖理解氣候變化正在顯現的影響時,他們必須試圖確定所有可能發揮作用的氣候變量和機制。

相關焦點

  • 《從傷口另一端》詞語還能真誠地觸摸世界嗎?
    《從傷口另一端》作者:阿萊士·施蒂格 譯者:梁儷真 版本: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9年5月阿萊士·施蒂格,斯洛維尼亞詩人、散文家和小說家。另一方面的困難,來自一個更加形上學的理由:我們相信我們的語詞和世界,或說身體,處在一種不對等的關係之中,語詞似乎意味著更少的東西,而身體或世界意味著更多的東西。心中五味雜陳,而到口中,只是「卻道天涼好個秋」。語詞能言說的似乎總是太少,得魚忘筌,得意就應該忘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大悲亦復如是。
  • 《山西話》|在時間之河的另一端
    《山西話》|在時間之河的另一端 2021-01-06 22: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站在葡萄牙眺望美利堅 我的第一次大西洋之旅
    還比如「世界上如果有錢辦不到的事情,加錢一定可以辦到。」其中比較深刻的是這個:「大部分人選擇讀萬卷書而不是行萬裡路,主要原因是連窮遊的錢都不夠。」好在由於職業的關係,我能夠經常開啟說走就走的旅行,雖然每次時間都很短,也主要忙於工作,但是不一樣的環境總會給人帶來不一樣的感悟。在我看來,旅行的意義遠不僅僅是美景、美女和紀念品,那種親眼所見、親手觸摸的真實感才是最令人激動的。
  • 探索大西洋的奧秘 帶你看清大西洋的真實情況
    ,探索大西洋的奧秘,看清大西洋的真實情況,為了研究大西洋還推出很多的新型科研機器,就是想要搞清楚在大西洋萬米之下有什麼存在,沒想到竟然發現很多的奇怪生物。尤其是奧秘的大西洋深海處,曾有人發明了一些奧秘的生物,它們既不像是普通的魚類,然則又和人類有很大的差異,是以科學家們猜測,大概這是生涯在海底的另一種人類,而也有人質疑,這也很可能便是已經造訪的外星人,在地球上留下的子嗣,到底哪種說法更使人信服呢?
  • 大西洋、風暴和鯊魚:世界上最刺激的酒店是什麼樣的?
    海中酒店儘管這家酒店沒有豪華的水療中心、別致的餐廳和氣派的遊泳池,但是唯一一個地處大海中央的酒店,此處是大西洋中最具破壞力的地區因此,它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危險的酒店。酒店鳥瞰這個酒店距美國北卡羅萊納州海岸有五十公裡,這個地區被稱為大西洋公墓,常年都有持續不斷的風暴和四處遊蕩的兇猛鯊魚
  • 大西洋,世界第二大洋
    大西洋(Atlantic Ocean),是世界第二大洋,佔地球表面積的近20%。平均深度3627米,最深處波多黎各海溝深達8605米。從赤道南北分為北大西洋和南大西洋。北面連接北冰洋,南面則以南緯66度與南冰洋接連,東面為歐洲和非洲,而西面為美洲。
  • 黑洞的另一端是什麼?科學家給出的答案讓人們不相信
    黑洞的另一端是什麼?科學家給出的答案讓人們不相信。就黑洞的作用,想必絕大部分的人也不會覺得陌生。吞噬作為它最強大的一個能力,不論是什麼物質,只要是靠近了黑洞,那麼便很快就被它給吞噬掉了。就算是沒有什麼實體的電磁波和光也是如此。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使得黑洞所展現出來的都是一些烏漆嘛黑的虛無。
  • 託勒密王朝的叛亂竟與地球另一端的火山噴發有關?
    但根據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篇論文,研究人員認為叛亂部分可能與地球另一端的火山爆發引發的連鎖反應有關。亞歷山大港是託勒密王國的首都,也是當時是希臘化世界的重要文明中心以及貿易樞紐。託勒密王朝的諸位君主都被埃及歷史上認為是法老。在公元前221年,託勒密三世逝世並把王位傳給託勒密四世,託勒密四世是個昏庸且沉迷於享樂的君主,王國因而開始衰弱。他即位之初就殺了母親和其他王室成員,他輕易就聽信那些受他寵愛之人的言語,還讓他們把持政府的朝政。
  • 10個冷知識:假如把地球挖穿,人跳下去會到達另一端嗎
    10個冷知識:假如把地球挖穿,人跳下去會到達另一端嗎翻車魚06.世界上產卵最多的魚海洋中生活著一種翻車魚,這種魚一次可產卵將近3億粒,是世界上產卵最多的魚。水刀08.世界上最鋒利的刀是水做的普通的水加壓至300-500兆帕,在通過細小的噴嘴可以形成每秒1000米的水刀,可以輕鬆將20釐米厚的鋼板切開,這也是世界上最鋒利的「刀」。
  • 大眼金槍魚遭過度捕撈 大西洋漁業國商討對策
    國際大西洋金槍魚保護委員會定於下周在西班牙首都馬德裡召開技術組籌備會議,提出政策建議,以保護這一數十億美元產值的產業。【數量驟減】國際大西洋金槍魚保護委員會上周一份內部報告顯示,大眼金槍魚種群數量已減少至它歷史數量的20%以下。
  • 隔著大西洋,撒哈拉沙漠是如何滋養亞馬遜雨林的?
    為什麼世界上最乾燥的地方之一竟然滋養著世界上最溼潤的地方?而且它們二者之間還相隔著十萬八千裡?隔著浩瀚的大西洋,我們很難將撒哈拉沙漠和亞馬遜雨林聯繫起來。距離千萬米,撒哈拉每年都在無聲地滋養著南美洲的熱帶雨林,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地球另一端與你相對的地方是哪裡?現在有個地圖可以查了!
    從你的腳下挖洞,穿過地心,會到達地球另一端的什麼地方?你是否也想過這個問題? 世界各地的孩子都知道,如果他們能在地球上挖一個足夠長的地洞,就能到達另一個國家。 如果一個美國人從紐約時代廣場開始挖洞,他會挖到澳大利亞海岸周邊的海域。
  • 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大西洋颶風季已正式開始
    據外媒The Verge消息,大西洋的颶風季將於6月1日正式開始,這將是個大麻煩。 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在推特上稱颶風季已正式開始了,並預測本周在墨西哥灣坎佩切區域上空形成熱帶低壓的概率為80%。「社會疏散和其他疾控中心的指導,讓你免受COVID-19的影響,可能會影響到你的備災計劃,包括你的工具包裡有哪些東西,疏散路線,避難所等等,」美國聯邦應急管理局(FEMA)負責抗災能力的代理副主管Carlos Castillo在在一份聲明中說。「隨著龍捲風季處於高峰期,颶風季即將到來,洪水、地震和野火全年都有可能發生,現在是時候修改和調整你的應急計劃了。」
  • 充滿安全感的大西洋雪松
    圖片來源:網絡當看到大西洋雪松這個圖片的時候,會有一個怎樣的感覺呢。
  • 日媒:日自衛隊活動範圍或擴展至「地球另一端」
    該方針是否會導致自衛隊被派遣到「地球另一端」,相關討論或將再度展開。 安倍2013年9月曾表示,判斷是否行使集體自衛權時不應基於地理概念,考慮以保護國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為前提進行研究。他認為要根據安全環境的變化,基於所發生事態的內容判斷自衛隊的活動範圍,不應把事發地與日本的地理距離作為判斷標準。日本政府的這一方針可謂沿襲了安倍的想法。
  • 《大西洋帝國》上世紀20年代大西洋城的黑道權力鬥爭
    《大西洋帝國》上世紀20年代大西洋城的黑道權力鬥爭故事發生在上世紀20年代的大西洋城,時值禁酒令剛剛頒布,一時間在全美售賣任何酒類商品皆屬違法。1920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美國成了世界頭號經濟強國,華爾街處處都是商機湧動,任劇照何東西都可以出售,甚至連美國棒球錦標賽都是可以隨意買賣的。那是個翻天覆地的時代,婦女獲得了投票選舉權,無線電廣播也走進了千家萬戶,那更是個年輕人開始統治世界的時代。新澤西州的南部海岸,坐落著一座以"世界遊樂場"聞名世界的大西洋城,那裡是個不講法律的地方。
  • 手遊改端遊!《黑色倖存者》將開始封測 支持簡中
    【17173新聞報導,轉載請註明出處】近日,韓國遊戲公司Neptune的子公司Nimble Neuron表示,旗下開發的端遊《Black Survival: Eternal Return》(黑色倖存者:永遠回歸),將從10月11日下午開始進行72小時的第三次封測
  • 如果挖穿地球,跳下去的人會從另一端掉出來嗎?
    如果未來人類有能力挖穿地球,從地球的一端挖一個洞到另一端,那麼,人跳到這個洞中會怎樣呢?首先,這個人需要面對高溫問題。越深入地球內部,溫度越高。在地殼的最深處,也就是距離地表大約70公裡的地方,溫度會升高到400攝氏度,所以這個人基本上無法活著穿過地殼。進入地幔之後,溫度將會大幅度升高。地幔大部分區域的溫度都超過了1200度,最深處的溫度可達4000度。
  • 中國人首探大西洋神秘世界 太平洋裡探囊取物
    在科學家們的眼裡,這幾乎是一個外星世界。因為此前人們普遍認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是依靠光合作用而生存的。正是這一點讓科學家在海底熱液噴口面前瞠目結舌,在這個沒有任何光線能夠到達的深海,存在著這樣密集的生物群,說明它們可以完全不依賴太陽而生存。曾經根深蒂固的認識,一下子崩潰了。
  • 大西洋為什麼叫大西洋?
    1519年,麥哲倫率領他的船隊從西班牙出發,開始他的環球旅行。麥哲倫船隊首先進入的大洋是大西洋。大西洋裡驚濤駭浪,給船隊造成了巨大的麻煩。因此,船隊用了70天才穿越大西洋。1520年8月底,麥哲倫船隊走出了麥哲倫海峽,到達一片風平浪靜、浩瀚無際的大洋。在穿越這個大洋的行程裡,船隊經過赤道無風帶,再也沒有遭遇風浪之苦,一帆風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