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氣主角非升溫和颱風莫屬
近期全國開啟大回暖模式
華北等地和華南一樣暖
像天津已經暖到打破當地2月最暖紀錄
未來幾天暖到破紀錄地區還將增加
更多詳情快戳↓↓
同時,今年第1號颱風「杜鵑」大家也很關注
天柱兒搜集了大家關注的問題
↓↓一次性都為你回答了↓↓
先走個流程
一起來看看「杜鵑」的真面目
從風雲四號衛星雲圖可以看到
颱風「杜鵑」由於強度弱(熱帶風暴級)
還看不到颱風眼,雲系比較鬆散
首個颱風在2月生成是「早到」了。1980年至今這40年間,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每年首個颱風的平均生成時間為3月19日,今年提前了一個月。
但是颱風「早到」這也不算罕見,往年1月份就有颱風生成,像2019年、2014年的1號颱風就是1月生成的。
今天17時颱風「杜鵑」的中心還位於菲律賓東南的洋面上,預計「杜鵑」將於21日上午在菲律賓東南沿海登陸,之後穿過菲律賓中南部,可能於22日晚上移入南海東南部海面。
看這路徑預報圖,「杜鵑」還會不會繼續向我國靠近呢?中國天氣網氣象分析師石妍稱,「杜鵑」在移入南海後,由於海溫等因素的影響,強度逐漸減弱,可能會就...地...解...散...
「杜鵑」本身帶來的降雨並不強,但是在進入南海以後恰好趕上我國南部有一次南支槽緩慢的自西向東的移動,南支槽帶來的西南水汽和颱風的一些外圍水汽將會給華南等地帶來一次降水。由於時效較遠,臨近咱們再看到底會下多大。
你的記性真好~沒錯,曾經就有颱風使用過「杜鵑」這個名字。
颱風的名字由14個受颱風影響的亞太地區成員國(地區)各自想10個颱風名字,從而形成一張《颱風命名表》,颱風的名字就按序使用↓↓
表格裡的名字都是循環使用的,同一個名字過幾年就會再出現一次了。
但颱風命名表中的名字也並非一成不變。當一個颱風造成某個或多個成員國(地區)的巨大損失,遭遇損失的成員國(地區)可以向颱風委員會提請撤換,這個名稱也將會永久從颱風命名表上除名並停止使用。而後由原先提供名字的國家或地區,再替補一個名字上來。像「山竹」就是被除名了,然後用了「山陀兒」來代替。
最後,給小夥伴們總結一下
颱風「杜鵑」不帶來降溫,降雨也不多
更不會導致停課停業
大家還是該上班上班
該乾飯就乾飯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