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韓國、朝鮮作為東亞地區的代表國家,雖然都是黃皮膚黑頭髮的人種,有著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大家幾乎都能一眼區別這三個國家的人。這三個國家相聚這麼近,為什麼還是有明顯的種族差異呢?
其實從人種的遷徙上,不同地區的人類還是有區別的。來源不同,又經過不同程度的融合和地理環境的影響。按照現在觀點來說,人類是分批次走出非洲,然後替代和融合的。第一批走出非洲來到亞洲的人類是D系基因的人類,他們沿著西亞、南亞、東南亞、東亞的海岸線前進,並在此生活。他們是現在南亞大洋洲一些群島上那些黑色皮膚人種的祖先(非黑人)。他們其中的一部分進入到了日本地區和中國的西藏地區。在日本的就是現在阿伊努人的祖先。生活在其他地區的人逐漸就在自然競爭中淘汰。
而後第二批C系人類來到東亞,他們走的路線是中亞、東北亞的北方路線,古代的北方遊牧民族就一次為主。一部分c系人來到朝鮮半島的南端,也有一部分進入到了日本地區。
第三批O系基因的人類就是沿著南亞,從雲貴地區來到中國。一部分前往中國南方,是百越文化的祖先。剩下的部分來到中國北方,也就是所謂的古羌人。這些人一部分前往青藏高原,融合了之前小部分的D系基因,成為藏族人的祖先。而剩下的古羌人選擇來打華北地區,其中大部分成為華夏文明的源頭。如今的民族都是逐漸融合而成的,以這些華北的古羌人為主吸收了北方和南方的民族,才逐漸形成了現在的漢族。
而朝鮮半島的人民是相對更早的生活在朝鮮半島南端的三韓人和東北亞的扶餘人(高句麗)逐漸融合而成。
至於日本人就是少數阿依努人的祖先和後從東北亞跨海而來的民族的融合的結果。(上圖為日本天皇,下為阿伊努人)
中日韓三國在種族基因上既有各自主導,又有不同程度聯繫。所以我們看起來很像,但又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