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孤獨症康復中心排名

2020-12-02 39健康網

核心提示:一提到自閉症,人們頭腦中會不自主地浮現出呆呆傻傻、不會說話、流著口水的「弱智」兒形象。自閉症患者難道都有智力問題嗎?曾有調查數據顯示,在自閉症患兒中大約有60%~75%的患兒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問題,但也有25%至35%的自閉症患者的智商等於或高於普通人。大部分自閉症患兒的智力的確呈現異於常人的情況,但原因不明。

1.患病是因家長對孩子照顧不周嗎?

當兒童被診斷為自閉症後,很多家長會有自責的情緒,總懷疑是因為自己在對孩子的教養方式上犯了什麼錯誤,比如把孩子交給長輩撫養,而長輩性格又很保守、內向;或自己工作太忙,沒時間陪孩子玩等。

而事實上,自閉症是一種大腦廣泛發育障礙,是先天性的疾病,與父母的教育方式並無直接關係。由於患兒大腦某些區域的神經連通過度或不足,不能發揮正常功能,從而導致自閉症人士神經系統的信息處理能力終身受到障礙,使得他們無法獲得有品質的正常生活。

2.自閉症與食物、藥物有關?

上面說的「養育方式」的理論一度是解釋自閉症病因的主流學說。另外,有人認為,食物中的酪蛋白導致了自閉症;更有一些人將它歸咎於孩子注射的疫苗身上,特別是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風疹三聯疫苗中用來防腐的水楊乙汞。更有人認為自閉症是因為孩子出生時營養攝入不足所造成的,目前這些說法都沒有充分的證據支持。

3.智力水平異於常人?

一提到自閉症,人們頭腦中會不自主地浮現出呆呆傻傻、不會說話、流著口水的「弱智」兒形象。自閉症患者難道都有智力問題嗎?曾有調查數據顯示,在自閉症患兒中大約有60%~75%的患兒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問題,但也有25%至35%的自閉症患者的智商等於或高於普通人。大部分自閉症患兒的智力的確呈現異於常人的情況,但原因不明。

4.自閉症患兒有特殊能力?

很多人一提起自閉症,都會想起前幾年的一個綜藝節目上出現的一名擁有異常計算天賦的「雨人」周瑋,他能夠在不藉助計算機等手段的情況下,計算出多位數開次方的答案,很多人看完這個節目後,都被周瑋的計算能力所震撼,甚至有人覺得自閉症患兒是「被關閉了一扇門,卻打開了一扇窗」,雖然患上了自閉症,卻得到了「特殊能力」。自閉症也有其「好」的一面。

其實,並不是所有的自閉症患者都具有「特殊能力」,據統計,這部分有「特殊能力」的自閉症患者只佔自閉症患者的10%-20%,絕大部分自閉症患者仍然是一個不懂交往、不會融入、甚至生活無法自理的人。

5.藥物治療有用嗎?

儘管醫生有時候會使用一些藥物,但藥物只是針對某些症狀,比如焦慮、多動行為、重複刻板行為、衝動攻擊行為、食慾和睡眠障礙等。而對於自閉症的核心症狀,目前使用任何藥物都收效甚微。

6.基礎好=康復效果好?

相比起藥物治療,近年來更提倡自閉症康復訓練,但正因為每個患兒的自閉症症狀都不一樣,在康復訓練中取得的效果也是不一樣的。在康復訓練中,一些進入康復機構訓練前能力很差的孩子有時會取得非常迅速的進步;反而是一些原本基礎還不錯的孩子,也有可能出現進步緩慢或原地踏步的情況。世界上從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自閉症兒童,孤獨症兒童的康復中存在太多不確定的因素。不過總體來講,康復訓練對自閉症兒童的治療起到的效果是明顯的。

7.自閉症兒童需要幫助和支持

對父母來說,孩子即使是「高功能」自閉症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如果是「低功能」自閉症則有可能使整個家庭陷入危機。這些家庭可能正在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他們需要朋友、親戚以及相關服務提供者=不帶評判眼光的所有可能的協助。為這種家庭提供「替換服務」。很可能會挽救一個婚姻或者拯救整個家庭!

8.康復的核心:家庭教育

家裡有自閉症孩子,父母一定要知道以下幾點:

1.訓練一定要抓住自閉症核心目標。父母一定要知道,在運用方法的過程中,不可將手段與目標混淆,不可過於較真訓練形式上的效果,而忽略訓練背後的意義和目標。

自閉症孩子的訓練目標是為了提高他的社交能力,為此,需要很多教育輔助媒介和各種方法、手段,如教孩子畫三角形,並不是為了把三角形畫得有多好,而是為了提高在畫三角形過程當中所體現的社交能力和水平,家長要對他的主動的社交溝通表示贊同與肯定。而一些家長會將目標與手段混淆,以為應該像正常學校的孩子一樣,要把三角形畫得正式、規範。特別是剛剛開始訓練的家長在這一方面可能會出現較大問題,這裡需提醒家長們多加注意。

2.自閉症的訓練多數需要伴隨終生。很多家長會認為自閉症的幹預訓練是階段性的,以為孩子在經治療半年、一年或兩年後就會康復,可以去上正常的學校。真實狀況是,自閉症並非像其他疾病一樣治療幾個療程就會,患者一旦被確診為自閉症,對其的幹預將會是伴隨終生的。只是因為個體因素不一樣,在幹預的強度上會有輕重之分,絕不是階段性的幹預後就可以高枕無憂。

3.自閉症的訓練需隨時隨地進行。很多家長沒有意識到幹預訓練需隨時隨地進行,需要付出耐心與毅力。家長覺得只有在機構和學校中,面對老師時才是教育,領回家後就可以不用訓練,可以鬆懈下來,這種觀點是大錯特錯的!訓練孩子的老師就是孩子的父母。正確的做法就是醒來就開始訓練,不管是誰面對孩子,都要採取科學的方法來進行訓練,對孩子的教育須做到時時刻刻,隨時隨地進行。

4.自閉症的訓練越早越好,但沒有「晚」,終生都有訓練價值。應抓緊6歲以前的時間,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可塑性很強,只要方法對,孩子的進步會很大。

5.所有的自閉症訓練的目標是擁有生存下去的社會功能。要讓孩子入學,在學校能學到許多在家裡學不到的東西,如:集體觀念、進取精神、獨立能力、自我保護、遵守紀律等。要儘可能地讓孩子接受職業培訓,融入社會,要培養孩子的勞動能力,要讓孩子擁有一技之長,這樣才能融入正常人之中。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發布,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網發布或轉載文章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作品內容、智慧財產權和其它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發郵件至tousu@mail.39.net;我們將會定期收集意見並促進解決。】

相關焦點

  • 教師節,致敬孤獨症兒童康復師!
    今年是江婉媛在孤獨症(自閉症)兒童幹預康復機構大米和小米度過的第5個教師節。「我的心願是希望每個孩子與世界自由溝通,能夠在大米和小米享受到更適合的幹預服務。」真摯的話語說出了這位一線孤獨症兒童康復師的心聲。  2016年,江婉媛從深圳大學心理學系畢業後加入大米和小米。
  • 《孤獨症兒童康復科普知識手冊》
    緣起 2015年5月17日是第二十五次全國助殘日,活動主題為「關注孤獨症兒童,走向美好未來」。 為進一步推動孤獨症兒童康復工作,加強科普知識宣傳,提高全社會扶殘助殘意識,營造更適合孤獨症兒童融合發展的社會環境,中國殘聯康復部組織專家編寫了《孤獨症兒童康復科普知識手冊》(簡稱「《手冊》」)。
  • 「愛爾啟明星工程」孤獨症康復教師培訓工作(廣東站)正式啟動
    「愛爾啟明星工程」孤獨症康復教師培訓工作(廣東站)正式啟動8月18日,在廣東省殘疾人聯合會的支持下,由廣東省殘疾人康復協會、愛爾公益基金會聯合主辦的「愛爾啟明星工程——孤獨症兒童關愛行動」孤獨症康復教師線上培訓工作正式啟動。
  • 《天津市關於加強孤獨症兒童康復服務的實施意見》正式出臺,為幫助...
    補助  截至目前,對0—7歲孤獨症(譜系障礙)兒童康復訓練費用補助每月不超過0.2萬元,每年度不超過2萬元。  現有康復機構  我市現有孤獨症兒童定點康復機構38家,其中公辦11家,包括幼兒園3家、特教學校4家、醫院2家、市婦女兒童保健中心和市殘疾人康復中心各1家;民辦27家,其中企業2家、民非25家。從業人員690人左右。
  • 孤獨症幹預康復師成為「中國好老師」新面孔
    目前,大米和小米聚攏了鄒小兵、郭延慶等20餘位學術顧問以及20餘位持證行為分析師,10餘位註冊言語、職能治療師,近600位一線優秀的康復師。值得注意的是,大米和小米還與南京特師等高校聯合打造校企協同育人體系,希望通過和高校合作,建設人才培養的試驗田,為孤獨症兒童以及所有孤獨症人士和家庭帶來系統化、專業化、人文化的知識和幹預康復服務,讓更多的人看到希望。
  • 政用產學研共話兒童康復未來2020年第二屆A-PKU兒童康復教育發展...
    12月18日,在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研究中心、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國家孤獨症康復研究中心指導下,由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北京大學醫學繼續教育學院、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孤獨症康復專業委員會、全國衛生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北大醫療腦健康行為發展教研院主辦的"2020年第二屆A-PKU兒童康復教育發展論壇"在京圓滿閉幕。
  • 42個故事計劃|達達:在普通人和孤獨症的臨界點上
    【來源:鳳凰網】不少心智障礙者,包括孤獨症家庭都面臨一個問題:不能脫離原生家庭而獨立生活,但父母終究會老去。為此,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孤獨症兒童救助基金會聯合北京市孤獨症兒童康復協會、螢火計劃共同發起了「42個故事計劃」,邀請42個孤獨症家庭,講述他們與疾病抗爭的故事。
  • 孤獨症兒童是天才還是傻子丨希望島特殊教育乾貨分享
    以前,最先被人們關注的是具有某方面天賦的天才孤獨症兒童,這雖然讓很多人對自閉症有了開始的認識,但僅僅只是片面的不完整的認知。其實孤獨症兒童在現實生活中一直面臨著數不清的難以預料的實際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這個家庭的工作和生活。
  • 揭開孤獨症遺傳圖譜的神秘面紗,首個大規模中國人群孤獨症基因測序...
    直至上世紀80年代,針對孤獨症的研究才進入了全新階段。人們開始從生物學領域著手探索病因,並認識到孤獨症是一種受一定遺傳因素作用的發育障礙性疾病。在此基礎上,人們從分子遺傳、神經免疫、功能影像、神經解剖和神經化學等多領域展開研究,試圖從中找到孤獨症的致病原因。目前國際上孤獨症的遺傳學研究已經取得了較大進展,發現了100多個與疾病相關的基因位點。
  • 「我行我素」的阿斯伯格症候群 一種容易被誤診的孤獨症
    多動症的孩子怕老師,老師一瞪眼能管一會兒;如果老師瞪眼也沒用,自閉症的可能性很大。」北京兒童醫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崔永華解釋,在自閉症患兒中,有一部分孩子語言發育正常、智力正常甚至超常,但是不顧及老師的存在隨性而為,這類孩子往往都是孤獨譜系障礙中的阿斯伯格症候群。
  • 07強迫症徹底康復的希望所在——致力於強迫症的徹底康復
    預警性注意是患上強迫症的罪魁禍首,所以,對預警性注意動手就是在幹預強迫症。解除那種「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漏網一個」的戒備狀態時碰了釘子,就意味著我們在幹預強迫症時遇到了障礙。遇到障礙也不必氣餒,因為恰恰是這些障礙,促使我們反思自己所用的幹預方法是否合適,能否做出一些改進,以便更有效地幹預強迫症。我是這樣反思和改進的。
  • 康復醫師與康復治療師的雙核運行模式——慈愛創新康復大講堂
    2006年始進行康復專科醫院創業實踐,近年來發展康復專科連鎖機構,形成兒童康復機構、康復專科醫院、老年康養機構全產業鏈模式,福建省慈愛康復醫療旗下共有六家全資及控股康復連鎖機構。在兒童康復、神經康復、疼痛康復、腫瘤康復、老年康養五大模塊開展康復技術與管理運營項目推廣合作。
  • 大專科、小綜合 打造康復發展「無錫模式」|殘疾人康復中心|醫院|...
    從無錫市北塘區人民醫院,再到省轄市內首家以康復醫院和殘疾人康復中心冠名的公立醫療機構,坐落在風景秀麗的古運河畔的無錫市康復醫院深耕錫城13年載,著力於構建現代臨床康復醫療特色,走出了一條康復發展「無錫模式」。
  • 滬愛好兒童康復培訓中心楊曉燕:"媽媽做了我不敢做的"
    自閉症在醫學上又被稱為「孤獨症」,病因破解、診斷至今都是難題。千禧年到來之際,楊曉燕的寶寶誕生了。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家人開始發現孩子有點與眾不同。在兒子2歲9個月時,一紙「中重度自閉症」的診斷書,讓楊曉燕如墜深淵,人生軌跡也從那一刻起徹底改寫。「為了這個孩子,我曾經帶他四處求醫問藥、千方百計幫他安排幼兒園和學校。
  • 德州:10萬餘殘疾人獲精準康復服務
    記者馬樂攝□本報記者馬樂本報通訊員董志強1月5日,在德州市殘疾人康復中心3樓的德州新語特教培訓學校,孤獨症孩子們正在家長的陪同下,跟隨老師進行康復訓練。5歲的寒寒來自武城縣,去年7月份進入學校。「剛入學時,寒寒無法與人正常溝通,理解和邏輯能力也很差。現在能正常與人交流了,明年就可以到普通小學上一年級。」德州新語特教培訓學校市殘疾人康復中心校區相關負責人王藝然介紹。
  • 無為濟民康復醫院已正式開診!
    、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管狹窄症、人工關節置換術後康復治療。 馬紅軍 山東大學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醫師 專業特長:擅長腦卒中、腦外傷、外周神經損傷、帕金森病、脊髓損傷等神經系統疾病;小兒腦癱、孤獨譜系障礙;先天遺傳發育不良、智力障礙、骨關節疾病術後等康複診斷和治療!
  • 一文讀懂孤獨症、高功能孤獨症、阿斯伯格症候群
    孤獨症兒童更喜歡一個人獨處,像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視覺中國 資料孤獨症,高功能孤獨症,阿斯伯格症候群之間是什麼關係?孤獨症,又稱自閉症,與阿斯伯格症候群同屬於孤獨症譜系障礙,臨床核心症狀表現有很多相似之處。
  • 關愛「星星的孩子」 照亮孤獨的世界
    鍾玲芬 攝&nbsp&nbsp&nbsp&nbsp3月5日是學雷鋒紀念日,當天下午,梅縣區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組織一批兒科兒童保健專家、保健科醫生、護士等黨員志願者來到梅州市自閉症互助協會,舉辦了以「弘揚雷鋒精神,促進婦幼健康」為主題的獻愛心活動,為40名自閉症兒童進行免費體檢,並指導家長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對自閉症兒童進行家庭康復護理。
  • 寶雞職業技術學院教師在第三屆「西貝杯」全國康復與物理治療科普...
    11月15日,由中國康復醫學會物理治療專委會主辦的第三屆「西貝杯」全國康復與物理治療科普大賽首輪地區賽評審結果出爐, 寶雞職業技術學院中醫藥學院黃煒老師、鳳翔師範學院劉小龍老師、寶雞高新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於建主任組隊參賽圖文作品《你所不知道的「語言中樞」和「失語症」》脫穎而出獲得西北賽區一等獎併入圍全國晉級賽。
  • 清華無障礙發展研究院邀你填寫【孤獨症康復調查問卷】
    2020-11-26 08:26:54 來源: 康復資訊日報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