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問我答,蝌學問答。
Q1:如果雨一直下,地球上的陸地會被淹了嗎?
蝌蚪君機智回答:
這個問題問得好,蝌蚪君不得不複習了下以前學過的地理知識。
先說結論,蝌蚪君覺得就算雨一直下,陸地也不會被淹沒。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個問題,那就是地球上的水總量是不會變的。
大氣圈內存在著水循環,地表的水體在陽光照射下蒸發變成水蒸氣,然後在高處遇冷凝結,變成雨水、冰雹或雪等形式落到大地上,所以水的總量是不會變的。
另外,水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會往海拔低的地方流。
就算一直下雨,陸地上一開始可能會發生洪澇,但最終這些雨水還是會流向河流、海洋等低處,陸地不會(一直)被淹沒。
圖片來源 pexels
比起陸地被淹沒,我們更需要擔心雨水帶來的其他問題。
下雨影響出行都是輕的,持續下雨會對全球植物產生不利影響,長時間的土地浸泡、陽光不足,植物就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無法得到正常的營養供給,最後就會死亡。
而植物減少,人類的食物來源也就減少。
雨水的浸泡還會讓魚蝦等食物受到汙染,甚至汙染飲用水,最後滋生瘧疾、霍亂等疾病。
長期下雨還會引起山體滑坡,嚴重的會引起斷層下的巖石鬆動,引發地震。
所以,一直下雨不會發生有趣的事,更多的是問題和災難。
Q2:冬天減脂更困難嗎?
蝌蚪君機智回答:
只有冬天減脂困難嗎?蝌蚪君的親身感受明明是一年四季都減不下來呀!!
其實,冬天的減脂效率相對來說還是更高的。
在運動量相同的情況下,人體在氣溫較低的環境中消耗的熱量更多,也就更容易減脂。
科學家們發現,寒冷的環境可以幫我們增加體內棕色脂肪的數量(棕色脂肪也叫褐色脂肪,因組織內的毛細血管豐富,呈現出微紅的棕褐色而得名。它主要位於鎖骨上和頸部區域)。
棕色脂肪的主要作用是調節體溫,在氣溫很低時,我們的身體會通過產熱的方式來維持體溫平衡。在這一過程中,棕色脂肪組織的代謝增加 。
現實中,很多人感覺冬天更難減肥,這不是因為冬天熱量消耗效率低,而是因為冬天更難管住嘴和邁開腿。
冬天,人的食慾比夏天更好,攝入的熱量更多,寒冷又讓很多人懶得動,減少了運動量,從而造成了脂肪的堆積。
實際上,冬天只要堅持運動,減脂效果會更加明顯的。
所以,現在你打算動起來了嗎?
Q3:為什麼陽光能殺菌?
蝌蚪君機智回答:
陽光能殺菌,是因為陽光中的紫外線可以殺菌。早在1878年人們就發現太陽光中的紫外線具有殺菌消毒的作用,現在市面上就有很多紫外線殺菌產品。
波長短、能量高的紫外線能夠通過照射破壞微生物的遺傳物質,從而瓦解微生物。
波長200nm以下的短波長紫外線能分解O₂分子,生成的O原子與O₂結合,產生臭氧O₃,臭氧都具有很強的氧化分解有機分子的能力。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紫外線不能完全滅菌。紫外線的穿透力也不是很強,只能作用於物體表面。
Q4:運氣有科學解釋嗎?
蝌蚪君機智回答:
蝌蚪君也想要錦鯉體質,但事實上,同樣感覺自己運氣差到到不行。
那麼,運氣這個東西可以用科學解釋嗎?為什麼總感覺別人運氣好自己的運氣差?
一直以來我們都覺得運氣是個概率問題,而在概率面前,大家的「運氣」都是一樣的。
但是從心理學上來說,有一些心理學實驗表明,一些機緣巧合往往會發生在開朗、好奇心重以及思維開闊的人身上。
積極、精神狀態更好的人更容易留意到好的機會並抓住,而那些內向、消極,更容易緊張的人更容易錯過機遇。
這或許就是有些人為什麼看上去運氣更好一些的原因吧。
所以,要運氣好,我們要先做個樂觀、思維活躍的人呀。
不是有那麼一句話嘛——愛笑的人運氣不會太差。
Q5:螞蟻為何會有社會?
蝌蚪君機智回答:
螞蟻屬於社會性昆蟲,那它的社會性是怎麼形成的呢?
這其實也是難倒生物學家們的一個問題,具體的原因尚無定論。我們只能說,這或許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圖片來源網絡
2018年《自然》在線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從6隻螞蟻開始,隨著螞蟻群體規模的擴大,螞蟻會發展形成一種有益的分工模式。而且,個體的群體適應度也相應上升,具體體現在存活率、生殖水平和發育時間等方面。
螞蟻社會性的產生,或許就是因為這樣能使群體能更好地生存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