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美圖】夜空之美 PK 對抗光害

2020-12-04 果殼網

6月18日,2014年「地球與天空」國際攝影大賽公布了獲獎名單。這項賽事由著名天文圖片網站TWAN(The World At Night)、美國國家光學天文臺(NOAO),以及無國界天文學家組織旗下的全球天文月活動共同主辦。自2008年創始以來,這項完事到今年已經是第5屆了。

與往年一樣,本屆攝影大賽分為兩個主題:「夜空之美」和「對抗光害」。前者需要突顯出星夜之美,後者則要強調光汙染之害。更重要的是,作品本身必須如大賽名稱「地球與天空」所指的那樣,將星空背景與地景元素(建築、風光、人物等)結合在一起。今年的10幅獲獎作品完美融合了這些元素。

夜空之美

冠軍:巔峰之上,盧克·佩羅(Luc Perrot)攝於2014年2月28日。銀河系的中央核球正從南印度洋上法屬留尼旺島的一座火山之上升起。

亞軍:俄勒岡海岸的黃道光和瀑布,本·科夫曼(Ben Coffman)攝於2014年2月。黃道光出現在美國俄勒岡州太平洋沿岸的擁抱岬(Hug Point)的夜空之中。

季軍:基爾丘山之光,尼古拉斯·勒梅爾特(Nicholas Roemmelt)攝於2014年3月。極光在冰島基爾丘山瀑布上方舞動。

第4名:小小探索者,依伯拉罕·艾爾阿瓦迪(Ibrahim Elawadi)攝於2013年11月。埃及開羅以南大約100千米,在法尤姆附近的沙漠裡仰望星空。

第5名:生物螢光與星之軌跡,菲爾·哈特(Phil Hart)攝於2013年1月16日。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吉普斯蘭湖上方,長時間曝光使得南天星空拖出了軌跡。綠色的氣輝和黃色的銀河,出現在明亮卻罕見的生物螢光之上。

對抗光害

冠軍:夜空之光,喬琪亞·霍弗(Giorgia Hofer)攝於2014年1月1日。義大利北部多洛米蒂山脈的斯必亞那關隘,北鬥七星高懸在夜空中四射的光芒之間。

亞軍,反射的極光,亞歷克斯·科尼(Alex Conu)攝於2014年3月15日。極光出現在挪威北部羅弗敦群島雷訥漁村的月夜之中。

季軍,天空無限,馬吉德·格胡魯迪(Majid Ghohroodi)攝於2014年2月。伊朗卡尚的瑪蘭賈卜鹽澤,冬夜星空與附近城市的光罩融為了一體。

第4名:霧霾在下,星空在上,馬克·吉(Mark Gee)攝於2013年3月。濃重的霧霾散射著紐西蘭惠靈頓市的燈光,上面則是我們的銀河。

第5名,天街,宋洪曉(Song Hongxiao,果殼網友紅燒腳丫)攝於2014年3月30日。凌晨,成千上萬的人經過天街,趕赴日觀峰觀看日出,劃出一道道銀線。夜空,成百上千顆星星鬥轉星移,旋出一條條星弧。夾在銀線與星弧之間的,是燈火通明的人間——泰安城。

除了以上10幅獲獎作品以外,本屆「地球與天空」攝影大賽還選出了幾十幅入圍作品,其中包括中國星空攝影師、果殼網友紅燒腳丫、Jeff-戴、袁鳳芳EllieYuan和-北天狼-的若干優秀作品。你可以在下面這段主辦方發布的視頻裡,慢慢欣賞所有這些佳作。

本文所有圖片及視頻均來自TWAN。更多中國星空攝影師的優秀天文風光攝影作品,請訪問夜空中國(NightChina.net)。(編輯:Steed)

相關的果殼網小組

相關焦點

  • 數學之美,藝術之美,科學之美,生活之美,其實是相通的
    太極的平衡之道教育孩子,創業打磨產品,個人知識的積累,工作中的「匠人精神」,其實,都是「最速降線」原理的很好的體現。所以,數學之美,藝術之美,科學之美,生活之美,各種美,本質上,其實是相通的。
  • 首家沉浸式未來體驗空間登陸深圳,感受科學震撼之美
    原標題:首家沉浸式未來體驗空間登陸深圳,感受科學震撼之美  宇宙離我們有多遠?地球上有外星人嗎?汽車越輕就跑得越快嗎?……愛因斯坦曾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知識是有限的,想像力可囊括世界。」孩子的想像力和好奇心如浩瀚星空,無窮的宇宙,沒有盡頭卻充滿無限的可能。他們所有的好奇與疑惑將在Skyland未來科技館中得到答案。
  • 圖集:2020天文攝影師大賽落幕,快來領略宇宙之美
    第三名-郭子越-城市星空-neowise-庚子之晨,彗星出。【夜空之美】第一名a-楊蘇鐵-夜空之美-極光-須臾的世界。第一名b-楊蘇鐵-夜空之美-銀河-薩普之星。第二名a-孫建鑫-夜空之美-銀河-《天地無極》。第二名b-孫建鑫-夜空之美-銀河-《星海神跡》。
  • 對「科學之美」的力量,我也曾一無所知
    正是因為這種對科學之美無限的嚮往,那些藉助專業力量而誕生的科學之美,往往比空中樓閣般虛無的美更經得起不同眼光的打量和時間的驗證生活在21世紀的今天,沒有人可以脫離「科學」,或者說沒有人願意放棄科學創造的種種美。
  • 【天文之美】012:銀河與南天的大氣輝光
    在9月1日的日落之後,異常明亮的紅色大氣輝光流泛在冬季的智利夜空中。
  • 《閃爍之光》伊邪那美技能是什麼 伊邪那美技能效果介紹
    導 讀 閃爍之光伊邪那美技能是什麼?強不強?這是閃爍之光新上線的一個英雄,小編這裡帶來了閃爍之光伊邪那美技能圖文詳解,感興趣的玩家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 《閃爍之光》伊邪那美技能是什麼 伊邪那美技能一覽
    導 讀 在閃爍之光手遊中伊邪那美技能究竟是什麼呢?
  • 攝影美圖,星空
    好久沒有靜靜地看星空了,生活的繁忙,讓我為這一刻的安寧而激動,點點星輝點綴夜空,月光柔和地撫摸著我的臉頰,她的流動是那麼的溫柔和美麗。薄薄的雲霧籠罩著輕紗似的夢,無盡的黑布因那些平凡的塵埃而變得神秘深邃。
  • 視頻+美圖!昨晚雙子座流星雨划過麗江夜空,你許願了嗎?
    當你仰望星空,  看到雙子座流星雨划過夜空,  你是否會默默許下心願……    星跡旅課 攝於麗江金茂璞修雪山酒店  據了解,雙子座流星雨是以雙子座附近為輻射點出現的流星雨,屬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
  • 回顧2019年20張天文美圖
    下面我們選出了2019年年度天文美圖二十佳,希望這些奇妙的景觀,能有一個在你心上留下永恆的烙印。 1.安第斯山脈的」鑽戒「 上圖為7月2日南美日食的延時圖像。太陽在安第斯山脈落下時發生了日食,月亮和太陽在夜空中形成了令人驚嘆的「鑽戒」。
  • 數學的解法之美、結論之美、繪圖之美、體驗之美
    數學之美是指從數學裡得出的美學。有數學家從數學中得到美的愉悅,形容數學是一種藝術形式,或是一種創造力活動,就如音樂和詩歌。伯特蘭·羅素以下列文字形容他心中的數學之美:"數學,正確看待時,不僅具有真理,還具有至高的美-一種冷而嚴峻的美,一種屹立不搖的美,如雕塑一般,一種不為我們軟弱天性所動搖的美。
  • 觸摸法布爾昆蟲之美
    法布爾有著「科學詩人」的美譽,他耗盡一生心血所著的《昆蟲記》,是嚴謹的科學巨著,也是優美的文學經典。但因為對於孩子來講,完整地閱讀這樣一部巨著比較困難,所以昆蟲記自出版以來,就吸引著人們充滿熱情地將其以自己的方式展示給適齡的孩子。其中的作品,不乏由各國優秀作家及畫家創作的精品。亳無疑問,《最美的法布爾昆蟲記》系列就是其中的精品之一。
  • 從數學之美到文明之光
    每周1期作家訪談錄陪伴你 本節目片段選自《宸冰初見》百期作家訪談錄之吳軍篇。
  • 徐海:發現生活中的科學之美
    而如何讓普通公眾真正地走近化學,理解化學,消除對化學的疑慮和恐懼,發現生活中的科學之美,則是從事化學科普的科研人員一直在努力的方向。而今天這個訪談的主角就是致力於用各種途徑還化學以本來面目的科普達人,他就是中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19年科普中國十大科學傳播人物徐海。
  • 徐海:發現生活中的科學之美
    而如何讓普通公眾真正地走近化學,理解化學,消除對化學的疑慮和恐懼,發現生活中的科學之美,則是從事化學科普的科研人員一直在努力的方向。而今天這個訪談的主角就是致力於用各種途徑還化學以本來面目的科普達人,他就是中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19年科普中國十大科學傳播人物徐海。
  • 《閃爍之光》伊邪那美是什麼系
    在閃爍之光手遊中伊邪那美是什麼系呢?屬性內容效果又是什麼呢?那麼不清楚的話,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閃爍之光伊邪那美屬性分析 暗系 這個英雄是一個暗系的詛咒英雄,他有著很強的輸出,超強的持續輸出,還有連結功能的一個英雄,作戰能力十分強勢。
  • 光、聲、水的勢能可視化,感受能量之美
    《勢》靈感來源於「光」「聲」「水」,將三者之間的勢能傳遞和體現用科技手段呈現出來 ,給不可見的能量增添了顏色、形狀等使其顯形,創造出一個能量流動的世界。 聲因光而起,水為聲而動。作品用光碟機動作為勢能可視化的視覺輸出窗口,利用「光」來感知周圍環境的「勢」 ,用「聲」作為介質傳遞「勢」作用到水。作品讓三者交織在一起,相互影響從而產生多層次的變化,在視覺和聽覺上讓人感受能量碰撞帶來的衝擊,使人進一步感受到能量之美。
  • 科技機械之美,科普圖文,讓孩子從小愛上科學!
    機械強國,科技強國,科技之美,超乎想像,多多學習,讓孩子們愛上科學! 以下是精選的一些結構,先來個大圖,開開眼! 22.將中斷旋轉變為連續旋轉,動態圖很清晰吧
  • 發現化學之美
    這是我眼中的時尚色彩,亦是寶寶眼裡的夢幻之家。今天你遇見的奇妙和美好,是最簡單的世界。長大以後,你將會發現更多的精彩。 化學之美,在於變化,你和我總會看見不一樣的風景。化學之美,在於生活之美,乃至生命之美,它是豐富多姿的,也是豐滿靈動的。
  • 科學鏡頭下的不可思議之美:結構複雜的人腦
    9月9日消息,英國皇家攝影協會「國際科學圖片大賽」即將宣布評選結果。本屆攝影大賽共收到了來自世界各地業餘或專業攝影師的作品2500多件,這些作品都是世界各地各領域最優秀的科學攝影圖片,展現了科學領域不可思議的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