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柯南講化學科普,這位老師挺牛~~,
2015年11月,某化妝品一段15秒的廣告在科學界,尤其是化學界引發了震動,這段廣告不斷重複著「我們恨化學」這句話,甚至直接用這五個大字佔滿屏幕,該事件後來被稱為「我們恨化學」風波。
實際上,我們生活中處處離不開化學,而且化學也並非普通公眾刻板印象中的那種樣子,它是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而如何讓普通公眾真正地走近化學,理解化學,消除對化學的疑慮和恐懼,發現生活中的科學之美,則是從事化學科普的科研人員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而今天這個訪談的主角就是致力於用各種途徑還化學以本來面目的科普達人,他就是中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19年科普中國十大科學傳播人物徐海。
(本照片由徐海老師本人提供)
用柯南講化學科普
羅丹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生活中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生活處處皆美,也皆學問。其實科普也是一樣,我們身邊的各種現象和事物都可以作為科普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當前科學已經融入到我們日常生活的各個角落,我們每天都在享受著科學和技術所帶來的便捷,甚至會習以為常地把這些便捷看作是理所當然的,因而並不會有很多人把目光投向這些科學和技術背後所蘊含的知識與哲理,並以此為基礎去闡釋其中的科學,讓科學融入生活,也讓生活靠近科學。
記得幾年前看過一本《空想科學「理科」讀本》,作者是日本的一位學者,他藉助動畫中的各種場景講述了其中涉及的科學,這實際上做到了科學與日常文化的融合。
而徐海老師近年來也在從事這方面的探索。據他介紹,「在美國的留學期間,我一有空便會在網上看《名偵探柯南》的動漫,著看著就成了『柯南迷』。後來,我就琢磨,是不是應該把柯南裡的一些元素融進教學中來,甚至加入一些現場有趣的小實驗,加深學生的印象,從而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實際上,我們可以發現,生活中各種場景都可以用來做科普,而且很多科普圖書和媒介也在開展這方面的嘗試,但是原創性的內容仍然匱乏,這有待於更多的科研人員開展科普。
徐海的「名偵探柯南與化學探秘課程」獲得了學生的喜愛(圖源:湘聲報-湖南政協新聞網)
科普要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科普的關鍵要在於激發出受眾的興趣,畢竟「能讓廣大受眾更容易接受的才是好科普,」但是我們也需要關注的一個問題是,那就是不能有科沒普,更不能有普沒科。因為只有把「科」和「普」結合起來才是真正的「科普」,否則就喪失了科普本來應該具有的科學性,普及性和趣味性。而且目前科普還有待於進一步擴展,有效地提升其影響力,在全社會形成共識,從這個方面來說,「一定要以科普的對象為中心,激發科普受眾的興趣。」
同時,做好科普需要藉助於各種渠道和途徑,包括當前發展態勢強勁的新媒體。在徐海看來,當前的媒體環境較好,但是不同媒體的影響力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總體來說,傳統的官方權威紙媒的影響力較大。」當然,徐海老師所提及的官方權威紙媒也包括他們各自拓展的新媒體平臺。
當然,在科研人員看來,在做科普的過程中,媒體需要與科研人員建立起順暢的合作關係,這樣才能有效地避免出現脫離情境引用和斷章取義的問題,因為「紙媒或者電視媒體一定要把採訪後整理的文字初稿發過來審定,否則一發出去如果是錯的,那麼很難挽回。」實際上,這既是對科普負責,也是對傳播負責,更是對雙方彼此負責的要求。
徐海編著的《名偵探之化學探秘》入選2018年全國優秀科普作品(圖源:中南大學官網)
科普的生態需要完善
科普生態的建設十分重要,完善的生態系統能夠讓已經從事科普的人投入更多的經歷去做好科普,並且吸引意欲從事科普的人進入到這個體系之中。但是就目前來說,科普的生態系統建設還需要有很多工作要做。
在徐海看來,科普職稱評定是完善科普生態的一個重要環節,這樣能夠讓從事科普的人獲得某種程度上的認可和歸屬感。目前只有北京市和天津市開展了科普職稱的評定工作,他希望看到更多的組織、機構和地方能夠開展類似的試點,給從事科普的人員提供體制性保障和支撐。
同時,科普生態的建設也需要有跨界思維,或者說「出圈」,實際上這需要有刺破「同溫層」的毅力和勇氣。畢竟離開自己的舒適區,融合其他的元素,都需要有一定的膽識,而且還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有效地促進科普與其他元素的融合,擴大科普的影響範圍。
而徐海老師近期也開始這方面的嘗試與探索。比如他一些講座和科普文章就聚焦於從科普的角度解決歌詞中提到的科學,他稱之為「流行歌曲的科學密碼」,他認為,利用流行歌曲來開展科普需要有一定的前提,那就是首先這首歌是「流行」的,已經驗證了生活之美的,對這些歌曲進行科普,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科普的效果。例如,周杰倫《青花瓷》中「天青色等煙雨」為什麼要選擇天青色?這與古代的陶瓷除鐵工藝相關;再如,鄧紫棋《泡沫》中的開篇第一句,「陽光下的泡沫,是彩色的」這與光的折射可以密切結合。
據徐海老師介紹,在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的大力支持下,徐海老師目前正牽頭籌辦2020年「流行歌曲的科學密碼」科普徵文活動,活動的主題是「讓每個人都成為科普作家」。應該來說,人人都有喜愛的流行歌曲,通過舉辦這樣的大賽有可能讓更多的人投身到科普創作之中來。
名偵探柯南的經典POSE:真相永遠只有一個(圖源:湘聲報-湖南政協新聞網)
生活處處皆科學
網絡的便捷既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也讓科學變得無所不在,所以「隨時網絡資源的廣泛化,科學知識並不是稀缺的。」這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傳統上的科學家做科普的時代,因為很多人也會通過搜集整理資料,形成自己的作品,實際上,就像伽利略說的那樣,「你無法教會別人如何東西,你只能幫助別人發現一些東西。」所以,科普更多的還是要側重在方法的傳播上,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方法,那麼讓更多的人具備科學素養,從而在自己的生活中學科學,用科學,則會逐漸地蔚然成風。
回到徐海老師近期投入眾多經歷的流行歌曲,他一直主張,這是一個流量巨大的科普資源寶庫,因為很多歌曲都是普通公眾耳熟能詳的,如果藉助科普對流行音樂中提到的科學進行解讀,這技能滿足公眾消遣的需求,也能讓科學潛移默化地轉變成公眾意識中的某種信念,實現「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初衷,進而推動科學文化的形成。
徐海教授入選「典贊 · 2019科普中國」十大科學傳播人物(圖源:中南大學官網)
作者:王大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