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不是高高在上,而是「當位」「金玉滿堂,莫能守之」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帝王稱孤道寡是為了提醒自己,不以民為本就會成為孤家寡人。做領導的都要如此。高以下為基。「富貴在天」的真正含義是修天爵,而非人爵。人爵富貴只是人間的地位,沒有好的德行,仁義忠信、良知良能。不是真正的「貴」
列貴賤者存乎位,辨吉兇者存乎辭,何以有貴賤?視位也。列貴賤者「存」乎位,非「在」乎位。「貴賤」,指何而言?檔位則貴,不當位則賤。何謂檔位?何謂不當位?教書的能在教書上發揮最高作用,便是檔位;未發揮作用,便是賤。
何謂吉兇?吉兇,即自檔位與否來的,應死就死便是吉。看歷史上吉的人是如何得來的?就是檔位,置生死於度外。跟著權勢的人,雖享受榮華富貴,後來卻是兇,甚至罵名千載。檔位了就受表揚,尸位素餐的就不當位。人要是不知恥,那就沒有辦法了!
孔子說:「有錢和有地位是所有人都想要的事。如果不守正道而名利雙收,也不會長久保持;沒錢和沒地位是所有人都討厭的事。如果不守正道而名利兩失,也得思過脫貧。君子要是不行仁道,還能稱作君子嗎?君子要能夠無時無刻不違背仁道,不管是遭逢各種災難,都得篤守仁道。」「立志要當君子的人,不行仁道(只想著自己,不替別人想),怎麼還能稱得上是有德之人呢?」君子隨時都要想到別人,鼓勵人首要關心的是自己是否考慮到別人的生存安危,也就是「安仁」和「利仁」,而不是自己「富貴貧賤」的問題。
《道德經》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哪個朝代社會莫不如此,那些金玉滿堂的,有幾個人守得住?小至個人,大至朝代,乃至人類社會,莫不如是。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富」是指有錢,「貴」是有地位。有錢、有地位而驕,「自遺其咎」。因為什麼如此?因為「不可長保也」。「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賤」,指沒有地位的人。
我們想要貴,必要以沒地位的人為本,沒地位的人就是民,也就是說以民為本,以民為貴。我們想居高位,必要以下位的為基礎。以儒家的話來說,「行遠必自邇,登高必自卑」「民可載舟,民可覆舟」。
「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穀」,「不穀」,就是不善。「孤、寡、不穀」都不是好的名稱,所以以之為稱,就是要提醒自己,若不按照上述的觀念原則辦事,就會真的成為孤家寡人。女子自稱「哀家」,都是感於「高而必危」,藉此不善之辭,叫自己好好養謙卑之德,免得真有「倉皇辭廟」之哀。
可惜後人不審於此,把「孤、寡」當成了美名,當成了專用名詞,說「你們常人不敢如此叫,我就自己叫」,天天在老百姓頭上驕傲,搞到最後老百姓不擁戴了,結果真的有倉皇辭廟之哀。
崇高莫大乎富貴:富貴在天,儒家最高思想,「修天爵。則人爵從之」。「富」,天德;「貴」,天爵。人人都可為堯舜,因為人人都有天德、天爵。堯舜,兩個最高的符號,祖述堯舜,言必宗堯舜
「天爵」就是仁義忠信、良知良能。眾生都有佛性,皆有良知良能,這叫「我有好爵」,好東西永遠記得跟好朋友分享。我有好的德行,你也有,我和你都沉醉其中。這裡的「好爵」其實就是指天爵。人爵代表很高的地位,如高官;但是光有地位還不行,更重要的是有沒有好的德行。有些人為了求官,拋棄好的德行,這是「棄其天爵而求人爵」。有的人是修其天爵,把自己修得很好,「而人爵從之」,實至名歸。「利建侯」、「康侯」、「不事王侯」,這裡的「侯」都是「爵」;「公用射隼」的「公」也是「爵」。但這些只是人間的地位,有的人一生下來就是世襲這個爵位,和好的德行完全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