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在地方採訪完某基層領導幹部,與其一同乘坐電梯時,站在電梯按鈕旁的領導順手按了樓層,這時,陪同的工作人員脫口而出:「哎呀,讓領導您親自按電梯了。」這位領導回應:「按個電梯,還什麼親自?」
確實,順手按電梯而已,何來親自一說呢?好在這位領導幹部也聽出了「親自」一詞的突兀。然而,現實中一些領導幹部卻對此不那麼「敏感」,很受用這「親自」。經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的洗禮,再到當下「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淬鍊,領導幹部的作風得到進一步轉變,但改得徹底與否,從「親自」一詞的使用上,或可窺斑見豹。現在,不少領導幹部仍時常將「親自」掛在嘴邊:「親自下去調研」「親自與幹部談心」……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甚至還可以看到這樣的表述:「某領導以普通黨員身份親自參與所在黨支部活動」。
「親自」一詞本身,其實並無太多情感色彩,但用來修飾領導幹部某些言行時,便讓人覺得不那麼妥當。究其原因,這種反差乃是群眾的期許與幹部的作為之間的差距所致。如交黨費、參與支部活動等,本是一名黨員的基本義務,作為領導幹部更應主動帶頭,但有的領導幹部將此視為無關緊要的小事,偶爾為之,便成了「親自」。還有的領導幹部覺得自己權力在握,高高在上,對下屬和群眾常常是一派「官老爺」架勢,做點分內之事,便覺勞苦功高,「親自」也就成了突出其「貢獻」的習慣性修飾。但是,作為領導幹部,不要忘了,黨和人民賦予領導幹部權力,是為了更好地實現黨的宗旨,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用好這份權力是群眾的期許所向,更是領導幹部的責任所在,本末不可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