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理十大古生物學發現:巨型三葉蟲近1米長

2020-12-05 快科技

據國家地理網站報導,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回顧過去一年重大科學發現,從中評選出2009年最受歡迎的十大古生物學發現,迷你版「霸王龍」、迄今發現的最大三葉蟲等榜上有名。

1. 發現人類與狐猴間「缺失一環」


發現人類與狐猴間「缺失一環」(圖片提供:PLoS ONE )

這個「缺失一環」是指生活在4700萬年前的一種靈長類動物,被科學家稱之為「艾達」。保存完好的艾達化石於5月20日被揭開神秘面紗,一些科學家將其視為有關人類進化的一項重大發現。

2.最古老人類祖先骨架化石


最古老人類祖先骨架化石(圖片提供: Science/AAAS )

根據10月進行的一項骨架化石研究,人類與現代猿之間並不存在類黑猩猩那樣所謂「缺失的一環」,這一發現能夠改寫人類進化史。一名科學家表示,最古老人類祖先骨架化石的發現「將改變一切」。

3.體型最大的蛇 身長超過巴士


體型最大的蛇 身長超過巴士(圖片提供:Jason Bourque )

科學家2月表示,在哥倫比亞塞雷洪煤礦發現世界上體型最大的蛇化石。體型最大蛇生活在6000萬年前,身長至少在42 英尺(約合13米)以上,超過一輛巴士,體重高達2500磅(約合1135公斤),有助於科學家了解氣候變化。

4.新發現的化石 包括「優雅鼠鼬」和「寶石蟲」在內


新發現的化石 包括「優雅鼠鼬」和「寶石蟲」在內(圖片提供:Senckenberg Research Institute )

科學家8月宣布,在德國梅塞爾坑發現一批新化石,數量超過6500個,年代可追溯到始新世,其中包括一隻牙齒鋒利的嚙齒類動物(「優雅鼠鼬」)以及一隻彩虹色的甲蟲(「寶石蟲」)。

5.發現3種新種恐龍


發現3種新種恐龍(圖片提供:Travis R. Tischler, Australian Age of Dinosaurs )

古生物學家7月宣布,在加拿大昆士蘭州內地城市溫頓發現3種新恐龍化石,分別是1種生性兇猛的肉食恐龍以及2種巨型食草恐龍。3種新恐龍物種以澳大利亞詩人班尼歐·彼德森及其作品的名字命名。

6.撒哈拉沙漠發現5種奇異史前鱷魚


撒哈拉沙漠發現5種奇異史前鱷魚(圖片提供:© NGT )

科學家在非洲撒哈拉沙漠發現了1億年前生活在那裡的5種史前鱷魚化石。其中,「鼠鱷」(Rat Croc)以植物和蠐螬為食;「扁平鱷」(Pancake Croc)以魚為食,常常一動不動潛伏數小時,張著嘴巴等待獵物上鉤;「鴨鱷」(Duck Croc)體長0.91米,寬寬的口鼻部向上挑,以魚和蠐螬為食,總在淺水和泥潭中覓食;「狗鱷」(Dog Croc)鼻子像狗一樣向前突出,以植物和蠐螬為食,可能是遊泳好手,跑得也很快。

7.科學家發現「迷你版」霸王龍


科學家發現「迷你版」霸王龍(圖片提供:Todd Marshall via Science )

美國科學家9月17日在《科學》雜誌上描述了其新發現的恐龍化石。這種恐龍大約1.25億年前生活在今天的中國東北一代,已進化具備了霸王龍的所有身體特徵,但體重只有70公斤左右,與數百萬年後出現的大型霸王龍相比堪稱小巫見大巫。新發現的恐龍被命名為Raptorex kriegsteini。科學家稱,Raptorex展現了霸王龍的全部身體特徵,包括頭部大,前肢短小,腳掌細長等。

8.三分之一恐龍物種或不曾存在


三分之一恐龍物種或不曾存在(圖片提供:© NGC )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古生物學家馬克-古德溫(Mark Goodwin)和蒙大拿州立大學古生物學家傑克-霍納(Jack Horner)今年10月的一項研究發現,三分之一已知恐龍物種從未在地球上存在過,這是因為小恐龍看上去並不像是父母的「迷你」版本,相反,它們同鳥類和現存其他一些動物一樣,身體結構在成年期經歷了顯著變化。兩位古生物學家指出,這意味著許多小恐龍化石被錯誤識別為獨特的新物種。

9.美國西部發現「失落的恐龍世界」


美國西部發現「失落的恐龍世界」(圖片能提供:Don Davis/NASA )

今年4月,科學家在美國西部的偏遠地區發現了一個「失落的恐龍世界」。在6550萬年前的一次災難性事件中,大多數恐龍物種滅絕,但這個新發現的恐龍物種卻存活下來,而且比前者多活了最長50萬年的時間。

10.巨型三葉蟲近1米長


巨型三葉蟲「群交」以數量作為保護(圖片提供:Artur Sá,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

今年5月的一項研究發現,多達一千隻巨型三葉蟲曾經在史前時代的淺海地區活動。三葉蟲是已經滅絕的海洋節肢動物。科學家在葡萄牙北部發現了距今4.65億年的三葉蟲化石,它們身長90釐米,是迄今發現的最大的三葉蟲。這項研究還表明,巨型三葉蟲這種曾經大量存在的海洋生物進行的是「集體交配」,並利用數量作為保護。

相關焦點

  • 國家地理十大古生物學發現:巨型三葉蟲近1米長-國家地理,古生物學...
    據國家地理網站報導,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回顧過去一年重大科學發現,從中評選出2009年最受歡迎的十大古生物學發現,迷你版「霸王龍」、迄今發現的最大三葉蟲等榜上有名。1. 發現人類與狐猴間「缺失一環」
  • 全球十大巨型"怪獸魚" 體長多超過兩米(組圖)
    第1頁:全球十大巨型"怪獸魚" 體長多超過兩米(組圖) 第2頁:全球十大巨型"怪獸魚" 體長多超過兩米(組圖) 第3頁:全球十大巨型"怪獸魚" 體長多超過兩米(組圖) 第4頁:全球十大巨型"怪獸魚" 體長多超過兩米(組圖) 第5頁:全球十大巨型"怪獸魚" 體長多超過兩米(組圖)
  • 紐西蘭發現巨型鸚鵡化石,身高可達1米,距今至多1900萬年
    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古生物研究人員7日宣布,發現一種大約2000萬年前生活在紐西蘭的超巨型鸚鵡,直立時身高可達1米,可能以其他鸚鵡為食。德新社報導,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和紐西蘭坎特伯雷博物館古生物學家把這種已滅絕的鸚鵡命名為「意外赫拉克勒斯」,既反映它如神話中大力神一般的體格和力量,也說明發現它實屬意外。
  • 山東棗莊發現長500米的古生物三葉蟲化石分布帶
    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文物普查隊近日在當地水峪村海拔三百米的山坡上,發現一處長五百米、高五米的古生物三葉蟲化石分布帶。圖為新發現的古生物三葉蟲化石。三葉蟲屬古生節肢動物,屬三葉蟲綱,生於寒武紀(6億年)海底,至奧陶紀(4.5億年)最盛,「三疊紀」晚滅絕(1億8千萬年)。山東省浙蒙山區的三葉蟲化石分布很廣,費縣、平邑縣等地均有發現,此次發現的三葉蟲化石蟲體長約0.5釐米至4釐米之間,體型多為橢圓形,體態勻稱,各器官清晰可見,栩栩如生,對於研究棗莊市古代地質構造以及古生物科學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和意義。
  • 歷來七種最大動物 秘魯巨型企鵝有1米5高(組圖)
    【搜狐科學消息】 據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報導,我們都知道恐龍的個頭很大,但不一定知道公牛一般大的老鼠、比人還高的海洋蠍子、皮球一樣大的巨型蛙、小個子成人一般大的企鵝、酷似地懶一般的有袋動物和15米多長且比現代大白鯊還要重30多倍的鯊魚。這些巨型動物都曾存在過,只是出現的時期和地方不同。
  • 它叫範特西,來自寒武紀,是長著「兔耳朵」的三葉蟲
    寒武紀(距今5億年前)被稱為「三葉蟲的時代」,三葉蟲在寒武紀達到了其分類多樣性的最高峰,但相比較而言,寒武紀早中期的三葉蟲缺乏群落與生態分異,展現出較「保守」的形態面貌,直到奧陶紀中晚期,三葉蟲才隨著生態範圍的大幅擴張而達到形態分異度的巔峰。
  • 15米長的泰坦蟒!盤點已滅絕的十大巨型怪物
    全長18米,光是牙就有35釐米,鯊魚在它嘴裡屬於一口一個的開胃小菜。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已滅絕的十大巨型怪物。1、梅爾維爾鯨利維坦鯨屬中最大的一種,屬於抹香鯨。全長18米,光是牙就有35釐米,鯊魚在它嘴裡屬於一口一個的開胃小菜。2、泰坦蟒
  • 國家地理2012十大奇異發現:壘球大小神秘巨眼(組圖)
    第1頁: 第10頁: 第11頁:  北京時間12月25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導,過去的一年是怪異而狂野的一年,全球各地取得了許多奇怪的發現。美國國家地理網站也曾報導了許多奇聞怪事,從頭部長有生殖器的魚到雙面貓,無奇不有。以下就是2012年十大怪異發現:  十月份,在美國佛羅裡達州海灘發現一個壘球大小的眼球,這或許會令人想起蒙淘克怪獸。網絡上傳開了這樣的疑問:這究竟是誰的眼睛?或者這是什麼東西?幾天之後,美國魚類與野生動物保護委員會解釋說,「這神秘的眼球似乎是劍魚的」。
  • 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發布 揭秘翼龍生命史等入選
    這些成果集中反映了我國科技工作者在古生物學各個分支領域所取得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創新研究成果。2017年度十大進展的發布,有助於推動對地質歷史時期生命演化歷程的認識。同時,對於進一步促進學科創新發展,展示我國古生物學領域取得的重大發現和科研成果,推動科學研究、科學傳播和化石保護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 阿根廷發現7000萬年前巨型魚類化石,長6米多,牙齒鋒利如針
    阿根廷科學家當地時間7月6日表示,在這個南美洲國家的巴塔哥尼亞發現了一具7000萬年前生活在恐龍時代的巨型魚類化石。據法新社報導,研究人員在一份聲明中說,阿根廷古生物學家「發現了一具6米多長的掠食性魚類的殘骸」。
  • 國家地理2009十大新物種:吸血鬼魚上榜-國家地理,新物種 ——快...
    據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網站報導,經過對2009年報導的新物種獲得的關注度進行比較,國家地理雜誌網站評選出2009年十大最受歡迎的新物種排行榜,一種體型巨大的老鼠、一種無肺蚓螈以及一種食草蜘蛛等令人感到怪異的動物榜上有名。1.已「滅絕」菲律賓鵪鶉
  • 雲南發現寒武紀"動物軍團" 三葉蟲化石最長5釐米
    雲南發現寒武紀"動物軍團" 三葉蟲化石最長5釐米 2014-07-03 13:57:085.3億年前的三葉蟲化石。  「『寒武紀生命大爆發』被稱為古生物學和地質學上的一大懸案,因為在其時的地層中,幾乎是『同時』、『突然』地出現門類眾多的無脊椎動物化石,而在寒武紀之前更為古老的地層中長期以來卻找不到動物化石」。參與此項研究的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趙方臣副研究員介紹說,在寒武紀開始後的短短數百萬年時間裡,出現了目前生活在地球上的各個動物門類的祖先,這一爆發式的生物演化事件被稱為「生命大爆發」。
  • 遠古蜈蚣長達三米!十大巨型動物盤點
    據科學家研究沙螽在近兩億年的時間裡幾乎沒有一點進化,其形體特點一直保持到現在。而且沙螽十分彪悍,攻擊性較強,據說連老鼠都怕它,並且還十分愛咬人,很多紐西蘭人都有被沙螽咬傷的痛苦經。巨型黃貂魚巨型黃貂魚是目前發現的世界最大的淡水魚。這種魚生活在幾百萬年前,沒想到現在還存在於這個世界。
  • 日本首次在太平洋630米深處發現3米長巨型魷魚
    2012年7月,潛水員在太平洋北部拍攝到3米長的巨型魷魚3米長的巨型魷魚,並稱這段視頻圖像是非常美麗的瞬間。  巨型魷魚時常與神秘的挪威海怪聯繫在一起,後者能夠拖曳船隻,致使水手沉入海底,長期以來,這種神秘生物倍受自然學家和敘事者的青睞。近期,日本一支海底攝像小組拍攝到海底630米深處的巨型魷魚,並首次在海底深處棲息處進行了拍攝。  3位潛水員潛入太平洋北部630米深的水中,拍攝記錄了這一過程。潛水小組成員潛水400個小時,最終拍攝到這種世界上最大的無脊椎動物。
  • 2016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發布
    新朋友請按上方藍字☝老朋友請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3月22日,中國古生物學會在京發布「2016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據悉,這是中國古生物學會首次舉行科技進展發布活動,集中反映了我國科學家在古生物學及相關研究領域取得的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重大科研成果2016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包括:
  • 2017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
    為推動古生物科學領域的創新發展,充分展示和宣傳我國古生物學領域的重大科技成果,根據《中國古生物學年度十大進展評選細則》,由中國古生物學會理事和分支機構提名推薦,經中國古生物學會第十一屆理事會成員和榮譽理事
  • 美國國家地理評選世界十大最醜動物!
    美國國家地理評選世界十大最醜動物!近日美國國家地理評選出了世界十大最醜的動物,這十大最醜的野生動物都是從各大洲挑選出來的動物界極品,下面科技訊小編就帶你看下世界十大最醜動物上榜的是有哪些?  美國國家地理電視頻道野生動物欄目將推出全新的電視節目,挑選出10種來自各大洲的最奇異或最醜陋的動物,這來自各大洲的奇異生物將在節目中公開亮相,展現自己獨特的「醜陋美」。觀眾將會看到最奇異的動物大薈萃。
  • 2016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發布
    人民網北京3月22日電(趙竹青)中國古生物學會今日在京發布了「2016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評選結果。來自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中國地質大學、雲南大學等7所科研院所和高校領銜完成的具有國際水平的一批科研成果入選。
  • 2米長的「巨型蜈蚣」你見過沒有?
    2米長的蜈蚣-節胸蜈蚣Arthropleura
  • 2米長的「巨型蜈蚣」你見過沒有?
    2米長的蜈蚣-節胸蜈蚣Arthropleura雖然名叫節胸蜈蚣,但是實際上比起蜈蚣節胸屬與馬陸的親緣關係較近(節胸屬擁有30節體節,足的對數與體節的比例為 8:6 ,和部分現存的馬陸相同。)科學家認為節胸屬的成員普遍都為草食性,證據在於一些標本的腸道內與糞化石曾發現蕨類孢子與石松門植物的殘骸。節胸屬於二疊紀初期就滅絕,當時潮溼的氣候乾涸,破壞了雨林及造成沙漠化。因此,大氣的含氧量也大幅下降。巨型的節肢動物都不能在此乾涸及低氧的環境下生存。